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周进明

作品数:16 被引量:91H指数:5
供职机构:第三军医大学军事预防医学院全军复合伤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卫生部科学研究基金重庆市科学技术委员会院士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1篇细胞
  • 6篇骨髓
  • 6篇干细胞
  • 4篇造血
  • 4篇小鼠
  • 4篇间充质干细胞
  • 4篇E838
  • 4篇充质干细胞
  • 3篇基质
  • 3篇基质细胞
  • 3篇间充质
  • 3篇骨髓基质
  • 3篇骨髓基质细胞
  • 3篇骨髓间充质
  • 3篇骨髓间充质干...
  • 3篇放烧复合伤
  • 3篇复合伤
  • 2篇血功能
  • 2篇造血功能
  • 2篇照射

机构

  • 16篇第三军医大学
  • 7篇第三军医大学...
  • 4篇第三军医大学...
  • 1篇第三军医大学...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作者

  • 16篇周进明
  • 15篇邹仲敏
  • 15篇郭朝华
  • 15篇罗成基
  • 9篇张勇
  • 8篇程天民
  • 5篇冉新泽
  • 5篇王劲
  • 5篇朱波
  • 5篇周燕虹
  • 4篇粟永萍
  • 3篇史春梦
  • 3篇王蒙
  • 3篇孔佩艳
  • 3篇范文辉
  • 2篇程晓明
  • 2篇何颖
  • 1篇刘晓宏
  • 1篇张勇
  • 1篇艾国平

传媒

  • 7篇第三军医大学...
  • 2篇中华放射医学...
  • 2篇重庆医学
  • 1篇中国肿瘤生物...
  • 1篇解放军医学杂...
  • 1篇辐射研究与辐...
  • 1篇国外医学(输...
  • 1篇中国实验血液...

年份

  • 1篇2008
  • 2篇2003
  • 5篇2002
  • 5篇2001
  • 3篇2000
1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E838对放烧复合伤小鼠造血功能的保护作用被引量:3
2001年
目的 研究炔雌醇衍生物E838对放烧复合伤造血功能保护作用 ,同时与公认抗放效果较好的Nilestriol进行比较。方法 采用两种给药方案 ,在致伤后 2 32d计数外周血白细胞和骨髓有核细胞 ,进行骨髓造血祖细胞CFU E和CFU GM培养 ,观察造血功能的变化。结果 在本实验用药方案条件下 ,E838对放烧复合伤造血功能有保护作用 ,部分指标效果较Nilestriol要好。
邹仲敏郭朝华史春梦朱波周进明周燕虹张勇罗成基程天民
关键词:辐射防护剂雌激素造血
MyoD基因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化为成肌细胞的实验研究被引量:11
2002年
目的 探讨MyoD基因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MSCs)分化为成肌细胞的可能性。方法 利用脂质体转染方法 ,将真核表达的双顺反子质粒载体pIRES2 EGFP MyoD转入MSCs中 ,G418筛选 ;用RT PCR检测MyoD的表达 ,扩增产物纯化测序鉴定 ;荧光显微镜和激光共聚焦观察报告基因产物 ;免疫组化检测MyoD、myogenin、myosin、myoglobin、desmin的表达 ;电镜观察转染前后细胞超微结构的变化。结果 RT PCR可检测出转染后细胞表达MyoD ,扩增产物纯化测序与GeneBank比较完全一致 ;荧光显微镜和激光共聚焦观察均可见绿色荧光 ;免疫组化检测MyoD、myogenin、myosin、myoglobin、desmin表达均为阳性 ;转染后的MSCs观察表现为较为成熟细胞的形态学特点 ,且胞浆中有丝状物结构。结论 MyoD基因可成功诱导体外培养的骨髓MSCs分化为成肌细胞 。
张勇邹仲敏郭朝华周进明王劲范文辉罗成基程天民
关键词:间充质干细胞成肌分化MYOD
全身照射小鼠脾脏T细胞NF-κB活性的改变
2000年
朱波罗成基程晓明郭朝华邹仲敏周进明
关键词:全身照射NF-ΚB
辐射对培养小鼠骨髓基质细胞核因子-κB的影响被引量:4
2000年
目的 探讨辐射对培养小鼠骨髓基质细胞内核因子 κB(NF κB)的影响。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法及凝胶电泳迁移率实验。结果 免疫组化方法显示正常骨髓基质细胞核的周围表达低水平的NF κB ,8.0Gy60 Co辐射损伤后 1h即见其表达较正常显著升高并出现明显的核移位 ,4h达高峰 ,6h有所回落 ,8h恢复正常 ;凝胶电泳迁移率实验发现正常骨髓基质细胞内存在低水平活性NF κB ,8.0Gy60 Co辐射损伤后 1h即见其活性明显升高 ,4h达高峰 ,8h恢复正常。结论  8.0Gy辐射损伤后培养骨髓基质细胞内NF κB的表达升高并激活 ,这可能与骨髓微环境内基质细胞的抗辐射能力及造血功能的恢复有关。
朱波罗成基郭朝华程晓明邹仲敏周进明
关键词:骨髓造血微环境
培养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及其移植后在体内的定位分布被引量:27
2002年
周进明邹仲敏郭朝华何颖朱波王蒙冉新泽罗成基程天民
关键词:创伤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E838对放烧复合伤造血功能防护效应的实验观察被引量:2
2001年
目的 研究新型抗放药E838对放烧复合伤和单纯放射损伤造血功能的防护效果。方法 动物致伤前、后不同时间给予E838腹腔注射 ,观察其存活率和死亡动物平活日 ,并在用药后不同时间检测其外周血白细胞计数、骨髓有核细胞数 (BMNC)、骨髓CFU GM和CFU S数。结果 E838预防用药能够明显提高损伤动物的 30d存活率及平均活存时间 ;对造血功能的研究结果亦表明 ,E838预防用药能够减少损伤后外周血白细胞、骨髓有核细胞数、骨髓粒 单系祖细胞数及GFU S等计数的下降幅度 ,并促进其恢复。结论 E838对放烧复合伤和单纯放射损伤具有确切的预防效果 ,对损伤小鼠造血功能也有很明显的保护作用。
郭朝华周燕虹邹仲敏孔佩艳史春梦周进明冉新泽粟永萍罗成基
关键词:E838放烧复合伤造血功能
树突状细胞经EB病毒膜抗原gp340刺激后诱导抗肿瘤免疫应答被引量:1
2002年
目的:探索利用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制备针对EB病毒感染相关性肿瘤的疫苗,以解决EB病毒相关性肿瘤在机体内的免疫逃逸。方法:来源于正常人骨髓的CD34^+造血干/祖细胞,体外以重组hGM-CSF,hTNF-α,hIL-4,hIL-3诱导培养2周,扩增出功能成熟的DC,经EB病毒表面膜糖蛋白gp340刺激,探讨DC诱导T淋巴细胞介导免疫应答的能力,观察负载抗原gp340 DC诱导出的抗原特异性CTL对EB病毒相关性肿瘤细胞的杀伤作用。结果:从人骨髓细胞中诱导扩增出的DC具有良好的免疫刺激活性;EB病毒表面膜糖蛋白gp340可有效负载DC,DC加工处理抗原后激发T淋巴细胞增殖反应的能力进一步增强;在EB病毒相关性肿瘤细胞的杀伤实验中,只有负载了抗原gp340的DC,才能刺激特异性CTL杀伤EB病毒相关性肿瘤细胞。结论:以控制EB病毒感染的疫苗致敏DC,能促进抗原提呈并启动抗肿瘤免疫,体外可有效杀伤EB病毒相关性肿瘤细胞。DC疫苗作为一种针对EB病毒相关性肿瘤的新型治疗性疫苗,会有着良好的研究价值和开发前景。
王蒙粟永萍艾国平刘晓宏周进明程天民
关键词:树突状细胞EB病毒免疫治疗
小鼠骨髓间质干细胞的生物学特点及分化潜能鉴定被引量:27
2002年
目的 建立一种体外分离、培养和鉴定小鼠骨髓间质干细胞的方法 ,探讨体外培养中间质干细胞的一些生物学特点 ,为利用MSCs促进创伤修复提供实验基础。方法 分离 5~ 6周龄的小鼠胫骨、股骨 ,用预冷的IMDM培养基冲洗出骨髓 ,经密度梯度离心得到骨髓单个核细胞 ,接种后 1 2~ 1 6d形成单层贴壁的成纤维状细胞。体外多向诱导分化鉴定分离的细胞 ,用传代的细胞进行生长曲线的测定、观察其接种贴壁率、检测细胞周期和超微结构。结果 体外传代培养的MSCs具有分化形成成骨和成脂细胞的能力 ;MSCs倍增时间约为 3 8h ,传代后 1 2h贴壁达 90 %以上 ,细胞周期显示有 80 %细胞处于G0 G1 期 ,并用电镜照片显示其超微结构。结论 在本实验条件下 ,体外培养的MSCs具有多向分化潜能 ,体外生长稳定 ,传代后的细胞适应性强 ,增殖较快 ,超微结构和细胞周期表现出较早期细胞特点。
周进明邹仲敏郭朝华何颖张勇王劲王蒙罗成基程天民
关键词:骨髓间质干细胞小鼠造血干细胞
放射损伤对骨髓基质细胞支持小鼠粒-巨噬系祖细胞生长的影响被引量:1
2001年
为阐明放射损伤时骨髓造血基质细胞支持粒 -巨噬系祖细胞造血能力的变化。采用小鼠骨髓基质细胞体外融合培养和粒 -巨噬系祖细胞集落 (CFU -GM )培养法 ,观察 5Gy照射对基质细胞支持小鼠CFU -GM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 ,经 5Gy照射后 ,骨髓基质细胞支持正常粒 -巨噬系祖细胞造血的能力明显下降 ,以伤后 3- 5d最为显著 ,伤后 10d仍未恢复至正常 ;当骨髓基质细胞和粒 -巨噬系祖细胞均受到致伤因素作用时 ,照射组的CFU -GM形成能力下降更为明显 ,至正常对照组的 10 %以下。说明放射损伤后骨髓基质细胞的功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损伤 ,因此 ,在治疗由此所引起造血功能障碍的同时 ,应加强促进基质细胞修复的措施 ,可能会取得更满意的疗效。
郭朝华邹仲敏张勇孔佩艳周燕虹周进明冉新泽粟永萍罗成基
关键词:骨髓基质细胞
骨髓间质干细胞与细胞替代治疗被引量:1
2001年
骨髓中除了有造血干细胞以外,还存在一种骨髓间质干细胞。它既是骨髓基质细胞的祖细胞,也可以作为骨、软骨、肺、肌肉和神经等组织的祖细胞。研究发现,它在体外倍增时间为33小时,表型不均一,具有间质细胞、上皮细胞和内皮细胞的特点;而且与组织工程相结合它在促骨折愈合、肌腱和韧带组织工程修复、神经系统细胞替代治疗和基因治疗以及造血重建等实验研究中展现出了良好的应用前景。
周进明何颖张勇郭朝华邹仲敏罗成基
关键词:骨髓间质干细胞细胞替代治疗基因治疗细胞移植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