宋志宏
- 作品数:7 被引量:6H指数:2
- 供职机构:石家庄市委党校更多>>
-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更多>>
- 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与当代中国被引量:1
- 1999年
- 列宁指出:“世界历史的长度是以数十年为单位来衡量的”。(《列宁全集》第2版第39卷,第36页)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五十周年的时候,重温建国前夕党在西柏坡召开的七届二中全会的重要文献,回顾半个世纪以来新中国的发展历史,人们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这次全会为新中国确定的政治、经济、外交以及思想建设等方面的指导思想和基本政策,不仅构成了新中国的建国纲领,而且对新中国的发展乃至当代中国的历史走向,都产生了极为重要而深远的影响。毛泽东在这次全会上的宣言:“我们不但善于破坏一个旧世界。
- 宋志宏夏月娥
- 关键词:七届二中全会当代中国共产党人民民主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 论“两个务必”的时代内涵
- 2003年
- 胡锦涛同志的西柏坡重要讲话,极大地唤起全党对党的政治优势和政治资源的高度重视.要用马克思主义的宽广眼界,来审视"两个务必"的历史价值和时代内涵,探索新的历史条件下坚持"两个务必"的新特点、新要求.
- 宋志宏
-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工作作风群众利益执政为民思想艰苦奋斗作风
- 从“三个代表”看党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的探索与思考
- 2002年
- "三个代表"是世纪之交中国共产党的一个重大理论创新.它的提出,不仅标志着执政党对自身建设的理论和实践,从浅层走向深层,从对应性走向时代性、整体性和战略性.
- 宋志宏李敏
- 关键词:执政党建设执政规律共产党中国先进生产力
- 西柏坡与当代中国
- 2000年
- 中共中央在西柏坡时期,是中国命运的伟大历史转变时期,是新旧中国历史性大决战的交接点,是中国特色革命道路和建设道路的历史交汇处,在中国革命史乃至整个中国近现代史上,都具有特殊重要的历史地位。作为走向全国执政地位的中国共产党.围绕破坏旧世界、建设新世界这一历史主题,党自身所具有的许多特点,此时都以放大的方式表现出来,而且展出革命时期无从充分表现的许多新特点。它集中表现在党对新中国发展方向、蓝图设计和各项大政方针的历史选择中。
- 宋志宏王海宁
- 关键词:西柏坡时期历史转变历史主题历史选择交接点旧中国
- 论西柏坡精神的历史内涵被引量:3
- 1998年
- 对西柏坡精神的研究,从八十年代后期开始提出,九十年代以来引起广泛重视,到现在已经十多年了。在全党和全国人民全力转向以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为中心内容的新的征程之后,人们一再把目光重新投向西柏坡这块我们党最成功、最辉煌的历史高地,是十分耐人寻味的。无疑,西柏坡精神是我们党在开国进程中所形成的宝贵精神财富。问题在于,怎样从党和人民破坏旧世界、建设新世界的伟大胜利转变中,去努力探寻这一精神形成的历史与理论依据,通过审视与探讨历史主体精神的伟大推动作用,进而挖掘历史与现实相契合的共振点。本文试图通过对西柏坡精神历史内涵的分析,从一个侧面透视弘扬这种精神对于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伟大时代意义。
- 宋志宏李丽芳
- 关键词:西柏坡精神历史内涵中国共产党历史发展历史主题
- 运用邓小平理论 努力探索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特点和规律
- 2004年
- 邓小平理论为新的历史条件下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提供了核心价值和基本方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与公民社会的发育,是推进政治文明建设的客观动力。在这个历史进程中,要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从制度、行为、文化、基层建设以及人的全面发展各个方面,努力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特点和规律。邓小平在政治体制改革方面所做的一切工作,本质上都是建立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奠基工作。拓展其理论内涵及历史逻辑,将为21世纪初、中期中国政治文明获得更大成果,提供更为科学、有效和坚实的理论资源。
- 宋志宏
- 关键词:邓小平理论公民社会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 学习执政:赶考者的历史性课题——纪念党的七届二中全会召开55周年被引量:2
- 2004年
- 七届二中全会是中国共产党走向全国执政地位的标志,开始了从破坏旧世界的革命党向建设新世界执政党的转变。应充分估计这一转变的艰巨性、复杂性。在党从西柏坡出发的“赶考”道路上,学习执政,始终是一个不容回避的历史性课题。21世纪对中国执政党来说,不仅是一个时间概念,而且是一个重要的时代概念和政治概念。在新的执政环境中,学习执政,体现了党的高度社会历史责任感、理论和体制的创新勇气和科学精神。要形成全党浓厚的学习风气和学习型政党的有效机制,把学习执政作为事关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战略任务来抓。
- 宋志宏
- 关键词:学习型政党理论教育七届二中全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