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周松

作品数:12 被引量:36H指数:4
供职机构: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2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主题

  • 6篇细胞
  • 4篇干细胞
  • 3篇蛋白
  • 3篇髓核
  • 3篇髓核细胞
  • 3篇间充质干细胞
  • 3篇骨髓间充质
  • 3篇骨髓间充质干...
  • 3篇充质干细胞
  • 2篇凋亡
  • 2篇退变
  • 2篇尿酸
  • 2篇椎间盘
  • 2篇椎间盘退变
  • 2篇细胞凋亡
  • 2篇硫酸镁
  • 2篇脊髓
  • 2篇脊髓损伤
  • 2篇分化
  • 2篇大鼠脊髓

机构

  • 12篇华中科技大学
  • 1篇浙江大学医学...

作者

  • 12篇周松
  • 11篇李锋
  • 7篇陈文坚
  • 4篇方忠
  • 3篇熊伟
  • 3篇陈安民
  • 3篇刘铁
  • 2篇胡伟华
  • 2篇陈超
  • 2篇张帆
  • 2篇牛鹏彦
  • 2篇周方宇
  • 2篇牛朋彦
  • 1篇霍喜卫
  • 1篇关邯峰
  • 1篇肖骏
  • 1篇潘峰
  • 1篇李光辉
  • 1篇熊盛道
  • 1篇谢甜

传媒

  • 5篇中国组织工程...
  • 3篇医药导报
  • 1篇华中医学杂志
  • 1篇实用癌症杂志
  • 1篇中国脊柱脊髓...
  • 1篇生物骨科材料...

年份

  • 2篇2010
  • 4篇2009
  • 2篇2008
  • 3篇2007
  • 1篇2006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硫酸镁治疗小鼠哮喘作用机制研究被引量:2
2007年
目的研究硫酸镁治疗小鼠哮喘的作用机制。方法将27只雄性昆明种小鼠制作哮喘模型后随机分成3组各9只,空白对照组每天给予0.9%氯化钠溶液雾化吸入10 min,治疗组每天给予5%硫酸镁雾化吸入10 min,拮抗组每天给予5%硫酸镁和0.02%尼莫地平雾化吸入10 min。3组雾化吸入均持续2周。考察3组小鼠气道炎症细胞、气道重构及细胞凋亡与处理因素之间的关系。结果3组哮喘小鼠气道炎性细胞计数差异无显著性;治疗组和拮抗组气道平滑肌厚度与胶原纤维面积较空白组明显下降(均P<0.05),治疗组和拮抗组气道平滑肌厚度与胶原纤维面积差异无显著性;治疗组气道细胞凋亡指数较空白组明显降低(P<0.05)。结论硫酸镁能抑制哮喘时气道的重构,其机制可能与其拮抗钙离子通过有关,同时还可以通过减少气管壁及其周围细胞的凋亡来抑制气道重构。
戴百章熊盛道周松谢甜
关键词:硫酸镁哮喘气道重构
一期和分期前后路手术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的疗效观察被引量:4
2010年
目的观察应用一期和分期前后路内固定手术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的临床疗效和风险。方法自1999年1月~2009年2月间对74例下颈椎骨折脱位的患者,一组采用一期前后路手术治疗54例,另一组采用分期前后路手术治疗20例。术后定期复查X线观察融合率和稳定性,以Frankel分级判定脊髓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术后74例病例得随访,随访6~36个月。全体病例脱位均完全复位,植骨均获得融合,颈椎间隙高度及生理曲度恢复满意,未出现内固定断裂、松动及脱出。脊髓功能按Frankel分级平均有1级以上改善。两组患者术后6个月脊髓功能按Frankel分级情况经R×C卡方检验(2=4.14,﹥0.05),无统计学差异。结论一期或分期前后路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均能取得良好效果。应根据患者病情、体质的特点及术者手术技术的熟练程度,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
周方宇李锋李光辉周松熊伟陈安民
关键词:前后路手术下颈椎骨折脱位
三维无血清条件培养结合抗癌药物分离人骨肉瘤肿瘤干细胞被引量:4
2010年
目的探讨无血清三维条件培养结合抗癌药物分离及鉴定人骨肉瘤肿瘤干细胞的可行性。方法将来源于人体的骨肉瘤细胞种植于1.2%藻酸盐凝胶中,并置于添加有阿霉素(Epirubicin,0.8μg/ml)的无血清DMEM/F12条件培养基中培养。培养7~10天后,可见凝胶内出现由单细胞增殖形成的单克隆球。取出该单克隆球,并通过细胞免疫荧光(Oct3/4和Nanog)、体内致瘤实验,检测该单克隆球细胞的生物特性。结果单克隆球主要由Oct3/4和Nanog阳性细胞组成,这些阳性细胞具有明显的致瘤作用。结论分离所得的单克隆细胞既能表达部分干细胞基因(Oct3/4和Nanog),又表现出明显的抗肿瘤药物性和体内致瘤性,三维无血清条件培养结合抗癌药物分离所得的单克隆骨肉瘤细胞可能为人骨肉瘤干细胞。
周松李锋肖骏熊伟方忠陈文坚牛鹏彦
关键词:无血清培养阿霉素骨肉瘤肿瘤干细胞
绿色荧光蛋白标记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成骨及成脂潜能被引量:1
2009年
背景:为便于进一步追踪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常需对其进行标记。目的:采用绿色荧光蛋白标记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观察标记后其诱导成骨及成脂能力。设计、时间及地点:细胞观察实验,于2007-12/2008-10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骨科实验室进行。材料:4月龄健康新西兰大耳白兔6只,购自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动物实验中心。方法:无菌条件下取兔双侧股骨,应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及贴壁法分离纯化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取传至第3代细胞,用脂质体介导法将绿色荧光蛋白质粒转入,经G418筛选得到稳定转染的细胞,分别进行成骨、成脂诱导。主要观察指标: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形态、表面标志表达、绿色荧光蛋白标记情况,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骨、成脂分化潜能。结果:经原代及传代培养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多呈纺锤形或梭形,成纤维细胞样,流式细胞仪分析骨髓间充质干细胞CD44呈阳性表达,CD34呈阴性。经G418筛选后,镜下可见大量发出绿色荧光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骨诱导21d后有较多的钙盐沉积,茜素红染色呈红色;成脂诱导3d后,细胞内有小脂滴出现,2周后油红O染色示有大量脂质沉积。结论:绿色荧光蛋白标记的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经诱导培养后具有多向分化潜能。
陈文坚李锋周松陈安民
关键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绿色荧光蛋白成骨成脂
渗透压负荷对兔椎间盘器官培养模型的影响被引量:9
2009年
目的:建立一种可用于体外研究椎间盘退变的椎间盘器官培养模型,探讨渗透压负荷对模型椎间盘细胞活力和代谢的影响。方法:4~6月龄新西兰大白兔10只,均分为两组,处死后立即手术切取胸腰段椎间盘,每只9个,分别在等渗(300mOsm/kg,等渗组)或高渗(410mOsm/kg,高渗组)培养基中进行整体器官培养,在培养前和培养后第7、14、21、28天,利用MitotrackerGreen荧光探针、组织化学和生物化学方法评估两组椎间盘髓核细胞的活力、结构的完整性以及蛋白多糖含量的变化。结果:取材后培养前椎间盘髓核细胞的荧光强度为11503±402,在体外培养过程中,高渗组第14天荧光强度为9202±907,与培养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第7、21和28天分别为10504±710、10860±711、10713±953,与培养前相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等渗组第7、14、21、28天分别为11350±351、11207±385、10914±300、10862±229,与培养前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在第7、21和28天时无显著性意义(P>0.05)。在培养过程中,两组椎间盘髓核和纤维环的组织结构能够基本保持完整,髓核蛋白多糖含量在培养第7天高渗组和等渗组分别为3.33±0.28mg/100mg和2.83±0.25mg/100mg,均较培养前(5.03±0.37mg/100mg)明显降低(P<0.01),第14、21、28天时与第7天相比下降不明显(P>0.05),两组相同时间点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椎间盘器官培养模型可以在等渗或高渗环境中有效维持兔椎间盘结构的完整性和髓核细胞的活力至少4周。
牛朋彦熊伟李锋周松陈文坚霍喜卫
关键词:椎间盘退变渗透压细胞活力蛋白多糖
尿酸对大鼠脊髓损伤后保护作用的实验研究被引量:1
2007年
目的观察尿酸(uricacid,UA)对大鼠脊髓损伤后继发性损害的保护作用。方法成年雌性SD大鼠随机分成3组:空白对照组,脊髓损伤组,UA干预组。UA干预组在脊髓损伤造模前1h和造模成功后4h经腹腔给予UA500mg·kg-1(用0.9%氯化钠溶液配成悬浮液),空白对照组和脊髓损伤组在同样时点经腹腔注射0.9%氯化钠溶液。在脊髓损伤后8,24,72h和7d,对损伤部位脊髓组织丙二醛(MD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进行检测及病理形态学观察,并采用原位末端标记法(TUNEL)标记凋亡细胞。结果与脊髓损伤组比较,UA干预组大鼠各时间点损伤部位脊髓组织中MDA含量较脊髓损伤组明显下降(P<0.05),SOD的活性较脊髓损伤组有明显升高(P<0.05)。病理形态结构改善,神经细胞凋亡减少。结论UA可以抑制脊髓损伤后自由基的损伤作用,减少神经细胞凋亡,对损伤脊髓组织具有保护作用。
刘铁周松张帆关邯锋陈超李锋
关键词:尿酸脊髓损伤细胞凋亡
三维共培养兔髓核细胞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化(英文)被引量:4
2009年
背景:在椎间盘组织工程研究领域,种子细胞主要有髓核细胞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髓核细胞来源有限,取材不便,增殖能力差,体外培养困难。目的:利用海藻酸盐微球模拟的三维环境下,将兔髓核细胞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共培养,观察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分化情况。设计、时间及地点:细胞观察实验,于2007-12/2008-10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骨科实验室进行。材料:4月龄健康新西兰大耳白兔6只,购自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动物实验中心。方法:应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及贴壁法分离纯化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应用Ⅱ型胶原酶消化法及贴壁法分离培养兔椎间盘髓核细胞。取传至第3代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用脂质体介导法将绿色荧光蛋白质粒转入,经G418筛选后,分为2组:单独培养组将转染后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单独培养,共培养组将其与髓核细胞按1:1比例于海藻酸盐凝胶微球中进行共培养。共培养14d后,溶解海藻酸盐凝胶珠,通过流式分选收集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主要观察指标:利用RT-PCR法和Western blot技术检测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中Ⅱ型胶原、聚集蛋白聚糖的表达。结果:共培养14d后,共培养组有Ⅱ型胶原、聚集蛋白聚糖mRNA及蛋白的表达,而单独培养组均呈阴性表达。结论:通过三维共培养,兔椎间盘髓核细胞能够在体外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髓核样细胞方向分化。
陈文坚李锋杨晶周松方忠
关键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髓核细胞
尿酸影响大鼠脊髓损伤后半胱氨酸蛋白酶3的表达及神经细胞凋亡被引量:1
2007年
目的:观察尿酸对大鼠脊髓损伤后损伤段半胱氨酸蛋白酶3的表达及神经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实验于2005-07/12在同济医院矫形外科实验室完成。选用雌性SD大鼠55只,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空白对照组5只,脊髓损伤组和尿酸处理组各25只。脊髓损伤组和尿酸处理组大鼠用改良的Allen’s打击法造脊髓损伤模型。空白对照组大鼠单纯切除椎板,不打击脊髓。脊髓损伤组和尿酸处理组大鼠分别于术后8h,24h,72h,7d,14d取材,每时点处死5只大鼠;空白对照组大鼠于术后8h处死取材。对损伤部位脊髓进行病理形态学观察;采用原位末端标记法标记凋亡细胞,计算凋亡细胞指数=凋亡细胞核数/总细胞核数;用免疫组化染色检测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阳性细胞。结果:纳入55只大鼠,全部进入结果分析,无脱失。①各组大鼠脊髓组织学检查结果比较:空白对照组大鼠脊髓未见出血、组织变性坏死等表现。与脊髓损伤组相比,尿酸处理组大鼠损伤脊髓出血坏死减少,炎性细胞浸润减轻。②各组大鼠脊髓组织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阳性细胞数及神经细胞凋亡指数比较:相同时点尿酸处理组大鼠的神经细胞凋亡指数和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阳性细胞数均显著低于脊髓损伤组(t=3.057~6.965,P<0.05)。结论:尿酸可以抑制脊髓神经细胞凋亡及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表达,对损伤脊髓组织具有保护作用。
刘铁李锋关邯峰周松胡伟华
关键词:脊髓损伤尿酸细胞凋亡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疾病模型
抽吸法诱导兔椎间盘退变模型的病理及影像表现被引量:6
2009年
背景:椎间盘退变的病理生理学机制至今尚未明了,需要构建更稳定和简便易得的椎间盘退变模型,观察其病理及影像表现,揭示其内在因素。目的:实验希望通过病理学及影像学检测,来验证利用抽吸法构建兔椎间盘退变模型的可行性、以及造模的简便和稳定性。材料:10月龄健康新西兰大耳白兔42只,雌雄不拘,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21只。速眠新由长春市军需大学兽医研究所提供。方法:设两组兔椎间盘高度指数均为100%。利用21G皮肤穿刺针分别在实验组白兔L4~5单节段刺入,抽吸髓核8~12mg造模;对照组不做处理。造模完毕,两组兔分别于4,12,20周各取7只进行指标检测。主要观察指标:利用椎间盘高度指数百分比、X射线片、MRI及Alcianblue组织染色观察退变椎间盘的变化。结果:4,12,20周实验组退变椎间盘高度指数百分比分别为(81.0±3.2)%,(75.0±2.5)%,(71.0±1.8)%,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退变椎间盘T2加权像信号明显降低,Alcianblue组织染色显示退变椎间盘组织中聚集蛋白多糖含量明显降低。结论:抽吸法构建兔椎间盘退变模型简便可靠,其退变过程的病理及影像表现与人椎间盘退变过程的病理及影像表现十分相似。
周松李锋陈安民方忠陈文坚牛鹏彦
关键词:抽吸法椎间盘退变
改良法原代培养兔髓核细胞及其生物学特性被引量:2
2008年
目的探索兔髓核细胞培养的最佳方法,并检测其生物学特性。方法以DMEM/F12(1∶1,添加FBS10%,pH7.2)作为基础培养液,用酶消化及机械剪切法原代培养髓核细胞,检测细胞生长形态及代谢。结果髓核细胞多为多角形,另有细胞为圆形或椭圆形,内含空泡;改良法较酶消化组单层培养细胞增殖能力较强。结论改良法髓核细胞生长状态良好,为椎间盘组织工程髓核细胞的培养奠定了基础。
陶凤华李锋潘峰陈文坚周松
关键词:髓核细胞细胞培养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