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礼红
- 作品数:42 被引量:16H指数:2
- 供职机构:深圳市社会科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深圳市哲学社会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文学文化科学经济管理哲学宗教更多>>
- 论打工诗歌的艺术特征
- 2011年
- 近年来,中国的一些知识分子诗人走上了技术主义的道路,他们过分地强调声音或事物的象征意义,关注词语之间的张力关系、叙述的结构与解构等“文本”的写作,而“打工诗歌”的出现对知识分子写作是一个小小的反拨与颠覆,“打工诗歌”出现的意义并不表现在技术上的创新,也不表现为诗人站在历史的高度上对处于底层的人们进行启蒙,
- 周礼红
- 关键词:打工诗歌艺术特征知识分子写作技术主义诗人
- 郑敏艺术转型与当代中国新诗建构
- 2013年
- 1986年前后是中国当代诗歌的转型期,面对第三代诗人创作的伪后现代主义诗歌,作为唯一健在的"九叶"著名诗人,郑敏自觉地参与当代诗歌的建构,创作了真正的后现代主义诗歌,给当代新创作提供了范例。文中通过和郑敏前期现代主义诗歌对比,从而突出其后期后现代主义诗歌的美学特征:"无意识"的涌现;表现现实生活,偏重禅佛意识;表现流动的事物,不求永恒意义;与生命相通的语言。
- 周礼红
- 关键词:无意识
- 《寻觅集》——现代艺术思考
- 2012年
- 郑敏的《寻觅集》是一部反映其创作思想转变的诗集,也是一部有争议的诗集,它大致可以分为被删除的诗、带光明的思考的诗和与上世纪40年代对接的诗,通过对这部诗集的研究和再思考,可以看出80年代仍有部分人的思想是被禁锢的。
- 周礼红
- 论现代抒情小说三种纯情主人公的塑造被引量:1
- 2008年
- 郁达夫、沈从文和孙犁是中国现代抒情小说在三个不同时期的作家,他们分别塑造了自叙者、神美者和抗战者三种纯情主人公,这三种纯情主人公各自具有不同的审美内涵。我们试图从人物审美内涵、人物原型、叙事方式和人物形象的美感形态四方面比较三位作家是如何塑造这三种不同的人物形象。
- 周礼红
- 郑敏与《九叶集》
- 2009年
- 郑敏现在是唯一的《九叶集》形成的见证人,郑敏认为"九叶"诗人在新诗史上可以分为被遮蔽的时期、被埋葬的时期和重新发现的时期。《九叶集》编选郑敏诗歌时所采的两大原则在新诗史上是一个有价值的议题。
- 周礼红
- 关键词:现代主义新诗史
- “文化流动理论”学术研讨会综述
- 2014年
- 2013年12月28日上午,由深圳社科院文化所和深圳社科联科研学会处联合主办的"文化流动理论"学术研讨会在市社会科学院召开,会议由深圳市委宣传部副部长李瑞琦主持。来自文化部、香港科技大学、上海社科院、深圳市委宣传部、深圳市社科院、深圳报业集团、深圳大学、深圳市委党校、深圳出版发行集团、市特区文化研究中心等社科研究机构近40位专家学者参加了学术讨论。
- 周礼红
- 关键词:文化价值观念文化流动社科研究上海社科院市委党校
- 文化产业语境中的艺术价值——评《艺术原创与价值转换》
- 2014年
- 此书以整体性眼光对文化产业语境下艺术价值、艺术原创与文化产业内在逻辑做出统筹思考,对现阶段文化产业视野下的艺术原创重要性做出学理性阐释;对各门类原创艺术在当代文化产业勃兴的形势下如何实现价值转换提出对策和方案;通过对当代艺术中介、艺术消费、文化环境、文化政策、文化教育、媒介环境的分析与研究,为艺术原创和价值转化提供可作为凭据的客观材料和数据。
- 周礼红
- 关键词:文化产业
- 郑敏新保守主义诗学观的确立及其影响
- 2014年
- 20世纪90年代,中国文化界呈现出激进主义和保守主义相对峙之势。面对中西文化,九叶诗人郑敏发表一系列国内外有重要影响的文章,这些文章不仅涉及有关诗歌创作的问题,而且涉及到诗歌语言与文化问题,指向目前文化发展的前沿,更关涉到今天我们对中国现代文化进程的根本态度。正是这些有深刻影响的文章的发表,初步形成了郑敏的新保守主义诗学观。郑敏的新保守主义诗学观总体上是在合理的继承传统文化的基础上体现出对新诗现代性的追求,这种诗学观是在90年代深厚的文化背景和诗学氛围中形成的,它对当前诗歌界产生极其重要的影响。
- 周礼红
- 关键词:新保守主义激进主义现代汉语诗歌
- 城市文学与现代性叙事——《文学中的上海》学术沙龙综述
- 2015年
- 2015年6月28日上午9:00在深圳市社会科学院举行的《文学中的上海》学术沙龙,主讲人为中国传媒大学现代文学博士生导师、研究生院院长张鸿声教授。参会人员还有来自中山大学、深圳大学、深圳高等职业技术学院、深圳市特区报社、深圳市华文文学学会和深圳市社会科学院等20位相关专家,围绕"城市文学与现代性叙事"主题展开激烈的讨论。
- 周礼红
- 关键词:城市文学学术沙龙都市文学孤独寂寞
- 从《心象》到《郑敏诗集》:对个人写作的坚守
- 2012年
- 对于“个人写作”,学术界的评价虽然尚有较大的不同,但大都肯定其价值。从总体上看,“个人写作”并非仅仅是风格写作和个性写作,而是具有更高层面的建构意向①。它“拒绝普遍性定义的写作实践”,是对“十七年”以后的意识形态写作和80年代包括政治诗、文化诗在内的集束性写作做定向反拨的结果②。显然,个人在这里不是指每~位从事写作的单独个体,而是特指拥有“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的积极分子形象。1991年,诗人王家新将个人写作界定在“知识分子精神”上,强调它对当下诗歌写作的重要性:“一个知识分子诗人只能通过内省来达到对现实更深刻‘介入’——他并非逍遥于时代之外,但他却是坚持‘个人’的写作角度来观看这个世界的。”③在我们看来,郑敏的“个人写作”就体现了这种知识分子精神,其创作轨迹表征了中国试探从80年代主张非历史化的诗学”到90年代“介入的诗学”的变化。
- 周礼红
- 关键词:个人写作知识分子精神心象个性写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