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季苏娟

作品数:21 被引量:39H指数:4
供职机构:徐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3篇期刊文章
  • 7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0篇玻璃体
  • 7篇脉络膜
  • 6篇手术
  • 5篇视网膜
  • 5篇人工晶状体
  • 5篇网膜
  • 5篇晶状体
  • 5篇玻璃体手术
  • 4篇切除
  • 4篇切除术
  • 4篇脉络膜厚度
  • 4篇玻璃体切除
  • 4篇玻璃体切除术
  • 4篇玻璃体切割
  • 3篇折叠
  • 3篇折叠式人工晶...
  • 3篇视网膜病
  • 3篇视网膜病变
  • 3篇内障
  • 3篇裂孔

机构

  • 17篇徐州市第一人...
  • 3篇徐州医学院
  • 1篇复旦大学

作者

  • 20篇张正培
  • 20篇季苏娟
  • 17篇李甦雁
  • 9篇刘海洋
  • 2篇李苏雁
  • 2篇王新婷
  • 2篇王维
  • 2篇王维
  • 2篇王新婷
  • 1篇刘海洋
  • 1篇苗培建
  • 1篇刘莎
  • 1篇刘莎
  • 1篇司明宇
  • 1篇章志扬
  • 1篇王文吉
  • 1篇李超鹏
  • 1篇范可顺

传媒

  • 4篇中国中医眼科...
  • 3篇中华眼视光学...
  • 2篇中国实用眼科...
  • 2篇中国眼底病论...
  • 1篇医学信息(医...
  • 1篇中华眼科杂志
  • 1篇眼外伤职业眼...
  • 1篇国际眼科纵览
  • 1篇江苏省第十五...

年份

  • 1篇2017
  • 1篇2016
  • 3篇2015
  • 5篇2014
  • 3篇2012
  • 1篇2011
  • 2篇2010
  • 1篇2007
  • 2篇2006
  • 1篇2005
2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应用增强深部成像的相干光断层扫描(EDI-OCT)技术观察特发性黄斑裂孔患者黄斑部脉络膜厚度的研究
目的:应用增强深部成像的相干光断层扫描(EDI-OCT)技术观察特发性黄斑裂孔(Idiopathic Macular Hole,IMH)患者黄斑部脉络膜厚度,比较患眼、对侧健眼、正常人眼黄斑部脉络膜厚度的变化,分析其相关...
季苏娟李甦雁张正培王新婷王维
特发性黄斑裂孔患者黄斑部脉络膜厚度的观察被引量:9
2014年
目的应用增强深部成像的相干光断层扫描(EDI-OCT)技术观察特发性黄斑裂孔(Idiopathic Macular Hole,IMH)患者黄斑部脉络膜厚度,比较患眼、对侧健眼、正常人眼黄斑部脉络膜厚度的变化,分析其相关性。方法临床对照研究。对2013年1-12月在我院眼科就诊的30例单眼特发性黄斑裂孔患者,应用EDI-OCT测量患眼及对侧健眼黄斑部中心凹处脉络膜厚度;并设年龄、性别、屈光度匹配的正常成年人3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增强深度扫描模式测定中心凹下脉络膜厚度(subfoveal choroidal thick-ness,SFCT)。结果特发性黄斑裂孔患眼SFCT均值为(182.03±38.28)μm,对侧健眼为(214.97±43.74)μm,正常人眼为(232.60±26.74)μm。特发性黄斑裂孔患者黄斑中心凹处脉络膜厚度较正常人变薄,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t=-5.93,P=0.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侧健眼较正常人变薄,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t=-1.88,P=0.06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眼与对侧眼进行配对t检验,t=-4.13,P=0.0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MH患眼黄斑部脉络膜厚度明显变薄,提示脉络膜血管代谢功能下降,可能与其发病机制有关。对侧健眼变薄,可能为其发病易感因素。
季苏娟李甦雁张正培王新婷王维
关键词:特发性黄斑裂孔脉络膜厚度黄斑变性
脉络膜转移癌的临床和FFA/ICGA特征
李甦雁季苏娟张正培刘海洋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合并巨细胞病毒性视网膜炎一例被引量:1
2005年
李甦雁张正培季苏娟王文吉
关键词:巨细胞病毒性视网膜炎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上呼吸道感染史裸眼视力发病前眼前段
晚期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玻璃体手术治疗
<正>目的:评价晚期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玻璃体手术疗效,分析并发症,探讨手术技巧。方法:回顾性分析44例 57眼晚期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在我院接受玻璃体手术的临床资料。其中34眼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6期,23眼为
李苏雁张正培季苏娟刘美燕章子扬
文献传递
23-G微创玻璃体手术联合吊顶灯治疗上方球形孔源性视网膜脱离被引量:4
2012年
目的探讨应用23-G微创玻璃体手术联合吊顶灯治疗上方球形孔源性视网膜脱离(RRD)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系列病例研究。50例50眼因上方球形RRD行23.G微创玻璃体手术。术中采用23-G两步法经结膜、巩膜穿刺置微套管,于下方6点位睫状体平坦部插入吊顶灯,在非接触式全视野镜下行23-G微创玻璃体手术联合眼内激光光凝封闭裂孔并注入全氟丙烷(C3F8)填充。随访5.49个月,平均(23.9±1.3)个月。分析术中、术后并发症,术后结膜充血状态及眼部刺激征和炎症反应,分析视网膜解剖复位率、术后最佳矫正视力、眼压变化。数据采用配对t检验进行分析。结果术中巩膜切口渗漏需缝合17眼(34%),无医源性裂孔、出血等术中并发症发生。术后结膜充血、眼部刺激征及炎症反应轻,1眼(2%)术后第1天出现一过性低眼压,翌日恢复,16眼(32%)一过性眼压升高,经降眼压治疗在平均4d内恢复正常。无出血、渗出、脉络膜脱离、眼内炎等术后并发症发生。一次手术视网膜复位49眼(98%),最终视网膜复位50眼(100%)。42只黄斑脱离眼术前、术后最佳矫正视力分别为2.82±0.69、4.34±0.4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3.72,P〈0.01);8只黄斑未脱离眼术前、术后最佳矫正视力分别为4.61±0.19、4.70±0.1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2.20,P〉0.05)。结论23-G微创玻璃体手术联合吊顶灯治疗上方球形RRD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
刘莎李甦雁张正培季苏娟刘海洋李超鹏
关键词:视网膜脱离
微创玻璃体手术技术的拓展应用——经角膜人路的23-G微创玻璃体手术治疗婴幼儿白内障被引量:5
2012年
目的观察经角膜人路的23.G微创玻璃体手术治疗婴幼儿白内障的疗效和并发症。方法回顾性系列病例研究。对17例(28眼)先天性白内障的婴幼儿采用经角膜入路的晶状体切除及玻璃体切除术。在近角膜缘的透明角膜上用23.G穿刺刀做两个切口,分别置微套管,一侧与灌注管相连,另一侧伸入玻切头。通过两个微套管进行经角膜入路的前囊圆形切开、晶状体皮质吸出、后囊圆形切开以及前段玻璃体切除。对于2岁以上的婴幼儿,我们通过角膜的隧道切口-期植入折叠型人工晶状体(IOL).而2岁以下的则给予术后配戴框架眼镜,2岁以后二期植入IOL。观察术中术后并发症、术后舒适度以及炎症反应。结果术中无并发症发生。一期IOL植入4眼。术后第1天除一患儿由于角膜上皮剥脱哭闹外,其余患儿均可以自如眨眼,翌日该患儿角膜上皮痊愈后安静。术后所有患儿角膜清亮,眼部炎症反应轻,前房无出血、渗出,无低眼压及高眼压发生。一周后轻微的结膜充血逐渐消退。随访了4。50个月.所有家长述患儿可以看见物体并自由玩耍。检查见所有术眼视轴有4-6mm的透明区,瞳孔圆.IOL位置正,均无后发性白内障发生。结论经角膜入路的23-G微创玻璃体手术治疗婴幼儿自内障并发症少、术后反应轻、患儿不适症状较少,值得在临床中进行推广。
李延雁张正培季苏娟刘海洋司明宇范可顺
关键词:玻璃体切除术白内障
脉络膜转移癌的临床和FFA/ICGA特征
李甦雁季苏娟刘海洋张正培
光动力疗法联合贝伐单抗治疗脉络膜新生血管
李甦雁张正培刘海洋季苏娟
23G微创系统灌注辅助治疗虹膜隔人工晶状体光学区脱位一例
2014年
患儿,男.12岁,因“右眼被硬物碰伤后视力下降1个月”.于2011年6月20日就诊于我院眼科。追述病史:5年前曾因“什眼角膜穿通伤、前房异物、眼内炎”于本院依次行有眼角膜缝合、前房异物取IH、外伤性白内障摘除、玻璃体切除、视网膜切开及硅油填充术联合环扎、硅油取出术联合剥膜及激光术,术后因瞳孔L直径为9mm,
李甦雁刘海洋张正培季苏娟
关键词:人工晶状体外伤性白内障摘除脱位光学虹膜灌注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