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周晓华

作品数:3 被引量:1H指数:1
供职机构:四川师范大学文学院更多>>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文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2篇哲学宗教
  • 1篇文学

主题

  • 2篇支遁
  • 1篇玄学
  • 1篇言不尽意
  • 1篇英伽登
  • 1篇山水
  • 1篇中西文论
  • 1篇逍遥
  • 1篇文论
  • 1篇现象学
  • 1篇默契
  • 1篇晋人
  • 1篇尽意
  • 1篇具体化

机构

  • 3篇四川师范大学
  • 1篇西藏大学

作者

  • 3篇周晓华
  • 1篇晏斌
  • 1篇张万烈

传媒

  • 1篇天府新论
  • 1篇宜宾学院学报

年份

  • 2篇2005
  • 1篇2004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支遁的审美人格境界
魏晋六朝是我国历史上一个政治混乱、民生苦痛却又独具风采的时代。在这个时代,自西汉中叶以来确立的儒家经学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人格理想和精神支柱坍塌了。当时许多有识之士以各种方式来表达自己对社会的不满与无奈,一种深沉的...
周晓华
关键词:支遁玄学逍遥山水
文献传递
论支遁“小顿悟义”对晋人审美人格境界建构之影响
2005年
自先秦以来,儒、道两家均非常重视对“成人之道”这一实践方法、途径与过程的探讨,并分别都将“圣人”人格境界化、审美化了。但最终没有明确说明“凡人”成“圣”的现实可能性和必然性,更没有自觉地对审美人格“修为”过程进行“渐修”和“顿悟”的深入理论分析与区别。而自支遁首倡“小顿悟”之说,再发展到道生的“大顿悟”之后,便最终以宗教哲学的话语形式统一了中国哲学和美学自先秦以来儒道两家审美人格培养之实践中原有的“渐修”和“顿悟”两种倾向,并将其系统化和理论化,且“顿悟成圣(佛)”的理论对晋人建构审美人格境界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晏斌周晓华
关键词:支遁
“言不尽意”:中西文论语言的默契——以英伽登现象学文艺学思想为例被引量:1
2004年
“言不尽意”是中国哲学和美学的一个重要命题 ,他最早出现于《易传》。魏晋时 ,士人对“言意之辩”的层层探讨 ,最终使“言不尽意”成了一种语言艺术的追求 ,更是文论语言所达盼到的一个境界。无独有偶 ,在一千多年后的 2 0世纪 30年代 ,西方的现象学文论家建立文学本体论学说 ,其学说对文论语言也进行了充分的探讨 ,通过对比和分析 ,不难发现 ,尽管由于中西文化有着根深蒂固的差别 ,但文论语言发展至今 ,中西方已在“言不尽意”上达成一定的共识 ,产生了一种不谋而合的默契。
周晓华张万烈
关键词:言不尽意具体化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