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姚志剑

作品数:244 被引量:849H指数:15
供职机构:东南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南京市医学科技发展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哲学宗教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64篇期刊文章
  • 54篇会议论文
  • 21篇专利
  • 2篇科技成果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85篇医药卫生
  • 10篇哲学宗教
  • 9篇自动化与计算...
  • 4篇生物学
  • 2篇文化科学
  • 1篇经济管理
  • 1篇机械工程
  • 1篇社会学

主题

  • 155篇抑郁
  • 135篇抑郁症
  • 57篇抑郁症患者
  • 49篇成像
  • 47篇磁共振
  • 41篇脑磁
  • 35篇静息态
  • 32篇脑磁图
  • 26篇影像
  • 26篇弥散
  • 26篇弥散张量
  • 25篇张量成像
  • 25篇弥散张量成像
  • 24篇网络
  • 22篇脑区
  • 22篇精神分裂症
  • 22篇分裂症
  • 21篇功能磁共振
  • 20篇基因
  • 19篇脑结构

机构

  • 197篇南京医科大学...
  • 169篇东南大学
  • 42篇南京大学
  • 17篇南京医科大学
  • 6篇首都医科大学...
  • 5篇南京大学医学...
  • 5篇中南大学湘雅...
  • 4篇上海交通大学
  • 4篇北京大学第六...
  • 4篇南京市江宁区...
  • 3篇北京回龙观医...
  • 3篇深圳市精神卫...
  • 3篇昆明医科大学
  • 2篇北京大学
  • 2篇杭州市第七人...
  • 2篇上海市精神卫...
  • 2篇武汉大学
  • 2篇西安交通大学...
  • 2篇四川大学华西...
  • 2篇浙江大学

作者

  • 242篇姚志剑
  • 128篇卢青
  • 65篇阎锐
  • 55篇刘海燕
  • 38篇史家波
  • 31篇汤浩
  • 30篇王丽
  • 30篇花玲玲
  • 27篇滕皋军
  • 25篇陈建淮
  • 22篇张志珺
  • 21篇陈瑜
  • 18篇曹燕翔
  • 18篇刘文
  • 17篇韩颖琳
  • 16篇张婧
  • 14篇江海腾
  • 13篇侯钢
  • 12篇孙静
  • 12篇张宁

传媒

  • 42篇中华行为医学...
  • 38篇临床精神医学...
  • 22篇中华精神科杂...
  • 13篇中国神经精神...
  • 11篇中华医学会第...
  • 9篇中国心理卫生...
  • 7篇中华医学会第...
  • 6篇中华医学会第...
  • 5篇中国行为医学...
  • 4篇中华医学杂志
  • 3篇Journa...
  • 3篇国际精神病学...
  • 3篇中国神经科学...
  • 3篇2014中华...
  • 2篇中华男科学杂...
  • 2篇东南大学学报...
  • 2篇四川精神卫生
  • 2篇中国医刊
  • 2篇江苏卫生保健...
  • 2篇中华医学会精...

年份

  • 7篇2024
  • 6篇2023
  • 8篇2022
  • 8篇2021
  • 5篇2020
  • 7篇2019
  • 11篇2018
  • 15篇2017
  • 15篇2016
  • 12篇2015
  • 16篇2014
  • 12篇2013
  • 17篇2012
  • 23篇2011
  • 14篇2010
  • 12篇2009
  • 15篇2008
  • 13篇2007
  • 6篇2006
  • 1篇2005
24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抑郁症患者gamma频段的早期正性情绪处理脑区介数中心性特征研究
目的 抑郁症患者的情绪处理异常与gamma频段相关,gamma频段被广泛认为是情绪处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既往功能磁共振研究认为主要是皮层-边缘环路功能紊乱,皮层对负性情绪信息的抑制不足,皮层下边缘脑区对负性情绪信息的反应增...
刘晓雪毕昆卢青田水张思启王强姚志剑
关键词:情绪面孔脑磁图
功能核磁共振扫描下功能响应信号的甄别方法
一种功能核磁共振扫描下功能响应信号的甄别方法,(1)利用核磁共振仪获得任务态数据和静息态,然后利用功能核磁共振分析软件SPM对数据进行空间和时间上的处理,得到数据集;(2)利用现有的主成分分析方法PCA,降低任务态数据和...
卢青姚志剑刘刚
色氨酸羟化酶1基因和单胺氧化酶A基因对抑郁症额叶亚区负性情绪处理时的叠加效应
目的抑郁症可能存在额叶结构及功能的改变,而这些改变可能同时受遗传等多种因素的影响。5羟色胺(5-HT)递质、受体在额叶中广泛分布,其上游基因是抑郁症研究的重要候选基因。本研究利用影像基因组学方法,选择5-HT系统基因中信...
张婧刘海燕唐勇姚志剑
文献传递
精神分裂症幻听患者声音熟悉性神经基础的功能磁共振成像研究被引量:1
2007年
目的利用事件相关功能磁共振成像(efMRI)技术在体研究精神分裂症幻听患者声音熟悉性脑功能基础,进而探讨言语性幻听的发生机制。方法精神分裂症偏执型患者26例(幻听与非幻听患者各13例)及正常对照13名,均接受 MRI 扫描。功能成像以声音熟悉与否为辨别任务,以血氧水平依赖效应为原理采集功能图像。选择判断正确率大于70%受试者的实验结果进入统计分析。结果组内分析:与辨别不熟悉声音相比,幻听患者辨别熟悉声音时显著激活了左颞上回、右额叶和边缘系统(P<0.01,像素值>10);组间分析:与正常对照相比,幻听患者辨别熟悉声音或不熟悉声音时,分别激活左楔前叶和右额叶(P<0.01,像素值>10);与非幻听患者相比,幻听患者辨别熟悉声音时,显著激活左颞叶和右额叶(P<0.01,像素值>10)。结论精神分裂症幻听患者可能存在声音熟悉性神经认知方式改变;组间分析结果支持内源性言语障碍假说,即幻听患者大脑内内源性言语的活化抑制了外来声音对相关脑区的激活。
郝贵峰张志琚史家波姚志剑陈宁
关键词:精神分裂症幻觉磁共振成像
男性偏执型精神分裂症患者脑白质网络连接强度与病程相关性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探讨男性偏执型精神分裂症患者与男性正常对照者脑白质结构加权网络节点连接强度属性值的异同,分析患者不同脑区的连接纤维受损情况及其与病程的关系。方法对25例男性偏执型精神分裂症患者及26例男性对照者进行弥散张量成像扫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DTI),利用解剖学自动标记(auto-mated anatomical labeling,AAL)模板将大脑划分为90个区域,采用确定性纤维追踪(fiber assignment by continu-ous tracking,FACT)方法进行纤维追踪,构建脑白质结构加权网络。结果患者组右侧丘脑(P=0.03,校正后)、右侧颞横回(P=0.04,校正后)连接强度属性值较对照组下降。患者组右侧丘脑连接强度属性值与病程呈负相关(r=-0.45,P=0.03)。结论男性偏执型精神分裂症患者连接纤维受损的脑区主要位于丘脑和颞叶;同时,丘脑连接纤维的损害与病程有关。
陈建淮姚志剑秦姣龙赵可阎锐花玲玲卢青
关键词:偏执型精神分裂症弥散张量成像
一种基于弥散张量成像的抑郁症患者疾病恢复的评估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弥散张量成像的抑郁症患者疾病恢复的评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构建建模样本的大脑结构网络;确定Rich club结构;构建Feeder‑local子网络;构建特征矩阵;利用支持向量回归,将构建的特征矩阵作...
卢青姚志剑王心怡
文献传递
抑郁症脑结构影像学和基因组学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5
2010年
抑郁症作为一种反复发作性的常见精神疾病,不同程度影响患者的工作生活.严重者甚至发生自杀自伤行为,一直为全球各国的关注。然而本病的病因及发病机制至今仍未完全清晰,一般认为是生物、心理及社会等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近年来,随着非侵入性神经影像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以及人类基因序列图谱的绘制完成,研究者从不同层面和角度得到较多的相关研究成果。本文选取抑郁症研究中脑结构影像学、部分重要候选基因两方面的相关研究作如下综述。
张婧姚志剑卢青
关键词:抑郁症基因组学神经影像学技术反复发作性精神疾病自伤行为
抑郁症患者个体化脑磁频谱活动与临床症状的相关性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探讨首发抑郁症患者静息态脑磁图频谱分布特征及其与临床症状群的相关性。方法:对18例首发抑郁症患者(患者组)和22名正常对照者(正常对照组)进行静息态脑磁图扫描,采用个体化频谱分析计算方法,比较两组间各脑区δ、θ、α1、α2、α3和β各频段在感兴趣皮质区相对能量值,将有统计学差异的各脑区各频段能量值与抑郁症状严重程度进行相关分析。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患者组左枕叶θ频段,右颞叶α1、左枕叶、双侧颞区α2以及双侧枕颞区α3频段能量减弱(P均<0.05);β频段在双侧中央区、顶叶,左侧额叶、枕叶能量显著增强(P<0.05或P<0.01)。相关分析显示,患者组左颞叶、右枕叶α3频谱能量值与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17)阻滞因子分呈负相关(左颞区:r=-0.554,P=0.017;右枕区:r=-0.488,P=0.040)。结论:首发抑郁症患者头后部的快波能量增强,慢波活动减弱;快α频段能量异常或可作为患者阻滞症状评估指标之一。
贾凤南汤浩史家波卢青刘楚毕昆阎锐陈建淮花玲玲韦秋香姚志剑
关键词:抑郁症脑磁图临床症状
基于多模态融合改善焦虑的特异性神经反馈系统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多模态融合改善焦虑的特异性神经反馈训练系统,通过脑磁图信号向脑电的投射策略,形成特异性脑电信号,用于焦虑情绪的调控和改善。本发明属于医疗技术领域,包括相互连接的脑电图采集模块、实时处理模块与视觉反馈模...
卢青姚志剑张鹏
一种新的评估脑白质纤维形态变化的长度特征构建
2024年
基于弥散张量成像(DTI)数据可对全脑白质纤维进行三维呈现。当前对脑白质纤维的形态分析已用于研究在发育过程或病理情况下纤维形态的变化。本研究提出了一种新的逐脑白质纤维上点累加的欧氏空间距离表征其长度的特征,并进一步采用人类连接组计划(HCP)数据集中的50例样本从两个方面探究该特征稳定性。其一,不同纤维跟踪算法重建出的脑白质纤维对特征的影响;其二,同一种纤维跟踪算法下不同的脑白质纤维根数对特征的影响。纳入HCP数据集中的254例被试,运用该特征采用基于体素的分析(VBA)方式初步探究性别对脑白质纤维形态的影响。通过类内相关性系数(ICC)模型的计算发现,在两种纤维跟踪算法重建出的总体纤维长度比较接近的情况下,颅内绝大部分体素对应特征值的ICC在0.4以上。此外,同一种纤维跟踪算法下不同的脑白质纤维根数对特征的影响甚微,颅内体素对应特征值的ICC集中在0.8以上。性别对脑白质纤维长度影响的分析结果发现,相比于男性,女性在丘脑、穹窿、小脑中脚和苍白球区域的脑白质纤维长度特征值显著偏高;男性在右侧直回和右侧苍白球区域特征值显著高于女性。所提出的脑白质纤维长度特征丰富了脑白质纤维形态分析方法,可用于研究脑发育和脑相关的疾病。
董卫红秦姣龙倪黄晶罗丹丹吴烨姚志剑卢青
关键词:脑白质纤维稳定性性别差异
共25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