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孟莹莹

作品数:3 被引量:54H指数:2
供职机构: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公益性行业(气象)科研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2篇天文地球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2篇视热源
  • 2篇水型
  • 2篇降水
  • 2篇降水型
  • 1篇地形
  • 1篇水汽
  • 1篇水汽输送
  • 1篇逆温
  • 1篇年代际
  • 1篇年代际变化
  • 1篇气候调节
  • 1篇青藏
  • 1篇青藏高原
  • 1篇热力
  • 1篇夏季
  • 1篇小波分析
  • 1篇避风港
  • 1篇EOF分解
  • 1篇MORLET...
  • 1篇MORLET...

机构

  • 3篇南京信息工程...
  • 2篇中国气象科学...
  • 1篇中国气象局

作者

  • 3篇孟莹莹
  • 2篇徐祥德
  • 1篇王寅钧
  • 1篇丁国安
  • 1篇赵天良
  • 1篇程兴宏
  • 1篇苗峻峰
  • 1篇施晓晖

传媒

  • 1篇科学通报
  • 1篇气象科学

年份

  • 1篇2015
  • 2篇2014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中国东部夏季主要降水型与高原春季热力因子间的关系被引量:4
2014年
采用中国地面气象观测站2 474个站的降水资料以及NCEP/NCAR再分析资料,利用经验正交函数展开、相关分析和小波分析等方法,探讨了中国东部夏季主要降水型与春季高原大气视热源之间的可能相关特征,并初步分析了前春高原大气加热对东部夏季降水异常分布的影响机制。降水EOF分析表明,中国东部夏季降水主要分为:华南—江淮型和长江中下游型;相关和周期分析表明,300 hPa和400 hPa高原南部地区、500 hPa高原北部地区视热源与华南—江淮降水型之间相关显著,3个区域视热源均与华南降水呈负相关,且与江淮降水呈正相关;200 hPa高原偏北地区、500 hPa高原东部地区视热源与长江中下游地区降水呈负相关,而500 hPa高原西部地区视热源则与长江中下游降水呈正相关关系。以上春季高原不同高度关键区域的视热源可为预报夏季降水提供重要判据;从视热源与各个降水中心的相关特征可见,春季高原上空视热源加热场结构会影响中国东部夏季雨带南北位置的分布情况。由春至夏高原加热的"气泵"作用,使得由孟加拉湾和南海地区水汽输送经高原东部地区后,折向东输送至中国大陆东部地区。加热偏强时,水汽向北输送分量加强,雨带偏北,降水"南少北多",反之亦然。
孟莹莹苗峻峰徐祥德施晓晖
关键词:降水降水型视热源MORLET小波分析
中国大地形东侧霾空间分布“避风港”效应及其“气候调节”影响下的年代际变异被引量:50
2015年
研究发现中国区域霾日空间分布的大地形影响与季节特征显著,在西风带背景下高原大地形东侧背风坡可构成"避风港"效应,其可能是中国东部区域霾日高频区域性分布重要的影响因素之一;中国区域冬季为霾日高频时段,春、夏、秋季大部分区域为霾日数低频区,但近10年大气污染物排放持续加剧,中国东部霾高发时段由冬季延伸至春、秋、夏季,其呈现出大气环境恶化的"强信号"特征.虽然中国区域霾日数年际变化趋势主要依赖于污染源排放程度,值得注意的是虽然20世纪80,90年代中国区域CO2排放强度加大,但中国东部霾日频数年际变化却表现出波动型相对"平稳"缓升特征,此阶段中国东部对流层中下层出现了大气温度距平垂直结构"上冷下暖"的"不稳定"状态,其有利于中国东部大气扩散或对流;而近10年阶段中国东部出现霾天气与大气污染排放同步加剧异常变化,2001-2012年期间中国东部对流层中下层则呈"上暖下冷"类似"逆温盖",即大气温度距平垂直结构出现年代际"逆转"趋势,此大气温度垂直结构年代际特征可能加剧了大气污染排放的环境影响效应,引发了中国东部大范围霾天气变异现象.
徐祥德王寅钧赵天良程兴宏孟莹莹丁国安
关键词:大地形气候调节年代际变化
中国东部夏季主要降水型与青藏高原热力因子相关特征分析
本文采用1961-2010年中国国家地面气象站2474个站降水资料以及NCAR/NCEP再分析格点资料计算的大气视热源(Q1)资料,利用经验正交函数展开(EOF)、周期小波分析、相关分析、合成分析等方法,分析了中国东部夏...
孟莹莹
关键词:降水型
文献传递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