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周蕙兰

作品数:107 被引量:598H指数:14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计算地球动力学重点实验室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地震科学联合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建筑科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9篇期刊文章
  • 48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05篇天文地球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建筑科学
  • 1篇一般工业技术
  • 1篇文化科学
  • 1篇理学

主题

  • 50篇地震
  • 29篇地幔
  • 23篇上地幔
  • 13篇间断面
  • 12篇地震波
  • 12篇震波
  • 12篇震相
  • 11篇地壳
  • 11篇震源
  • 10篇小波
  • 10篇接收函数
  • 10篇剪切波分裂
  • 9篇地幔间断面
  • 9篇各向异性
  • 8篇小波变换
  • 8篇波变换
  • 7篇地震学
  • 7篇P波
  • 6篇地壳上地幔
  • 6篇三维速度结构

机构

  • 56篇中国科学技术...
  • 48篇中国科学院研...
  • 18篇中国地震局
  • 15篇山东省地震局
  • 15篇中国地震局地...
  • 4篇中国地震局兰...
  • 4篇国家地震局
  • 3篇北京大学
  • 1篇宁波大学
  • 1篇日本东北大学
  • 1篇中国地震局地...
  • 1篇日本爱媛大学
  • 1篇安徽省地震局
  • 1篇莱斯大学
  • 1篇威海市地震局

作者

  • 107篇周蕙兰
  • 25篇马延路
  • 19篇刘希强
  • 16篇高原
  • 9篇沈旭章
  • 9篇郑治真
  • 9篇李红
  • 8篇何小波
  • 8篇刘振
  • 7篇瞿辰
  • 7篇魏东平
  • 5篇吴忠良
  • 5篇杨选辉
  • 5篇沈萍
  • 4篇雷建设
  • 4篇李世愚
  • 3篇魏荣强
  • 3篇臧绍先
  • 3篇季爱东
  • 3篇郑斯华

传媒

  • 13篇地震学报
  • 9篇地球物理学报
  • 8篇中国地震
  • 7篇中国科学院研...
  • 6篇中国地球物理...
  • 5篇国际地震动态
  • 4篇西北地震学报
  • 4篇中国地球物理...
  • 3篇地震地质
  • 3篇科学通报
  • 3篇1998年中...
  • 3篇中国地球物理...
  • 2篇地球物理学进...
  • 2篇中国地球物理...
  • 2篇1992年中...
  • 2篇1995年中...
  • 2篇中国地球物理...
  • 1篇地球科学进展
  • 1篇地震研究
  • 1篇华南地震

年份

  • 2篇2009
  • 6篇2008
  • 3篇2007
  • 3篇2006
  • 13篇2005
  • 10篇2004
  • 3篇2003
  • 5篇2002
  • 4篇2001
  • 12篇2000
  • 5篇1999
  • 14篇1998
  • 9篇1997
  • 2篇1996
  • 3篇1995
  • 1篇1994
  • 2篇1993
  • 2篇1992
  • 2篇1991
  • 3篇1990
10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大理岩的剪切波分裂对差应力变化响应的实验研究被引量:20
1999年
利用DZ95型多通道瞬态波形记录仪和GC-100型工程多波参数分析仪,对山东莱州大理岩进行了剪切波分裂观测研究.通过两组岩样的测量,在带有自然优势定向排列裂缝的岩样在无加载状态下发现剪切波的分裂现象,而带有优势层理走向的完整岩石则在加载到一定程度下才能观测到剪切波的分裂.随着载荷的增加,多数岩样在临近破坏时都记录到剪切波分裂的时间延迟有一个迅速的抬升,但抬升之前的变化过程不同,不同位置的观测结果也大不相同.实验还发现,在一定压力下,即使载荷保持不变或卸载一加载,岩石中剪切波分裂的时间延迟仍然增加,我们称之为“惯性生长”.在实验中,还少量地记录到一些声发射事件,和人工源的效果一样,也可在接收波形中清楚地分辨出剪切波的分裂.
高原李世愚周蕙兰刘晓红刘绮亮刘绮亮
关键词:剪切波分裂大理岩
叠加及相关分析在上地幔间断面震相识别中的应用
<正>上地幔深部间断面的存在已普遍为地球物理工作者所接受。但是人们对这些间断面的认识并非十分清晰,所以研究和解释这些间断面一直是一个很重要的课题。地震波的传播带来了上地幔深部间断面的重要信息,间断面相关震相就是其中之一。...
王志秋周蕙兰魏东平
文献传递
渤海唐山地区的地下热结构及地表热流分布的数值模拟被引量:2
1991年
本文采用空间有限元和时间有限差分法模拟了渤中盆地区域的演化历史和地下热结构,并分别计算了渤中上地幔的热隆起与浅部的沉积层对渤中盆地内部温度场的影响。文中得到的计算结果较好地解释了渤中盆地地区热流正异常的观测事实,据此,对渤中盆地在形成过程中产生的热应力与地震孕震力源的关系也进行了一些探讨。
魏东平周蕙兰
关键词:热流地震
多台波形确定震源深度的t_(1/2min)和V_(max)方法及1969年渤海大震初始破裂点的深度——渤海地震研究(二)被引量:6
1989年
本文根据震源时间函数简单性原理,使用远场多台波形,建立了计算参量,t1/2min和Vmax来确定震源深度的方法及程序,并将其用于渤海地震(1969年7月18日),得到初始破裂点的深度约为8km。
周蕙兰吉连祥魏东平刘斌
关键词:震源时间函数震源深度
东亚及西太平洋地壳上地幔P波和S波三维速度结构
本文研究的区域是东亚及西太平洋地区,为经度60°E至140°E、纬度10°S至60°N范围内的区域.该区域内的地貌和地质构造以其复杂多样性而倍受研究者关注.同时,这种浅部的复杂性与深部复杂性的关联程度,或浅部的复杂性延伸...
瞿辰周蕙兰
关键词:地壳上地幔P波S波三维速度结构地震层析成像
文献传递
对余震序列时间特征的初步解释
<正>略去古今中外各大地震的余震的时间序列的丰富多彩的具体表现,可将人们早已熟知的余震活动在时间上的整体规律性概括为三点: 第一,余震频率n(t)随时间t按Omori定律衰减,即 n(t)=A/Tρ, 或 n(t)=A/...
周蕙兰
文献传递
小波变换在远震极远震时频分析和震相分析中的应用
<正>大量携带有关地球深部结构信息的震相,主要出现在远震和极远震地震记录图上。在这些震相之中,不少能量较强的震相,如P,S,PP,SS,PcP,ScS,PKIKP,PKKP,SKS,…,已在地球内部一维速度结构和基本三维...
周蕙兰马延路
文献传递
利用SLC方法研究地震的时空分布
SLC(Simgle Link Cluster,单键群)方法又叫做最短距离法,是一种统计上的聚类分析方法。主要思想是按观测数据彼此之间距离远近将数据分类。地震分布在时空中呈现明显的疏密特征,这一事实是SLC方法能够应用的...
马延路周蕙兰
文献传递
使用纵波和横波走时层析成像研究菲律宾海板块西边缘带和南海地区的深部结构被引量:27
2007年
使用纵波震相及同台同源纵波和横波震相的走时资料及层析成像反演方法,分别给出了菲律宾海板块(PHP)和南海地区的纵波速度Vpf及同台同源的纵波和横波速度Vp和Vs结构.结果表明,(1)PHP与欧亚板块(EUAP)的俯冲接触关系随地段而异,在琉球海沟,PHP向EUAP之下俯冲深达400km;在台湾岛,EUAP先近陡直地俯冲到深度400km,然后折向PHP之下达到660km左右;在马尼拉海沟北段,俯冲板片几乎垂直达到660km附近;在菲律宾海沟,PHP向EUAP之下的俯冲深度超过660km.(2)南海地区之下是一个深达300~400km的宽阔低速区,并且大致在莺琼海盆与700km深处另一低速区曲折相通;在该宽阔低速区内部,有两个小而明显的低速区分别在海口火山和珠江口盆地下方.(3)对Vp和Vs及据其算出的容声速度Vb作分析发现,Vs和Vb的平均扰动量对深度的变化在一些深度范围内是反向的;年龄较大的太平洋板块俯冲体的Vs相对扰动量的平均值大于K的,而在较年轻的PHP俯冲体中则正好相反.
瞿辰周蕙兰赵大鹏
关键词:菲律宾海板块深部结构
智能化地震事件识别和定位系统研究现状及展望被引量:2
2001年
数字地震观测技术的发展为提高台网信息处理能力、地震应急能力和台网服务功能提供了先决条件。智能化地震事件识别和快速地震定位是发挥台网社会效益的一个重要方面。文章对国内外基于现代信号处理技术的智能化地震事件识别和定位方法的研究现状进行了综合分析 ,针对该项研究存在的问题 ,对其发展趋势进行了探讨 ,初步提出了未来需要深入研究的课题。
刘希强周蕙兰沈萍季爱东
关键词:智能化地震定位
共11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