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磊
- 作品数:29 被引量:112H指数:6
-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北京市优秀人才培养资助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卫生部卫生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农业科学更多>>
- 陈旧性内侧副韧带断裂漏诊一例被引量:1
- 2018年
- 临床上,膝关节内侧副韧带损伤常见于运动水平活跃的年轻患者,而且多为急性损伤。慢性内侧副韧带功能不全常见于膝关节外翻畸形的患者,因为病程较长,内侧副韧带长期牵拉导致结构松弛。对于因膝关节骨关节炎而接受膝关节置换手术的患者,内侧副韧带损伤更常见于术中的医源性损伤,而术前体检膝关节侧方稳定造成陈旧性内侧副韧带损伤漏诊则未见报道。
- 王志为张玉婧于洋张博周磊潘江
- 关键词:膝关节内侧副韧带损伤漏诊膝关节置换手术膝关节骨关节炎医源性损伤
- 反式全肩关节置换术治疗肩袖关节病患者的早期临床疗效被引量:4
- 2019年
- 目的探讨反式全肩关节置换术治疗肩袖关节病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7年6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骨科行反式全肩关节置换的肩袖关节病患者12例(12肩)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8例,女性4例,年龄69.4岁(范围:64~73岁),手术均采用常规方式,术中修补肩胛下肌,肱二头肌肌腱止点重建。患者于术后1、3、6、12个月门诊复查,此后每年复查一次,统计患者术前及末次随访时的美国肩肘外科协会(ASES)评分、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评分,记录并发症的情况及影像学检查结果。数据分析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结果12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34.7±18.1)个月(范围:3~66个月)。末次随访时,患者ASES评分由术前的(58.2±8.2)分提升至(92.9±2.9)分(t=14.32,P=0.00),UCLA评分由术前的(13.2±1.5)分提升至(30.8±1.7)分(t=23.14,P=0.00),手术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影像学检查未见明显假体松动病例,无肩关节脱位、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结论反式全肩关节置换术治疗肩袖关节病可获得良好的临床效果。
- 任世祥张博马德思周磊林源
- 关键词:肩袖损伤关节炎
- 髋部骨折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被引量:4
- 2021年
- 目的探讨髋部骨折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危险因素。方法收集2018年1月至2020年6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收治的106例髋部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髋部骨折后是否发生下肢DVT将患者分为NDVT组(未发生下肢DVT)和DVT组(髋部骨折后发生下肢DVT),每组53例。分析髋部骨折后发生下肢DVT与髋部骨折患者临床特征的关系,采用多元Logistic回归分髋部骨折患者发生下肢DVT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提示,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吸烟史、手术麻醉方式、手术方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合并症、手术用时、D-二聚体(D-D)水平、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纤维蛋白原(Fib)水平、血浆血栓素B2(TXB2)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手术用时较长、有合并症、D-D水平高、Fib水平高、VEGF水平高、TXB2水平高均是髋部骨折患者合并下肢DVT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手术用时较长、有合并症、D-D水平高、Fib水平高、VEGF水平高、TXB2水平高均是髋部骨折患者并发下肢DVT的危险因素,可作为预测髋部骨折后发生下肢DVT的重要指标,于髋部骨折的术后治疗过程中应给予充分重视。
- 陈彤周磊张博潘江林源任世祥
- 关键词:髋部骨折深静脉血栓形成
- 改良跟骨Scarf截骨治疗Ⅱ期成年人获得性平足症
- 目的 改良跟骨Scarf截骨治疗成年人获得性平足症的疗效分析.方法 2009年11月2015年12月,收治9例(9足)Ⅱ期成年人获得性平足症患者,男7例,女2例;年龄18~32岁,平均21.5岁;均具有临床特征性表现:内...
- 任世祥林源潘江王志为陈彤温亮张博周磊马德思
- 关键词:跟骨成年人
- 初次全膝关节置换术中内侧副韧带损伤的处理及随访研究被引量:4
- 2020年
- 目的回顾性研究初次全膝关节置换(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术中内侧副韧带(medial collateral ligament,MCL)损伤患者的处理方法以及随访结果。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6年1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行初次全膝关节置换患者共612例(798膝),术中出现MCL损伤的患者共10例(10膝)。其中体部损伤患者7例,除1例采取同种异体肌腱加强固定以外,其余患者均采用了断端直接缝合的方法;股骨侧止点撕脱2例,采用双排锚钉桥样缝合进行止点重建;胫骨侧止点撕脱1例,采用单排带线锚钉重建止点的方法。所有MCL损伤的患者均未使用限制性假体,术后康复过程中佩戴下肢膝关节保护支具,出院后定期门诊随访,检查患者侧方应力情况,并记录手术前及最后一次随访时的美国膝关节协会评分(Knee Society Score,KSS)以及膝关节的活动度。结果患者术中出现MCL损伤的总发生率为1.2%(10/798,95%CI:0.5%~2.0%),10例MCL损伤的患者中无失访病例,随访时间25~62个月(中位随访时间46.5个月);门诊检查伸直位外翻应力均未见松弛,屈膝30°位有3例患者出现轻度松弛(+);患者KSS由术前的74.5分(52~96分)改善为术后的149.8分(124~172分);患者的膝关节活动度由术前的平均78.5°(65°~95°)改善为术后的105.5°(95°~12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至最后一次随访无患者因为内侧松弛而进行膝关节翻修手术。结论对TKA术中出现MCL的损伤应该积极地进行修复,采用牢靠的固定方法可以避免术中更换限制性假体,降低术后因为内侧松弛而进行膝关节翻修的发生率。
- 张博王志为曲铁兵林源潘江任世祥陈彤温亮周磊马德思赵潇雄
- 关键词:关节成形术内侧副韧带
- 一种用于全膝关节置换术的后交叉韧带保护装置
-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全膝关节置换术的后交叉韧带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一手柄,在手柄的一端紧固连接一辅助板,辅助板内表面为弧形结构;在辅助板远离手柄的一端紧固连接一固定护板,固定护板的内表面设置有凹槽结构;在固定护板远...
- 周磊曲铁兵林源潘江王志为
- 文献传递
- 一种用于全膝关节置换术的后交叉韧带保护装置
-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全膝关节置换术的后交叉韧带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一手柄,在手柄的一端紧固连接一辅助板,辅助板内表面为弧形结构;在辅助板远离手柄的一端紧固连接一固定护板,固定护板的内表面设置有凹槽结构;在固定护板远...
- 周磊曲铁兵林源潘江王志为任世祥陈彤
- 文献传递
- 运动学对线与机械对线全膝关节置换术后髌股关节影像学及临床结果的对比研究被引量:1
- 2022年
- 目的探讨运动学对线全膝关节置换(KA-TKA)和机械对线全膝关节置换(MA-TKA)术后髌股关节影像学参数的变化及其对临床结果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1年7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因膝骨关节炎行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术的227例患者的临床和影像学资料。男性105例,女性122例,年龄(68.6±7.2)岁(范围:52~86岁)。按手术对线方法分为KA-TKA组(102例)和MA-TKA组(125例),记录两组患者术前与术后6个月的Blackburne-Peel指数、外侧髌股角、髌骨倾斜角、髌股指数;记录两组患者术中髌骨外侧支持带松解率、术前和术后膝关节活动度、牛津大学膝关节评分(OKS),并计算术前、术后差值。如差值符合正态分布,两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或t′检验;如不符合正态分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同组治疗前后比较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分类资料的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术后6个月时,KA-TKA组和MA-TKA组的髌骨倾斜角分别为(14.22±3.26)°和(13.35±2.27)°,外侧髌股角分别为(9.73±4.86)°和(11.91±3.89)°。KA-TKA组术后6个月相较术前外侧髌股角的改变程度明显小于MA-TKA组[(1.68±4.86)°比(4.15±4.88)°,t=3.805,P<0.01]。两组患者术后6个月OKS及膝关节活动度均较术前改善(P值均<0.05),但两组间各指标术前、术后差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MA-TKA组术中髌骨外侧支持带松解率为14.4%(18/125),KA-TKA组为6.9%(7/10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256,P=0.071)。结论与MA-TKA组相比,KA-TKA组患者在术后6个月时髌骨具有更大的外侧倾斜,但这种影像学改变并未表现为临床结果和术后关节活动度的差异,也未增加术中髌骨外侧支持带松解的频率,因此不会增加术后髌股关节并发症及术中髌骨外侧松解的难度。
- 温亮赵潇雄王志为马德思张庆熙周磊潘江林源
- 关键词:骨关节炎关节成形术髌股关节
- 垂直褥式缝合关节囊治疗肩关节习惯性脱位合并关节松弛症的早期疗效被引量:1
- 2021年
- 背景:肩关节脱位术后复发率高,目前仍然缺乏统一的最佳缝合术。目的:评价垂直褥式缝合关节囊治疗肩关节习惯性脱位合并关节松弛症的早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12例肩关节习惯性脱位合并关节松弛症患者。所有患者均采用垂直褥式缝合关节囊治疗。随访观察并记录患者肩关节活动度(包括前屈、体侧外旋、内收位内旋、外展)、Rowe肩关节功能评分、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同时观察术后并发症。结果:12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12~21个月,平均随访(16.5±3.6)个月。随访期间所有患者肩关节均未出现严重相关不良反应,末次随访时肩关节功能优良率达到100%(12/12)。术后随着时间的推移,患者肩关节前屈、体侧外旋、外展活动度均逐渐增加(P均<0.05),肩关节稳定性、活动度、功能评分及Rowe肩关节功能总分均逐渐升高(P均<0.05),而疼痛VAS评分逐渐降低(P<0.05)。结论:采用垂直褥式缝合关节囊治疗肩关节习惯性脱位合并关节松弛症,能有效恢复肩关节稳定性、活动度及功能,改善疼痛、活动受限等症状,早期疗效较佳。
- 陈彤周磊张博林源任世祥
- 同期双侧膝关节置换术不同途径局部应用氨甲环酸的随机对照研究被引量:4
- 2016年
- 目的探讨在同期双侧膝关节置换术(TKA)中不同途径局部应用氨甲环酸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2014年3月至2014年12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骨科行同期双侧TKA的患者90例,通过随机数字表方法分为三组,每组30例。A组双侧膝关节均在缝合关节囊后经关节囊切口注射氨甲环酸1.5 g/50 ml;B组双侧膝关节均在缝合关节囊后经引流管注射氨甲环酸1.5 g/50 ml;C组双侧膝关节均在缝合关节囊后经引流管注射生理盐水50 ml。比较三组术后24 h血红蛋白值(Hb),红细胞比容(Hct),术后72 h的Hb、Hct,引流量、总失血量、隐性失血量、输血率、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三组间计量资料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两组间比较采用LSD多重比较法分析。结果术后24 h、72 h的Hb及Hct值A、B、C三组呈下降趋势,其中C组最低,三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24h Hb:F=37.13,术后24 h Hct:F=49.74,术后72 h Hb:F=50.10,术后72 h Hct:F=48.94,均为P<0.05)。术后引流量、隐性失血量和总失血量,三组中以C组最多,三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引流量:F=58.31,隐性失血量F=4.05,总失血量F=42.98,均为P<0.05)。组间两两比较发现:在A、C两组间,术后24 h的Hb(t=7.87)、Hct(t=9.14),术后72 h的Hb(t=9.05),Hct(t=8.83),引流量(t=-10.00),总失血量(t=-8.75)以及隐性失血量(t=-2.49)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B、C两组间,术后24 h的Hb(t=6.81)、Hct(t=7.83),术后72 h的Hb(t=8.04)、Hct(t=8.05),引流量(t=-8.31),总失血量(t=-6.84)以及隐性失血量(t=-1.85)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B组有11.7%出现引流管近端血栓堵塞引流管,造成引流失败,A、C两组为0.0%。三组双下肢深静脉血栓率均为0.0%;输血率C组为16.7%,A、B两组均为0.0%。结论同期双侧TKA,局部应用氨甲环酸可以明显减少围手术期血液丢失,降低输血率,并不增加下肢深静脉血栓风险,但经引流管注射氨甲环酸有较高的引流失�
- 马德思曲铁兵潘江林源任世祥王志为陈彤温亮张博周磊
- 关键词:氨甲环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