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孙洋

作品数:3 被引量:16H指数:2
供职机构:天津市公安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细胞
  • 1篇雄激素
  • 1篇雄激素源性脱...
  • 1篇血浆
  • 1篇血浆治疗
  • 1篇血小板
  • 1篇源性
  • 1篇增殖
  • 1篇增殖核抗原
  • 1篇粘膜
  • 1篇症状
  • 1篇脂氧合酶
  • 1篇直肠
  • 1篇直肠癌
  • 1篇脱发
  • 1篇组织化学
  • 1篇胃粘膜
  • 1篇胃粘膜癌
  • 1篇胃粘膜癌前病...
  • 1篇细胞增殖

机构

  • 3篇天津市公安医...
  • 1篇天津市第四中...
  • 1篇天津市天和医...

作者

  • 3篇孙洋
  • 1篇许琳
  • 1篇沈玮
  • 1篇王亮
  • 1篇阳泽彬
  • 1篇李庆选
  • 1篇宋毅
  • 1篇王志远
  • 1篇张晓海
  • 1篇彭晓辉

传媒

  • 1篇医学理论与实...
  • 1篇右江医学
  • 1篇中华肿瘤防治...

年份

  • 1篇2020
  • 1篇2018
  • 1篇2003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12-LOX在结直肠癌组织表达临床意义及黄芩素对其表达影响被引量:1
2020年
目的 12-脂氧合酶(12-lipoxygenase,12-LOX)是花生四烯酸代谢通路的关键酶,近年来其与肿瘤发生发展的相关性研究备受关注。本研究探讨12-LOX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以及12-LOX抑制剂黄芩素(baicalein,BAI)对其表达的影响。方法选取2010-06-01-2017-06-01天津市公安医院结直肠癌手术治疗患者80例。收集癌组织(肠癌组)和配对正常组织标本距离边缘5cm(正常组),另选同期60例腺瘤组织标本(腺瘤组),分析12-LOX表达与结直肠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相关性。应用免疫组织化学PV-6000法检测;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quantitativ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qPCR)技术检测黄芩素对HT-29细胞中12-LOX mRNA表达的影响。采用SPSS 19.0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2-LOX表达率正常组为13.75%(11/80)、腺瘤组为28.33%(17/60)、肠癌组为85.00%(68/80),12-LOX表达在肠癌组与腺瘤组(χ2=46.158,P<0.05)、肠癌组与正常组(χ2=81.238,P<0.05)、腺瘤组与正常组(χ2=4.557,P<0.05)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2-LOX表达与结直肠癌淋巴结转移(χ2=15.703,P<0.001),Dukes分期(χ2=7.816,P=0.009)有关联。HT-29细胞中12-LOX mRNA相对表达量干预36h20μmol/L黄芩素组为0.692 7±0.091 7,40μmol/L组为0.680 0±0.056 4,80μmol/L组为0.480 3±0.072 0,均低于空白对照组的1.081 1±0.149 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干预24h80μmol/L黄芩素组为0.699 3±0.047 5,低于空白对照组的1.021 5±0.092 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双因素方差分析显示,主效应药物、时间以及药物×时间对HT-29细胞12-LOX mRNA的表达均有影响(F药物=8.450,F时间=29.461,F药物×时间=4.110,均P<0.05),其中时间的影响更明显。两两多重比较中,主效应时间的各作用时间对HT-29细胞12-LOX mRNA的表达影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主效应药物的80μmol/L黄芩素组与其他剂量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12-LOX在结直肠癌�
许琳王亮彭晓辉孙洋
关键词:结直肠癌脂氧合酶黄芩素免疫组织化学HT-29细胞
胃粘膜癌前病变和胃癌组织中细胞增殖核抗原表皮生长因子凋亡抑制基因-2的表达及其意义被引量:9
2003年
目的 :探讨胃粘膜癌前病变与胃癌之间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异型增生、肠上皮化生和萎缩性胃炎等胃癌前病变组织中细胞增殖核抗原 (PCNA)、表皮生长因子 (EGFR)、凋亡抑制基因 2 (bcl 2 )的表达 ,并与胃癌及正常胃组织进行对照比较。结果 :胃癌与异型增生比较 ,PCNA、EGFR、bcl 2的表达均无显著性差异 (P均 >0 .0 5 ) ;与肠上皮化生和萎缩性胃炎比较 ,PCNA、EGFR的表达有高度显著性差异 (P均 <0 .0 1) ,bcl 2的表达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与正常胃粘膜比较 ,PCNA、EGFR、bcl 2的表达均有高度显著性差异 (P均 <0 .0 1)。结论 :PCNA、EGFR、bcl 2的表达在胃粘膜的恶性转化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联合检测这些指标有助于癌前病变和早期胃癌的诊断。
阳泽彬孙洋李庆选沈玮
关键词:胃粘膜癌前病变细胞增殖核抗原表皮生长因子基因表达
富血小板血浆治疗雄激素源性脱发的临床应用效果分析被引量:6
2018年
目的:探讨富血小板血浆在雄激素源性脱发患者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6月—2018年1月入院治疗的雄激素源性脱发患者60例,根据治疗方案随机分为对照组(n=30例)和观察组(n=3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外用药,观察组采用富血小板血浆治疗,两组患者治疗后12个月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脱发、瘙痒、油腻角度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观察组富集血小板血浆治疗后12个月疗效率为90. 00%,高于对照组70. 00%(χ2=5. 816,P=0. 032); HE染色结果表明:观察组治疗后12个月后真皮层可见大量血管,并且深层存在较多生长期的毛囊,对照组真皮层可见少许血管,深层存在少许生长期的毛囊;免疫组织化学结果表明:Ki-67细胞增殖标记物在观察组头皮及毛囊组织中呈强—中等强度表达,多数定位于细胞质和浆膜中;而在对照组中Ki-67细胞增殖标记物水平相对较弱,且多表达于上皮细胞、浆细胞中;观察组治疗后12个月脱发(89. 38±7. 85)分、瘙痒(91. 28±3. 41)分、油腻(88. 75±7. 89)分,均高于对照组脱发(81. 21±7. 42)分、瘙痒(83. 41±4. 57)分、油腻(74. 68±7. 51)分(t=14. 206、12. 395、16. 389,P=0. 000)。结论:富血小板血浆治疗雄激素源性脱发患者可提高临床疗效,改善症状,值得推广应用。
张晓海高辉王志远孙洋宋毅
关键词:富血小板血浆雄激素源性脱发临床疗效临床症状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