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周玮

作品数:7 被引量:34H指数:3
供职机构:汕头市第二人民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脑梗
  • 3篇脑梗死
  • 3篇急性
  • 3篇梗死
  • 2篇糖尿
  • 2篇糖尿病
  • 2篇缺血
  • 2篇疗效
  • 2篇脑梗死患者
  • 2篇急性脑梗死
  • 2篇急性脑梗死患...
  • 2篇TOAST分...
  • 1篇短暂性
  • 1篇短暂性脑缺血
  • 1篇短暂性脑缺血...
  • 1篇眩晕
  • 1篇血尿酸
  • 1篇血清
  • 1篇血清CYS
  • 1篇益母草

机构

  • 7篇汕头市第二人...

作者

  • 7篇周玮
  • 1篇唐冕
  • 1篇杨渤

传媒

  • 1篇河北医学
  • 1篇青岛医药卫生
  • 1篇现代临床医学
  • 1篇中国医药导报
  • 1篇中国实用医药
  • 1篇内科
  • 1篇中国现代药物...

年份

  • 1篇2018
  • 1篇2016
  • 2篇2015
  • 2篇2009
  • 1篇2006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二甲双胍联合瑞格列奈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的效果及安全性分析被引量:5
2018年
目的探讨二甲双胍联合瑞格列奈治疗2型糖尿病(T2DM)患者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34例T2DM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17例。对照组采用瑞格列奈治疗,观察组采用瑞格列奈联合二甲双胍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糖指标水平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前两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水平均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1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4.7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二甲双胍联合瑞格列奈治疗T2DM效果显著,可改善血糖水平,安全可靠,值得推广。
周玮杨渤胡雪娟
关键词:二甲双胍瑞格列奈2型糖尿病安全性
双密达莫和阿司匹林联合治疗频发短暂性脑缺血发作77例的疗效观察
2009年
周玮
关键词:频发短暂性脑缺血发作阿司匹林双密达莫疗效观察
糖尿病合并脑梗死临床研究被引量:3
2009年
目的:探讨糖尿病性与非糖尿病性脑梗死的不同特点,总结其治疗和预防经验。方法:对87例糖尿病性脑梗死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与同期109例非糖尿病性脑梗死作对比分析。结果:糖尿病性组与非糖尿病性组在临床特点、影像学检查结果、预后等方面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或P<0.05)。结论:糖尿病性脑梗死应以预防为主,积极控制血糖、血压、血脂、尿酸等危险因素及适当的抗凝、抗血小板聚集等治疗是防治本病的关键。
杨育群黄镇文洪泽奇周玮谢崇宣
关键词:糖尿病脑梗死
对216例神经内科住院患者眩晕的临床分析被引量:18
2016年
目的:探讨神经内科眩晕患者临床表现、病因。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1—10月收治的216例眩晕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其病因予以确诊。结果:216例眩晕患者中,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104例;后循环缺血(PCI)患者50例,包括小脑梗死12例,TIA15例,腔隙性脑梗死22例,颈动脉畸形1例;其他62例,包括小脑出血4例,神经症30例,心律失常5例,高血压病6例,梅尼埃病9例,前庭神经元炎5例,突发性耳聋2例,病因不明1例。结论:眩晕发病诱因较多,其中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是主要病因,其次为后循环缺血。因此,医生应该加强对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及后循环缺血的认识,尽早行头颅CT、心电图检查,提高临床疗效。
周玮黄镇文杨育群张逸仲
关键词:眩晕神经内科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后循环缺血
益母草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塞的临床研究被引量:2
2006年
目的观察益母草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塞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80例急性脑梗塞患者,随机分为益母草注射液组40例,对照组40例,疗程15天,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两组血浆纤维蛋白原(Fib)含量在治疗前后的变化。结果益母草组临床总有效率及总显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92.5%vs72.5%,P<0.01,62.5%vs37.5%,P<0.05),两组血浆纤维蛋白原含量在治疗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第7天测试,益母草组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益母草组用药期间无任何不良反应。结论益母草治疗急性脑梗塞安全、有效。
谢崇宣杨育群卢健沛周玮唐冕
关键词:急性脑梗塞益母草疗效
不同TOAST病因分型的急性脑梗死患者血尿酸水平分析被引量:5
2015年
目的探讨不同TOAST病因分型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年龄、性别分布特点及其血尿酸水平变化,为有效治疗和预防该病提供参考。方法选择15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观察组),根据TOAST分型标准对患者进行分型,同时选取158例无心脑血管疾病者作为对照组,入选者均检测血清血尿酸水平,分析不同TOAST病因分型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年龄、性别分布特点及其血尿酸水平。结果 15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中大动脉粥样硬化型40例(LAA,25.3%)、心源性栓塞型19例(12.0%)、小动脉闭塞型73例(SAO,46.2%)、其他明确病因型16例(10.1%)、不明原因型10例(6.3%)。其中大动脉粥样硬化组、小动脉闭塞组患者血尿酸水平明显高于其余各组;大动脉粥样硬化组、小动脉闭塞组、心源性栓塞型组患者血尿酸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其他明确原因组及不明原因型组急性脑梗死患者血尿酸水平与对照组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TOAST病因分型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吸烟史,合并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等情况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TOAST病因分型的急性脑梗死患者血尿酸水平存在显著差异,LAA型、SAO型患者血尿酸水平高于其他类型以及非急性脑梗死患者,可能与患者吸烟及合并糖尿病、高血压等疾病有一定关系,在临床治疗过程中应加以重视。
周玮
关键词:急性脑梗死血尿酸TOAST分型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Cyst-C水平变化与TOAST分型的临床关系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Cyst-C水平变化与TOAST分型的临床关系。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1月至12月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67例为脑梗死组,选择同期健康体检人员60例为对照组。对所有患者和健康体检者进行血清Cyst-C水平测定,按照TOAST标准将病因分为5类,即心源性脑梗死(CE)、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LAA)、小动脉闭塞性脑梗死(SAO)、其他病因明确性脑梗死(OC)和不明病因性脑梗死(UND),分析患者血清Cyst-C水平与TOAST分型的关系。结果脑梗死组患者Cyst-C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t=24.32,P<0.05)。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中CE病因、LAA病因、SAO病因、OC病因和UND病因的Cyst-C水平分别为(1.090±0.213)、(1.144±0.302)、(1.051±0.282)、(1.028±0.202)、(1.057±0.246),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在LAA病因组浓度明显升高。结论血清Cyst-C水平根据TOAST分型不同而有所不同,可见急性脑梗死血清Cyst-C水平对病因分型有一定的影响。
周玮黄镇文陈树添张逸仲
关键词:急性脑梗死TOAST分型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