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5篇期刊文章
  • 1篇专利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有限元
  • 2篇正畸
  • 2篇支抗
  • 2篇矢状
  • 2篇矢状骨面型
  • 2篇托槽
  • 2篇矫治
  • 2篇矫治技术
  • 2篇骨面型
  • 1篇牙槽
  • 1篇牙移动
  • 1篇牙颌
  • 1篇牙颌模型
  • 1篇隐形矫治
  • 1篇隐形矫治器
  • 1篇应力
  • 1篇应力分布
  • 1篇有限元方法
  • 1篇有限元分析
  • 1篇元方法

机构

  • 4篇四川大学华西...
  • 3篇四川大学
  • 2篇北京时代天使...
  • 1篇天津市口腔医...

作者

  • 6篇赵志河
  • 6篇唐娜
  • 2篇刘展
  • 2篇许桢睿
  • 2篇王军
  • 2篇赵美英
  • 2篇田杰
  • 1篇李娟
  • 1篇廖春晖
  • 1篇徐梦婷
  • 1篇魏惺
  • 1篇赵立星
  • 1篇张淋坤
  • 1篇杨璞
  • 1篇谭理军
  • 1篇李东
  • 1篇李炜鹏
  • 1篇程钎
  • 1篇封小霞

传媒

  • 2篇医用生物力学
  • 1篇临床口腔医学...
  • 1篇华西口腔医学...
  • 1篇国际口腔医学...

年份

  • 2篇2011
  • 3篇2010
  • 1篇2009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生长高峰前期与后期不同矢状骨面型上颌骨生长方向的研究被引量:1
2011年
目的:研究生长高峰前期及后期,不同矢状骨面型,上颌骨生长方向的变化。方法:根据颈椎发育分期,选取处于CVS1、CVS2的96例及处于CVS5、CVS6的83例初诊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生长高峰前期,骨性Ⅰ类32例、Ⅱ类33例、Ⅲ类31例;生长高峰后期,骨性Ⅰ类29例、Ⅱ类29例、Ⅲ类25例,均有治疗前的X线头颅侧位片,通过测量∠SN-C轴(θ),来研究矢状骨面型的上颌骨生长方向及生长因素对其的影响。结果:①生长高峰前期组,骨性Ⅱ类C轴角(θ)均值为47.14°,Ⅲ类为47.37°,Ⅰ类为48.42°,其中Ⅱ类C轴角与Ⅰ类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ⅠⅡ<0.05)。②生长高峰后期组,骨性Ⅲ类C轴角均值49.95°,骨性Ⅰ类为48.88°,骨性Ⅱ类为48.25°,骨性Ⅱ、Ⅲ类之间C轴角有统计学差异(PⅡⅢ<0.01)。③在生长发育过程中,骨性Ⅲ类C轴角平均增幅为2.59°(P<0.005),骨性Ⅱ类平均增幅为1.11°,骨性Ⅰ类为0.46°,骨性Ⅲ类C轴角明显增大,生长高峰前后期,C轴角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结论:①在生长过程中,骨性Ⅱ、Ⅲ类上颌骨垂直向生长明显,尤其是Ⅲ类,因此应在生长高峰期开始注意垂直距离的控制。②骨性Ⅱ类在高峰前期主要是矢状向的生长,因此针对上颌骨发育过度的矫形治疗应在高峰前期开始治疗。③在生长发育过程中骨性Ⅰ类上颌骨生长方向基本不变,垂直向和矢状向生长是协调的。
封小霞程钎许桢睿唐娜张淋坤徐梦婷李炜鹏杨璞赵美英赵志河
关键词:矢状骨面型C轴
无托槽正畸矫治技术的基础建模及有限元分析被引量:2
2009年
赵志河唐娜王军刘展田杰
关键词:固定矫治技术托槽有限元分析正畸牙移动牙颌模型支抗牙
成人骨性Ⅱ类与Ⅲ类错畸形伴异常垂直骨面型的颏联合形态研究被引量:17
2010年
目的研究异常垂直骨面型的成人骨性Ⅱ类与Ⅲ类错的颏联合形态是否存在差异。方法选择109例中国成年女性骨性错畸形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垂直骨面型和矢状骨面型分为4组:高角骨性Ⅱ类组30例,高角骨性Ⅲ类组25例,低角骨性Ⅱ类组29例,低角骨性Ⅲ类组25例。拍摄X线头颅侧位片,测量颏联合形态相关指标,观察并比较4组的颏联合形态。结果成人骨性Ⅱ类与骨性Ⅲ类错的颏联合存在形态差异,但整体厚度和高度差别不大。高角组中,骨性Ⅱ类比骨性Ⅲ类有较大的下牙槽高度、较小的颏突度和基骨高度(P<0.01);低角组中,骨性Ⅱ类比骨性Ⅲ类有较大的下牙槽高度(P<0.05)和下牙槽顶部厚度(P<0.001)。矢状骨面型相同时,高角组比低角组有较小的颏厚度、颏突度和较大的颏联合总高度(骨性Ⅱ类组P<0.001,骨性Ⅲ类组P<0.05),并且更易出现下牙槽基部薄于顶部的葫芦形颏部(P<0.01)。结论异常垂直骨面型的成人骨性Ⅱ类与骨性Ⅲ类错畸形者,颏联合形态存在差异,垂直骨面型对颏联合形态的影响大于矢状骨面型,高角骨性错畸形者移动下切牙的正畸风险较大。
唐娜赵志河廖春晖赵美英
关键词:垂直骨面型矢状骨面型
关于中国人正畸支抗用微种植钉牙槽骨植入安全区的研究被引量:18
2010年
目的研究中国人牙槽骨解剖形态特点,以确定正畸支抗用微种植钉植入的安全区。方法使用螺旋CT技术对21例正常中国人的颌骨进行扫描重建,并且分别测量距牙槽嵴顶3、5、7、9mm处牙齿根间区近远中向和颊舌(腭)向的参数。结果1)在上颌近远中测量中,前牙区最大牙根间距位于侧切牙与尖牙之间,最小牙根间距位于中切牙与侧切牙之间;后牙区相邻牙的最大牙根间距位于第二前磨牙和第一磨牙之间,最小牙根间距位于第一磨牙与第二磨牙之间。颊舌(腭)向测量中,最大的颊舌向骨厚度位于第一磨牙和第二磨牙之间,最小骨厚度位于中切牙与侧切牙之间。2)在下颌近远中测量中,相邻牙的最大牙根间距位于第一磨牙和第二磨牙之间,最小牙根间距位于中切牙与侧切牙之间。颊舌(腭)向测量中,最大的颊舌向骨厚度位于第一磨牙和第二磨牙之间,最小骨厚度位于中切牙之间。结论螺旋CT三维重建效果良好,能够充分识别牙槽骨和牙齿根间区的结构关系,为中国人牙槽骨正畸支抗用微种植钉安全植入提供了临床参考依据。
魏惺赵立星许桢睿唐娜赵志河
关键词:安全区支抗螺旋CT
无托槽隐形矫治技术生物力学效应的有限元法研究被引量:64
2010年
目的初步构建无托槽隐形矫治技术的生物力学基础研究模型,分析该矫治体系的应力分布情况,为优化该技术的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基于CT扫描1例成人干颅标本的影像数据,运用Mimics及ABAQUS软件建立上颌牙列前牙段的无托槽矫治技术三维有限元模型,包括牙颌组织模型、无托槽矫治器模型以及两者的装配,采用非线性有限元法分析牙体牙周组织及矫治器本身的应力分布情况,并与传统固定矫治加载相比较。结果无托槽矫治器作用下,牙周组织瞬时应力约为固定矫治加载时的50~500倍;矫治牙互相影响,矫治牙的移动趋势与预先设计之间相比有差异,拟近远中向平移的尖牙表现为倾斜移动趋势;矫治器本身有应力集中现象,但是最大应力峰值小于材料的弹性极限53.1 MPa。结论无托槽矫治器作用下牙周瞬时应力很大,矫治器在正畸牙近远中移动过程中的三维控制能力有限,不能完全代替传统固定矫治器,建议临床上使用该技术时通过应用附件、改进矫治器材料力学性能等手段,来加强对正畸牙移动的控制。
唐娜赵志河王军刘展田杰
关键词:隐形矫治器有限元方法生物力学应力分布
一种部分可调式超声波生物学效应实验加载装置及超声波加载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部分可调式超声波生物学效应实验加载装置及体内、体外超声波加载方法其特点是该装置包括主机(1)和两把超声输出枪(2),主机(1)包含壳体钣金(1a)、电源系统(1b)、显示系统(1c)、控制系统(1d)、超...
谭理军赵志河唐娜李东李娟
文献传递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