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夏利平

作品数:33 被引量:266H指数:11
供职机构: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0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5篇儿童
  • 10篇细胞
  • 7篇疗效
  • 4篇受体
  • 4篇小儿
  • 4篇疗效观察
  • 4篇白血
  • 4篇白血病
  • 4篇病毒
  • 3篇蛋白
  • 3篇毒性
  • 3篇紫癜
  • 3篇基因
  • 3篇病毒性
  • 2篇心肌
  • 2篇心肌炎
  • 2篇心内膜
  • 2篇心脏
  • 2篇血功能
  • 2篇幽门螺

机构

  • 32篇武汉大学
  • 2篇华中科技大学
  • 1篇安县人民医院
  • 1篇武汉大学人民...

作者

  • 33篇夏利平
  • 9篇姜毅
  • 8篇罗劲松
  • 8篇石清照
  • 8篇姚宝珍
  • 5篇徐之良
  • 5篇麦根荣
  • 5篇刘苗
  • 3篇张海菊
  • 2篇江钟炎
  • 2篇夏露
  • 2篇江端
  • 2篇刘宏
  • 2篇邹萍
  • 2篇黄星原
  • 2篇王军陵
  • 2篇何斌
  • 2篇李祥民
  • 2篇凌伟
  • 2篇唐荣

传媒

  • 6篇中国当代儿科...
  • 6篇武汉大学学报...
  • 2篇中华儿科杂志
  • 2篇中华实用儿科...
  • 1篇中华医院感染...
  • 1篇中国小儿血液
  • 1篇中国综合临床
  • 1篇中华物理医学...
  • 1篇实用儿科临床...
  • 1篇中国康复
  • 1篇中国实用儿科...
  • 1篇川北医学院学...
  • 1篇西部医学
  • 1篇国际精神病学...
  • 1篇护理研究(中...
  • 1篇现代生物医学...
  • 1篇中国组织工程...
  • 1篇临床与病理杂...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21
  • 1篇2020
  • 2篇2018
  • 1篇2017
  • 8篇2016
  • 3篇2015
  • 1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09
  • 1篇2008
  • 1篇2007
  • 2篇2006
  • 3篇2005
  • 2篇2004
  • 1篇2003
  • 1篇2002
  • 2篇2001
3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38例心内膜弹力纤维增生症临床分析被引量:3
2002年
目的 进一步认识心内膜弹力纤维增生症早期诊治的意义。方法 对该院儿科收治的心内膜弹力纤维增生症 38例 ,分别于入院后行二维及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  38例均发现心脏形态学改变 :心脏均增大 ,以左心室大为主 ;左心内膜呈弥漫性或不规则增厚 ,达 3~ 6mm ,其中 2例增厚的心内膜突入左心室腔内 ;3例乳头肌增厚 ;2例左房室环扩张致二尖瓣关闭不全 ;室壁运动幅度普遍降低 ;合并室间隔缺损 1例。结论 二维及多普勒超声心动图的检测为该病的诊断提供了依据 ,应列为常规检查项目。
夏利平夏露麦根荣
关键词:心内膜弹力纤维增生症超声心动图儿童
布拉氏酵母菌散剂辅助治疗轮状病毒性肠炎临床疗效观察被引量:23
2016年
目的:观察布拉氏酵母菌治疗婴幼儿轮状病毒性肠炎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11月至2015年11月收治的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128例,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64例,对照组患儿施予常规对症治疗及口服蒙脱石散剂,实验组在对照组的治疗措施基础上采用布拉氏酵母菌散剂进行辅助治疗,观察两组婴幼儿的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实验组的总有效率(98.4%),显著高于对照组(81.2%)(χ2=10.36,P=0.00)。观察组的住院时间、止泻时间、腹痛时间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均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实验组治疗3和5 d大便次数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两组婴幼儿用药后均无不良反应发生,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布拉氏酵母菌散剂在治疗婴幼儿患轮状病毒性肠炎的疗效显著,具有起效快、快速修复小肠细胞并阻碍轮状病毒入侵、安全性高等特点,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夏利平
关键词:蒙脱石散剂轮状病毒性肠炎临床疗效
丙种球蛋白冲击治疗儿童腹型过敏性紫癜疗效观察被引量:31
2016年
目的探讨大剂量丙种球蛋白冲击治疗腹型过敏性紫癜(HSP)的疗效。方法 33例腹型HSP患儿随机分为地塞米松组(15例)和丙种球蛋白组(18例)。地塞米松组患儿采用地塞米松和常规治疗方法进行治疗;丙种球蛋白组患儿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大剂量丙种球蛋白冲击治疗。观察两组患儿临床疗效和复发率。结果丙种球蛋白组患儿皮疹开始和完全消退时间、腹痛缓解和血便消失时间明显短于地塞米松组(P<0.05),但呕吐缓解时间及住院时间与地塞米松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丙种球蛋白组患儿有效率(95%)明显高于地塞米松组(6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其6个月内复发率(5.6%)明显低于对照组(33.3%),P<0.05。结论大剂量丙种球蛋白冲击治疗腹型HSP症状缓解快、有效率高、复发率低。
夏利平陈旭姜毅
关键词:过敏性紫癜丙种球蛋白地塞米松儿童
益生菌在儿童变态反应性疾病中的防治作用被引量:19
2016年
变态反应性疾病逐年升高的发病率已引起全球的关注,严重危害儿童健康,其共同发病机制是机体对常见的吸入性或食物性过敏原产生以特异性Ig E介导的或者细胞介导的免疫反应。流行病学调查、粪便菌群分析和临床研究均提示,变态反应性疾病的发生、发展与早期肠道菌群的紊乱密切相关。益生菌可调节肠道免疫反应、增加上皮细胞屏障功能和抑制病原菌的粘附定植,恢复或重建肠道正常微生物群。随着人们对变态反应性疾病认识的加深,益生菌对其防治作用将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夏利平姜毅
关键词:益生菌变态反应性疾病黏膜屏障特应性皮炎儿童
小分子干扰技术缄默Survivin基因表达对Jurkat细胞凋亡和化疗敏感性的影响被引量:5
2012年
目的研究应用短发夹RNA(shRNA)技术缄默Survivin基因表达后对白血病细胞株Jurkat细胞凋亡及对化疗药物敏感性的影响。方法构建shRNA-Survivin重组质粒,电击转染至Jurkat细胞,G418筛选得到稳定表达重组质粒的细胞系,反转录(RT)-PCR检测转染细胞中Survivin mRNA表达水平变化,化疗药物长春新碱(VCR)及柔红霉素(DNR)分别作用各转染组细胞,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比色法测定各组细胞的增殖抑制率,流式细胞术测定药物对各组细胞的凋亡效应。结果 DNA测序证实表达质粒构建成功,RT-PCR检测结果显示重组质粒能明显抑制Jurkat细胞Survivin mRNA表达,与对照组及阴性质粒转染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a<0.05)。VCR及DNR作用转染细胞后,可有效抑制细胞增殖及诱导细胞凋亡,与对照组及阴性质粒转染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a<0.05)。结论 Survivin基因对Jurkat细胞生长有重要作用,转染shRNA-Survivin表达质粒能有效抑制细胞Survivin mRNA表达,缄默Survivin基因表达的细胞对化疗药物的敏感性显著增高。
陶红芳徐之良江毅石清照夏利平陆军
关键词:短发夹RNA干扰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化疗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血清烯醇化酶和肌酸激酶及脑型同工酶的动态观察被引量:17
2004年
目的 探讨血清烯醇化酶 (NSE)和肌酸激酶 (CK)及脑型同工酶 (CK BB)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中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 对 2 0 0 1年 1月至 2 0 0 3年 6月武汉大学人民医院 36例HIE患儿 ,10例正常足月新生儿。在生后 2 4h内、第 3天、第 7天分别取血 ,用ELISA法测定血清NSE ,磷酸肌酸激酶法和电泳法测定血清中总CK及其CK BB。结果  (1) 36例HIE患儿血清NSE明显高于对照组 ;病情越重 ,NSE越高 ,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 (P <0 0 1)。NSE以生后 2 4h内最高 ,3~ 5d开始下降 ,7d左右轻度HIE组基本恢复正常 ,中、重度HIE组仍保持较高水平 ,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 (P <0 0 1)。 (2 )中、重度HIE组血清CK、CK BB与对照组和轻度HIE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 (P <0 0 1) ,轻度HIE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1)血清NSE、CK、CK BB水平及动态变化与HIE脑损伤密切相关 ,脑损伤程度越重 ,其水平越高。 (2 )血清NSE是HIE脑损伤中出现最早、最灵敏的标志物 ,其变化对HIE具有更重要的早期诊断和预后判断价值。
姚宝珍夏利平黄星原唐红敏江钟炎
关键词: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同工酶
外源性mFasL-cDNA基因干预后骨髓造血细胞功能的实验研究
2005年
目的:探讨FasL基因转移后造血细胞活性是否到影响,骨髓移植(BMT)后受者骨髓造血功能是否受改变。方法:FasL-cDNA经鉴定后,常规收集BalB/c小鼠和BAC小鼠股骨和胫骨骨髓单个核细胞(BMMNC),采用脂质体转移法将FasL基因转入BalB/c小鼠BMMNC,然后按1∶0.625体外与BAC鼠BMMNC混合培养,6d后实验组(第3组)尾静脉输注给经致死量照射的BalB/c小鼠,同时设立:第1组(空白对照组即未移植细胞);第2组(未转染基因BalB/c鼠BMMNC+BAC鼠BMMNC);第4组(同基因BMT组)。观察移植后受者鼠造血功能及细胞来源,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及生存率。结果:BMT后10,20d,第4组白细胞及血小板计数明显高于第2、3组(P<0.01);第2、3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30d,各组间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第1组小鼠相继于1周内死亡,死亡后取脾观察未见脾结节形成。第2组、第3组存活的11只雌性BalB/c小鼠BMMNC中,Y染色体出现率为(79.35±6.77)%。第2组、第3组、第4组2月生存率分别为30%、80%、100%。第3组生存率明显高于第2组(P<0.01),与第4组无显著差异(P>0.05)。第3组少数及第2组中大部分鼠移植30d出现GVHD表现,两组死亡鼠及第2组存活鼠组织因子改变符合Ⅱ-Ⅲ度GVHD病理变化,第3组存活7只鼠中有Ⅰ度GVHD病理变化。结论:转基因自体造血细胞与异基因供体BMMNC混合培养后移植,能使受者获给供体来源的造血重建,并明显降低GVHD发生。
李银华徐之良黄星原石清照罗劲松夏利平邹萍
关键词:基因转移骨髓移植造血功能
阿伐他汀通过PI3K/Akt/mTOR途径调节白血病细胞自噬的作用及机制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研究阿伐他汀对白血病细胞K562自噬的影响及相关信号机制。方法:取对数生长期的K562细胞,分为阴性对照组、阿伐他汀组、阿伐他汀+PI3K抑制剂(LY294002)组、阿伐他汀+mTOR抑制剂(雷帕霉素)组。共培养24h后,采用吖啶橙染色观察细胞自噬体的变化,Western Blot检测Ⅱ型自噬标志蛋白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LC3-Ⅱ)和自噬血管基因Beclin-1的表达,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磷酸化Akt(p-Akt)、磷酸化mTOR(p-mTOR)的表达。结果:与阴性对照组相比,阿伐他汀抑制白血病细胞K562自噬体的形成(P<0.05),下调LC3-Ⅱ和Beclin-1的表达(P<0.05)。与阿伐他汀组相比,阿伐他汀+PI3K抑制剂(LY294002)组LC3-Ⅱ和Beclin-1的表达增加(P<0.05);阿伐他汀+mTOR抑制剂(雷帕霉素)组LC3-Ⅱ、Beclin-1蛋白表达增加(P<0.05)。与阿伐他汀组相比,阿伐他汀+PI3K抑制剂(LY294002)组p-Akt和p-mTOR基因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均下降(P<0.05);阿伐他汀+mTOR抑制剂(雷帕霉素)组p-Akt和p-mTOR基因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均下降(P<0.05)。结论:阿伐他汀可以抑制白血病细胞K562自噬,推测其机制可能与激活PI3K/Akt/mTOR信号通路有关。
刘苗夏利平唐荣姜毅
关键词:阿伐他汀白血病自噬
基于SIRT1ROR-γt通路探讨白藜芦醇对铜绿假单胞菌诱导的免疫抑制肺炎小鼠的治疗作用被引量:3
2021年
目的基于沉默信息调节蛋白1(SIRT1)/核孤儿受体-γt(ROR-γt)通路探讨白藜芦醇对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免疫抑制小鼠的治疗作用。方法将小鼠随机分成空白组、铜绿假单胞菌肺炎(PA)组、免疫抑制组、免疫抑制+PA组及免疫抑制+PA+白藜芦醇组,每组18只。各组小鼠于造模成功后的4、8、24h处死,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小鼠肺组织病理变化,进行肺组织病理学评分,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外周血中IL-17表达水平,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肺组织SIRT1、ROR-γt mRNA表达,蛋白质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法检测肺组织SIRT1、ROR-γt蛋白水平。结果与空白组相比,PA组、免疫抑制组和免疫抑制+PA组肺泡结构严重破坏,肺泡内可见大量中性粒细胞和炎性细胞浸润,小鼠肺组织病理学评分、IL-17的含量、ROR-γt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升高(均P<0.05),SIRT1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与免疫抑制+PA组相比,免疫抑制+PA+白藜芦醇组小鼠肺组织的病理症状减轻,炎性细胞浸润减少,小鼠肺组织病理学评分、IL-17的含量、ROR-γt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降低(均P<0.05),SIRT1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升高(均P<0.05)。结论白藜芦醇可能通过上调SIRT1表达,下调ROR-γt表达,抑制炎症反应,从而减轻铜绿假单胞菌诱导的免疫抑制肺炎小鼠的肺组织损伤。
罗劲松夏利平刘宏
关键词:白藜芦醇铜绿假单胞菌免疫抑制
52例睡眠期癫痫性电持续状态患儿临床特征及预后分析
2023年
目的:探讨睡眠期癫痫性电持续状态(ESES)患儿的临床特征并评估治疗模式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2月—2021年12月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小儿神经科脑电图数据,提取脑电图结果显示为ESES的患儿资料,查阅His系统住院及门诊医疗随诊记录,收集患儿一般信息、临床表现、癫痫发作特征、发育评估、头颅影像学、脑电图结果、治疗方案等相关信息。结果:共有52名患儿(男29例,女23例)纳入研究。ESES诊断时的年龄范围为28~148月龄(中位年龄为72个月)。癫痫发作是最常见的首发临床表现(75%),所有患儿病程中均出现癫痫发作。脑部影像学MRI结果显示异常20例(38.5%)。27例患儿(51.9%)存在某种形式的发育迟缓。32例ESES消除患儿的有效治疗方案为糖皮质激素[或联合人血丙种免疫球蛋白(IVIG)]免疫治疗19例(59.4%),大剂量安定5例(15.6%),抗癫痫药物3例(12.5%),同时应用大剂量安定和抗癫痫药物5例(15.6%)。年龄越大(≥10岁)ESES达到缓解的趋势越明显。癫痫控制无发作率在ESES消除组较ESES无缓解组高(P=0.024)。不伴有发育迟滞的患儿ESES缓解率(73.9%)较发育迟滞组57.7%高(P=0.027)。ESES患儿脑部影像学正常组(23/30,76.7%)较异常组(9/19,47.4%)更易达到ESES消除(P=0.036)。结论:ESES患儿使用糖皮质激素(或联合IVIG)进行免疫调节治疗,可能有助于促进ESES消除;合并发育迟滞和颅脑结构影像学异常可能是ESES消除的不利因素;ESES消除与癫痫控制无发作和年龄增长(超过10岁)相关。
张海菊余诗倩夏利平王舜麻莉娜姚宝珍
关键词:癫痫神经损伤复发预后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