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唐毅

作品数:11 被引量:21H指数:3
供职机构:广州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动脉
  • 3篇手术
  • 3篇主动脉
  • 3篇介入
  • 2篇乳腺
  • 2篇乳腺癌
  • 2篇术后
  • 2篇腔内
  • 2篇取栓
  • 2篇主动脉瘤
  • 2篇下肢
  • 2篇腺癌
  • 2篇疗效
  • 2篇筋膜
  • 2篇腹主动脉
  • 2篇腹主动脉瘤
  • 1篇点状剥脱
  • 1篇新辅助化疗
  • 1篇胸主动脉
  • 1篇粘液

机构

  • 11篇广州医学院第...
  • 1篇佛山市第一人...

作者

  • 11篇唐毅
  • 10篇骆曦图
  • 9篇杨澄宇
  • 8篇苏榕
  • 2篇黄隽
  • 2篇陈戎
  • 1篇潘宝莹
  • 1篇邓念英
  • 1篇何小霞
  • 1篇罗灿华

传媒

  • 2篇国际医药卫生...
  • 2篇医学信息(下...
  • 1篇中国医刊
  • 1篇中国医药导刊
  • 1篇中华普通外科...
  • 1篇今日药学
  • 1篇中国当代医药
  • 1篇中国血管外科...
  • 1篇中国医药科学

年份

  • 1篇2012
  • 3篇2011
  • 7篇2009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胸主动脉腔内治疗中左锁骨下动脉封闭前左椎动脉的功能评估被引量:1
2009年
目的探讨更科学的左椎动脉功能评估方法,以减少胸主动脉腔内治疗中一期封堵左锁骨下动脉(LSA)引起后脑缺血而造成的致命风险。方法患者清醒状态下,从左肱动脉入路用Fogarty导管暂时封闭LSA开口15分钟,监测生命体征包括脉搏、血压、呼吸,观察患者是否出现头晕、头痛、恶心呕吐,以及左上肢是否出现麻木、疼痛等急性缺血症状。从2006年至2008年,本院对4例瘤颈小于15mm的Stanford B型胸主动脉夹层和胸主动脉瘤的患者,在腔内治疗中封堵LSA,在手术前对左椎动脉功能进行评估。结果 4例患者在暂时封堵试验中,无后脑及左上肢急性缺血症状,未出现生命体征改变,手术中一期封堵LSA,手术无内漏,术后无后脑及左上肢急性缺血表现。结论暂时封堵LSA试验是对左椎动脉功能评估的有益尝试,是影像学评估的重要补充。
杨澄宇骆曦图唐毅
关键词:腔内治疗
介入技术在下肢动脉取栓手术中的应用被引量:8
2009年
目的应用介入技术,改进传统的下肢动脉取栓手术,降低手术后的再栓塞率、截肢率、死亡率。方法2004年9月至2008年12月,我科应用术中造影、导丝引导下置管、监视下拖栓、经皮血管腔内血管成形术(PTA)、支架植入等介入技术结合动脉取栓手术治疗急性下肢动脉阻塞24例,涉及24条下肢动脉。结果全组病例手术后再栓塞3例,无截肢,无死亡。结论取栓手术中应用介入技术后,明显降低术后再栓塞率,截肢率,死亡率。
杨澄宇苏榕骆曦图唐毅
关键词:超声检查下肢动脉
急性下肢动脉阻塞取栓术后骨筋膜室综合征的治疗(附8例报告)被引量:1
2009年
目的:探讨急性下肢动脉阻塞取栓术后并发症骨筋膜室综合征的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1997年11月至2008年12月我院血管外科8例急性下肢动脉阻塞取栓术后骨筋膜室综合征的治疗。结果:5例保守治疗痊愈,3例保守治疗后行切开减压术,其中1例术后截肢,1例术后急性肾功能衰竭,血透后恢复;无死亡。结论:根据病程的不同及时采用对应的治疗方法是治疗急性下肢动脉阻塞取栓术后骨筋膜室综合征的关键。
唐毅杨澄宇苏榕骆曦图
关键词:并发症骨筋膜室综合征
介入联合取栓与传统取栓手术治疗急性下肢缺血的疗效被引量:1
2009年
目的比较急性下肢缺血介入联合取栓与传统取栓手术治疗的效果。方法应用传统取栓手术治疗急性下肢动脉阻塞34例(A组),采用介入技术结合动脉取栓手术治疗急性下肢动脉阻塞24例(B组),对两组患者术后24小时踝肱指数(ABI)及再栓塞率进行比较;并对两组患者术后2周SF-36评分、血管复通率、ABI、再栓塞率、哉肢率、死亡率及住院总费用进行比较。结果①术后24小时比较:B组ABI大于A组,差异有显著性;B组再栓塞率低于A组,差异有显著性。②术后2周B组的彩超复通率及ABI高于A组,差异有显著性;B组再栓塞率、截肢率、死亡率均低于A组,差异有显著性。B组SF-36评分明显高于A组。结论介入联合取栓手术具有再栓塞率低、截肢率低、死亡率低及更好生存质量的优点。
杨澄宇苏榕骆曦图唐毅
关键词:介入疗效对比
31例介入联合治疗急性下肢动脉阻塞患者的护理探讨
2011年
目的:探讨31例介入技术治疗急性下肢动脉阻塞患者护理过程。方法:在2005年1月至2011年4月,我科应用术中造影、导丝引导下置管、监视下拖栓、VIA、支架植入等介入技术结合动脉取栓手术治疗急性下肢动脉阻塞的病人31例,并对该组病例进行了整体化全程护理。结果:经治疗护理后。本组病例转归如下表:结论:急性肢体动脉栓塞是血管外科急危重症之一,对此类病例进行耐心细致的护理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何小霞唐毅潘宝莹
关键词:介入治疗护理
肠内营养联合重组人生长激素治疗腹主动脉瘤术后疲劳综合征被引量:1
2009年
目的探讨接受腹主动脉瘤(AAA)手术的高龄患者,在充足肠内营养支持下,应用重组人生长激素(rhGH)能否减少术后疲劳综合征(POF)的病程。方法选择63例接受腹主动脉瘤手术的高龄患者,严格入选标准后随机分组进行双盲试验。两组术后,予相同标准的肠内营养底物,rhGH组32例术后第三天起予rhGH8IU/d,连续7d。对照组31例予安慰剂,监测患者术后疲劳度、氮平衡、转铁蛋白及体重。结果rhGH组疲劳度(Christensen评分)于术后7,14d均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7,14drhGH组排氮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01);术后7,14drhGH组转铁蛋白下降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两组体重于第7,14d均有下降,两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术后低剂量应用rhGH有利于减轻接受腹主动脉瘤手术患者术后POF病程,血清转铁蛋白是衡量POF较可靠的生化指标。
杨澄宇罗灿华唐毅骆曦图
关键词:重组人生长激素腹主动脉瘤术后疲劳综合征
9例阑尾粘液囊肿的诊断分析被引量:3
2009年
目的探讨阑尾粘液囊肿的术前诊断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1998年1月至2008年9月收治的9例阑尾粘液囊肿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临床症状、体征、辅助检查及治疗结果作一小结。结果阑尾粘液囊肿的主要临床表现为腹痛、腹部包块,B超、CT检查可见囊性包块,手术切除效果好。结论阑尾粘液囊肿临床表现无特异性,术前提高警惕,综合分析检查结果对术前诊断有很大帮助。
唐毅苏榕杨澄宇骆曦图陈戎黄隽
关键词:阑尾粘液囊肿
可手术乳腺癌患者应用新辅助化疗疗效观察
2011年
目的:观察可手术乳腺癌患者应用新辅助化疗治疗的临床效果,提高临床治疗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8年1月~2010年6月收治的30例可手术乳腺癌患者进行新辅助化疗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在手术前采用CEF方案,化疗周期为3个疗程,观察治疗效果。结果:本组30例患者经过3个疗程的治疗,CR 6例,PR 16例,NC 8例,PD 0例,总有效率为73.3%。本组患者治疗前后TNM分期比较,z=-6.128,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本组30例患者在新辅助化疗过程中出现轻度骨髓抑制5例,轻度周围神经损害3例,轻度胃肠道反应2例。以上患者经对症治疗后均得到缓解,未影响化疗。结论:采用CEF联合化疗方案对可手术乳腺癌患者进行新辅助化疗,可以缩小肿瘤、降低临床分期,为日后手术治疗打下良好基础。
骆曦图苏榕唐毅邓念英
关键词:乳腺癌新辅助化疗CEF方案疗效
传统开放手术和血管腔内隔绝治疗腹主动脉瘤的临床分析被引量:5
2012年
目的探讨血管腔内隔绝治疗术在腹主动脉瘤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优势。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共收集72例2006年1月~2010年12月在笔者所在医院就诊的腹主动脉瘤患者,其中进行传统开放手术者共19例,采用血管腔内隔绝术治疗者共53例,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输血量及住院时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22.46、65.48及9.64,P均<0.05);血管腔内隔绝术组和传统开放手术组患者术后分别有4例(7.5%)、7例(36.8%)出现心功能障碍、肾功能障碍及肺部并发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8.8,P<0.05)。结论血管腔内隔绝治疗腹主动脉瘤可以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输血量、创伤小、住院时间短,近期并发症发生率降低,其应用面将会越来越广,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骆曦图杨澄宇唐毅苏榕
关键词:传统开放手术腹主动脉瘤
妊娠哺乳期乳腺癌8例临床分析被引量:1
2009年
目的探讨妊娠哺乳期乳腺癌的临床特点、诊断和治疗。方法分析我院2001—2008年收治的8例妊娠哺乳期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8例妊娠哺乳期乳腺癌患者平均年龄是30.5岁,主要临床表现为乳腺肿物,经手术病理确诊,从出现症状到临床确诊的时间2~5个月。6例患者Ⅱ期,2例Ⅳ期。患者行乳腺癌手术治疗,并辅以化疗、放疗及内分泌治疗。结论妊娠哺乳期乳腺癌发病年龄轻,临床表现和诊断方法与一般乳腺癌相同。治疗原则与普通乳腺癌相同,但需考虑胎儿因素。
唐毅苏榕杨澄宇骆曦图陈戎黄隽
关键词:乳腺癌妊娠哺乳期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