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姚艳红

作品数:13 被引量:93H指数:7
供职机构:西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重庆市科技攻关计划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0篇生物学
  • 4篇农业科学

主题

  • 6篇贝氏高原鳅
  • 3篇组织学
  • 3篇泌尿
  • 3篇泌尿系
  • 3篇泌尿系统
  • 2篇消化道
  • 2篇淋巴
  • 2篇淋巴组织
  • 2篇解剖学
  • 2篇化道
  • 2篇发育
  • 1篇亚显微结构
  • 1篇圆筒
  • 1篇肾脏
  • 1篇生殖力
  • 1篇受精
  • 1篇受精卵
  • 1篇双团棘胸蛙
  • 1篇胚后发育
  • 1篇胚胎

机构

  • 13篇西南大学
  • 3篇黔南民族师范...
  • 2篇遵义师范学院
  • 1篇内江师范学院
  • 1篇教育部

作者

  • 13篇姚艳红
  • 12篇王志坚
  • 5篇温龙岚
  • 3篇熊洪林
  • 2篇王宝森
  • 2篇冯兴无
  • 1篇蒲德永
  • 1篇张汉峰
  • 1篇李菡君

传媒

  • 3篇西南师范大学...
  • 2篇动物学杂志
  • 2篇淡水渔业
  • 2篇西南大学学报...
  • 1篇重庆师范大学...
  • 1篇遵义师范学院...
  • 1篇中国海洋湖沼...

年份

  • 1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0
  • 1篇2009
  • 1篇2008
  • 6篇2007
  • 2篇2006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双团棘胸蛙消化道解剖学及组织学观察被引量:23
2007年
双团棘胸蛙的肠分为十二指肠、回肠、大肠和直肠.口腔顶壁为复层纤毛上皮,底壁为复层扁平上皮,食道为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胃和肠均为单层柱状上皮,泄殖腔为复层扁平上皮.各段皱褶丰富,仅食道和胃本体有巨型的树枝状皱褶.口腔顶壁、食道、胃及泄殖腔有发达的腺体,肠的各段无多细胞腺体分布但杯状细胞丰富,其中大肠最少,直肠部最多.在口腔顶壁、食道及十二指肠均有丰富的巨型杯状细胞,胃各部及泄殖腔均无杯状细胞分布.
姚艳红蒲德永王志坚张汉峰
关键词:双团棘胸蛙消化道解剖学组织学
贝氏高原鳅泌尿系统显微和超微结构被引量:17
2007年
贝氏高原鳅(Triplophysa bleekeri)泌尿系统由中肾、输尿管、膀胱构成。头肾极小。中肾组织在前中后三部分中无明显差异,也无功能分区的现象。成体中肾组织中除大量成熟肾单位外,还发现少量发生中的肾单位和少量解体中的肾单位。成熟肾单位的肾小体为典型的淡水真骨鱼类肾小体,肾小管分化为第一近端小管(PⅠ)、第二近端小管(PⅡ)和远端小管(D)。PⅠ、PⅡ段上皮为单层柱状上皮,上皮细胞管腔游离面具有丰富的刷状缘和9+2式纤毛。D段为单层矮柱状上皮或单层立方上皮,管腔游离面无刷状缘,也无纤毛。输尿管前、后段组织结构有明显差异。膀胱为不发达的输尿管膀胱。斯坦尼斯小体2枚。
温龙岚姚艳红王志坚
关键词:贝氏高原鳅泌尿系统
贝氏高原鳅消化系统的结构与发育
2005年12月至2006年12月,应用解剖学、组织学、组织化学等方法,以及透射电镜技术对贝氏高原鳅消化系统的解剖结构、显微结构、亚显微结构和消化系统发育的显微结构做了详细的研究,结果表明: 口咽腔宽阔,顶壁和...
姚艳红
关键词:贝氏高原鳅系统发育
文献传递
贝氏高原鳅消化系统胚后发育的形态及组织结构被引量:4
2013年
应用解剖学、组织学和组织化学方法,对贝氏高原鳅(Triplophysa bleekeri)消化系统的胚后发育进行观察。结果表明,贝氏高原鳅仔、稚鱼呈线性生长趋势。仔鱼出膜后1~2 d为内源性营养阶段,3 d进入混合营养阶段,15 d进入外源性营养阶段。初孵仔鱼口凹已经出现,出膜后3 d与外界相通,9 d口咽腔基本发育完成。8 d食道发育基本完成。初孵仔鱼消化道雏形已现,但胃肠未明显分化。出膜后64 d胃小凹处出现胃腺,胃消化功能基本完备。初孵仔鱼肠道已经分化,出膜后27 d肠基本发育完成。初孵仔鱼具有肝前体,出膜后2 d肝细胞开始分化,7 d肝中出现明显的中央静脉和肝细胞索,肝组织结构与成体差异不大。3 d肝前端出现胰组织,4 d具有胰雏形,5 d完整胰出现,胰腺细胞之间具有大量嗜曙红酶原颗粒物质;9 d胰岛出现,胰组织基本发育完成。64 d消化系统各部分组织结构发育基本完成。贝氏高原鳅消化道的形态发育需要很长的时间,出膜后64 d胃肠仅前端膨大,无任何弯曲;85 d胃与食道呈直角弯曲后下行,但胃肠无明显分界;120 d胃弯曲为"Z"形后笔直下行,胃肠仍无明显分界,肝为一整体,未见分叶。1龄幼鱼,消化系统解剖结构与成鱼相似,但肝缺少右叶,肠缺少胃背面的圆环形弯曲。贝氏高原鳅消化系统的胚后发育特点和仔鱼的营养方式可能体现了长江以南地区冬天繁殖鱼类消化系统胚后发育的一般规律和仔鱼的营养趋势。
熊洪林姚艳红王志坚
关键词:贝氏高原鳅胚后发育
贝氏高原鳅肝脏的结构被引量:5
2010年
解剖观察发现,贝氏高原鳅(Triplophysa bleekeri)具有外形不规则的独立肝脏.光镜观察发现,肝小叶不明显,中央肝血窦呈网络状,边缘肝血窦呈点线状,可见枯否氏细胞,汇管区不明显.电镜观察发现,肝细胞质内有丰富的细胞器及内含物,以粗面型内质网和线粒体最为常见,溶酶体功能活跃,可见不同阶段的次级溶酶体及残体,脂滴和糖原颗粒丰富.枯否氏细胞内具吞噬泡,伪足发达,狄氏间隙及胆小管管内均有肝细胞微绒毛伸入.
熊洪林姚艳红王志坚
关键词:贝氏高原鳅肝脏
短体副鳅泌尿系统的组织学研究被引量:11
2007年
采用常规组织学方法对短体副鳅泌尿系统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短体副鳅泌尿系统由中肾、输尿管、膀胱构成,未观察到头肾.中肾包括肾小体、肾小管和填充于其间的拟淋巴组织,无皮质和髓质之分.肾小管由第一近端小管、第二近端小管和远端小管组成,无颈段.输尿管前后段组织结构有明显差异.膀胱为不发达的输尿管膀胱.斯坦尼斯小体多枚.
温龙岚王志坚冯兴无姚艳红
关键词:泌尿系统
贝氏高原鳅消化道的结构被引量:7
2012年
应用解剖学、组织学、组织化学以及透射电镜技术等方法,对贝氏高原鳅Triplophysa bleekeri消化道的结构进行了详细观察.结果表明:贝氏高原鳅消化道由口咽腔、食道、胃、肠和肛门5个部分组成.口咽腔宽阔,顶壁粘膜层粘液细胞和味蕾丰富,底壁棒状细胞含量较多.食道粘膜上皮为复层扁平上皮,上皮细胞顶端有短微绒毛,胞质内常见线粒体,偶见粗面型内质网、滑面型内质网、高尔基复合体和溶酶体.上皮细胞之间夹杂大量粘液细胞,有发达的微管泡系统.基膜内有少量的纤维细胞、网状纤维以及大量胶原纤维束.肌肉层为横纹肌,环肌发达.胃为"V"形,粘膜上皮为典型单层柱状上皮.上皮细胞内含大量分泌颗粒,PAS反应呈强阳性,线粒体发达,多位于细胞基底部.粘膜层无杯状细胞,但贲门和胃体固有膜内具有发达的单管状腺体,胃腺细胞内含大量酶原颗粒、线粒体和粗面型内质网,胃腺细胞周围有发达的微管泡系统.胃体肌肉层变化较大:近贲门部内层为纵肌,外层为环肌;胃体中部内为薄层环肌,外为厚层纵肌;近幽门部内层为环肌,外层为纵肌.肠绕胃呈"φ"形,粘膜皱襞发达,单层柱状上皮游离面有很多微绒毛.上皮细胞之间分散有大量的粘液细胞,其内充满均质的分泌颗粒;整个肠段,粘液细胞自前向后数量逐渐减少.粘膜层细胞间有大量空泡状结构,近基膜处形成发达的微管泡系统.肛门为半开放结构,粘膜上皮为复层扁平上皮,粘膜下层为致密结缔组织,由较厚的横纹肌层支持.
熊洪林姚艳红王志坚
关键词:贝氏高原鳅消化道显微结构亚显微结构
吻鮈、圆筒吻鮈和福建纹胸鮡脾脏的组织学初步观察被引量:10
2006年
吻鮈和圆筒吻鮈脾脏的组织结构很接近,均没有脾小梁和明显脾小结,红髓和白髓混合程度高,椭圆体明显。福建纹胸鮡脾脏具有明显的索状小梁;淋巴细胞的聚集程度较高,红髓和白髓的区分较明显。三种鱼脾脏组织中的黑色素巨噬细胞团均无周边层包裹。
温龙岚姚艳红王志坚
关键词:脾脏
短体副鳅的胚胎发育观察被引量:12
2008年
2005年3~4月和2006年3~4月进行了短体副鳅(Paracobitis potanini)的人工繁殖试验,获得了数批受精卵,期间对受精卵胚胎发育过程进行了连续观察。短体副鳅成熟卵圆形,卵膜强粘性,卵径2.3~2.53mm,平均2.41mm,水温17~19℃时胚胎发育历时58h 20min,共划分为26时期。未受精卵能够发育到原肠中期,后全部死亡。初孵仔鱼全长3.5mm左右,卵黄囊长勺型,通体透明无色素。
王宝森姚艳红王志坚
关键词:胚胎发育受精卵
长鳍吻鮈消化系统组织学初步研究被引量:7
2007年
长鳍吻鮈消化道由口咽腔、食道、肠和肛门几部分组成,食道粗短,肠较长,在活体内呈"N"形盘旋状;消化腺分为肝脏和胰腺,肝脏暗褐色,分被、腹两叶,胰为弥漫型,分布于口咽、食道肠壁和肝脏内,肉眼不可分辨;食道上皮为复层上皮,而肠上皮为单层柱状上皮,少量杯状细胞分布于食道、肠前段、肠中段上皮细胞之间,肠后段杯状细胞丰富;消化道肌肉层分2层,内层为环肌,外层为纵肌。肌肉层从肠前段到肠后段逐渐加厚;肝小叶不明显,肝细胞呈卵圆形或多角形。
李菡君邵文友姚艳红王志坚
关键词:解剖学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