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姜维喜

作品数:114 被引量:729H指数:13
供职机构:中南大学湘雅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湖南省卫生厅科研基金湖南省科技厅资助项目卫生部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10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1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9篇手术
  • 38篇外科
  • 24篇外科手术
  • 24篇显微外科
  • 21篇肿瘤
  • 17篇显微外科手术
  • 16篇入路
  • 15篇显微手术
  • 15篇颅内
  • 14篇切除
  • 11篇手术治疗
  • 10篇动脉瘤
  • 10篇脑膜
  • 10篇脑膜瘤
  • 8篇血管
  • 8篇手术切除
  • 7篇神经瘤
  • 7篇术后
  • 7篇听神经
  • 7篇听神经瘤

机构

  • 110篇中南大学
  • 3篇湖南医科大学...
  • 2篇长沙市中心医...
  • 1篇兰州大学第二...
  • 1篇南华大学
  • 1篇中山大学附属...
  • 1篇郴州市第一人...
  • 1篇湖南师范大学...
  • 1篇兰州医学院第...
  • 1篇湘雅医院

作者

  • 114篇姜维喜
  • 93篇袁贤瑞
  • 33篇罗端午
  • 26篇刘景平
  • 26篇刘运生
  • 17篇彭泽峰
  • 17篇陈风华
  • 17篇马建荣
  • 16篇方加胜
  • 15篇杨治权
  • 14篇刘志雄
  • 14篇刘庆
  • 14篇李学军
  • 12篇黄军
  • 11篇曹美鸿
  • 10篇侯永宏
  • 10篇潘亚文
  • 9篇陈立华
  • 9篇蒋星军
  • 8篇王君宇

传媒

  • 21篇中国耳鼻咽喉...
  • 10篇中华神经外科...
  • 9篇中华神经外科...
  • 9篇国际神经病学...
  • 8篇医学临床研究
  • 5篇中国神经精神...
  • 5篇中国微侵袭神...
  • 4篇中国现代医学...
  • 4篇中华显微外科...
  • 4篇中国临床解剖...
  • 4篇中南大学学报...
  • 3篇中国医学工程
  • 2篇中华外科杂志
  • 2篇湖南医科大学...
  • 2篇肿瘤
  • 2篇中国临床神经...
  • 1篇国际医药卫生...
  • 1篇中风与神经疾...
  • 1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立体定向和功...

年份

  • 1篇2022
  • 1篇2021
  • 2篇2020
  • 2篇2019
  • 1篇2018
  • 2篇2016
  • 1篇2015
  • 2篇2014
  • 2篇2013
  • 1篇2012
  • 2篇2011
  • 1篇2010
  • 2篇2009
  • 5篇2008
  • 6篇2007
  • 19篇2006
  • 22篇2005
  • 9篇2004
  • 6篇2003
  • 4篇2002
1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有症状的Rathke囊肿(附14例报告)被引量:1
2006年
目的探讨有症状的Rathke(拉克氏)囊肿的诊断和手术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14例有症状的Rathke囊肿的临床表现,MR影像特点,内分泌改变,术后症状缓解情况。其中12例经颅手术,2例经鼻蝶手术。结果术前正确诊断为Rathke囊肿4例,术后视力、视野得到改善8例,术后内分泌改善6例,术后出现一过性尿崩3例。14例随访3~48个月无复发。结论了解Rathke囊肿的影像学特点,对提高术前的正确诊断率大有裨益,对于鞍内鞍上型Rathke囊肿开颅手术是一种可取的方法。
彭泽峰袁贤瑞姜维喜马建荣陈风华李学军蒋星军刘志雄
关键词:RATHKE囊肿开颅术
垂体腺瘤显微手术中垂体柄的保护与术后尿崩症的关系被引量:5
2001年
目的 分析和总结垂体腺瘤显微手术中避免损伤垂体柄的操作经验 ;探讨术中垂体柄的损伤与术后发生尿崩症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 30例垂体腺瘤显微手术中 ,镜下完整保护垂体柄结构 ,其术后发生尿崩症的情况 ,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30例垂体腺瘤显微手术均采用经眶额下入路 ,术中均可清楚见到垂体柄的解剖结构 ,避免过度牵拉和烧灼垂体柄。术后 2例患者发生暂时性尿崩症持续 2个月 ,未出现顽固性尿崩症。结论 垂体腺瘤显微手术后发生尿崩症与术中垂体柄损害有关 ,术中避免损伤垂体柄的操作 。
霍雷刘运生袁贤瑞姜冰刘景平姜维喜
关键词:尿崩症垂体腺瘤显微外科手术垂体柄
脂肪瘤型脊髓栓系综合征的手术疗效分析被引量:6
2007年
脊髓栓系综合征是由于脊髓末端的正常回缩被病理改变束缚,致使圆锥低位,脊髓牵张而引起的一系列临床症状,患儿主要表现为运动、感觉及大小便功能障碍,可分为终丝粗大型、脂肪瘤型等,其中以脂肪瘤型脊髓栓系综合征的手术最为困难,且疗效不肯定。现将我科1995年1月2005年7月间收治的35例脂肪瘤型脊髓栓系综合征临床资料报道如下,分析影响脂肪瘤型脊髓栓系综合征手术疗效的因素。
陈风华刘景平秦天森姜维喜罗端午
关键词:脊髓栓系综合征脂肪瘤型手术疗效疗效分析小便功能障碍
颞下经岩骨前部入路的显微解剖观测及临床意义被引量:3
2005年
目的 对颞下经岩骨前部入路的解剖结构进行观测 ,以指导临床应用。方法 模拟临床手术过程 ,在显微镜下对 1 0具 (2 0侧 )成年国人灌注头颅标本进行解剖观测。结果 除弓状隆起外 ,另可见中颅窝底有两个较恒定的骨性突起 ,一个位于中颅窝底的中央部 ,其对应的颅外颅底无解剖结构 ;另一个位于岩骨基底部 ,其颅外颅底对应为颞下颌关节。颈内动脉岩骨段水平部位于Kawase三角下方的骨质中 ,鼓膜张肌位于Glasscock三角下方的骨质中 ,咽鼓管位于颈内动脉岩骨段水平部和鼓膜张肌之间。上半规管延长线与岩骨嵴的交点至内耳孔前缘的距离相对恒定。结论 对中颅窝底恒定骨性突起的观测及命名 ,有利于扩大手术视野、减少对颞叶的牵拉和保护颞下颌关节。在Kawase三角中定位、显露颈内动脉岩骨段水平部 ,不会伤及鼓膜张肌和咽鼓管。熟悉解剖、术前CT扫描及术中对“蓝线”的识别 ,有助于保护骨迷路。
沈沉浮袁贤瑞姜维喜罗端午
关键词:颈内动脉骨迷路
哑铃形颈段椎管肿瘤手术治疗(附32例报告)被引量:11
2001年
目的 探讨提高颈段哑铃形椎管肿瘤的疗效。方法 采用颈后正中入路手术切除颈段哑铃形肿瘤32例。结果 全切22例,大部分及次全切除10例;痊愈及好转27例,无变化者3例,加重1例,死亡1例。结论 颈后正中入路可切除脊髓侧方、后方及部分长入前外的哑铃形肿瘤,对于脊髓腹侧及前外方的哑铃形肿瘤宜采用其他入路。
杨治权易善楚姜维喜刘景平马建荣袁贤瑞刘运生
关键词:哑铃形肿瘤手术治疗病例报告
经眶颧额颞下联合入路的特点与若干注意事项被引量:5
1995年
经眶颧额颞下联合入路切除中颅凹底肿瘤,因颅底显露角度明显扩大,便于充分切除颅底被肿瘤浸润之骨质或妨碍显露的部分,从而直接显露肿瘤或明显缩短其显露距离,最大限度地减少了脑牵拉。对切除鞍旁及颅眶畸跨性肿瘤十分有利。本文还特别提出术中应注意的若干事项。
袁贤瑞姜维喜曹美鸿刘运生
关键词:颅内肿瘤显微外科手术
颅颈交界区的显微外科解剖研究被引量:4
2003年
目的 研究颅颈交界区的显微外科解剖 ,评价寰椎横突 (TPA)在颅颈交界区病变手术中的定位意义。方法 成人头颈标本 10例 ,男 8例 ,女 2例 ,红色乳胶灌注颈总动脉和椎动脉。手术显微镜下 (× 3~× 2 0 )逐层显露颅颈交界区结构 ,明确不同解剖结构与TPA的位置关系。结果 颅颈交界区所有重要的解剖结构均可以TPA为参照标志予以明确。二腹肌后腹位于其浅层。TPA的后方为枕下三角 ,枕下三角内有椎动脉、椎静脉丛和C1神经通过。头侧直肌起始于TPA的上表面 ,止于枕骨颈静脉突的下表面 ,可作为确定颅外颈静脉孔、茎乳孔的解剖标志。茎突位于TPA的前方 ,颈内静脉、迷走神经、副神经、舌下神经穿行于茎突与TPA之间 ,颈内动脉位于颈内静脉的前内侧。结论 TPA是颅颈交界区病变手术的重要外科解剖标志 ,利用这一标志有助于明确此区域重要的解剖结构 。
刘庆袁贤瑞潘亚文姜维喜罗端午
关键词:解剖学组织学外科学显微外科手术
自体颅骨修补术后骨吸收的预防被引量:4
2006年
【目的】分析自体颅骨修补术后骨吸收的原因,探讨其防治方法。【方法】分析1997年1月至2002年7月本院采用自体颅骨修补术后产生骨吸收的原因,并对比改进手术方法后进行自体颅骨修补后的结果。【结果】1997年1月至2002年7月间使用自体颅骨修补的患者13例,术后1年内产生骨瓣浮动或下陷的共8例,其中2例感染,均行二次修补术。而2002年7月至2004年1月改进手术方法进行自体颅骨修补7例患者,术后随访2年以上均未出现自体骨瓣骨吸收。【结论】采用合适的手术方法可以避免自体颅骨修补术后骨吸收的发生。
陈风华方加胜刘运生姜维喜刘景平袁贤瑞
HLA-G基因在星形细胞肿瘤中的表达及意义被引量:2
2005年
目的分析HLA-GmRNA在星形细胞肿瘤的表达情况,探讨其表达是否与肿瘤的恶性转化有关。方法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检测49例星形细胞肿瘤、11例脑膜瘤、7例脑损伤组织中HLA-GmRNA表达。结果7例正常脑组织均为阴性,而11例脑膜瘤中仅有2例表达HLA-GmRNA,其中1例为非典型脑膜瘤。49例星形细胞肿瘤中.6例Ⅰ级病例中,未检测到有HLA-GmRNA表达;20例Ⅱ级病例中阳性表达HLA-GmRNA有6例(30%);16例Ⅲ级病例中有14例(87.5%)阳性表达;7例Ⅳ级有6例(85.7%)阳性表达。HLA-G在星形细胞肿瘤中以HLA-G3mRNA表达为主。星形细胞肿瘤HLA-GmRNA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脑膜瘤(P<0.05)和正常脑组织(P<0.01),高度恶性星形细胞肿瘤HLA-GmRNA阳性表达率高于脑膜瘤(P<0.01)。结论HLA-G基因在星形细胞肿瘤有表达,且表达情况与病理分级有关。HLA-G基因表达可能参与胶质瘤的免疫耐受。
曾而明袁贤瑞姜维喜罗端午沈沉浮钟哲
关键词:胶质瘤HLA抗原免疫耐受
大型和巨大型颅内动脉瘤的血管内治疗被引量:3
2007年
【目的】探讨大型和巨大型颅内动脉瘤血管内治疗方法的选择并对结果进行分析。【方法】对16例经DSA确诊为大型和巨大型颅内动脉瘤进行了经皮穿刺血管内治疗,其中椎动脉瘤2例,基底动脉瘤4例,后交通动脉瘤1例,眼动脉瘤2例,颈动脉海绵窦段动脉瘤7例,分别采用了球囊,游离弹簧圈,MDS-N(机械解脱弹簧圈),GDC水解弹簧圈,Neuroform支架辅助水解弹簧圈栓塞技术。【结果】游离弹簧圈致密填塞6例,6例95%以上填塞,2例获90%填塞。2例行球囊载瘤动脉栓塞术。支架结合GDC或水解弹簧圈致密填塞4例,另4例应用水解弹簧圈有2例获致密填塞,2例获95%栓塞。除1例因术中游离弹簧圈脱入大脑中动脉术后出现轻偏瘫,其余病例临床症状消失或好转,8例随访2个月至3年,无再出血或症状加重。【结论】大型和巨大型颅内动脉瘤血管内治疗能获得满意的临床结果。
姜维喜袁贤瑞彭泽峰史帅涛李学军沈沉浮蒋星军刘志雄陈风华
共12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