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周玲玲

作品数:56 被引量:341H指数:11
供职机构:石河子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重大基础研究前期研究专项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农业科学文化科学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4篇期刊文章
  • 9篇会议论文
  • 3篇学位论文

领域

  • 28篇生物学
  • 22篇农业科学
  • 6篇文化科学
  • 2篇经济管理
  • 2篇医药卫生
  • 1篇一般工业技术

主题

  • 16篇植物
  • 15篇补血草
  • 12篇大叶
  • 12篇大叶补血草
  • 12篇基因
  • 9篇鹌鹑
  • 8篇杂交
  • 6篇杂交种
  • 6篇逆向转运蛋白
  • 6篇转运
  • 6篇转运蛋白
  • 6篇克隆
  • 5篇蛋白基因
  • 5篇逆向转运蛋白...
  • 5篇转运蛋白基因
  • 5篇睾丸
  • 5篇教学
  • 4篇植物学
  • 4篇属间杂交
  • 4篇耐盐

机构

  • 56篇石河子大学
  • 4篇新疆生产建设...
  • 3篇新疆农垦科学...

作者

  • 56篇周玲玲
  • 14篇陆嘉惠
  • 13篇吴玲
  • 9篇李岩
  • 9篇廖和荣
  • 8篇祝建波
  • 7篇李兴明
  • 7篇马淼
  • 7篇刘萍
  • 7篇梁杜
  • 4篇李学禹
  • 4篇赵宗胜
  • 4篇王爱英
  • 3篇李大全
  • 3篇阎平
  • 3篇陈芳
  • 3篇宋晓丽
  • 2篇宋凤
  • 2篇曹连莆
  • 2篇庄丽

传媒

  • 11篇石河子大学学...
  • 4篇兵团教育学院...
  • 3篇植物研究
  • 3篇中国畜牧兽医
  • 2篇北方园艺
  • 2篇生物技术通报
  • 2篇西北农业学报
  • 2篇广西植物
  • 2篇西北植物学报
  • 2篇草业学报
  • 1篇种子
  • 1篇中国兽医学报
  • 1篇生物技术
  • 1篇生物学杂志
  • 1篇江苏农业科学
  • 1篇干旱地区农业...
  • 1篇云南植物研究
  • 1篇中草药
  • 1篇园艺学报
  • 1篇石河子大学学...

年份

  • 4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5
  • 2篇2014
  • 1篇2013
  • 2篇2012
  • 4篇2011
  • 6篇2010
  • 9篇2009
  • 1篇2008
  • 3篇2007
  • 4篇2006
  • 3篇2005
  • 1篇2004
  • 1篇2003
  • 3篇2002
  • 4篇2001
  • 4篇2000
  • 2篇1999
5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大叶补血草质膜Na^+/H^+逆向转运蛋白基因SOS1的克隆及对番茄的遗传转化被引量:8
2010年
根据大叶补血草(Limonium gmelinii(Wildl.)Kuntze)SOS1基因序列(登录号:EU780458)设计特异性引物,通过RT-PCR方法从叶片中克隆得到质膜Na+/H+逆向转运蛋白基因LgSOS1,将该基因重组于质粒pCAMBIA1390的CaMV35S启动子下游,构建含LgSOS1基因植物表达载体pCAMBIA1390-LgSOS1。通过根癌农杆菌介导法转化番茄(Lycopersicon esculen-tum),在1.2 mg/L6-BA、0.2 mg/L IAA、20 mg/L潮霉素和200 mg/L羧苄青霉素的MS培养基上进行选择培养,从抗性愈伤组织中获得再生植株。经PCR和RT-PCR检测,初步证实LgSOS1基因已整合至番茄的基因组中。
马苏勇祝建波王爱英周玲玲
关键词:大叶补血草番茄
新疆2种盐生补血草营养器官的解剖学研究被引量:13
2007年
采用叶片离析法和石蜡切片法,对生长在新疆盐渍环境中的大叶补血草[Limonium gmelinii(Willd.) Kuntze]和耳叶补血草[Limoniumotolepis(Schrenk) Kuntze]的营养器官解剖学特征进行了观察研究.结果显示,2种补血草属典型泌盐植物,茎和叶片表皮上分布有多细胞组成的盐腺;叶表皮细胞排列紧密,其外切向壁增厚,表皮外还被有厚的角质层;上下表皮都有气孔,气孔与表皮细胞平齐,为不等型气孔;其中大叶补血草为异面叶,而耳叶补血草为等面叶.2种补血草茎中都散生有多轮维管束;大叶补血草根中还有大量通气组织等.研究结果表明,2种补血草的解剖结构表现出与其生境相适应的特征.
周玲玲刘萍王军
关键词:大叶补血草耳叶补血草营养器官
新疆六种盐生植物的解剖学研究被引量:40
2002年
应用光学显微镜对生长在新疆石河子盐碱荒漠的 6种盐生植物的解剖结构进行了观察和研究 ,结果表明 :这些植物表现出许多适应旱生和盐生环境的特点。其基本特征为 :叶表面有表皮毛、盐腺或乳状突起 ,气孔下陷 ;栅栏组织和储水组织发达 ,构成等面叶和肉质叶 ;具粘液细胞 ;部分植物叶片退化成鳞片状 ,而由同化枝执行光合功能 ;茎中维管束发达 ,具异型维管束 。
周玲玲冯元忠吴玲陆嘉惠
关键词:盐生植物解剖学叶肉细胞维管束
大叶补血草Na^+/H^+逆向转运蛋白基因的克隆及序列分析被引量:5
2009年
根据同源序列区域设计简并引物,利用RT-PCR及RACE方法从盐生植物大叶补血草中分离了Na+/H+逆向运输蛋白基因的cDNA(LgNHX1,GenBank登录号EU780457)。LgNHX1的cDNA全长为2 397 bp,5′端非翻译区长度为512 bp,3′端非翻译区长度为229 bp,其中包括12 bp的poly(A)尾巴,中间的开放读码框为1 656bp,编码1个550个氨基酸的多肽,推测分子量为61 kD。氨基酸同源性分析表明,LgNHX1与北滨藜、小麦、盐角草和拟南芥液泡Na+/H+逆向运输蛋白的一致性分别为82.62%,82.01%,80.64%和75.86%。预测分析表明,LgNHX1具有11~12个跨膜结构区域。系统发育分析表明该蛋白(LgNHX1)与液泡型的Na+/H+逆向转运蛋白的亲缘关系较近,与质膜型的Na+/H+逆向转运蛋白亲缘关系较远。
周玲玲缪建锟祝建波曹连莆
关键词:大叶补血草CDNA克隆RACE
三种药用甘草种子位置效应对幼苗建植特性的影响被引量:4
2017年
通过对甘草属3种植物,光果甘草、胀果甘草、乌拉尔甘草植株不同部位种子的萌发特性、幼苗生长特性、叶绿素含量、叶绿素荧光参数的测定和比较,探讨了3种药用甘草植株不同部位种子的萌发策略、幼苗的生长适应性,为更清楚地认识甘草属植物种子萌发与幼苗建植策略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1)光果甘草植株中、上部,胀果甘草和乌拉尔甘草植株中、下部种子具有较高的出苗率,是种子繁殖的主要保障,但存活率无差异。2)具有较高出苗率的种子萌发形成的幼苗具有较大的生物量、较长的根长,且根冠比也相对较高,其分配到地下部分生物量多于地上部分,发达的根系可增强幼苗的抗逆性和对环境的适应性;而地上部分叶片的叶绿素相对含量、可变荧光(Fv)、最大荧光产量(Fm)、PSⅡ光化学效率(Fv/Fm)、PSⅡ潜在的光化学活性(Fv/F0)和光反应阶段电子传递的速率也相对较高,荧光动力学曲线也反映出其具有较强的荧光强度、电子捕获和光能利用率,进而增强了幼苗建植能力。3)具有较低出苗率的种子萌发形成的幼苗具有较高的株高,较多的叶片数,可以通过优先占领空间和光源来维持生长。综上所述,3种药用甘草不同位置的种子具有不同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策略,这对野生甘草自然种群的幼苗建植和种群更新有着重要的生态学意义。
韩春陆嘉惠周玲玲牛清东宋凤王跃杨旭
关键词:种子
植物学课程多样化教学的改革与实践被引量:2
2005年
针对植物学的学科特点及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加强了多媒体教学体系的建立和实施、增加了设计性和综合性实验的比重、积极开展了第二课堂活动,采取实验课和理论课考试相结合的多样化的考试方式,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教学效果。
周玲玲陆嘉惠吴玲
关键词:多样化教学植物学教学效果
耳叶补血草大、小孢子发生与雌、雄配子体的发育被引量:4
2006年
本文较系统地报道了耳叶补血草(Limonium otolepis(Schrenk.)Kuntze.)的大、小孢子发生和雌、雄配子体形成过程.主要结果:(1)小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过程中的胞质分裂为同时型,小孢子四分体多为正四面体形,少数左右对称形;(2)成熟的花粉为三细胞型,具3个萌发孔;(3)花药壁由5层细胞组成,最外层为表皮,其内分别为药室内壁、中层、绒毡层,绒毡层为变形型,花药壁的发育属于基本型;(4)耳叶补血草的雌蕊由5心皮组成,柱头、花柱分离,子房合生,1室,基生胎座,胚珠1个,拳卷型,双珠被,厚珠心,珠孔由内珠被形成;(5)孢原细胞发生于珠心表皮下,经1次平周分裂,形成造孢细胞,由造孢细胞直接发育成大孢子母细胞,大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形成4个大孢子呈直线排列,合点端大孢子具功能,属于典型的蓼型胚囊发育.
李伟周玲玲刘萍
关键词:大孢子发生小孢子发生雌配子体雄配子体耳叶补血草
簇枝补血草花的二态性及繁育系统研究
2015年
白花丹科被列为异型花柱较多的科,该文以补血草属簇枝补血草为材料,通过对野外居群的花部特征、花期物候和繁育系统等研究,探讨花部形态多态性及其对生殖的影响。簇枝补血草具有两种类型植株,具玉米状柱头和A型花粉的植株称为C型植株;具乳头状柱头和B型花粉的植株称为P型植株,且A/B型花粉的大小、外壁纹饰不同。单花发育过程中两型植株的花萼、雌蕊大小差异明显,随着花的成熟差异逐渐消失。两型植株都为雌蕊高于雄蕊,柱头探出式雌雄异位;C型植株的花期较P型植株长约2d。一天当中,A型花粉活力高峰期为13:00,B型花粉在11:00和15:00都表现为高峰期;玉米状柱头可授性最强时期在13:00~15:00,乳头状柱头则在15:00。两型花粉可育性在盛花期最高,终花期时B型花粉可育性明显高于A型。荧光染色观察发现花粉萌发和花粉管的生长速度都为:异型授粉〉同型授粉,B型花粉在乳头状柱头上不能完成受精。此外,人工授粉实验也表明异型授粉结实率显著高于同型,P型植株经同型授粉结实现象并不明显,存在少量无融合生殖。研究表明簇枝补血草花部具二态性,繁育系统为兼性异交,其中乳头状柱头对A型花粉亲和,对B型花粉不亲和,但玉米状柱头却对A/B型花粉都亲和,这打破了该科的异型自交不亲和的例证。
徐小圆周玲玲王仲科庄丽
关键词:花部特征自交不亲和性
新疆野生动植物资源现状及保护对策被引量:1
1999年
周玲玲全仁哲
关键词:野生动植物资源生态湖泊戈壁
甘草属种间杂交种叶绿体DNA父系遗传的发现及分析被引量:5
2017年
通过对甘草属乌拉尔甘草(Glycyrrhiza uralensis)、光果甘草(G.glabra)、胀果甘草(G.inflata)及其人工杂交种组合G.uralensis♀×G.glabra♂、G.glabra♀×G.uralensis♂、G.uralensis♀×G.inflata♂、G.inflata♀×G.uralensis♂共68份材料的核基因ITS序列、叶绿体rbc L、mat K、trn H-psb A基因的序列分析,探讨了甘草属叶绿体DNA遗传方式。结果表明:(1)亲本种和人工杂交种ITS序列长度均为614 bp,其中34份人工杂交种ITS序列存在4处变异位点,且人工杂交种均检测出来自父本、母本ITS序列相同位点碱基的叠加,检测率为100%。(2)亲本种与人工杂交种的叶绿体基因rbc L、mat K、trn H-psb A序列长度相同,共有4处变异位点,人工杂交种在变异位点处的碱基与其相对应的父本碱基一致率高达97.1%。以上结果说明,该研究获得34份人工杂交种为100%杂交成功的F_1子代,核基因ITS序列可用于甘草属杂交种的遗传鉴定;甘草属叶绿体rbcL、mat K、trn H-psb A基因具有父系遗传特性,推测甘草属质体的遗传方式主要表现为父系遗传,这种质体遗传方式的发现为甘草属杂交种和遗传多样性研究提供了新的认识,也为杂交种的亲本鉴定提供分子依据。
陈超南陆嘉惠李学禹周玲玲谢良碧李晓岚宋凤
关键词:甘草属种间杂交ITS叶绿体DNA父系遗传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