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勇进
- 作品数:11 被引量:25H指数:3
- 供职机构:三门峡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2004~2007年三门峡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分析被引量:1
- 2009年
- [目的]了解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的特征,为预防和控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三门峡市2004-2007年发生的9起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进行分析。[结果]三门峡市2004-2007年合计报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9起,发病508例。其中。2004年1起,2005年2起,2006年2起,2007年4起;1~3月4起,7~9月5起;卢氏县6起,湖滨区、灵宝市、义马市各1起;传染病暴发4起,食物中毒4起,慢性铅中毒1起。4起传染病暴发(流行性感冒2起、流行性腮腺炎和水痘各1起)中的3起发生在农村中小学校,4起食物中毒中3起发生在宴会聚餐。[结论]发生在农村中小学校的传染病暴发和宴会聚餐食物中毒是主要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 崔法曾郭振平张可斌安勇进
- 关键词: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传染病暴发食物中毒
- 三门峡市某中学一起H_(3)N_(2)流感暴发疫情调查被引量:2
- 2021年
- 目的分析三门峡市某中学发生的一起流感暴发疫情的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流感在大型人群聚集性场所暴发的防控策略提供依据。方法根据病例定义开展病例搜索和流行学调查,采用RT-PCR方法对采集的流感样病例标本进行核酸检测,使用Epidata 3.1和Excel 2010进行数据整理,使用SPSS 22.0进行数据分析。结果该学校此次流感暴发共搜索到流感样病例45例,总罹患率为3.85%。病例主要分布在七年级和八年级,各年级之间的罹患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3个班级中新教学楼9个班级和老教学楼13个班级均有病例报告。采集11份病例咽拭子标本中检出7份流感病毒核酸阳性,均为甲型H_(3)N_(2)病毒。结论该起事件是由H_(3)N_(2)亚型流感病毒引起的流感暴发疫情。学校未及时发现病例和未及时对病例进行隔离管控,是导致学校大部分班级感染的主要原因,学生之间频繁的接触和流动加剧了该次疫情。
- 张晓峰尤爱国安勇进崔法曾唐群章孙长青
- 关键词:流行性感冒
- 河南省灵宝市肾综合征出血热流行特征及防控效果评价被引量:1
- 2009年
- 目的分析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流行特征,探讨防控效果。方法收集灵宝市HFRS疫情数据,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开展灭鼠防鼠、免疫接种、健康教育等综合防控工作并评价其效果。结果灵宝市1986-2008年共报告HFRS病例383例,死亡10例,其中2003年发病率最高(8.28/10万),2007年最低(零病例)。1986-1997年,年均发病率为0.67/10万;1998-2004年年均发病率较高(6.19/10万);2005年以来开展了灭鼠和疫苗接种,室内外鼠密度分别降至1.54%和1.21%,人群免疫覆盖率达36.45%,2005-2008年年均发病率降至0.70/10万。结论普及HFRS防治知识,高危人群免疫接种和秋季灭鼠对降低HFRS发病率发挥了重要作用。
- 崔法曾郭振平袁增明安勇进
- 关键词:肾综合征出血热
- 1986-2007年三门峡市流行性乙型脑炎流行特征与防控策略探讨被引量:2
- 2009年
- 目的了解三门峡市流行性乙型脑炎(乙脑)流行特征与规律,探讨防制对策与措施。方法采用传染病疫情报告系统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对22年乙脑发病进行描述分析。结果三门峡市1986-2007年报告乙脑病例1673例,死亡124例,年平均发病率4.37/10万,其中1988年发病率最高为19.98/10万,2005年最低为0.17/10万,整体疫情趋势在波动中下降。病例分布呈高度散发状态,发病高峰为每年7-9月,呈明显的季节性,发病人群以散居儿童和农民为主,农村高于市区,2003年后乙脑发病大年龄组明显上升。结论乙脑的防治在农村地区应采取加强免疫接种、防蚊灭蚊和健康教育宣传的综合防治措施,并且要加强成年人和老年人的免疫接种,使人群达到并维持高免疫水平,从而有效地控制乙脑发病。
- 崔法曾郭振平张可斌安勇进
- 关键词:流行性乙型脑炎防控策略
- 2009-2017年三门峡市人体土源性线虫感染现况调查与防治措施分析
- 2018年
- 目的调查2009—2017年三门峡市人体土源性线虫感染现况,并分析其防治措施。方法采集2009—2017年三门峡市3周岁以上常住居民的粪便标本,采用改良加藤厚涂片法(Kato—Katz)检查肠道钩虫、蛔虫、鞭虫卵,3~12周岁(包含12周岁)儿童采用肛拭法检查蛲虫卵,对检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全市6个县(市、区)共调查9714人,其中粪便样品8678份,肛拭样品1036份;2009—2017年,全市蛔虫感染率呈下降趋势;蛲虫感染率不断上下浮动,2017年感染率最低,均无鞭虫、钩虫感染,整体土源性线虫感染率呈下降趋势;蛔虫感染者蛔虫卵类型以未受精卵为主,占64.18%;91.79%为轻度感染;各年龄组均存在土源性线虫感染,低龄儿童蛲虫感染率较高,50岁以上中老年蛔虫感染率较高。结论2009—2017年三门峡市人体土源性线虫感染率处于较低水平,整体呈下降趋势,感染的虫种为蛔虫、蛲虫,无鞭虫、钩虫感染。
- 安勇进崔法曾黄亮张晓峰
- 关键词:土源性线虫
- 1986年—2007年三门峡市细菌性痢疾流行特征分析
- 2009年
- 目的了解三门峡市细菌性痢疾流行特征与规律,探讨防制对策与措施。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并应用灰色模型GM(1,1)对痢疾发病率进行拟合,预测痢疾的发病。结果三门峡市1986年-2007年报告细菌性痢疾39 105例,死亡4例,发病率最高为1986年,518.80/10万,最低2007年,13.59/万,年均发病率92.34/10万,整体疫情趋势在波动中下降。病例分布呈高度散发状态,发病高峰为每年7月-9月,呈明显的季节性,发病人群以散居儿童和农民为主,农村高于市区。结论细菌性痢疾的发病呈逐渐下降趋势,但防治工作仍不容忽视,防治的重点在部位是农村,重点人群是儿童和学生。
- 崔法曾武恕星郭振平安勇进
- 关键词:细菌性痢疾发病预测
- 2006-2015年三门峡市麻疹流行特征分析被引量:4
- 2018年
- 目的分析2006-2015年三门峡市麻疹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本地区消除麻疹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2006-2015年三门峡市麻疹发病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2006-2015年三门峡市累计报告麻疹病例1 459例,年平均发病率为6.50/10万,2008年发病率最高(20.60/10万),2011年最低(0.13/10万);发病季节仍以冬春季为主,各年度有不同;各县区均有病例报告,湖滨区为历年高发地区;小于1岁组发病率和构成比均最高,且构成比呈逐年上升趋势;托幼儿童、小学生和40岁以上人群发病构成亦呈上升趋势。结论三门峡市麻疹疫情自2011年历史低点后逐年持续上升;婴幼儿和小学生仍然是三门峡市麻疹发病的主要人群,且小于1岁儿童和45岁以上大年龄组人群发病构成呈逐年上升趋势。
- 安勇进黄亮
- 关键词:麻疹流行病学特征疫情监测
- 2010-2017年三门峡市疟疾流行现况及防治措施分析被引量:1
- 2019年
- 目的分析2010-2017年三门峡市疟疾流行现况,并探讨相关防治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三门峡市2010-2017年疟疾个案信息、流行病学特点,探讨相关防控措施。结果 2010-2017年三门峡市共出现疟疾41例,以30~55岁男性为主;职业居前2位的为农民(36.59%)和工人(24.39%);恶性疟(70.73%)最为多见;病例来源主要为输入性(87.80%),以非洲国家(94.44%)为主;春、夏、秋3个季节有发病,但以夏季(75.61%)高发,其次为春季(17.07%)和秋季(7.32%);41例患者均以发热为首发症状,发病至就诊时间中位数为6 d,但仅26.83%患者于1 d内确诊。结论 2010-2017年三门峡市疟疾高发于夏季及春季,且以输入性恶性疟为主要类型,患者多为青中年男性农民及工人;各级医疗机构及劳务服务机构等单位应联合进行疫情防控管理,且对基层单位应给予技术及专业支持,以减少疟疾的发生,并使全市各级部门能积极应对疟疾防控工作。
- 安勇进崔法曾黄亮张晓峰
- 关键词:疟疾流行病学
- 应用灰色模型预测三门峡市痢疾发病趋势
- 2009年
- 目的探讨灰色模型预测痢疾发病率的价值,为制定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应用灰色模型GM(1,1)对1986~2007年痢疾发病率进行模型拟合和趋势预测,应用后验差比值C和小概率误P检验拟合效果。结果痢疾发病率灰色模型Y赞(t)=2094.41-1575.61e-0.1(4t-1),拟合精度属于1级,拟合效果好。预测2008年、2009年三门峡市痢疾发病率分别为10.88/10万和9.46/10万。结论三门峡市痢疾发病呈逐年下降趋势,但痢疾的防治仍不容忽视。
- 崔法曾郭振平武恕星安勇进
- 关键词:痢疾
- 三门峡市1986~2007年流行性乙型脑炎流行特征分析被引量:5
- 2009年
- 目的了解三门峡市乙脑流行特征与规律,探讨防制对策与措施。方法采用传染病疫情报告系统的数据进行一般统计学方法,对22年乙脑发病进行描述分析。结果三门峡市1986~2007报告乙脑1673例,死亡124例。最高发病率为1988年,19.98/10万,最低2005年,0.17/万,年均发病率4.37/10万,整体疫情趋势在波动中下降。病例分布呈高度散发状态,发病高峰为每年7-9月,呈明显的季节性,发病人群以散居儿童和农民为主,农村高于市区。2003年后乙脑发病大年龄组明显上升。结论乙脑的防治在农村地区采取以加强免疫接种、防蚊灭蚊和健康教育宣传的综合防治措施,并且要加强成年人和老年人的免疫接种,使人群达到并维持高免疫水平,从而有效地控制乙脑发病。
- 崔法曾郭振平张可斌安勇进
- 关键词:流行性乙型脑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