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周锦

作品数:6 被引量:11H指数:3
供职机构: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四川省科技攻关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切除
  • 2篇血小板
  • 2篇血小板减少
  • 2篇血小板减少性...
  • 2篇切除术
  • 2篇紫癜
  • 2篇细胞
  • 2篇免疫
  • 2篇免疫性
  • 2篇免疫性血小板...
  • 2篇免疫性血小板...
  • 2篇腹腔
  • 2篇腹腔镜
  • 1篇胆囊
  • 1篇胆囊切除
  • 1篇胆囊切除术
  • 1篇亚群
  • 1篇亚群分布
  • 1篇幽门螺
  • 1篇幽门螺旋杆菌

机构

  • 6篇四川大学华西...
  • 1篇绵阳市中心医...

作者

  • 6篇周锦
  • 4篇彭兵
  • 3篇陈小东
  • 3篇陈思瑞
  • 3篇吴仲
  • 2篇王艺超
  • 1篇李永斌
  • 1篇周总光
  • 1篇王昕
  • 1篇杨烈
  • 1篇陈珂玲
  • 1篇牛挺
  • 1篇黄纪伟
  • 1篇杨正国
  • 1篇王存
  • 1篇廖波
  • 1篇李春林
  • 1篇蔡云强
  • 1篇韦晓霞
  • 1篇于永扬

传媒

  • 2篇中国内镜杂志
  • 2篇四川大学学报...
  • 1篇肝胆外科杂志
  • 1篇世界肿瘤研究

年份

  • 1篇2022
  • 1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09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脾脏T细胞亚群分布的实验研究
2012年
目的分析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患者脾脏T细胞亚群(Th、Tc、Th1、Th2、Tc1及Tc2等)分布情况,进一步探讨脾脏T细胞亚群分布在ITP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收集ITP患者腹腔镜手术切除脾脏组织和外伤手术切除脾脏组织各10例,分离纯化后得脾脏T细胞悬液,以PE-Cy5标记的抗CD4、CD8单克隆抗体和以PE标记抗Th2细胞趋化因子受体同源分子(CRTH2)单克隆抗体作双色流式细胞术(flow cytometry,FCM)检测,分析Th、Tc、Th1、Th2、Tc1、Tc2及Th1类(Th1+Tc1)/Th2类(Th2+Tc2)细胞的比例变化。结果 ITP组与对照组相比,Th、Th/Tc、Th1、Th2、Th1类细胞及Th2类细胞比例下降,Tc、Tc1、Tc2及Th1/Th2比例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TP患者脾脏存在T细胞亚群分布紊乱,主要表现在Th及Th/Tc比例明显降低,Tc及Th1/Th2比例明显升高,脾脏自身免疫功能下降。
陈思瑞彭兵牛挺王艺超吴仲周锦陈小东
关键词: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脾脏T细胞亚群流式细胞术
内镜下双侧甲状腺切除16例报告
2009年
目的探讨乳晕入路下内镜双侧甲状腺切除术的可行性。方法2006年11月~2007年7月该院行内镜下乳晕途径入路双侧甲状腺切除术16例。结果8例行内镜下双侧甲状腺切除术,3例行内镜下双侧甲状腺次全切除术,4例行内镜下右侧甲状腺全切加左侧甲状腺次全切术,1例因术中出血,中转开放手术。病理诊断甲状腺腺瘤5例,结节性甲状腺肿6例,甲状腺乳头状癌4例,甲状腺髓样癌1例。术后24~48 h拔除引流管,无神经或甲状旁腺损伤等并发症。手术时间90~160 min,平均106 min,术中出血20~40 mL,平均32 mL,术后住院时间4~6 d,平均5 d,随访12个月,无并发症发生。结论经乳晕途径的内镜双侧甲状腺切除术安全可行,该技术将会逐渐得到更广泛的应用。
周锦彭兵廖波陈小东李春林陈思瑞
关键词:内镜
对于腹腔镜解剖性肝切除的思考被引量:4
2022年
1解剖性肝切除vs.非解剖性肝切除:孰优孰劣?解剖性肝切除的发展过程依赖于对肝脏解剖的认识与进步:1642年Glisson首次提出了肝段(Glissonean pedicle)的概念[1]。1908年,Pringle率先采用肝蒂阻断以减少术中出血,为解剖性肝切除的发展奠定了基础。1954年Couinaud分段方法的提出[2]是解剖性肝切除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其核心理论在于:由于每段肝段都是功能和解剖相对独立的单位,可以通过分离阻断肝叶、肝段甚至亚肝段的Glisson蒂实施不同范围的解剖性肝切除。20世纪80年代,Bismuth等提出肝段切除术[3]。1985年Makuuchi等首先开展了通过术中超声引导下门静脉分支内注射亚甲蓝精准标记目标肝段立体界限,成功实施了解剖性肝段和亚肝段切除术,加速推进了解剖性肝切除的发展[4]。
周锦黄纪伟
关键词:腹腔镜肝切除
腹腔镜下脾联合胆囊切除术的临床应用被引量:3
2011年
目的探讨腹腔镜脾切除同期行胆囊切除术的可行性及临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对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脾血管瘤、脾淋巴管瘤、脾边缘淋巴瘤和脾大伴脾功能亢进患者合并胆囊疾病,应用腹腔镜同期行脾及胆囊联合切除。结果 13例患者手术成功,平均手术时间为(204.58±39.57)min,平均术中失血(47.50±30.79)mL,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为24~48 h,平均住院日为(7.58±1.62)d,无并发症。结论腹腔镜下脾联合胆囊切除是安全可行的,且具有微创效果。
王艺超彭兵陈思瑞蔡云强陈小东吴仲周锦
关键词:腹腔镜脾切除胆囊切除微创治疗
PPAR-β基因对人结肠癌细胞裸鼠成瘤的影响及机制研究
2013年
目的:探讨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β (peroxisome proliferator-activated receptor-β, PPAR-β)对人结肠癌细胞裸鼠移植瘤生长的影响及机制。方法:分别将PPAR-β特异性沉默和野生型的人结肠癌细胞KM12C种植于裸鼠背部皮下,动态监测移植瘤体积,20天后取瘤体称重,免疫组化比较二者分化程度;荧光定量PCR(RT- PCR)、免疫组化、Western blot检测体内外人结肠癌细胞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此外,用PPAR-β特异性激动剂GW501516处理离体细胞,检测VEGF与剂量的相关性。结果:PPAR-β沉默组的移植瘤生长速度明显快于对照组,并且低分化肿瘤的比例、VEGF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特异性激活沉默组的PPAR-β并没有改变其VEGF的表达,在对照组中则观察到VEGF水平与激活程度呈剂量相关性降低。结论:PPAR-β沉默在移植瘤中发挥了促瘤作用,提示PPAR-β可能是结肠癌细胞的抑癌基因,并可伴有阻止VEGF表达的作用。
马钦于永扬王存周锦陈珂玲杨烈周总光
关键词: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肿瘤生长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幽门螺旋杆菌的检测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4
2014年
目的分析幽门螺旋杆菌(HP)在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患者脾脏中的存在情况及与临床相关性。方法纳入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肝胆胰外科42例行腹腔镜脾切除术的ITP患者(男10例,女32例,平均年龄36.4岁),另纳入10例行外伤性脾破裂行脾切除术的患者(男8例,女2例,平均年龄36.6岁)作为正常对照组。采用C14呼气实验检测ITP患者的HP感染情况,对患者手术切除的脾脏标本切片后进行HP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及吉姆萨染色,并结合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42例ITP患者中HP感染者为36例(85.7%),正常对照组中HP感染者为3(30%)例;ITP组HP免疫组化阳性为12例,正常对照组HP免疫组化阳性为1例。对ITP患者的脾脏组织切片行吉姆萨染色,部分切片结果为可疑阳性,正常对照组均为阴性。感染HP的ITP患者中,无ITP轻度,中度为4例,重度为7例,极重度为25例。未感染HP的ITP患者中,无轻度患者,中度、重度和极重度分别均为2例。结论在ITP患者的脾脏组织中证实有病原体HP的存在。HP感染与ITP患病的严重程度相关。
杨正国吴仲彭兵周锦韦晓霞李永斌王昕王明俊
关键词:紫癜血小板减少幽门螺旋杆菌免疫组织化学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