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孙利

作品数:24 被引量:133H指数:6
供职机构:北京交通大学中国产业安全研究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天文地球机械工程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23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7篇石油与天然气...
  • 8篇天文地球
  • 1篇经济管理
  • 1篇机械工程

主题

  • 7篇油田
  • 7篇凹陷
  • 5篇东濮凹陷
  • 4篇地质
  • 4篇濮城油田
  • 4篇沉积相
  • 4篇储层
  • 3篇地层
  • 3篇油气
  • 3篇剩余油
  • 3篇主控因素
  • 3篇采收率
  • 3篇测井
  • 3篇成藏
  • 3篇储集
  • 2篇盐岩
  • 2篇三次采油
  • 2篇沙河街组
  • 2篇气藏
  • 2篇主控因素分析

机构

  • 19篇中国石油化工...
  • 10篇成都理工大学
  • 2篇北京交通大学
  • 2篇中国石油天然...
  • 1篇中国石油大学...
  • 1篇中国石化

作者

  • 24篇孙利
  • 5篇李中超
  • 5篇王文之
  • 4篇刘伟伟
  • 4篇魏立新
  • 3篇刘志远
  • 3篇聂永生
  • 3篇杜利
  • 3篇王峻
  • 3篇田景春
  • 3篇苏长群
  • 2篇姜淑霞
  • 2篇毕建霞
  • 2篇刘家铎
  • 2篇夏明军
  • 2篇梁成蔚
  • 2篇李建革
  • 2篇韩建辉
  • 1篇张兴焰
  • 1篇李西爱

传媒

  • 7篇内蒙古石油化...
  • 3篇钻采工艺
  • 3篇油气地质与采...
  • 2篇科技导报
  • 2篇中国矿业
  • 1篇石油与天然气...
  • 1篇石油勘探与开...
  • 1篇江汉石油学院...
  • 1篇天然气地球科...
  • 1篇岩性油气藏
  • 1篇西南石油大学...

年份

  • 2篇2014
  • 7篇2013
  • 2篇2012
  • 1篇2011
  • 2篇2008
  • 1篇2004
  • 6篇2003
  • 1篇2002
  • 2篇2001
2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桥口Es_3^(3~4)气藏储层特征研究被引量:4
2003年
通过对桥口Es33~4气藏沉积相分析,认为研究区Es33~4主要发育湖底扇和轴向重力流两种沉积相类型。轴向重力流主要分布在西南部桥34~桥35井区;湖底扇主要分布于桥口东翼。在储层沉积相研究基础上,根据储层沉积相类型、岩性特征及物性特征对储层进行了综合评价,将研究区储层划分为3类。
李银花许杰夏幼红宋新华李西爱彭鑫岭孙利
关键词:储集层沉积相油气藏东濮凹陷沙河街组
陆家堡凹陷西部地区九佛堂组层序地层格架与分布特征被引量:4
2013年
应用层序地层学的原理和方法,综合运用地震、测井与钻井资料,对陆家堡凹陷西部地区九佛堂组层序和体系域边界进行了研究,并探讨了层序发育与沉积序列关系及其分布特征。结果表明,研究区九佛堂组可划分为1个三级层序和3个体系域。低位体系域由3个准层序组构成,自下而上沉积水体加深;湖侵体系域可细分为4个准层序组,总体表现为退积式和加积式叠置样式;高位体系域可划分为4个向上砂地比增大的进积准层序组。研究区在3个体系域沉积时期的地层厚度变化不同,在低位体系域沉积时期主要沉积中心位于包日温都断裂带北部,之后向西南迁移至包日温都断裂带中段与五十家子庙洼陷南部交界处。
孙利李三国李中超魏立新刘伟伟王文之
关键词:层序地层体系域地层格架九佛堂组
川南丹凤—塘河地区嘉陵江组沉积环境分析被引量:5
2011年
通过对泸州古隆起丹凤—塘河地区嘉陵江组的岩心观察和岩石薄片鉴定,及对该区岩石类型组合、古生物化石、沉积结构、沉积构造和沉积序列等沉积相标志的详细研究,将嘉陵江组划分为开阔台地、局限台地2个沉积相,并进一步划分出5个亚相及若干微相。在此基础上,研究了嘉陵江组沉积相空间展布特征,并对其沉积环境及演化进行了分析,认为嘉陵江组碳酸盐岩发生了较为频繁的海平面升降变化,主要经历了6个阶段的演化过程,形成了3次较大的海进→海退沉积旋回,每一旋回又由多个次一级小旋回组成,而小旋回中又由多个小韵律组成。在对研究区岩性、沉积环境详细研究后认为:塘河构造及丹凤场构造的嘉一段—嘉二1亚段、塘河构造及临峰场构造的嘉二3亚段是浅滩颗粒云岩和滩间云岩发育的主要层位。
王文之田景春张翔隆辉刘冬梅孙利
关键词:沉积相沉积环境嘉陵江组
东濮凹陷气田深层气藏采气工艺技术研究
2004年
针对深层气藏降压开采产生反凝析的问题,从射孔、压裂、排液等方面进行了研究,优化气田的采气工艺设计,寻找出适合深层气藏的采气工艺。小油管排液采气、泡排、撬装式制氮气举等排液采气工艺应用于东濮凹陷的白庙、户部寨等深层气藏,改善了井底状况,降低凝析油的损失,气井实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陈清华孙利杜利李建荣王玮
关键词:东濮凹陷气田采气工艺射孔工艺压裂工艺
濮城油田侧钻开发方案研究及效果被引量:1
2003年
濮城油田正式投入开发已20余年,由于油田投产时间长,井况损坏严重,整体效益明显下滑。2000~2001年濮城油田以提高油田开发效益为宗旨,开展构造精细解释、油藏描述,运用数模技术,深入研究油田剩余油分布规律。在经济评价的基础上,对长期关停的部份事故井、报废井、低效并优选侧钻方案。方案实施后,增加了可采储量,改善了油田开发效果,为油田综合治理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
杜利周游孙利袁红霞姜淑霞
关键词:濮城油田侧钻井剩余油油田开发
东濮凹陷超压形成机制及对油气富集的影响被引量:2
2012年
东濮凹陷纵向上在沙三1开始出现超压现象,平面上呈"两洼一隆一带"的分布格局,其分布无论在层段上,还是平面上均较局限;超压的形成和保存,与盆地膏盐发育和分布、厚层膏盐的重力作用、稳定的构造演化条件,以及封闭的断层等有重要的关系;膏盐层的成岩脱水、流体热增压作用、烃类生成作用、粘土矿物转化产生的增压作用等,是产生极高的地层压力必不可少的因素。分析认为,异常高压在油藏封盖作用、储层的孔渗性能、流体运移以及幕式成藏等诸多方面,对东濮凹陷油气富集有重要的影响,是油藏形成的基本要素之一。
孙利刘家铎王峻李中超魏立新刘伟伟王文之
关键词:东濮凹陷超压膏盐岩幕式成藏
鄂尔多斯盆地奥陶系生物礁及其天然气勘探前景被引量:21
2008年
鄂尔多斯盆地西南缘中上奥陶统不仅存在着珊瑚礁、层孔虫礁和藻礁,而且发育规模较大的藻粘结岩、障积岩体,礁体的底部和礁前普遍发育颗粒滩相沉积。滩相沉积物将相对独立的各个生物礁互相连通,形成规模较大的生物礁复合体。该盆地内部的早奥陶世生物礁以层状藻礁为主,发育于吕梁隆起西侧和伊盟隆起南坡以及中央古隆起北端,表现为2种生态特征,一种为藻类垂直生长形成藻叠层石礁,另一种为藻类粘结灰泥形成球壳状藻灰泥球。生物礁的原生生物孔隙和粒间孔隙受成岩作用影响,已基本消失殆尽,但成礁岩石白云岩化比较普遍,且晶间孔和晶间溶孔发育,储集物性较好,已钻井产能较高,属于优质储层,也是鄂尔多斯盆地下古生界天然气勘探新领域。
夏明军郑聪斌毕建霞曾正清郭海霞魏立新孙利苗菁滕英翠苗兵
关键词:鄂尔多斯盆地奥陶系生物礁天然气
人工地震采油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2002年
人工地震采油技术作为三次采油的新技术 ,以其技术含量高、投入少、产出高、工艺简单、对抽层和环境无污染而受到日益广泛的重视。本文通过对人工地震采油的研究 ,剖析了人工地震采油的原理及影响因素 ,通过实验研究并总结了人工地震采油的适用条件和范围 ,并具体阐述了人工地震采油的施工工艺 。
苏长群孙利王正坤吕洪奇董长兵
关键词:幅频特性三次采油提高采收率
濮城油田文98块滚动开发研究
2003年
文 98断块区是典型复杂断块 ,针对该块滚动开发中存在的难点 ,充分利用新技术新工艺 ,发挥多项技术综合应用的优势 ,制定合理的滚动开发方案。方案实施后 ,新井一次钻井成功率1 0 0 % ,平均单井初期产能 1 8t,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孙利
关键词:濮城油田经济评价
人工地震采油技术的研究与应用被引量:7
2003年
人工地震采油技术作为三次采油的新技术 ,以其技术含量高、投入少、产出高、工艺简单、对油层和环境无污染而受到日益广泛的重视。通过对人工地震采油的研究 ,剖析了人工地震采油的原理及影响因素 ,通过实验研究并总结了人工地震采油的适用条件和范围 ,具体阐述了人工地震采油的施工工艺 。
廖家汉孙利姜淑霞梁成蔚艳杰
关键词:人工地震采油技术三次采油幅频特性采收率采油机理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