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孙宝贵

作品数:357 被引量:1,029H指数:14
供职机构: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资助项目上海市科委重大科技攻关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252篇期刊文章
  • 87篇会议论文
  • 9篇专利
  • 5篇科技成果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333篇医药卫生
  • 4篇生物学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82篇动脉
  • 72篇心肌
  • 64篇血管
  • 58篇心脏
  • 53篇起搏
  • 50篇冠状
  • 48篇细胞
  • 48篇冠状动脉
  • 40篇消融
  • 36篇心室
  • 36篇梗死
  • 34篇心肌梗死
  • 30篇心房
  • 26篇衰竭
  • 24篇心力衰竭
  • 24篇急性心肌梗死
  • 24篇房室
  • 23篇冷冻
  • 22篇血压
  • 22篇冷冻消融

机构

  • 296篇上海市第一人...
  • 23篇哈尔滨医科大...
  • 20篇上海交通大学...
  • 16篇复旦大学
  • 9篇交通大学
  • 6篇哈尔滨医科大...
  • 5篇上海交通大学
  • 5篇上海交通大学...
  • 4篇北京大学
  • 3篇中国医学科学...
  • 3篇浙江医院
  • 3篇上海第二医科...
  • 3篇上海市普陀区...
  • 3篇鄂州市中心医...
  • 2篇广州中医药大...
  • 2篇中国人民解放...
  • 2篇华中科技大学
  • 2篇上海交通大学...
  • 2篇上海交通大学...
  • 2篇中南大学

作者

  • 354篇孙宝贵
  • 90篇汪芳
  • 80篇金炜
  • 71篇张建军
  • 64篇戴秋艳
  • 58篇温沁竹
  • 58篇庄文燕
  • 56篇薛吉祥
  • 52篇陈岗
  • 52篇孟伟栋
  • 28篇张锋
  • 25篇汪爱虎
  • 25篇严轶文
  • 25篇张国兵
  • 24篇周国伟
  • 24篇张治
  • 23篇何奔
  • 22篇赵军礼
  • 21篇朱彦琪
  • 20篇汪玮

传媒

  • 29篇中国心脏起搏...
  • 25篇上海医学
  • 20篇中华心血管病...
  • 19篇中华心律失常...
  • 14篇国外医学(心...
  • 14篇中华医学会心...
  • 12篇中国介入心脏...
  • 8篇中国实用内科...
  • 8篇中华医学会心...
  • 6篇临床心血管病...
  • 6篇中国心血管杂...
  • 5篇心电学杂志
  • 5篇中华老年心脑...
  • 5篇中国临床康复
  • 5篇上海交通大学...
  • 5篇国际心血管病...
  • 5篇第七次全国心...
  • 5篇THE 22...
  • 4篇中国动脉硬化...
  • 4篇心血管病学进...

年份

  • 1篇2018
  • 2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3
  • 3篇2012
  • 15篇2011
  • 2篇2010
  • 3篇2009
  • 12篇2008
  • 50篇2007
  • 55篇2006
  • 66篇2005
  • 54篇2004
  • 20篇2003
  • 18篇2002
  • 9篇2001
  • 8篇2000
  • 11篇1999
  • 1篇1998
  • 1篇1996
35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血管内皮粘附分子在动架源性冠状动脉内膜增生中的作用
本文比较观察单纯球囊扩张和支架植入术促进犬冠状动脉内膜增生情况和粘附分子在血中和血管局部的表达,探索粘附分子介导的炎症反应是否对支架植入后新生内膜的形成起重要作用.
郭伟峰孙宝贵何奔王毅薛吉祥庄文燕
关键词:冠脉支架置入术内膜增生
文献传递
中药粉防己碱对高脂饮食兔脂代谢和主动脉壁血管细胞清道夫受体A mRNA表达的影响被引量:3
2005年
目的观察中药粉防己碱对高脂饮食兔脂质代谢和主动脉壁血管细胞清道夫受体A(SR A)表达的影响,进一步探讨粉防己碱抗动脉粥样硬化的机制。方法将18只雄性日本大耳白兔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C组)、高脂模型组(CH组)和粉防己碱组(Tet组)。喂养12周后处死动物,常规生化检测血浆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和高密度脂蛋白(HDL C);取胸主动脉连续切片,常规苏木精伊红染色,脂质苏丹Ⅳ染色,对血管壁形态和脂质沉积定性观察;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对血管壁细胞SR AmRNA表达定量分析。结果CH和Tet组血脂水平显著高于C组(P<0.01),而CH组与Tet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CH组血管壁脂质沉积明显高于C组和Tet组,C组和Tet组间无明显差别;各组均有SR AmRNA表达,CH组显著高于C组和Tet组(P<0.01),而C组与Tet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粉防己碱抗兔胸主动脉粥样硬化作用可能与其抑制SR A表达,减少血管壁脂质沉积有关,而与降脂作用无关。
王毅孙宝贵温沁竹冯义柏黄波
关键词:粉防己碱清道夫受体A
肺静脉冷冻和射频消融的组织病理学观察
2007年
目的导管射频消融肺静脉是近年来治疗心房颤动的有效方法,本研究旨在比较经导管射频消融与冷冻消融犬肺静脉产生的不同损伤变化。方法将18只犬随机分为射频消融组和冷冻消融组,麻醉后应用Seldinger技术行股静脉穿刺,行右心房造影,穿刺房间隔,送入鞘管,行肺静脉造影,然后送入消融电极,进行肺静脉消融。分别在消融后即刻、第7天、第30天取材,进行病理学检查,比较两种消融方法引起的不同病理改变,并与正常肺静脉相比较。结果肺静脉冷冻消融和射频消融后即刻均造成肉眼可见的损伤;但射频消融后损伤明显,外观颜色较黑,周围组织水肿明显,光学显微镜下可见组织严重破坏,结构紊乱;而冷冻消融造成的损伤较轻,组织相对规则,可见断裂的肌纤维。电子显微镜下两种消融损伤的组织中均可见细胞坏死、细胞器损伤、结构紊乱,同样冷冻消融的损伤轻。消融1周后射频消融的肺静脉有时可见附壁血栓,光学显微镜下可见坏死组织周围有炎症细胞浸润、组织水肿及新生的毛细血管,射频消融后的炎症反应比冷冻消融后的反应明显。消融1个月后,射频消融的肺静脉有时可见附壁血栓,光学显微镜下可见胶原纤维组织增生;并有少量平滑肌细胞增生,冷冻消融后增生程度比射频消融后的改变轻。结论经导管射频和冷冻消融均可对肺静脉造成损伤,冷冻消融形成的损伤比射频的损伤轻,相对保持了组织结构,后期以胶原纤维增生为主的组织增生程度较轻,不易形成附壁血栓。上述改变可能是消融后肺静脉狭窄与否的病理基础。
洪江陈岗汪芳张锋黄卫斌薛吉祥孙宝贵
关键词:射频消融组织病理学观察肺静脉造影组织水肿消融方法附壁血栓
p α-MHC/EGFP小鼠胚胎干细胞株的构建及其向心肌细胞分化的观察
2008年
目的构建含有心肌特异性基因肌球蛋白重链α(α-MHC)调控的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EGFP)表达的载体并转染到小鼠胚胎干细胞(ESC),建立p α-MHC/EGFP小鼠ESC株,利用该细胞株可识别和纯化分化形成的心肌细胞。方法应用电穿孔技术将pα-MHC/EGFP载体转染到ESC,G418筛选10-12d后收集G418抗性细胞克隆并采用悬滴法体外诱导向心肌分化。通过PCR扩增细胞克隆基因组EGFP片段,并在心肌分化过程中通过荧光显微镜观察EGFP的表达,鉴定pα-MHC/EGFP胚胎干细胞株的建立。细胞免疫组化法检测自发性搏动拟胚体(EB)中EGFP阳性区域心肌肌钙蛋白T的表达。结果G418抗性细胞克隆基因组中能够扩增EGFP片段;在心肌细胞分化过程中,荧光显微镜下能观察到EB局部出现自发性搏动的亮绿色细胞团;细胞免疫组化检测显示,EGFP阳性区域肌钙蛋白T表达阳性。结论成功构建了pα-MHC/EGFP胚胎干细胞株,该细胞株在分化为心肌细胞的同时表达EGFP,便于对心肌细胞进行识别和纯化。
王治戴秋艳吴亚兰徐国彤李令杰孙宝贵
关键词:胚胎干细胞绿色荧光蛋白分化
经导管冷冻消融与射频消融治疗典型心房扑动的疗效比较
2007年
目的比较普通射频消融导管、盐水灌注射频消融导管、冷冻消融导管消融峡部依赖性房扑的即刻成功率、复发率和并发症。方法选择心房扑动的患者35例,男30例,女5例;平均年龄为(59.6±10.2)岁;均确定为峡部依赖性的心房扑动患者。将其分为普通射频消融导管组(A组,n=20,女5例男15例)、盐水灌注射频消融导管组(B组,n=8,女0/男8)和冷冻消融导管组(C组,n=7,男7例)进行峡部的线性消融。结果3组即刻成功率相比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3组间30 min复发率差异有无统计学3组间(P值均<0.05)。C组总的手术时间和X光透视时间冷冻消融导管组和普通射频消融导管组相比有统计学差异,前者均显著短于后-A者组(P值均<0.05),冷冻消融导管C组与和盐水灌射频消融导管B组意义的总手术时间和X光透射时间的无统计学差异意义(P值均>0.05)。A组和B组患者术中均感到疼痛,C组则无一例感到疼痛。所有的患者均未发生房室传导阻滞以及其他的并发症。随访9-47个月,平均(38.0±9.2)个月,A组、B组、C组的复发率分别是15%、1/8、0。复发者均再次接受消融术,均成功。结论盐水灌注射频消融导管和冷冻消融导管行心房扑动峡部的消融更具有优势,冷冻消融导管行房扑峡部的消融具有极好的耐受性。
汪芳陈岗张锋孟伟栋严佚文诸葛萦孙宝贵
关键词:典型心房扑动冷冻消融消融导管线性消融房扑峡部
双心室同步起搏治疗药物难治性慢性心力衰竭长期临床疗效
2007年
目的探讨心脏同步化治疗(CTR)对于临床治疗的效果。方法选择48例药物治疗无效的顽固性心力衰竭患者,男40例,女8例,年龄48-84岁,平均为(70±19)岁:心功能分级(NYHA分级)为Ⅲ-Ⅳ级,LV射血分数≤35%,QRS间期≥130 ms,LVEDD≥60 mm。CRT后平均随访(29±8)个月。心电图观察QRS时限、超声心动图计算左心室的射血分数(LVEF),组织多普勒了解心室壁同步的情况,6 min步行距离测量心脏的负荷能力的变化。结果CRT后,QRS时限明显缩短:起搏前(188±40)ms、右心室起搏(222±34)ms、左心室起搏(212±42)ms、双心室起搏(169±26)ms。NYHA分级,术前(3.28±0.45)级,术后1周(1.86±0.64)级,1个月至随访时均为(1.86±0.64)级。LVEF术前为(28.30±3.9 4)%,术后1周为(37.80±3.9 8)%,随访结束时为(41.67±6.77)%。6 min步行距离从术前(398±168)m,增至术后1周的(478±126)m,随访时已至(506±134) m。1例患者在CRT治疗后1年行心脏移植,6例患者死亡,1例在起搏器置入后1年由于多支血管病变再发心肌梗塞治疗无效而死亡;3例猝死,考虑是恶性心律失常引起;1例心肌病患者在起搏器置入后3年左室导线阈值升高,最终电池耗竭后患者的心功能迅速恶化而死亡,1例CRT治疗后无效死亡。结论CRT治疗可减轻症状、改善运动能力及心功能。
汪芳金炜张建军孟伟栋庄文燕薛吉祥孙宝贵
关键词:慢性心力衰竭双心室心室起搏起搏器置入
瘦素与老年人代谢综合征的相关性
2007年
目的观察老年人群中代谢综合征(MS)患者血清瘦素水平,探讨其与肥胖、糖脂代谢、血压的关系以及瘦素在MS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选取我科2006年5月年至2007年1月住院患者94例,男性81例,女性13例,年龄在67-95岁。分为MS组47例,非MS组47例,测定瘦素水平并分析其与性别、体重指数(BMI)、腰臀比、动脉收缩压、动脉舒张压、血糖、三酰甘油、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脂蛋白、载脂蛋白B(ApoB)和尿酸的相关性。结果MS组瘦素水平(31.90±18.67) ng/mL明显高于非MS组(17.09±13.85)ng/mL(P<0.001)。瘦素水平随代谢异常组合个数增多而增加(r=0.361, P<0.001),血清瘦素浓度与性别、BMI、腰臀比、三酰甘油呈显著正相关(r=0.259,0.477,0.406, 0.393;P<0.05或<0.001)。经多元逐步回归分析,血清瘦素浓度的影响因素依次为:BMI、三酰甘油、性别和腰臀比。结论MS患者血清瘦素水平明显增高,且与性别、肥胖、血脂代谢异常相关,瘦素与MS的诸多指标高度相关,提示高瘦素血症可能是MS的又一重要组成成分,MS患者存在瘦素抵抗并可能在发病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
邹妮戴秋艳孙宝贵
关键词:代谢综合征瘦素水平动脉收缩压腰臀比瘦素抵抗APOB
心脏缝隙连接和心律失常被引量:11
2004年
心脏缝隙连接是心肌细胞间直接联系并交换信息的重要途径 ,它的分布及功能对于心肌的电传播起着重要作用。在许多心脏疾病中 ,心肌组织都有缝隙连接的改变 ,这种改变似与心律失常的易发性有关。缝隙连接与心律失常之间是相互作用 ,相互影响的。人们正将缝隙连接作为新的药物作用靶点进行研究 ,以期找到对抗心律失常的新方法。
孙冰孙宝贵
关键词:心律失常心肌细胞心血管病学
心肌声学造影指导下经皮腔内室间隔化学消融术治疗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的进展
2004年
随着技术的改进和心肌声学造影剂的应用,经皮腔内室间隔心肌化学消融术(PTSMA)在国外已经成为治疗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的常规方法,它通过向冠状动脉间隔支内注入酒精导致心肌坏死,造成室间隔心肌萎缩,使狭窄的左室流出道扩张,中短期疗效可靠。
史浩颖孙宝贵
关键词:心肌声学造影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
早期扩张型心肌病左心室顺应性的研究
1993年
本实验测量了早期扩张型心肌病的LVEDP、△P/△V、K和+dp/dt-max,发现+dp/dt-max正常,其余各指标均增高。说明了扩张型心肌病左心室顺应性减低,且早于收缩功能异常,在疾病发生发展中有重要作用,为早期扩张型心肌病诊断提供了理论和客观依据。
孙宝贵王璞李学奇于雪梅王秀洁马越溪高媛梁淑华苏慧
关键词:心肌病顺应性
共36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