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周文俊

作品数:10 被引量:83H指数:6
供职机构: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海洋生态研究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生物学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4篇生物学
  • 4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石油与天然气...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4篇溢油
  • 4篇微藻
  • 4篇降解
  • 3篇石油
  • 3篇降解菌
  • 3篇海洋溢油
  • 3篇岸滩
  • 2篇异养
  • 2篇总脂
  • 2篇金藻
  • 2篇菌剂
  • 2篇降解菌剂
  • 2篇海洋微藻
  • 1篇等鞭金藻
  • 1篇多环芳烃
  • 1篇絮凝
  • 1篇絮凝作用
  • 1篇溢油污染
  • 1篇荧光
  • 1篇荧光强度

机构

  • 10篇国家海洋局第...
  • 2篇中国科学院
  • 1篇青岛科技大学
  • 1篇中国海洋大学

作者

  • 10篇周文俊
  • 9篇郑立
  • 7篇崔志松
  • 7篇高伟
  • 5篇杨佰娟
  • 4篇李倩
  • 4篇郑明刚
  • 4篇张魁英
  • 3篇王绍良
  • 2篇韩彬
  • 2篇李林
  • 2篇韩笑天
  • 1篇贾兴军
  • 1篇韩平
  • 1篇詹天荣
  • 1篇徐鲁燕
  • 1篇曹磊
  • 1篇田黎
  • 1篇杨官品
  • 1篇王帅

传媒

  • 2篇海洋学报
  • 2篇水生生物学报
  • 1篇应用与环境生...
  • 1篇微生物学报
  • 1篇海洋科学
  • 1篇生态学杂志
  • 1篇海洋环境科学

年份

  • 1篇2014
  • 3篇2013
  • 5篇2012
  • 1篇2010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富碳培养对海洋富油微藻油脂积累特性的影响被引量:3
2013年
实验针对三株海洋富油微藻:球等鞭金藻(Isochrysis galbana CCMM5001)、一种等鞭金藻(Isochrysis sp.CCMM5002)和一种微拟球藻(Nannochloropsis sp.CCMM7001),研究了它们在通入0.03%(空气)、5%、10%三个浓度CO2培养条件下的生长特性,同时考察了其总油脂及中性脂的累积情况。结果显示,富碳培养有利于这三株海洋微藻的生长,但最适生长的CO2浓度不同。球等鞭金藻(Isochrysis galbana CCMM5001)和等鞭金藻(Isochrysis sp.CCMM5002)在通入10%CO2时具有最大产率,分别达到(182.28±7.07)mg/(L·d)和(164.22±7.10)mg/(L·d),而微拟球藻在通入5%时具有最大产率,达到(122.25±1.17)mg/(L·d),随着CO2浓度的增加,三株海洋微藻的总脂含量和中性脂含量有明显提高。在通入10%CO2条件下,球等鞭金藻(Isochrysis galbana CCMM5001)、等鞭金藻(Isochrysis sp.CCMM5002)和微拟球藻(Nannochloropsis sp.CCMM7001)的总脂含量分别达到(45.15±4.03)%、(47.15±1.20)%和(41.20±1.69)%;从中性脂的累积规律来看,三株藻均在平台期的累积达到最大,脂肪酸分析结果表明三株藻种适合制备生物柴油的C14-C18系脂肪酸相对含量在不同CO2条件下基本保持不变,维持在90%左右。实验结果显示,研究的藻株作为富油高固碳优良藻株,具备用于海洋生物质能耦合CO2减排开发的潜力。
李林郑立郑明刚杨佰娟王帅周文俊詹天荣
海洋富油薇藻培养技术及油脂积累特性研究
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人类对化石能源的需求量日益增加,导致石油储量锐减,同时使得生态环境严重受损,如空气污染、温室效应以及海上溢油事故等。生物柴油因其来源广泛、燃烧性能高、对环境污染低以及可再生等优点而被认为是化石能源...
周文俊
关键词:海洋微藻总脂
文献传递
复合菌液在模拟溢油岸滩修复中的应用被引量:9
2013年
为检验基于海洋石油降解菌群DC10的复合菌液(专利号ZL 201010223463.6)的除油能力,依据降解指数n-C17/Pr、n-C18/Ph计算石油烃降解率,监测海水中石油烃和氮、磷的浓度变化,综合评价模拟溢油岸滩的生物修复效果.结果显示,模拟溢油岸滩条件下,添加了复合菌液和可溶性营养盐的处理28 d后石油烃降解率分别为43.47%和45.07%,与自然风化相比提高了24.70%和26.40%;添加复合菌液和缓释肥的处理28 d后石油烃降解率分别为75.65%和78.28%,与自然风化相比提高了56.88%和59.61%.结果表明,复合菌液具有较好的降解效果,缓释肥对生物降解的促进效应优于可溶性营养盐;研究结果为复合菌液进一步在实际溢油岸滩生物修复中的应用奠定了基础.
崔志松李倩高伟杨佰娟韩彬张魁英周文俊杨官品郑立
关键词:海洋溢油生物修复岸滩缓释肥
两种海洋专性解烃菌降解石油的协同效应被引量:21
2010年
【目的】为研究在石油降解过程中海洋专性解烃菌的协同效应。【方法】以食烷菌22CO-6、JZ9B和海杆菌PY97S为实验材料构建石油降解菌群,采用重量法、气相色谱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及棒薄层色谱等多种手段分析、比较降解菌纯培养和降解菌群对原油的降解率及石油降解后产物的多元色谱图。【结果】构建的降解菌群22CO-6+PY97S和JZ9B+PY97S中2种专性解烃菌具有明显的协同效应。与石油烃降解菌22CO-6、JZ9B单菌降解相比,PAHs降解菌PY97S的加入,可以使原油降解率从27.81%、83.52%分别提高到64.03%和86.89%,同时促进石油中烷烃、芳香烃组分包括高分子量多环芳烃chrysene及其衍生物的降解。【结论】在石油降解过程中海洋专性解烃菌之间存在明显的协同效应,不仅可以加快石油降解,还可以彻底降解石油中生态毒性较大的高分子量化合物。
崔志松郑立杨佰娟刘倩高伟韩平王绍良周文俊郑明刚田黎
关键词:溢油生物降解多环芳烃
不同剂型石油降解菌剂在模拟溢油岸滩修复中的中试应用被引量:2
2013年
为比较基于海洋石油降解菌群DC10的菌液制剂(ZL 201010223463.6)与干粉制剂在模拟溢油岸滩修复中试实验中的石油降解效果。通过监测生物修复过程中的基于降解指数n-C17/Pr(正十七烷/姥鲛烷)和n-C18/Ph(正十八烷/植烷)计算的石油烃降解率变化,以及海水中石油烃和氮、磷的浓度变化,综合评价菌剂的岸滩修复效果。结果表明,28 d后添加了菌液制剂处理池的石油烃降解率分别为43.47%和45.07%,比自然风化提高了24.70%和25.40%;而添加了干粉制剂处理池的石油烃降解率分别为40.06%和42.36%,比自然风化提高了21.29%和23.69%。在模拟溢油岸滩修复实验中,干粉制剂的降解效果略低于菌液制剂,但干粉制剂可长期保存,且运输方便,因此干粉制剂比菌液制剂在岸滩溢油修复领域具有更好的应用前景。
李倩高伟崔志松郑立杨佰娟张魁英王绍良周文俊
关键词:海洋溢油岸滩
海洋石油降解菌剂在大连溢油污染岸滩修复中的应用研究被引量:25
2012年
对海洋石油降解菌群DC10的降解特性进行了研究,研制了基于该菌群的降解菌剂,并用于大连实际溢油岸滩生物修复实验,考察了降解菌剂对潮间带和潮上带油污的降解作用,通过分析C17/藿烷、C18/藿烷及总烷烃和总芳烃的降解率来评价其降解效果。降解菌群DC10在实验室条件下对石油的降解率高于各组成菌株,一周时间的石油降解率比对照提高了60%左右,能降解大部分的烷烃和芳烃。以DC10冻干菌粉辅以营养盐溶液研制降解菌剂,该菌剂在大连岸滩油污生物修复试验中显示出显著的降解效果。在为期12d的潮间带油污生物修复试验中,喷洒菌剂处理的C17/藿烷和C18/藿烷降解率相对于自然风化处理分别提高了40%和30%,而总烷烃和总芳烃降解率分别提高了80%和72%。在为期85d的潮上带油污生物修复试验中,从C17/藿烷和C18/藿烷的降解率来看,喷洒菌剂处理对油污的降解程度仅略高于自然风化,但总烷烃和总芳烃的降解率分别提高了近30%和20%。
郑立崔志松高伟韩彬杨佰娟王绍良李倩周文俊张魁英曹磊
关键词:海洋溢油石油烃降解菌
海洋微藻的无菌化处理及对其生长特性和生化组成的影响被引量:9
2012年
利用常用抗生素(氨苄青霉素、链霉素、氯霉素和卡那霉素)对4株海洋微藻(1株金藻和3株小球藻)进行了无菌化处理,并对这4株微藻在带菌和无菌培养时的生长特征和生化组成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中高浓度(≥100mg/dm3)的单种抗生素或抗生素组合可抑制微藻的生长,个别低浓度(50mg/dm3)的抗生素或抗生素组合可促进微藻的生长;氨苄青霉素、链霉素和卡那霉素各200mg/dm3联合使用处理球等鞭金藻,氯霉素100,50,50mg/dm3单独使用分别处理小球藻C95,CV和C146,可获得这4株微藻的无菌藻系;无菌培养的4株海洋微藻的稳定期持续时间由除菌前的4~5d延长到15~20d,藻液悬浮性增强,藻细胞不易老化;除菌后微藻的主要生化成分发生明显变化,球等鞭金藻的叶绿素A、叶黄素和总脂含量显著增加,小球藻C95和CV的总蛋白含量显著增加,3株小球藻的脂肪酸组成如EPA,PUFA等的含量发生显著变化。
周文俊郑立郑明刚高伟崔志松徐鲁燕
关键词:微藻无菌化抗生素生化组成
三种絮凝剂对球等鞭金藻絮凝作用被引量:6
2012年
以3种絮凝剂对等鞭金藻的采收效果及其对藻体的影响为研究目标,以分光光度法、重量法以及显微镜观测为主要研究方法,测定了絮凝剂对藻细胞的絮凝效率、藻体总脂含量的影响以及藻细胞形态变化。结果表明:氯化铁和明矾的絮凝速率最快(<4h);氯化铁浓度≥20mg.L-1,明矾浓度≥80mg.L-1时,可以絮凝沉淀90%以上藻体;比较藻体的损伤程度和总脂产率发现,明矾浓度为80mg.L-1时,藻体总脂产率的最高,达29.9%,并且对细胞伤害最小;可采用80mg.L-1明矾作为絮凝剂对球等鞭金藻进行采收,为生物柴油制备生产提供基础原料。
高伟李倩李林贾兴军崔志松周文俊郑立
关键词:微藻絮凝氯化铁明矾
基于尼罗红染色分析金藻总脂动态积累被引量:6
2014年
通过尼罗红荧光染色对一株富油微藻金藻Isochrysis sp.CCMM5001建立和完善了一种方便快捷且能准确定量金藻油脂含量的方法,利用该方法探索了不同培养条件对金藻生长和总脂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经尼罗红染色后,金藻的单细胞荧光强度与其总脂含量呈良好的线性关系;金藻最适生长的氮浓度、光照强度和温度分别为1323μmol/L、148.0μmol/(m2·s)、25℃;最适总脂积累的氮浓度、光照强度和温度分别为441μmol/L、92.5μmol/(m2·s)、15℃;优化培养条件并采用两阶段培养法后总脂含量和油脂产率都有大幅提高,可分别高达63.3%和22 mg/(L·d)。
周文俊郑立韩笑天郑明刚张魁英高伟崔志松
关键词:金藻总脂荧光强度
微藻异养化培养的研究进展被引量:8
2012年
微藻因其富含脂类、蛋白质和多糖,且具有光合作用效率高、生长周期短、可再生等突出特点,在食品、医药、保健品及生物能源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1-2]。但是,如何通过人工大规模培养技术高效率地获得微藻生物量是微藻资源开发利用的关键。现在的微藻培养技术多集中于光自养体系,包括户外开放式养殖和各种光生物反应器。然而,户外的开放式养殖生产效率低、占地面积大且易染菌;
周文俊郑立韩笑天
关键词:微藻异养光合作用效率光生物反应器能源领域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