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孙文勇

作品数:107 被引量:309H指数:9
供职机构:浙江省肿瘤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浙江省医药卫生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政治法律更多>>

文献类型

  • 85篇期刊文章
  • 14篇会议论文
  • 7篇专利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02篇医药卫生
  • 1篇政治法律

主题

  • 41篇病理
  • 38篇肿瘤
  • 35篇细胞
  • 27篇淋巴
  • 25篇免疫
  • 24篇临床病理
  • 23篇淋巴瘤
  • 16篇恶性
  • 14篇基因
  • 13篇组织化学
  • 13篇免疫组织
  • 13篇免疫组织化学
  • 12篇腺癌
  • 11篇原发性
  • 11篇甲状腺
  • 10篇预后
  • 10篇细胞淋巴瘤
  • 8篇免疫组化
  • 7篇临床病理分析
  • 6篇金淋巴瘤

机构

  • 104篇浙江省肿瘤医...
  • 5篇浙江大学
  • 3篇浙江大学医学...
  • 2篇南京大学
  • 2篇新乡医学院
  • 2篇浙江中医药大...
  • 2篇杭州市中医院
  • 1篇安徽医科大学
  • 1篇福建医科大学
  • 1篇广东省人民医...
  • 1篇杭州市第一人...
  • 1篇复旦大学
  • 1篇哈尔滨医科大...
  • 1篇复旦大学附属...
  • 1篇杭州师范大学
  • 1篇华中科技大学
  • 1篇青岛大学
  • 1篇山东大学
  • 1篇四川大学
  • 1篇苏州大学

作者

  • 107篇孙文勇
  • 22篇张谷
  • 13篇倪型灏
  • 11篇吴伟
  • 10篇尹文娟
  • 9篇徐海苗
  • 9篇吴梅娟
  • 9篇郭振英
  • 8篇凌志强
  • 8篇朱秀
  • 8篇毛伟敏
  • 7篇胡锦林
  • 6篇程国平
  • 6篇苏丹
  • 5篇李德川
  • 5篇葛明华
  • 5篇鞠海星
  • 5篇郑智国
  • 4篇卢红阳
  • 4篇陈波

传媒

  • 17篇中华病理学杂...
  • 8篇肿瘤学杂志
  • 7篇中国肿瘤
  • 7篇浙江实用医学
  • 3篇浙江中西医结...
  • 3篇浙江医学
  • 2篇临床与实验病...
  • 2篇中华放射学杂...
  • 2篇实用肿瘤杂志
  • 2篇中国医师杂志
  • 2篇中华血液学杂...
  • 2篇现代实用医学
  • 2篇浙江肿瘤
  • 2篇中华肿瘤防治...
  • 1篇中国临床药理...
  • 1篇诊断病理学杂...
  • 1篇肿瘤研究与临...
  • 1篇临床肿瘤学杂...
  • 1篇浙江临床医学
  • 1篇实用肿瘤学杂...

年份

  • 1篇2022
  • 4篇2020
  • 6篇2019
  • 3篇2018
  • 7篇2017
  • 7篇2016
  • 6篇2015
  • 3篇2014
  • 10篇2013
  • 5篇2012
  • 7篇2011
  • 7篇2010
  • 1篇2009
  • 8篇2008
  • 3篇2007
  • 2篇2006
  • 5篇2005
  • 5篇2003
  • 2篇2002
  • 1篇2001
10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肺腺癌新分类在预测Ⅰ期非小细胞肺腺癌预后中的价值
目的:2011年由国际肺癌研究会/美国胸科协会/欧洲呼吸协会肺癌多学科协作组联合对非小细胞肺腺癌的病理类型进行了更新.本研究探讨新的肺腺癌分类不同病理亚型在判断早期可手术的Ⅰ期非小细胞肺腺癌患者中的预后价值.
宋正波朱慧能郭振英孙文勇张沂平
种痘水疱病样淋巴瘤的诊断与治疗进展被引量:1
2015年
种痘水疱病样淋巴瘤是近年新认识的罕见的皮肤T/NK细胞淋巴瘤,并作为一独立病种包含在儿童EBV阳性T细胞淋巴组织增生性疾病中,列入2013年世界卫生组织(WHO)淋巴造血组织肿瘤分类。该肿瘤具有独特的临床、组织病理形态特点。为了进一步认识该肿瘤,本文对种痘水疱病样淋巴瘤的病因、组织病理学特点、临床表现、治疗及预后作一综述。
朱秀孙文勇
胃肠道恶性淋巴瘤临床病理分析被引量:1
2008年
目的研究40例原发性胃肠道恶性淋巴瘤(PGIL)的形态特征。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方法,对40例PGIL进行组织学观察。结果40例PGIL中,低度恶性B细胞黏膜相关组织型淋巴瘤29例,高度恶性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伴低恶成分2例,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7例,NK/T细胞淋巴瘤1例,肠病相关T细胞淋巴瘤1例。结论本组PGIL以MALToma为主,占72.5%,病理上需与炎症性病变区别,组织学特征和免疫组化鉴别诊断有帮助。
胡建生孙文勇
关键词:胃肠肿瘤淋巴瘤病理免疫组织化学
人T/NK细胞系ZQNK-29的建立及其生物学特性研究
目的:建立一株国人的自然杀伤细胞(natural killer cell NK)系,为NK细胞的基础和临床应用研究提供相关性模型。方法:抽取NK细胞高表达的淋巴瘤患者的外周血,经淋巴细胞分离及CD56阴性磁珠分选,将分选...
钱丽娟顾琳慧凌志强杜灵彬牟瀚舟孙文勇孔祥鸣凌雨田姜志明毛伟敏
关键词:细胞系生物学特性
文献传递
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临床病理及免疫组化研究被引量:6
2003年
[目的]探讨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恶性淋巴瘤(PCNSL)的病理学特点。[方法]收集10例PCNSL病人的临床资料,并进行病理形态及免疫组化分析。[结果]PCNSL病理形态及免疫组化结果提示均为B细胞性淋巴瘤,其中8例为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2例为小淋巴细胞性淋巴瘤。[结论]PCNSL是少见的颅内肿瘤,绝大部分为B细胞性,其亲血管性常形成血管袖套状结构。免疫组化在诊断与鉴别诊断中起着重要作用。
孙文勇楼瑛张谷
关键词:脑肿瘤淋巴瘤病理学
原发性食管恶性黑色素瘤临床病理分析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探讨原发性食管恶性黑色素瘤(PMME)的临床病理特点、鉴别诊断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5例PMME的临床病理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5例中男3例,女2例,年龄49~63岁,平均56.8岁。肿瘤位于食管中下段1例,下段4例,临床上表现为进食梗阻或剑突下隐痛不适;大体可见肿块呈息肉样隆起或溃疡浸润生长;组织学上,肿瘤主要由核异型明显的圆形、多边形和梭形细胞组成,可伴有或不伴有细胞质内黑色素沉着。免疫组化HMB45(+)、Melan-A(+)、SOX-10(+)、Ki-67增殖指数40%~50%。1例放弃治疗;4例选择手术根治治疗,其中1例外加术后免疫治疗,失访1例,余3例均死亡,生存时间6.5~21个月。结论原发性食管恶性黑色素瘤是一种罕见的食管恶性肿瘤,恶性程度高,确诊时多有淋巴结或远处转移。确诊有赖于常规病理及免疫组化证实。鉴于该肿瘤恶性程度高,术后分子靶向治疗和生物免疫疗法有助于提高患者生存时间。
郑增光孙文勇
关键词:食管恶性黑色素瘤病理诊断
191例咽淋巴环原发性恶性淋巴瘤临床病理及免疫组化特征被引量:1
1990年
咽淋巴环原发性恶性淋巴瘤(Primary Malignant Lymphoma of Waldeyer's Ring,PMLWR)系指发生于(比廾)咽、扁桃体、舌根的咽部环状淋巴组织的恶性肿瘤。一般认为PMLWR在结外淋巴瘤中仅次于胃肠道,而在我院却占首位。它的临床、病理及免疫组化均有一定的特征性,现报导如下。
吕益新孙文勇曹江邵力华
关键词:淋巴瘤恶性病理免疫组化
肝癌组织中p53基因的突变
1998年
目的:对23例原发性肝细胞肝癌组织中p53基因的5~8四个外显子可能发生的点突变进行检测分析。方法:通过聚合酶链反应/单链构象多态性分析技术。结果:13例(56.50%)癌变组织中检测到点突变的发生,第7及5外显子的突变率分别高达47.83%、43.47%,11例癌变组织中同时出现两个外显子以上的多位点突变。结论:提示p53基困的突变在原发性肝细胞肝癌中可能是细胞内一系列基因调变至癌过程中的一个关键。同时,p53基因第5外显子可能存在突变热点。
吴怡春陈旭峰孙文勇
关键词:肝癌组织P53基因肝肿瘤突变
散发性大肠癌K-ras基因点突变研究及其临床病理意义被引量:6
2010年
目的观察散性大肠癌K—ras基因12、13密码子点突变情况,探讨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对2005~2009年问浙江省肿瘤医院确诊的140例大肠痛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提取石蜡标本中癌组织DNA,经PCR扩增后应用焦磷酸测序技术检测K—ras基因第12、13密码子点突变情况。结果K—ras基因突变率397%(55/140),12密码子突变率78.2%(43/55),13密码子突变率21.8%(12/55)。共发现7种突变类型,包括12密码子(GGT→AT、GGT→AGT、GGT→TGT、GGT-→GTT、GGT→CGT、GGT→GCT)和13密码子(GGC→GAC),以12密码子(CGT→GAT)最常见,占突变总数41.8%(23/55)。K—ras基因突变与性别、年龄、大体类型、瘤体、原发部位、病理亚型、组织学分级、浸润深度、转移、Duke’S分期、脉管侵犯均无相关性(P〉0.05);第12与13密码子突变在原发部位、淋巴结转移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散发性大肠癌中K—ras基因突变率为39.7%,12密码子(GGT→GAT)突变是最常见类型。特定位点的突变与一些临床病理参数密切相关,其中12密码子突变在结肠癌中的发生率高,并易出现淋巴结转移。通过K—ras基因检测有助于指导临床开展大肠癌个体化治疗。
吴伟胡锦林鞠海星黄新孙文勇
关键词:大肠癌点突变临床病理
大动脉炎的发病机制被引量:4
2012年
大动脉炎(Takayasu arteritis,TA)是我国最常见的大血管炎之一,主要累及主动脉弓及其分支,好发于青春期及24-36岁的女性,其发病有明显的种族差异,最常见于亚洲,其次是南美洲、非洲、北欧地区,西欧则罕见,其临床表现与血管病变的部位和类型,以及是否伴随血管炎症有密切关系。临床表现轻者仅为无脉搏症,重者可有神经损害、体位性头晕、癫痫发作和黑朦。常伴有发热、乏力等全身炎症反应。相比其他大血管炎,大动脉炎更易发生血栓。目前治疗主要使用糖皮质激素,当病情反复难愈或者伴有严重类固醇不良反应时则选择免疫抑制剂治疗。同时有部分患者接受外科手术和血管内重建。大动脉炎的病因尚不清楚,
郭振英孙文勇刘震杰
关键词:大动脉炎发病机制全身炎症反应免疫抑制剂主动脉弓
共11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