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慰川
- 作品数:58 被引量:219H指数:9
- 供职机构: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江苏省社会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全国艺术科学规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艺术文学社会学经济管理更多>>
- 论“解严”初期的台湾电影
- 2013年
- 解严初期是台湾电影的转型期,也是台湾电影承上启下的重要历史时期。一些影片以民间的立场和在野的视角,修复或改写了曾被执政当局阉割或扭曲的本土历史。另一些影片则表现了无父的青少年及其迷惘的生活,呈现了混乱杂沓的现实景观,折射了当时台湾民众纷乱的心态。这一时期,台湾电影中的大陆形象已基本上从负面转为中性乃至正面形象,而两岸合拍片虽一波三折,但为两岸电影业输入了新鲜血液,并拓展了市场。
- 孙慰川
- 关键词:台湾电影
- 论杨德昌的诚意电影及其美学特征被引量:11
- 2004年
- 杨德昌始终诚实地用胶片书写着自己对人生和社会现实入木三分的观察、敏锐的思考和无情的批判,并以深刻的思想内涵和卓越的艺术技巧,创造了华语电影的一座高峰。他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其电影不是类型片、娱乐片、商业片,而是一种诚意电影,具有独立制片的美学特征。
- 孙慰川
- 关键词:导演美学
- 论侯孝贤的得与失——兼谈电影的艺术性与观赏性之关系被引量:6
- 2004年
- 孙慰川
- 关键词:本土电影艺术性观赏性叙事风格电影市场
- 王童,台湾电影界的今村昌平被引量:4
- 2007年
- 王童是台湾新电影运动的一位干将。台湾新电影曾执着地反思台湾的历史,而王童在后新电影时期的创作仍然延续了新电影的追求。他执导的《无言的山丘》是当代台湾电影史上一部艺术精湛、气势恢弘的力作,是20世纪90年代台湾电影的一座里程碑。与今村昌平一样,王童致力于通过电影来探讨本土文化生态。
- 孙慰川
- 关键词:台湾电影历史反思本土文化
- 论伍迪·艾伦电影中的当代知识分子形象被引量:14
- 2008年
- 伍迪·艾伦是较早意识到当代知识分子的精神家园正在发生重大变异并面临严重危机的电影作者之一。当代知识分子形象是其电影人物图谱中的核心形象。他对知识分子快感损抑、认同危机和生死两歧等问题的揭示,不仅拓展了世界电影的叙事主题,颠覆并改写了电影中的知识分子形象,而且深刻地反映了当代美国文化乃至当今世界文化的嬗变,暴露了当代美国社会和文化乃至当今世界文化发展中的一些深层次的矛盾。他的电影对于当代知识分子形象的塑造,既可以帮助广大民众深入了解当代知识分子的真实处境和精神世界,也有助于当代知识分子认清自己的真实面貌,进行深刻的自我反省、自我批判和自我完善。
- 孙慰川覃嫦
- 关键词:美国电影
- 论当代台湾电影写实主义美学精神的递嬗被引量:7
- 2009年
- 1960年代,台湾"健康写实电影"所追求的只是有限度、不完整和不彻底的写实主义美学精神。1980年代,台湾新电影才为台湾电影真正建构了写实主义美学精神。在后新电影时代,台湾电影的写实主义美学精神空前高涨。中国封建时代的主流文艺观高度强调美与善的统一。当代台湾电影不断地张扬写实主义美学精神,本质上是在颠覆这种传统的文艺观,并致力于追求美与真的统一。这在中国文艺观念的发展史上具有革命性的重大意义。
- 孙慰川
- 关键词:台湾电影
- 当代台湾电影评论和理论的演进被引量:1
- 2010年
- 20世纪50年代,台湾电影评论和理论遭受当局意识形态的严重压抑。60年代和70年代,电影评论和理论开启了现代化的进程,推动了现代主义电影理论的启蒙。80年代,台湾的电影评论和理论颠覆了逃避主义和唯美主义的电影观,确立了写实主义电影观及写实主义电影理论的核心地位,肯定了作者电影的文化价值。自90年代至今,台湾电影评论和理论逐渐移转至学院,其与电影创作实践和普罗大众之间的关系也变得较为疏远了。
- 孙慰川
- 关键词:台湾电影电影评论电影理论
- 1985-1988两大文明冲突下的中国文学
- 孙慰川
- 香港新生代电影导演的杰出代表——刘伟强
- 2004年
- 刘伟强,英文名Andrew Lau。1960年出生于香港。少年时代即爱好摄影。1980年中学毕业后投身邵氏影业集团。1985年终于正式担任摄影师,参与拍摄了林岭东导演的《龙虎风云》(1987)、《伴我闯天涯》(1989),以及王家卫编导的《旺角卡门》(1988)和《重庆森林》(1994)等影片。因为才华出众,1990年起被升为导演。2003年,他与麦兆辉联合导演的故事片《无间道》既叫座,又叫好,荣获第22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影片、最佳导演,香港电影金紫荆奖最佳影片和最佳导演等奖项,还赢得第40届台湾电影金马奖最佳剧情片、最佳男主角(梁朝伟)、最佳导演等奖项。
- 孙慰川
- 关键词:古惑仔香港电影电影导演故事片金马奖台湾电影
- 先锋的魅影——刘呐鸥早期电影理论述评被引量:1
- 2016年
- 早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之交,刘呐鸥即初步提出了一个涵括电影本体论、电影艺术论以及电影批评论在内的相对完整的电影理论架构。在某种程度上,可以将刘呐鸥视为20世纪30年代中国新兴电影运动的前驱者。他从遥远的西方将新知引介到了中国影坛,从而为不久即将到来的新兴电影运动做了旧观念的清理和新理论的准备工作。
- 贾斌武孙慰川
- 关键词:刘呐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