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周定文

作品数:90 被引量:706H指数:15
供职机构:成都信息工程大学大气科学学院高原大气与环境四川省重点实验室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四川省青年科技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农业科学文化科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64篇期刊文章
  • 18篇会议论文
  • 6篇专利
  • 1篇学位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72篇天文地球
  • 3篇农业科学
  • 2篇经济管理
  • 2篇生物学
  • 2篇自动化与计算...
  • 2篇文化科学
  • 1篇水利工程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一般工业技术

主题

  • 33篇青藏
  • 33篇青藏高原
  • 25篇降水
  • 22篇气候
  • 16篇夏季
  • 12篇NDVI
  • 11篇植被
  • 11篇气象
  • 11篇环流
  • 10篇植被变化
  • 8篇气候变化
  • 8篇气温
  • 7篇夏季降水
  • 7篇大气环流
  • 6篇气象学
  • 5篇气候学
  • 4篇数值模拟
  • 4篇年代际
  • 4篇全球变暖
  • 4篇热带

机构

  • 83篇成都信息工程...
  • 8篇南京信息工程...
  • 7篇中国科学院大...
  • 5篇成都气象学院
  • 4篇中国科学院研...
  • 3篇中国气象局培...
  • 2篇中国核工业集...
  • 2篇浙江省气候中...
  • 1篇西南大学
  • 1篇中国气象科学...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中国气象局
  • 1篇四川省农业气...
  • 1篇重庆市气象局
  • 1篇四川省体育科...

作者

  • 90篇周定文
  • 65篇范广洲
  • 38篇华维
  • 13篇刘雅勤
  • 13篇李学敏
  • 12篇李洪权
  • 9篇赖欣
  • 8篇王永立
  • 8篇刘雅星
  • 8篇董一平
  • 8篇郁珍艳
  • 8篇朱丽华
  • 6篇黄先伦
  • 5篇张雪原
  • 5篇蒋秀洁
  • 5篇巨辉
  • 5篇张江林
  • 5篇张永莉
  • 5篇陈权亮
  • 5篇何西凤

传媒

  • 16篇成都信息工程...
  • 6篇高原气象
  • 5篇气象科学
  • 4篇长江流域资源...
  • 3篇应用气象学报
  • 3篇自然资源学报
  • 3篇气象软科学
  • 2篇大气科学
  • 2篇地理科学
  • 2篇热带气象学报
  • 2篇气候与环境研...
  • 2篇成都气象学院...
  • 2篇高原山地气象...
  • 2篇中国气象学会...
  • 2篇第30届中国...
  • 2篇中国气象学会...
  • 1篇环境科学学报
  • 1篇中国高等教育
  • 1篇气象
  • 1篇安徽农业科学

年份

  • 3篇2016
  • 4篇2015
  • 9篇2014
  • 7篇2013
  • 9篇2012
  • 6篇2011
  • 12篇2010
  • 7篇2009
  • 11篇2008
  • 2篇2007
  • 8篇2006
  • 2篇2005
  • 2篇2001
  • 2篇1995
  • 1篇1994
  • 2篇1990
  • 2篇1989
  • 1篇1900
9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东亚副热带西风急流的时间演变特征及其与中国东部夏季降水的关系被引量:6
2011年
为深入了解东亚副热带西风急流与中国天气系统之间的联系,利用1961-2007年美国国家环境预报中心(NCAR/NCEP)再分析月资料和同期中国596站的降水资料,运用经一纬向急流轴和区域平均两种定义方法分析了西风急流的时间演变特征及其与中国东部降水型的关系,结果表明:(1)两种方法对西风急流东西、南北位置转折时段的分析很接近,分别出现在20世纪80年代和70年代;对西风急流强度、南北位置周期的表征也很一致,分别为10-15年和5-10年。(2)当西风急流位置偏北(南)时,东部地区整层大气环流呈“南北上升中间下沉(南北下沉中间上升)”的形势,850hPa的流场和水汽通量输送都有利于华北地区(江淮河流)的降水,易于形成“南北多中间少(南北少中间多)”的雨带分布,推测这两种反相位雨型的间隔时间为2.5-5年;相比之下,急流东西位置和强度的周期性变化与东部局地降水存在一定联系。
张驰范广洲周定文华维
关键词:气象学副热带西风急流夏季降水
冬半年南支槽的气候特征分析被引量:12
2012年
为了解冬半年南支槽的气候特征,定义了一个冬半年南支槽的强度指数,南支槽强度指数值越大,表示该年南支槽比较弱,反之亦然。采用经验正交函数分解(EOF)、小波分析、Mann-Kendal检验等方法,研究了南支槽的年际、年代际变化异常以及时空特征。分析结果表明,随着南支槽强度指数的整体上升,其强度总体呈现减弱的趋势。南支槽在20世纪50~70年代明显偏强,此现象持续到1976年,之后开始逐渐减弱,至今一直处于偏弱状态。对南支槽强度指数做EOF分解,仅第一模态的方差贡献就达80.29%,故南支槽的变化特征大多数年呈第一模态的分布特征,相应的时间权重系数存在明显的年际和年代际变化,且具有长期正趋势,表明南支槽减弱的趋势越来越显著。
张永莉范广洲周定文谢清霞朱丽华王炳赟
关键词:气候学气候特征气候突变
西南地区近40年干旱气候特征分析
为了研究气象干旱指数对西南干旱的监测状况,本文利用西南地区90个气象站台的观测资料,基于一种改进的综合气象干旱指数的计算方法,分析了西南地区近40年的干旱气候特征。本文主要是从干旱发生频率、干旱发生等级的特征、干旱日数的...
李奇临范广洲周定文蒋竹将余君
关键词:气象干旱气候特征
文献传递
蓄电池非浮充热备用技术
本发明公布了一种蓄电池非浮充热备用技术,属于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技术领域,涉及到一种蓄电池或蓄电池组运行方式的技术。蓄电池非浮充热备用技术是蓄电池或蓄电池组作为备用电源运行时,不处于浮充状态,当电源出现故障而需要切换到由蓄...
张雪原张婷何西凤巨辉周定文张江林王万岗蒋秀洁
文献传递
青藏高原冬季NDVI与西南地区夏季气温的滞后关系被引量:7
2008年
该文利用EOF分解得到的1982—2001年西南地区夏季平均、最高和最低气温的时空特征显示,西南地区夏季平均、最高气温的时空变化具有很好的一致性,尤其是川渝地区20世纪80年代为气温负距平,90年代开始有明显升温。利用GIMMS NDVI和西南4省市96个台站的气温资料进行了相关分析、合成分析以及SVD分析,得到前期冬季青藏高原植被影响该区夏季气温的滞后关系以及影响较大的区域。结果表明:西南地区夏季平均气温、最高气温对青藏高原冬季植被变化较敏感,其中青藏高原西部NDVI与西南地区夏季气温的相关强于东部;青藏高原NDVI异常偏高对应西南地区夏季气温偏高,其中最高气温升高较明显,增温最大值出现在7月,位于西南地区北部;青藏高原冬季植被变化与西南地区平均气温、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的最佳耦合模态中影响程度及关键区域略有差异,青藏高原冬季NDVI与夏季平均气温关系最密切,其中青藏高原东北大部分地区和南部(包括拉萨及林芝东部地区)的影响最大,气温对前期青藏高原NDVI变化反应的敏感区主要位于四川盆地及其附近地区。
李学敏周定文范广洲李洪权华维刘雅勤
关键词:青藏高原NDVI气温
彭州市立体农业气候资源的研究(二) 热量资源分析被引量:8
2001年
利用彭州市境内市气象站、新兴、白果坪的日平均气温资料 ,进行热量资源分析。结果表明 ,彭州市 7~8月为最热月 ,多年平均温度低于 2 4 9℃ ,12~ 2月为最冷月 ,多年平均温度高于 1 7℃。大多数年全年稳定通过0℃ ,可一年四季进行农业耕作 ,有利于作物越冬和多年生作物的种植 ,生长期长 ,积温丰富。界限温度的初、终日期及持续日数变化较大 ,积温年际变化显著 ,热量资源随海拔高度增加而减少 ,各界限温度的初日推迟 ,终日提前 ,持续日数和积温减少 ,温度强度也降低 ,形成显著的立体农业气候。
周定文胡毅
关键词:农业农业气候气候资源热量资源
我国春季降水与青藏高原东南部冬季归一化植被指数变化的关系被引量:7
2009年
利用1982年1月~2001年12月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资料、台站实测降水资料和NCEP/NCAR再分析资料,通过相关分析和合成分析等方法,初步分析了我国春季降水与青藏高原冬季植被变化的关系。结果发现,我国春季降水与青藏高原冬季NDVI有较明显的相关关系。一般而言,高原冬季NDVI大值年时,贵州至两广地区降水减少,两湖平原和鄱阳湖平原降水增加,长江流域以北至东北的广大地区降水将减少,特别是黄河与长江之间地区降水量偏少可达40 mm以上。高原冬季NDVI与我国东部季风区春季降水的相关系数呈"-+-"的分布状态。100°E^130°E各月降水及其差值时空剖面分析也可看到其差异。文章也初步分析了高原冬季NDVI大值年和小值年春季海平面气压场、850 hPa风场、500 hPa高度场以及700 hPa垂直运动场的差异,从分析结果可以看到,亚洲和西太平洋地区大气环流的差异也同样明显。可见,青藏高原冬季NDVI的大小将通过改变亚洲和西太平洋地区春季大气环流的分布状态,导致冬季风和夏季风爆发和进退差异,从而引起我国春季降水的变化。
周定文范广洲华维李学敏刘雅勤王永立
关键词:青藏高原植被变化归一化植被指数春季降水大气环流
青藏高原四季日照时数年际、年代际变化趋势分析被引量:39
2009年
利用1961—2007年青藏高原日照时数资料,通过统计方法初步分析了近47 a青藏高原四季日照时数的年际、年代际变化特征,得到以下几点初步认识:青藏高原四季日照时数整体上均呈现自东南向西北增加的特点;其空间变化也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青藏高原西部和中部日照时数增加,高原东南部和北部呈减少的趋势;近47 a来青藏高原四季日照时数年际和年代际变化明显,总体均呈减少趋势,20世纪60年代以偏少为主,70年代和80年代整体偏多,90年代和21世纪初高原日照时数以偏少为主,各年代之间日照时数区域差异明显。
华维范广洲周定文陈权亮
关键词:气候变化青藏高原日照时数
我国夏季降水与青藏高原春季NDVI的关系被引量:11
2009年
利用1982年1月—2001年12月NDVI资料、台站降水资料和NCEP/NCAR再分析资料,通过相关分析和合成分析方法,初步分析了我国夏季降水与青藏高原春季植被的关系及可能机理。结果发现:青藏高原春季NDVI与我国夏季降水相关系数从南到北呈西北—东南向"+-+"带状分布。合成分析也表明:青藏高原春季NDVI大、小值年降水年内分布也存在明显差异。降水的上述差异,可能是由于青藏高原春季NDVI变化导致热源效应改变,引起大气环流变化造成的。对环流分析也发现:大气环流的变化特征与降水变化表现出很好的一致性。
范广洲周定文黄荣辉华维王永立
关键词:青藏高原NDVI夏季降水大气环流
青藏高原冬季NDVI变化与我国夏季降水的关系被引量:15
2007年
利用1982年1月—2001年12月NDVI资料、台站降水资料和NCEP/NCAR再分析资料,通过相关分析和合成分析等方法,初步分析了青藏高原冬季植被变化与我国夏季降水的关系.结果发现,高原冬季植被多少与我国夏季降水存在明显的相关关系.高原冬季NDVI大时,我国华南地区、华北地区等夏季降水偏多,而长江流域(主要是中游地区)和西南地区西北部、东北地区西部降水偏少.高原冬季NDVI与我国夏季降水的相关系数从南到北,总体呈西北-东南向"+-+-"带状分布.降水的年内分布也因为不同年份NDVI的多少而存在较明显的差异,后期的大气环流变化能够较好地解释我国夏季降水的这种差异.
范广洲周定文刘雅勤华维李洪权高亮李学敏
关键词:青藏高原大气环流夏季降水
共9页<123456789>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