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盛辉
- 作品数:5 被引量:56H指数:3
- 供职机构:南方医科大学第五附属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经皮椎体成形术在高位胸椎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中的应用被引量:12
- 2013年
- [目的]探讨C型臂X线机透视下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高位胸椎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临床疗效及穿刺时的注意要点。[方法]在C型臂X线机透视监控下,经皮穿刺经椎弓根入路,向椎体内注入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骨水泥治疗35例高位胸椎骨质疏松压缩性骨折患者,其中男11例,女24例;年龄68~92岁,平均80岁,单节段新鲜压缩性骨折30例,合并多节段陈旧性骨折5例;T53例,T68例,T711例,T813例。以术前及术后不同时间疼痛程度、术后活动能力、止痛药物的使用为评价标准,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本组病例均获得完整随访,随访时间为12~18个月,平均15个月。术后1 d、1周,1、3、6、12个月疼痛程度、活动能力、止痛药物的使用评分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例骨水泥渗漏至椎旁软组织;1例骨水泥渗漏至周围静脉丛,但均未引起相应的临床症状;2例半年内出现相邻椎体骨折;无肺动脉栓塞、肋骨骨折、气胸等其他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在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的前提下,C型臂X线机透视下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高位胸椎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疗效显著,值得推广;由于胸椎解剖结构的特殊性及毗邻组织或器官的重要性,术者的操作经验以及对解剖结构的熟悉掌握显得尤为重要。
- 唐盛辉李斯明周子强王敏张勋梦
- 关键词:经皮椎体成形术骨质疏松压缩骨折
- 骨筋膜室综合征35例的早期观察和诊治体会
- 2012年
- 目的总结35例骨筋膜室综合征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方法,以提高骨筋膜室的诊治水平。方法收集2005年5月至2011年10月收治的35例骨筋膜室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非手术治疗12例均治愈出院;手术治疗23例中治愈20例,死于急性肾衰竭1例,出现Volkmann挛缩2例,出院后第3个月门诊复查出现爪形手;全部患者均无不良反应,疗效满意。结论骨筋膜室综合征以创伤后小腿、前臂多见,但臀、足、手及医源性所致也十分常见,故要重视除创伤后前臂、小腿以及其他部位的骨筋膜室综合征,早期诊治能有效提高治愈率。
- 王敏李斯明陈文雄陈玉书唐盛辉
- 关键词:筋膜间隔综合征
- 3D打印技术辅助治疗高能量Pilon骨折的临床应用被引量:31
- 2015年
- [目的]研究3D打印技术应用于治疗高能量Pilon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64例高能量Pilon骨折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及对照组,试验组应用3D打印技术打印出Pilon骨折实物模型,进行术前设计及制定个体化手术方案后再进行手术;对照组按常规方法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记录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采用Burwell-Charnley评价标准评价骨折复位情况;并采用olerud-Molander踝关节功能主观评分标准分别评价患者术后6、12个月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试验组手术时间、出血量明显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得到解剖复位的例数显著多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所有患者进行随访,术后6、12个月试验组患者踝关节功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3D打印技术辅助治疗高能量Pilon骨折大大节约了手术时间,减少了术中出血量,提高了骨折解剖复位率,经过长时间随访踝关节功能恢复疗效满意。
- 唐盛辉孙永建赵汉民白伟坚左睿
- 关键词:PILON骨折
- 带锁髓内钉与加压钢板治疗胫骨干骨折120例临床疗效对比分析被引量:11
- 2012年
- 目的探讨带锁髓内钉与加压钢板两种内固定方法治疗胫骨干骨折的疗效对比分析。方法总结我院自2007年1月—2010年12月收治的胫骨干骨折120例,其中男70例,女50例,年龄30~60岁,平均年龄45.8岁。车祸伤36例,跌伤32例,坠落伤27例,重物砸伤25例。根据选择手术方式不同,将患者分为带锁髓内钉组和加压钢板组,比较两组患者术后骨性愈合率、优良率、Johner-wruh功能评价结果及术后并发症率。结果术后随访7~45个月,平均19个月。带锁髓内钉组和加压钢板组平均愈合时间分别为(8.97±3.20)个月和(11.13±3.17)个月,两组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7001,P<0.05);髓内钉组的优良率明显高于加压钢板组(P<0.05);皮肤坏死、骨不连、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率亦低于加压钢板组(P<0.05)。结论带锁髓内钉治疗胫骨干骨折更符合力学原理,骨折愈合率高,并发症低,临床疗效优于加压钢板。
- 王敏李斯明陈文雄陈玉书唐盛辉
- 关键词:胫骨骨折内固定带锁髓内钉加压钢板
- 抗凝治疗对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术后疗效的影响被引量:2
- 2015年
- 目的通过比较利伐沙班、依若肝素和非抗凝治疗对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术后的疗效,分析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抗凝治疗的必要性、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3年8月我科收治的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术的患者154例,按治疗方式分成利伐沙班组(A组)、依若肝素钠组(B组)及非抗凝组(C组)。观察各组术后静脉血栓栓塞发生率;术前及用药后凝血功能指标的变化;术后总失血量、显性失血量、隐性失血量;伤口情况;膝关节功能HSS评分。结果 A组与B组术后无静脉栓塞症发生,C组出现静脉栓塞症3例;A、B、C三组术前与术后凝血功能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术后显性失血量高于A组(P<0.05);三组患者术前及术后各回访时间点膝关节功能HS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抗凝药物预防全膝关节置换术后静脉血栓栓塞症的效果确切,利伐沙班与依若肝素疗效相当;抗凝治疗不会增加术后失血量及伤口并发症的发生率,且对术后膝关节中期功能恢复无影响。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术后使用抗凝治疗效果良好,安全性可。
- 张勋梦孟庆奇王敏唐盛辉奉振成李斯明
- 关键词:抗凝治疗全膝关节表面置换静脉血栓栓塞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