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萍
- 作品数:11 被引量:106H指数:5
- 供职机构: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长沙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4374例宫颈癌患者预后及其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62
- 2014年
- [目的]分析宫颈癌患者的生存情况及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对1992年1月至2005年12月湖南省肿瘤医院收治的4374例宫颈癌患者进行回顾和随访,采用KaplanMeier法和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结果 ]全组患者因宫颈癌死亡1603例。1、3、5年生存率分别为95%、85%、77%,中位生存时间175.3个月。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绝经情况、经产道分娩次数、病理类型、分化程度、FIGO分期、治疗方法均与预后相关。亚组分析显示,Ⅰb1期患者单纯手术生存率较高(5年生存率94%),Ⅰb2期患者基于手术的放疗(5年生存率84%)和联合化放疗生存率(5年生存率80%)较高,Ⅱ期患者手术+放疗(5年生存率75%)及根治性放疗(5年生存率75%)的生存率较高,Ⅲ期患者根治性放疗(5年生存率60%)的生存率较高。Cox回归分析显示,FIGO分期、病理类型和治疗方法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因素。[结论]年龄、绝经情况、经产道分娩次数、临床分期、病理类型和治疗方法可能是宫颈癌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但本研究因采用非随机设计,无法比较各治疗方法的优劣。
- 王静许可葵史百高张克强周萍廖先珍刘双喜张怡
- 关键词:宫颈癌预后
- 复发性宫颈癌免疫治疗进展后挽救性治疗的临床意义
- 2024年
- 目的:探索复发性宫颈癌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进展后接受挽救性治疗患者的预后,并分析不同挽救性治疗方案的效果。方法:收集2018年2月1日至2022年12月31日于湖南省肿瘤医院就诊的使用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后进展的宫颈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及随访情况,将患者分为治疗组:免疫治疗进展后接受化疗±贝伐珠单抗(Chemo组)、化疗±贝伐珠单抗+免疫检查点抑制剂(Chemo+ICIs组)、免疫检查点抑制剂+酪氨酸激酶抑制剂(ICIs+TKIs组)。对照组:免疫进展后患者未进一步抗肿瘤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1(PFS-1)、总生存期-1(OS-1),治疗组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2(PFS-2)及总生存期-2(OS-2),以及不同挽救性治疗方案治疗的PFS-2和OS-2。结果:共有65例纳入治疗组,69例纳入对照组。治疗组和对照组的中位PFS-1分别为4.9月及4.9月,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04)。治疗组及对照组分别死亡28例及52例,中位OS-1分别为22.7个月和10.9个月,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治疗组的中位PFS-2和OS-2分别为5.7月和14月,治疗组不同挽救性治疗方案Chemo组、Chemo+ICIs组、ICIs+TKIs组的PFS-2分别为4.5、7.0月和5.1月,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中位OS-2分别为14.7、19个月和6.9个月,Chemo+ICIs组和ICIs+TKIs组的中位OS-2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9)。但联合化疗不良反应发生率虽较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复发性宫颈癌患者免疫治疗进展后,接受挽救性治疗可延长患者的PFS及OS。化疗+免疫±贝伐珠单抗的疗效可能是一种更有效的挽救性治疗方案。
- 刘超霞王子毅周萍冉晓敏张克强邓玉屏
- 关键词:复发性宫颈癌挽救性治疗
- P53 Codon 72多态性、P53表达与宫颈癌放疗敏感性相关性的研究被引量:2
- 2011年
- 目的:研究P53 Codon 72多态性、P53的表达与宫颈癌放疗敏感性的相关性。方法:Ib2期宫颈癌患者274例,术前192Ir腔内后装4次,A点放疗剂量2400cGy,一周2次,共2周。治疗后14d进行广泛性子宫切除。据术后病理放疗反应HE染色结果分为放疗敏感与放射抗拒两组。免疫组化SP法检测P53蛋白在治疗前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分析放疗敏感与放射抗拒两组P53蛋白表达差异有无显著性意义;采用PCR后测序的方法检测治疗前P53第72密码子的基因型频率多态性(P53 Codon 72),分析放疗敏感与放射抗拒两组中各P53 Codon 72基因型的差异有无显著性意义。结果:放疗抗拒组与放疗敏感组相比,P53高表达的比例显著高于P53低表达的比例(P=0.00081)。P53 Codon 72多态性分析,Pro/Pro与Arg/Arg、Pro/Pro与Arg/Pro在放疗敏感组与放疗抗拒组的分布差异显著(P值分别为P=0.009和P=0.032);Arg/Arg与Arg/Pro,在放疗敏感组与放疗抗拒组的分布无显著差异(P=0.503)。结论:P53 Codon 72多态性和P53蛋白与宫颈癌放疗敏感性有相关性,可以作为早期宫颈癌放疗敏感性的预测指标。
- 眭鸿颖周萍江宁廖革望史彩霞
- 关键词:P53CODONP53表达宫颈癌放疗敏感性
- 一种腹腔镜妇科肿瘤专用取标本袋
-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腹腔镜妇科肿瘤专用取标本袋。所述腹腔镜妇科肿瘤专用取标本袋包括:手柄和圈套;套管,所述套管固定连接于所述圈套的一侧;金属丝,所述金属丝设置于所述套管的内部,所述金属丝的一端贯穿所述圈套且与所述手柄的一侧...
- 周萍肖凌志
- 试析腹腔镜微创手术治疗宫颈癌的临床效果被引量:5
- 2014年
- 目的探讨腹腔镜微创手术在宫颈癌临床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09年1月至2012年8月来我院接受宫颈癌治疗的患者48例,其中24例患者采用腹腔镜微创手术进行治疗,作为观察组,剩下的24例患者采用传统经腹宫颈癌根治术进行临床治疗,作为对照组,分别以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淋巴结清扫数目、术中出血量、排气时间及导尿管的拔管成功率作为临床观察指标,并使用SPSS13.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两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及淋巴结清扫数目无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患者,P<0.01;观察组患者的排气时间及拔管成功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腹腔镜微创手术治疗方法在宫颈癌临床治疗中疗效确切,且可有效的降低患者的术后排气时间,提高患者拔管成功率,治疗安全可靠,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 周萍
- 关键词:腹腔镜微创宫颈癌
- 湖南地区汉族人群p53基因第72位密码子多态性与宫颈鳞癌的相关性被引量:1
- 2011年
- 目的:探讨宫颈组织p53基因第72位密码子的多态性及分析第72位密码子的多态性与湖南地区汉族人群宫颈鳞癌的相关性。方法:采用PCR方法扩增101例正常宫颈和150例宫颈鳞癌石蜡组织p53基因第72位密码子基因,回收目的片段进行测序。采用SPSS 11.5软件分析p53基因第72位密码子的多态性。结果:p53第72位密码子基因测序结果显示,在宫颈鳞癌组织中Arg/Arg、Pro/Pro、Arg/Pro所占比例分别为40.66%、16.67%、42.67%;在正常宫颈组织中Arg/Arg、Pro/Pro、Arg/Pro所占比例分别为47.53%、7.92%、44.55%。统计学分析结果显示,Arg/Arg和Arg/Pro基因型在宫颈鳞癌和对照组中的表达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Pro/Pro基因型在宫颈鳞癌组中所占比例显著高于正常宫颈组织(P<0.05)。结论:p53基因第72位密码子Pro/pro基因型是湖南地区女性发生宫颈鳞癌易感因素。
- 眭鸿颖周萍江宁廖革望
- 关键词:多态性宫颈癌宫颈鳞癌
- 子宫原始神经外胚层瘤2例并文献复习被引量:1
- 2014年
- 目的探讨子宫原始神经外胚层瘤的临床表现、病理特点、治疗方法及预后。方法对2例子宫原始神经外胚叶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复习相关文献进行总结。结果 2例患者的年龄分别为17岁和44岁,均经病理诊断确诊,Homer-Wright菊形团为其特异性病理形态学表现,CD99表达均呈阳性。1例患者为IV期,接受了肿瘤细胞减灭术,首次治疗结束后4个月复发,再次术后仍未获得满意生存,仅存活20个月;另1例仅行肿瘤切除术,术后给予化疗4疗程,随访至今未提示复发及转移。结论子宫原始神经外胚叶肿瘤主要依赖于病理及免疫组化结果明确诊断;手术为其主要治疗手段,术后可辅以放化疗,其预后与分期有关。
- 刘超霞张克强桂玲冉晓敏周萍肖凌志
- 关键词:子宫恶性肿瘤原始神经外胚层瘤病理检查
- 腹腔镜下与开腹广泛子宫切除术治疗子宫恶性肿瘤的临床疗效对比研究被引量:7
- 2013年
- 目的:研究腹腔镜下广泛子宫切除术在治疗子宫恶性肿瘤中的临床疗效。方法:2008年6月至2012年8月于我院妇科行腹腔镜下广泛性子宫切除术和盆腔淋巴结清扫术(TLRH+LPL)57例(腹腔镜组)及行传统开腹手术的100例(开腹组)确诊为宫颈癌/子宫内膜癌患者的病历资料。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清扫盆腔淋巴结数量,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术后导尿管留置时间等手术情况、住院时间以及两组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腹腔镜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均显著长于对照组(P<0.01),清扫盆腔淋巴结数量显著多于对照组(P<0.01)。腹腔镜组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1),两组术后导尿管留置时间无显著差异(P>0.05)。腹腔镜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14.0%,对照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18.0%,两组并发症总发生率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腹腔镜下广泛性全子宫切除术和盆腔淋巴结清扫术较开腹手术比较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在不增加手术风险的基础上其手术疗效肯定,可在临床上广泛开展应用。
- 冉晓敏杨娟杨波桂玲周萍刘超霞张克强
- 关键词:子宫恶性肿瘤腹腔镜广泛子宫切除术
- 人乳头瘤病毒感染宫颈病变患者外周血辅助性T17细胞、调节性T细胞和炎症因子的变化及临床意义被引量:20
- 2019年
- 目的探讨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宫颈病变患者外周血辅助性T17细胞(Th17)、调节性T细胞(Treg)和炎症因子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5年8月-2017年6月在湖南省肿瘤医院接受治疗的宫颈病变患者152例为研究对象,根据宫颈病变程度分为宫颈癌组43例、宫颈上皮内瘤变组56例和慢性宫颈炎组53例,所有患者均采用聚合酶链反应(RCP)扩增和杂交分型技术行HPV检测,并根据HPV感染情况分为高危组和低危组。比较不同宫颈病变程度和不同HPV感染情况患者Treg、Th17及IL-17、TGF-β水平,分析宫颈癌患者Treg、Th17水平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并分析Treg、Th17与IL-17、TGF-β水平、宫颈病变和HPV危险程度的关系。结果宫颈癌组Treg、Th17及IL-17、TGF-β水平高于宫颈上皮内瘤变组和慢性宫颈炎组,宫颈上皮内瘤变组高于慢性宫颈炎组(P<0. 05)。高危组Treg、Th17及IL-17、TGF-β水平显著高于低危组(P<0. 05);宫颈癌患者Treg、Th17水平与FIGO分期、肿瘤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有关(P<0. 05),与血管浸润无关(P>0. 05); Treg、Th17与IL-17、TGF-β水平均呈正相关关系(P<0. 05),Treg和Th17也与宫颈病变和HPV危险程度存在一定关联。结论 HPV感染宫颈病变患者外周血Th17、Treg、炎性因子水平随宫颈病变和HPV危险程度增加而升高,Th17、Treg与炎性因子水平呈正相关关系,且HPV高危感染者中Th17、Treg与FIGO分期、肿瘤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有关,提示Th17、Treg水平与宫颈病变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 周萍冉晓敏
- 关键词:人乳头瘤病毒宫颈病变调节性T细胞病理参数
- 卡瑞利珠单抗联合放化疗对复发或转移性宫颈癌疗效及安全性研究被引量:5
- 2023年
- 目的:观察程序性死亡因子受体-1抑制剂卡瑞利珠单抗联合挽救性放化疗在术后盆腔复发或(和)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性宫颈癌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2月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附属湖南省肿瘤医院妇瘤科收治的40例宫颈癌术后盆腔复发或盆腔放疗后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患者,根据意向性治疗方案将患者分为治疗组及观察组,每组各20例。观察组采用常规挽救性放化疗,治疗组在观察组基础上联合卡瑞利珠单抗免疫治疗并进行免疫维持。主要研究终点为无进展生存(PFS),次要研究终点为完全缓解率(CRR)及总生存(OS)。随访截止到2022年6月30日。结果:放化疗结束后3个月评价,治疗组的完全缓解(CR)率(65.00%)明显高于观察组(30.00%)(P<0.05)。治疗组的中位PFS(mPFS)未达到,明显长于观察组(15个月)(P<0.05)。观察组中有6例患者出现进展,主要表现为远处转移,其中5例患者死亡。不良反应主要为反应性皮肤毛细血管内皮增生症(RCCEP)及甲状腺功能异常。未观察到4级不良反应及治疗相关死亡事件的发生。结论:卡瑞利珠单抗联合挽救性放化疗治疗术后盆腔复发或(和)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宫颈癌显示出显著的疗效及良好的安全性。可作为此类区域复发性宫颈癌的治疗新的模式。
- 刘超霞王子毅周萍冉晓敏张克强
- 关键词:复发宫颈癌免疫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