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孟晓静

作品数:34 被引量:53H指数:5
供职机构:南方医科大学公共卫生与热带医学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广州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建筑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3篇期刊文章
  • 5篇会议论文
  • 4篇专利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23篇医药卫生
  • 4篇生物学
  • 2篇建筑科学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农业科学
  • 1篇理学

主题

  • 12篇细胞
  • 6篇中性粒细胞
  • 6篇粒细胞
  • 5篇毒性
  • 4篇极性化
  • 4篇
  • 3篇乳杆菌
  • 3篇硝化
  • 2篇丁酸
  • 2篇丁酸钠
  • 2篇炎症
  • 2篇饮用
  • 2篇饮用水
  • 2篇脂筏
  • 2篇中毒
  • 2篇神经毒
  • 2篇神经毒性
  • 2篇神经炎
  • 2篇神经炎症
  • 2篇嗜中性粒细胞

机构

  • 33篇南方医科大学
  • 6篇南方医科大学...
  • 1篇吉林大学
  • 1篇深圳市疾病预...
  • 1篇增城市疾病预...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东莞市第八人...

作者

  • 33篇孟晓静
  • 9篇邹飞
  • 6篇蔡春青
  • 5篇覃旻
  • 4篇范宏英
  • 2篇陈新宏
  • 2篇覃昱
  • 2篇郑丽琼
  • 2篇谢翠华
  • 2篇陈海洋
  • 2篇叶卓明
  • 2篇曾位森
  • 2篇武清宜
  • 2篇杨心怡
  • 2篇吴娴波
  • 2篇唐侍豪
  • 2篇邹文英
  • 2篇李洪才
  • 2篇罗琼
  • 1篇孙素霞

传媒

  • 4篇南方医科大学...
  • 2篇实用医学杂志
  • 2篇热带医学杂志
  • 2篇临床和实验医...
  • 1篇现代医药卫生
  • 1篇广东医学
  • 1篇中华劳动卫生...
  • 1篇第三军医大学...
  • 1篇工业卫生与职...
  • 1篇中国药理学与...
  • 1篇中国应用生理...
  • 1篇中国儿童保健...
  • 1篇中国全科医学
  • 1篇环境与职业医...
  • 1篇医学分子生物...
  • 1篇中国组织工程...
  • 1篇中国细胞生物...

年份

  • 2篇2024
  • 2篇2023
  • 3篇2022
  • 1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9
  • 3篇2016
  • 1篇2015
  • 5篇2013
  • 2篇2011
  • 2篇2010
  • 4篇2009
  • 1篇2007
  • 4篇2006
  • 1篇2003
3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水处理中电解杀菌和反硝化脱氮技术的应用被引量:3
2006年
目的探讨电解杀菌和反硝化脱氮技术在水处理中的应用。方法水处理中电解法杀菌消毒目前可分为间接杀菌和直接杀菌两种类型;电解-生物膜法对废水的反硝化脱氮联合处理。结果电解直接作用于细菌活细胞体,破坏某个细胞器,致使细菌死亡;电化学法与生化法的联合处理,对供水和回用水的反硝化脱氮有良好的效果。结论电解杀菌和反硝化脱氮两项技术用于水处理都具有很好的前景。
覃旻孟晓静邹飞覃昱章诗芳潘铁军
关键词:电解生物膜电极反硝化
HL-60细胞诱导分化过程中STIM1 siRNA干扰的电转染研究
2011年
目的:以感受器相互作用分子(STIM1)为报告基因优化悬浮培养的二甲基亚砜(DMSO)诱导分化的HL-60细胞的电穿孔转染条件。方法:通过控制电压、电容、电阻、细胞状态等转染条件,采用不同条件组合后用电穿孔法将靶向STIM1的siRNA转入悬浮培养的dHL-60细胞,用荧光显微镜观察转染率,蛋白免疫印记方法检测干扰效率。结果:适当提高电压能提高悬浮培养的dHL-60细胞的转染效率,细胞状态不同干扰效率有所差异,DMSO诱导4 d的dHL-60细胞在电压295V、电容1 180μF、电阻500Ω的条件下转入STIM1 siRNA系列并得到最大干扰效率(约60%)。结论:针对dHL-60细胞这种比较特殊的细胞系来说,电穿孔转染法是一种较好的基因转染方法,通过优化其转染条件,可以提高其对dHL-60细胞的SiRNA干扰效率。
陈海洋邹文英谢翠华孟晓静蔡春青
关键词:SIRNA干扰
丁酸钠在预防和/或治疗铅中毒中的应用
本发明涉及一种丁酸钠在预防或治疗铅神经毒性中的应用。本发明研究显示,丁酸钠对慢性铅中毒引起的神经行为损伤、神经炎症反应有明显的改善作用,丁酸钠可还改善慢性铅暴露引起的神经营养因子BDNF的降低。本发明丁酸钠的新应用,为慢...
孟晓静李韵婷刘安飞陈开举范宏英曾位森
全血中性粒细胞分离方法对fMLP诱导极性化的影响被引量:4
2010年
目的比较Percoll非连续密度梯度离心法和Dextran沉降法两种常用的中性粒细胞分离方法 ,为中性粒细胞极性化研究提供有效手段。方法取健康成年人外周血,采用Percoll非连续密度梯度离心法和Dextran沉降法分离中性粒细胞,分别检测分离后的中性粒细胞的极性、纯度、存活率,比较二者对极性信号分子F-actin的聚合和胞内Ca2+的影响。结果二者在极性率、纯度、存活率方面并不存在显著性差异,但Dextran沉降法在fMLP诱导细胞极性3min内对F-actin的聚合产生抑制作用,同时可使胞内Ca2+升高的Ca2+峰降低约25%。结论对PMNs极性功能研究时,两种分离方法都可以选择。Percoll非连续密度梯度离心法更有优势,但在需要纯化大量PMNs时,Dextran沉降法也是一种好的选择。
罗琼蔡春青谢翠华楚心唯武清宜孟晓静邹飞
关键词:中性粒细胞
平衡足底压力及稳定步态在早期糖尿病足防治中的意义被引量:11
2013年
目的探讨平衡足底压力及稳定步态在早期糖尿病足防治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0—2011年我院收治的糖尿病足患者42例,Wagner分级均为0级。将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21例。采用比利时Footscan足底压力步态分析系统对两组患者进行动态足底压力及静态冲量监测,治疗组患者根据足底压力监测数据制定个性化方案平衡足底压力。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方案,不采取个性化足底压力平衡改善方案。对两组患者进行1年的随访,观察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足底压力、步态稳定曲线、足溃疡发生率、冲量等。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足底各区域压力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年后,对照组患者第三、四、五跖骨(M3、M4、M5)底部压力均高于本组治疗前及治疗组治疗后,而第一跖骨(M1)、第二跖骨(M2)、第一脚趾(T1)、足跟(H)区域的压力则低于治疗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治疗组患者足底各区域压力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对照组步态平衡曲线有明显波动,压力重心分布曲线稍欠平滑即步态稳定性欠佳;而治疗组患者步态平衡曲线未见明显波动,足底压力分布较均衡。治疗后对照组、试验组足溃疡发生率分别为42.9%(9/21)和14.3%(3/21),冲量>65%者比例分别为42.9%(9/12)和14.3%(3/21),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尿病足足底压力的改变是糖尿病足溃疡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早期对糖尿病患者足底压力进行评估,同时采用积极有效的平衡足底压力的措施,可降低足溃疡发生率,从源头上减少截肢率,保障了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
胡伊玢孟晓静
关键词:糖尿病足足底压力步态冲量足溃疡
胃源性功能菌及选择性胃菌移植的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胃源性功能菌及选择性胃菌移植方法,所述胃源性功能菌是以健康人群作为供体,取胃黏膜组织,制备胃菌液;分离筛选得到具有胃内定植特性、耐酸能力及能减少幽门螺杆菌在小鼠胃内的定植的功能菌,采用“选择性胃菌移植”的...
范宏英白杨陈振辉唐子钰曾位森孟晓静
聚乙烯醇-硼酸固定化方法优化改进的研究被引量:7
2006年
目的通过对常用的聚乙烯醇-硼酸固定化方法优化改进与包埋固定化反硝化菌与未包埋反硝化菌处理含硝态氮的废水进行比较。方法氨氮、亚硝态氮、硝态氮分别采用纳氏试剂光度法、盐酸α-萘胺比色法、酚二磺酸光度法和精密pH值试纸测定。结果固定化反硝化菌在各种条件下均比未包埋菌具有明显的耐受性,表现出良好的反硝化特性,并且能和硝化细菌在同一反应器中进行单级生物脱氮,总氮去除率达到52%。结论该方法在处理含氮废水中具有一定的实际应用价值。
覃旻孟晓静邹飞覃昱章诗芳潘铁军
关键词:聚乙烯醇反硝化硝态氮废水处理
用FRET技术研究TRPC1和Akt在细胞迁移中的相互作用
2013年
目的利用荧光共振能量转移(FRET)技术研究在细胞迁移过程中瞬时受体电位阳离子通道1(TRPC1)和蛋白激酶B(PKB/Akt)的相互作用。方法构建质粒pECFP-C1-TRPC1和pEYFP-C1-Akt,并转染非洲绿猴肾细胞(cos-7 cell),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表皮生长因子(EGF)激活cos-7细胞前后的荧光蛋白表达和分布情况,并利用FRET检测EGF刺激cos-7细胞前后的TRPC1和Akt分子间的能量转移效率(E)和相互作用距离(R)。结果在EGF激活的cos-7细胞中,TRPC1和Akt蛋白有共定位现象;分别表达融合荧光蛋白后用EGF激活cos-7细胞,可见TRPC1由胞质转位到胞膜及近膜区,Akt未发生变化;共表达融合荧光蛋白后用EGF激活cos-7细胞,TRPC1和Akt由胞质转位到胞膜及近膜区,并共定位在细胞移动方向的前极;FRET检测结果显示其能量转移效率为40%,两个分子间的作用距离为5 nm。结论在EGF激活cos-7细胞迁移过程中,TRPC1和Akt发生了FRET,表明TRPC1和Akt之间有相互作用。
陈新宏蔡春青曾宏强杨心怡孟晓静
关键词:荧光共振能量转移AKT细胞迁移
基于Moodle平台的形成性评价体系的研究与探讨
2015年
形成性评价是对学生学习进展的评价,在学生学习过程中根据学生的反馈和师生的互动及时调整,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进而提高教学质量。与以往的形成性评价相比,应用Moodle教学平台,通过设计论坛、测验、问卷调查、聊天、作业、专题讨论等多种课程活动进行形成性评价,有利于简单快捷地对每名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监督,为探索更为合理的形成性评价体系打下基础。
孟晓静邹飞
关键词:教育MOODLE平台
stim1协助TRPC1分子进入脂筏是启动中性粒细胞极性化的关键
<正>中性粒细胞可以趋化到感染位置从而参与对病原体吞噬的免疫反应,这种定向移动特性的启动需要依靠细胞感知趋化因子后细胞骨架发生重组并进而在细胞前极形成片足和后极形成尾足,PI3K-RAC2信号通路在这种极性化过程的信号传...
孟晓静
文献传递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