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献中
- 作品数:20 被引量:292H指数:12
-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经济管理理学更多>>
- 全球变暖背景下海螺沟冰川近百年的变化被引量:25
- 2009年
- 海螺沟冰川是我国典型的温冰川之一,对100 a来各种观测资料的分析发现:海螺沟冰川自1823年以来末端海拔上升300 m,年均升高1.64 m,20世纪以来末端海拔上升速度加快;在20世纪呈现明显的退缩变化,76 a冰川后退1 821.8 m,年均后退24 m.运用冰川学方法恢复了海螺沟冰川45a来的物质平衡变化,45 a累积物质平衡值为-10 825.5 mm(水当量),年均平衡值为-240.6 mm(水当量).在全球变暖影响下,冰川雪线不断上升,冰川活动强烈,导致冰面形态发生了明显变化,具体表现为:冰川厚度不断变薄、大冰瀑布上出现巨大塌陷洞穴、冰面丘融化变形、冰面径流不断变大、冰川弧拱区裂隙密布等,冰川内部的径流冲刷和冰川表面的剧烈消融是海螺沟冰川表面形态发生显著变化的主要机制.总之,在全球变暖背景下,该冰川表现出以亏损为特征的退缩变化趋势.
- 李宗省何元庆贾文雄庞洪喜和献中王世金张宁宁张文敬刘巧辛惠娟
- 关键词:海螺沟冰川冰川变化
- 我国典型海洋型冰川区高海拔区输出水量变化对气候变暖的响应被引量:12
- 2010年
- 通过丽江盆地气象水文观测资料研究发现:冰雪消融加剧、融水增加,漾弓江流域径流量明显上升;高海拔冰雪区消融期提前,春季径流增加明显;高海拔冰雪区的径流输出对漾弓江流域水量平衡的贡献量逐年增加,体现了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高海拔冰雪区对整个流域水循环的重要性.对海螺沟流域实测气象水文资料的分析也表明,气候变暖背景下,该流域冰雪区水量输出也逐年上升.两流域高海拔区输出水量的剧烈增加,明显响应了气候变暖,表明了流域水循环的加速,这必然将对区域的发展和资源开发产生重要影响.
- 李宗省何元庆温煜华庞洪喜贾文雄和献中蒲焘
- 关键词:气候变暖玉龙雪山
- 我国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路径选择被引量:7
- 2010年
- 在阐述农业循环经济内涵及其作用基础上,提出我国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目标及其路径选择,以期有利于我国农业向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小的新型农业发展之路迈进,使农业循环经济与新农村建设紧密相联,开创循环经济统领农业发展,农业发展促进新农村建设的良好局面。
- 和献中王世金
- 关键词:农业资源循环经济
- 黑河流域水资源研究进展被引量:53
- 2008年
- 作为典型的内陆河流域,黑河流域历来是研究寒区、旱区水文与水资源的热点地区。水资源是联系该流域生态系统和经济系统的纽带,更是其社会经济环境可持续发展最主要的限制因子。因此,对于黑河流域水资源的研究非常广泛,也取得了很多高水平的研究成果,这些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上游产流区的冰雪变化与黑河径流量、黑河出山口径流变化特征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以及径流量的模拟与预测;中下游耗散区的水资源利用状况及对策;同位素、水资源承载力以及水资源管理的理论方法和措施。今后的重点应从流域的宏观尺度,开展黑河流域生态经济的综合研究、生态水文学和水污染问题的研究。
- 宁宝英何元庆和献中李宗省
- 关键词:黑河流域水资源
- 丽江市大气环境特征分析被引量:5
- 2010年
- 丽江市1990~2003年SO2、NOx和TSP的平均浓度为0.018、0.013和0.112mg/m3,SO2和NOx浓度在1998之前为上升阶段,1998年之后为下降阶段。1989~2006年期间降水中年均pH值为6.08,高于酸雨标准值,EC均值为14.2US/cm;pH值自1994年以来一直处于缓慢上升状态,EC也呈现出缓慢上升趋势。1989~2006年降水中SO42-、NO3-、Cl-、NH4+、Ca2+、Mg2+、Na+、K+、平均浓度值依次为1.57、0.41、0.20、1.14、0.09、0.06、0.13mg/L。研究证实大气环境状况、气候特征和产业结构转型对丽江降水中离子浓度有重要影响。
- 李宗省何元庆张宁宁和献中张蔚曹伟宏
- 关键词:大气环境降水
- 中国典型季风海洋性冰川区雪坑环境记录分析被引量:8
- 2009年
- 白水1号冰川是亚欧大陆纬度位置最低的冰川,冰川区90%的降水主要受季风气候影响。运用多种方法对该区雪坑化学的季节性特征分析表明,2006年5月7日采集的两雪坑主要是2005年夏季风期和2005—2006年度非夏季风期的积雪积累;夏季风期积雪中远源物质主要是随季风环流而来的海盐气溶胶及其沿途工、农业区的污染物质,非夏季风期主要是源自印度塔尔沙漠以及中亚和西亚地区的粉尘;季风期和非季风期(2005—2006年度)间积雪化学特征存在较大差异;两雪坑季风期间积雪化学特征的不同主要反映了不同海拔消融强度和淋溶过程的差异,非季风期间的不同主要反映了局地环境的影响,特别是山谷风携带的地壳物质的影响。
- 李宗省何元庆庞洪喜张宁宁贾文雄和献中
- 关键词:季风季节性
- 我国典型季风海洋性冰川区雪坑中主要阴、阳离子的来源被引量:31
- 2007年
- 运用海盐示踪法、相关分析、趋势分析等方法,对我国两处典型季风海洋性冰川(海螺沟1号冰川和白水1号冰川)积累区雪坑主要化学离子来源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表明:两冰川区除Na+是海洋源外,其他离子主要是非海洋源;Cl-、NO-3、SO24-、K+、Ca2+、Mg2+非海洋源所占的比重,在海螺沟1号冰川依次为52%、99%、100%、98%、99.9%、83%,白水1号冰川依次为68%、99%、100%、98%、99%、59%;分析认为,海螺沟1号冰川离子的非海洋源主要是大气环流远源物质和高原面物质输入,而白水1号冰川除上述来源外,冰川区近源物质输入对离子浓度贡献很大。两冰川区各离子具体来源存在较大的差异性并且阴、阳离子来源的共源性较低,其主要原因是:(1)冰川区内局地环境的差异,比如岩性、山谷风系统、地形地貌等;(2)两冰川区离子淋溶作用强度的差异,分析认为,海螺沟1号冰川离子淋溶作用较强;(3)不同离子的来源方式、沉降方式、自身化学特征以及沉积后过程不同所致。
- 李宗省何元庆庞洪喜杨小梅贾文雄和献中王旭峰院玲玲宁宝英宋波张宁宁
- 关键词:离子
- 中国典型季风海洋性冰川区“冰川-径流”系统的全球变化敏感性研究被引量:32
- 2008年
- 分析多种数据和资料,再现海螺沟冰川过去100年来的冰川进退过程,分析发现,冰川末端变化阶段在滞后期的基础上,与北半球和中国气温变化的阶段相对应。运用水量-物质平衡法恢复海螺沟冰川45年来的物质平衡变化情况,通过相关性检验发现,物质平衡变化与北半球和中国同期(1960~2004年)气温变化表现出显著负相关。20世纪80年代全球加速变暖,海螺沟冰川冰舌段消融速率为7.86 m/a,冰川河径流量年际和季节变化表明流量主要贡献者是冰雪融水。分析表明,全球变暖是冰川后退、持续亏损及径流量增加的主要原因。
- 李宗省何元庆贾文雄庞洪喜院玲玲宁宝英刘巧和献中宋波张宁宁
- 关键词:全球变化
- 丽江市冬季大气总悬浮颗粒物(TSP)中水溶性离子化学特征被引量:13
- 2011年
- 2008年12月~2009年1月在丽江市共采集25个TSP样品,目的是研究丽江市冬季TSP中水溶性离子的化学特征及它们的来源情况.结果表明,样品中主要水溶性离子的电荷浓度:Cl-、NO 3-、SO42-、Na+、NH 4+、K+、Mg2+、Ca2+分别为16.00、14.95、49.40、3.12、44.75、8.65、29.50、183.02 neq.m-3,样品中平均离子总电荷浓度值为349.39 neq.m-3,其中Ca2+平均浓度占平均离子总浓度的52.38%,阳离子平均浓度为阴离子平均浓度3.35倍.样品中SO24-/NO 3-均值为3.98,表明人类活动中固定源对大气环境影响程度大于移动源.通过计算相关系数和主因子分析,发现Ca2+和Mg2+主要来自于地表粉尘源,而NO 3-、SO42-、NH 4+和K+离子主要和丽江市冬季各种人类活动的燃烧过程有关,其中地表粉尘源影响相对较大,说明丽江市冬季大气TSP主要受自然环境因素影响.综上判断,丽江冬季大气TSP中各离子主要以CaCO3、(NH4)2SO4、MgCO3和KNO3的形式结合,并有少量的CaSO4和Ca(NO3)2存在.
- 张宁宁何元庆王春凤和献中辛惠娟
- 关键词:总悬浮颗粒物水溶性离子
- 我国典型季风海洋型冰川积累区冰雪剖面的环境记录被引量:2
- 2009年
- 运用多种方法,对白水1号冰川积累区冰雪剖面的主要阴、阳离子和δ18O的环境意义分析表明,受强烈淋溶作用影响,离子和δ18O的季节变化不明显,剖面离子浓度显著低于雪坑,离子流失量较大。NH4+年际变化最为显著,与丽江降水表现出相同的变化趋势,Mg2+和Ca2+浓度与冰雪剖面净积累量呈反向变化。分析表明,阴离子主要是湿沉降产物,阳离子主要是干沉降产物。该剖面所反映的13年δ18O比率变化介于-11.8‰~-14.6‰。冰雪剖面中δ18O与西南季风指数、冰雪剖面积累量、丽江降水和丽江气温呈反向变化,表现出显著的"降水量效应"。
- 李宗省何元庆和献中贾文雄王世金常丽朱国锋辛惠娟
- 关键词:玉龙雪山Δ^18O环境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