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姚武

作品数:45 被引量:48H指数:3
供职机构:邵阳学院中文系更多>>
发文基金:湖南省教育厅重点项目湖南省教育厅优秀青年基金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文学哲学宗教历史地理更多>>

文献类型

  • 34篇期刊文章
  • 2篇专利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5篇文化科学
  • 10篇文学
  • 8篇哲学宗教
  • 3篇历史地理
  • 2篇艺术
  • 1篇经济管理
  • 1篇社会学
  • 1篇语言文字

主题

  • 11篇文化
  • 7篇审美
  • 6篇审美疲劳
  • 4篇大众
  • 4篇《海国图志》
  • 3篇大学生
  • 3篇文化视野
  • 3篇文学
  • 3篇教学
  • 3篇本科
  • 2篇大众文化
  • 2篇地方应用型本...
  • 2篇地方应用型本...
  • 2篇多媒体
  • 2篇多媒体时代
  • 2篇新闻
  • 2篇新闻学
  • 2篇新闻学专业
  • 2篇应用型本科
  • 2篇应用型本科院...

机构

  • 37篇邵阳学院

作者

  • 37篇姚武
  • 1篇黄建军
  • 1篇龙钢华
  • 1篇朱耀龙
  • 1篇罗妮
  • 1篇孔春花
  • 1篇易能武
  • 1篇王彩丽

传媒

  • 11篇邵阳学院学报...
  • 6篇老区建设
  • 2篇文教资料
  • 2篇南国博览
  • 1篇学海
  • 1篇湖北社会科学
  • 1篇新西部
  • 1篇电影评介
  • 1篇文艺理论与批...
  • 1篇社科纵横
  • 1篇兰台世界(上...
  • 1篇湖南科技大学...
  • 1篇现代语文(理...
  • 1篇河北职业技术...
  • 1篇现代语文(下...
  • 1篇社科纵横(新...
  • 1篇海外文摘

年份

  • 1篇2024
  • 2篇2023
  • 2篇2021
  • 2篇2020
  • 7篇2019
  • 2篇2017
  • 1篇2016
  • 4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1
  • 1篇2010
  • 2篇2009
  • 3篇2008
  • 2篇2007
  • 2篇2006
  • 3篇2005
  • 1篇2004
4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古代“华”“夷”文化认同与早期中华民族观念形成
2023年
梁启超先生在《中国历史上民族之研究》中提出“何谓民族意识?谓对他而自觉为我”[1]。“他者”是一个与“自我”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的参照,通过选择和确立“他者”,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更好地确定和认识“自我”,一个主体若没有“他者”的对比对照,将完全不能认识和确定“自我”[2]。“自我”和“他者”是相对的,它会随着参照物的不同而改变。从《山海经》中的“异怪”,《诗经》中的“异族”,到《史记》中的“匈奴”,唐宋诗词中的“塞外”,再到《海国图志》中的“夷”形象,中国文化典籍中的“异域”形象经历了在古代形成和发展以及在近代完成转型等阶段。中国古代文化典籍中的“夷”主要是对鸦片战争以前众多“异族”形象的总体称谓。回顾中国古代文化典籍中的“夷”形象并论述其实质,在“他者”与“自我”的互动转化中,能够揭示“华夏”“大一统”等早期中华民族观念的形成。鸦片战争以前的中国古典“他者”形象,即历代文化典籍中“夷”的群像,被华夏文化所同化,其实质是对象化的华夏“自我”形象。基于先秦地域优势所形成的“文化自然力”及汉唐开明政治所积聚的“文化自信力”,“华夏”“大一统”等早期中华民族观念形成,“文化认同”成为早期中华民族观念形成的核心动力。本文根据形象学“自我”与“他者”互动理论,以先秦及汉唐文化典籍中的“夷”为参考,探索“华夏主体”及“大一统”民族观念的形成。
姚武
关于文化批评的中国语境化问题思考被引量:1
2005年
 近现代以来,中国学者在运用西方理论解决中国实际问题时存在着对西方理论的生硬套用问题,20世纪90年代在国内兴起的文化批评也存在此问题,即难以实现西方理论的中国语境化。本文试从文化批评现状、人文知识分子精神、历史借鉴和文化利用等方面来论述文化批评的中国语境化问题。
姚武
关键词:文化批评中国语境人文知识分子中国学者近现代
“夷”的套话与魏源的文化担当意识被引量:1
2019年
魏源作为清末杰出的启蒙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以睁眼看世界的眼光,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在他的诗文等著述中,以众多的"他者"形象组合成"夷"的套话。文章从形象学的视角对魏源著述中的他者形象进行分类研究,进而探析身处"千古未有之奇变"时代中魏源的文化担当意识。
姚武向芷君
关键词:诗文文化担当
试论习近平的治国理政理念——从《默觚》用典谈起
2019年
文章从习近平《默觚》用典入手探析习近平的治国理政理念。即习近平引用《默觚》中的“履不必同,期于适足,治不必同,期于利民”,形象地阐释了他以民为本的治国理政理念;引用《默觚》中“人材者,求之则愈出,置之则愈匮”等经典语句,以浅显易懂的道理,论证了他知人善任的人才观;引用《默觚》中“孤举者难起,众行者易趋”,以形象化的类比,为他的合作共赢的外交思想提供论证。
姚武
关键词:用典文化品格
魏源《澳门花园听夷女弹洋琴歌》之“洋琴”考
2011年
中国隆回网隆回县文化局提供的材料《魏源澳门花园听琴》认为魏源笔下的"洋琴"很可能为"竖琴"。文章认为这是一种误读。根据相关材料论证,1848年魏源访问澳门,写作了《澳门花园听夷女弹洋琴歌》,诗中所描述的"洋琴("即魏源所看到的"洋琴)"应该是古钢琴之一的"古翼琴"。
姚武
关键词:洋琴竖琴
多媒体时代舒解大学生审美疲劳的思考与探索
2008年
多媒体时代,随着文化工业的迅猛发展,媒介技术已经广泛地进入大学生的学习和日常生活中,成为大学生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媒介技术在给大学生带来感性化的审美愉悦的同时,也带来大学生的审美疲劳.应当积极引导和优化大学生的审美教育,舒解审美媒介化带来的身心疲劳.
姚武
关键词:多媒体时代大学生审美疲劳审美教育
大众文化视野中的“审美媒介化”与“审美疲劳”被引量:14
2007年
审美泛化与文化工业化相互作用带来审美的媒介化。情感是审美的核心,技术是媒介的特点,当情感逻辑遭遇技术逻辑,媒介在煽情的同时也带来大众的郁闷,导致情感上的缺失。应当积极引导和优化当代大众审美文化,舒解审美媒介化带来的身心疲劳。
姚武
关键词:审美疲劳情感缺失审美泛化
《海国图志》中“夷”的套话的近代裂变被引量:1
2019年
《海国图志》是我国近代著名思想家魏源编撰的一部史地学巨著,也是一部星现众多异域形象及表现文化观念变迁的作品,在形象学研究中具有非常重要的研究价值。从比较文学形象学视角来探析《海国图志》,笔者发现,魏源以睁眼看世界的眼光,以“夷”的套话囊括了众多的“他者”形象。由于社会与时代的深刻变革,《海国图志》中“夷”的套话发生了深刻的裂变,体现了古近之交思想文化的转型与发展,也彰显了魏源卓越的文化探索精神。
姚武
关键词:套话裂变他者
论魏源思想在中西文化对话中的文化意义被引量:2
2005年
文章试从文化的视角,将魏源“经世致用”、“变古”与“师夷长技”、“势变道不变”等思想观念,置于近代中西文化对话语境中进行思考,以揭示魏源思想在中西文化对话中的文化意义。
姚武
关键词:魏源思想文化对话文化意义
魏源异域题材诗歌的分类
2020年
魏源诗歌在题材分类上有"十诗九山水"的特点,虽然以山水诗为主,但是异域题材诗歌屡见不鲜。魏源异域题材诗歌主要有"神话传说题材""异族题材"及"异国题材"三类诗歌。本文通过对魏源异域题材诗歌分类的探析,初步揭示其价值与意义。
姚武赵四荣
关键词:诗歌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