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唐志光

作品数:31 被引量:149H指数:8
供职机构:湖南科技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湖南省教育厅科研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6篇期刊文章
  • 13篇专利
  • 1篇学位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1篇天文地球
  • 3篇自动化与计算...
  • 3篇农业科学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生物学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14篇积雪
  • 10篇挖坑
  • 9篇雪层
  • 7篇竖直
  • 6篇称重仪
  • 5篇遥感
  • 5篇MODIS
  • 4篇雪深
  • 4篇植被
  • 4篇剖面
  • 4篇气候
  • 4篇青藏
  • 4篇青藏高原
  • 4篇主机
  • 4篇物候
  • 4篇密度测量
  • 4篇齿轮
  • 3篇遥感监测
  • 3篇直尺
  • 3篇直面

机构

  • 25篇湖南科技大学
  • 5篇兰州大学
  • 5篇中国科学院
  • 3篇中国科学院西...
  • 1篇安徽理工大学
  • 1篇云南大学
  • 1篇西北师范大学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 31篇唐志光
  • 8篇梁继
  • 5篇王欣
  • 5篇王建
  • 4篇李朝奎
  • 4篇马金辉
  • 3篇李成六
  • 3篇李弘毅
  • 3篇彭焕华
  • 2篇彦立利
  • 2篇蒋宗立
  • 2篇李佳
  • 2篇张勇
  • 1篇姚晓军
  • 1篇刘时银
  • 1篇刘贤赵
  • 1篇郭鹏
  • 1篇车涛
  • 1篇毛克彪
  • 1篇韩用顺

传媒

  • 3篇遥感技术与应...
  • 2篇冰川冻土
  • 1篇水土保持研究
  • 1篇甘肃科学学报
  • 1篇干旱区资源与...
  • 1篇长江流域资源...
  • 1篇兰州大学学报...
  • 1篇干旱区研究
  • 1篇干旱区地理
  • 1篇作物学报
  • 1篇中国水土保持
  • 1篇地理与地理信...
  • 1篇地球信息科学...

年份

  • 2篇2023
  • 2篇2022
  • 1篇2021
  • 1篇2020
  • 12篇2019
  • 1篇2017
  • 4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4
  • 2篇2013
  • 3篇2011
  • 1篇2010
3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基于多源数据的青藏高原雪深重建被引量:7
2016年
青藏高原地形复杂,积雪时空分布异质性较强且大部分地区积雪较薄,而被动微波遥感因其空间分辨率低以及雪深反演中的不确定性,极大地限制了其反演青藏高原雪深的精度。本文尝试将多源遥感数据以及与积雪模型(Snow Model)相结合,来重建更高质量的青藏高原雪深数据。首先,利用MODIS积雪面积比例产品,根据构建的积雪衰减曲线以及经验的融合规则对低分辨率被动微波雪深进行了降尺度;然后,结合MODIS/被动微波融合雪深数据和Snow Model对研究区进行雪深数据同化实验;最后,利用地面站实测雪深数据对MODIS/被动微波融合雪深以及同化输出雪深的精度进行了分析和对比。结果表明,基于数据同化方法得到的雪深数据更接近地面观测雪深值,通过均方根误差以及相关系数的对比,同化雪深结果优于MODIS/被动微波融合雪深结果。
唐志光李弘毅王建梁继李朝奎车涛王欣
关键词:青藏高原多源遥感数据雪深
喜马拉雅山北坡冰碛湖坝温度特征及其对堤坝稳定的影响被引量:4
2014年
堤坝稳定性是评价冰湖溃决危险性的重要指标,而堤坝的温度特征与其稳定性密切相关.基于2012年11月-2013年9月对西藏定结县龙巴萨巴湖冰碛坝的0~150 cm不同深度的温度观测数据,分析冰碛坝地温变化特征及其影响.结果显示:冰碛坝表层(〈20 cm)地温与气温变化一致,温度日变化常出现白天为正温梯度而夜间为负温度梯度的特征,全年日均梯度一般为负温梯度(上部温度高、下部温度低);中层(20~100 cm)和深层(〉100 cm)表现为冬季下层温度高于上层温度的正温梯度,夏季下层温度低于上层的负温梯度逐渐加强,但地温日变幅逐渐减弱;中间层地温变化不到气温变化幅度的1/5~1/10;深层地温无明显的日变化.冰碛坝的消融率约为2.1 cm·d-1,夏季消融深度超过250 cm.现有夏季消融深度对堤坝的稳定影响有限,但是湖盆区如果持续升温,冰碛坝冻土的年消融率和消融深度都将增大,致使堤坝稳定性下降,溃决风险增大.
王欣蒋亮虹刘时银蒋宗立梁继唐志光姚晓军
关键词:喜马拉雅山北坡地温稳定性
基于GIS的三江源区冻融侵蚀强度评价被引量:15
2011年
在GIS技术的支撑下实现了三江源冻融侵蚀区范围的界定,然后选取气温年较差、坡度、坡向、植被覆盖度、年降水量等因素作为强度评价指标,提出了适合三江源区的冻融侵蚀强度评价标准,并借助GIS技术完成了三江源区冻融侵蚀强度评价。结果表明:三江源冻融侵蚀区分布范围广,区域分异特征明显;冻融侵蚀强度分布不一,高强度冻融侵蚀主要分布在地形起伏较大的山区,而低强度冻融侵蚀则主要分布在地势较平坦区。
李成六马金辉唐志光周伟
关键词:GIS冻融侵蚀
2000—2014年喀喇昆仑山音苏盖提冰川表面高程变化被引量:10
2020年
喀喇昆仑山区冰川由于存在正物质平衡或跃动、前进现象,被称之为“喀喇昆仑异常”,不过该地区冰川变化差异显著,尤其是大型表碛覆盖冰川,呈现与其他类型冰川明显的差异性响应,为理解喀喇昆仑冰川异常的机理,冰川尺度的详细变化研究十分必要。音苏盖提冰川位于喀喇昆仑山乔戈里峰北坡,是中国面积最大的冰川,是典型的大型表碛覆盖冰川。通过应用TanDEM-X/TerraSAR-X(2014年2月)与SRTM-X DEM(2000年2月)的差分干涉测量方法计算音苏盖提冰川表面高程变化,并结合冰川表面流速对冰川表面高程变化和跃动进行分析和讨论。结果表明:2000—2014年音苏盖提冰川表面高程平均下降了1.68±0.94 m,即冰川整体厚度在减薄,年变化率为 -0.12±0.07 m·a-1。冰川表面高程变化分布不均,其中南分支(S)冰流冰川整体减薄较为显著,冰川南分支冰流运动速度较快,前进/跃动的末端占据了冰川的主干,阻滞原主干冰川物质的向下运移(跃动),导致原主干冰舌表面高程上升;冰川厚度减薄随着海拔升高先下降后保持稳定,同时呈现一定的波动性;低海拔表碛区域消融大于裸冰区,可能存在较薄表碛,因热传导高、覆盖大量冰面湖塘和冰崖存在,加速了冰川消融;在坡度小于30°的区域,冰川厚度减薄随着坡度的减小而加剧;坡向朝南冰川厚度略微增加(0.01 m),西南坡向冰川厚度略微减薄(-0.03 m),其他坡向冰川厚度减薄明显。近14 a来,表碛覆盖的音苏盖提冰川表面高程整体下降表明物质处于亏损状态,冰川跃动导致局部冰川表面高程的增加。
蒋宗立王磊张震刘时银张勇唐志光魏俊锋黄丹妮张莎莎
关键词:差分干涉测量
可视化积雪深度测量仪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问题是准确地测量积雪深度。可视化积雪深度测量仪,包括直尺,可视端,可视电路,直尺是中空的,直尺横截面是矩形,可视端位于直尺底端,可视端是楔形的,上端与直尺等大,下端为尖端,可视端包括一个竖直面和一个与...
唐志光邓刚
文献传递
一种雪层密度测量装置及用法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问题是简便、高精度地测量雪层密度。一种雪层密度测量装置,包括若干圆筒,若干串接杆,雪铲,推平端,刀片,称重仪,圆筒的外表面沿圆筒母线方向固定设置有串接筒,串接杆穿过串接筒将若干圆筒固定串接,雪铲使用时,水...
唐志光邓刚
文献传递
亚洲高山区积雪物候时空动态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被引量:3
2021年
以亚洲高山区为研究区,在对2000—2020年逐日MODIS积雪产品进行去云处理的基础上提取了每一水文年的积雪日数(snow-covered days,SCD)、积雪开始日期(snow onset date,SOD)、积雪结束日期(snow end date,SED)和积雪持续日数(snow duration days,SDD)等积雪物候参数,并分析了积雪物候时空动态特征及其与气候变化的响应关系。结果表明:亚洲高山区积雪物候空间差异较大,并呈现出主要受海拔影响的垂直地带性分布规律。研究区SED主要集中在3—6月,在低海拔区SED出现在3月份及以前,而高海拔山区则推迟到6月份及以后;SOD主要集中在9—12月,高海拔山脉及高纬度地区的SOD出现较早,而低海拔区的SOD多出现在11月及以后。近20年,研究区SDD主要呈缩短趋势,在13.5%的区域呈显著缩短,而仅7.4%的区域为显著延长;SED主要呈提前趋势,在15.8%的区域显著提前,而仅8.8%的区域为显著推迟;SOD主要呈推迟趋势,在11.4%的区域表现为显著推迟,在8.2%的区域为显著提前。亚洲高山区积雪物候年际变化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关系明显,积雪累积期气温是影响SOD年际变化的主导因子,而融雪期气温是影响SED年际变化的主导因子;气温的上升,导致了SOD的推迟、SED的提前和SDD的缩短。
唐志光邓刚胡国杰王欣蒋宗立桑国庆
关键词:积雪MODIS气候变化
便携式雪层密度测量装置及用法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问题是简便、高精度地测量雪层密度。便携式雪层密度测量装置,包括圆筒,雪铲,推平端,称重仪,雪铲使用时,水平插入圆筒底部,分割圆筒内部积雪与地面;推平端使用时,推入圆筒底部,将内部积雪往上推;称重仪用于称量...
唐志光邓刚
文献传递
丹江口库区陆地植被物候空间格局及其与海拔的响应关系被引量:2
2016年
海拔高度变化对区域温度、降水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从而会对植被物候特征产生影响。以丹江口库区为研究区,分析库区植被物候随海拔变化特征,该工作的开展对进一步认识库区植物物候空间特征,进而监测库区土地覆盖变化具有重要实践意义。研究采用Savitzky-Golay滤波算法重建库区2001~2012年MODIS 16天最大合成EVI时序影像数据,对重建后的时间序列影像采用动态阈值法提取库区陆地植被关键物候特征信息,并对库区陆地植被物候特征随海拔梯度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丹江口库区陆地植被生长季为4月上旬至10月上旬,南部山区林地生长季最长,而库区中部、东部耕地生长季较短。植被物候特征随海拔梯度变化呈现两个较为明显的区域,低海拔区域植被生长季开始时间(Start of Season,SOS)随海拔升高而提前,生长季结束时间(End of Season,EOS)随海拔升高而推迟,进而导致生长季长度(Length of Season,LOS)随海拔升高而延长。而在海拔较高山区,林地植被物候呈现完全相反变化趋势。受丹江口水库和人类活动的影响,丹江口库区植被分布随海拔变化呈现两个较为明显的区域。
彭焕华李朝奎唐志光梁继
关键词:物候特征海拔梯度丹江口水库
积雪参数测量仪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简便高效地测量积雪参数。积雪参数测量仪,由主机和测量尺组成,测量尺包括主控轴、测量杆、介电常数传感器和温度传感器,测量尺外侧有刻度,测量尺为中空的,主控轴从上往下纵向插入测量尺,主控轴为...
唐志光邓刚
文献传递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