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周宁

作品数:18 被引量:302H指数:10
供职机构:中国农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土资源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建筑科学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4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专利

领域

  • 16篇经济管理
  • 2篇建筑科学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8篇黄淮
  • 8篇黄淮海
  • 8篇黄淮海平原
  • 6篇农村
  • 5篇土地利用
  • 5篇农村居民
  • 5篇农村居民点
  • 5篇居民点
  • 5篇村居
  • 4篇空间结构
  • 3篇人地关系
  • 3篇耕地
  • 3篇城镇化
  • 2篇新型城镇化
  • 2篇整治
  • 2篇农村居民点用...
  • 2篇农村居民点整...
  • 2篇结构优化
  • 2篇居民点用地
  • 2篇居民点整理

机构

  • 18篇中国农业大学
  • 5篇国土资源部
  • 2篇清华大学
  • 1篇东华理工大学

作者

  • 18篇周宁
  • 16篇郝晋珉
  • 12篇洪舒蔓
  • 7篇杨立
  • 6篇孟鹏
  • 5篇双文元
  • 3篇陈丽
  • 2篇艾东
  • 2篇朱传民
  • 2篇郭德吉
  • 2篇王丽敏
  • 1篇贾智海
  • 1篇陈建
  • 1篇吕振宇
  • 1篇王锐
  • 1篇李牧
  • 1篇余述琼
  • 1篇王绍磊
  • 1篇黄晓英
  • 1篇邢婷婷

传媒

  • 6篇农业工程学报
  • 2篇中国土地科学
  • 2篇中国农业大学...
  • 2篇农业工程
  • 1篇经济地理
  • 1篇西北农林科技...

年份

  • 1篇2019
  • 2篇2015
  • 5篇2014
  • 3篇2013
  • 2篇2012
  • 5篇2011
1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的工业用地集约利用评价研究——以北京亦庄新城为例被引量:40
2014年
研究目的:从微观层面进行工业用地的集约利用评价,为工业用地的合理布局和适度集约提供依据。研究方法:选取新城5大主导产业的土地利用强度、就业吸纳程度、投入产出效益、生态环境效益4类指标构建工业用地集约评价体系,运用统计分析法、层次分析法、多因素综合评价法进行数据处理和综合评价,归纳总结出不同产业的集约特点与类型。研究结果:电子信息产业属于人员密集适度集约型,汽车及交通设备产业属于资金密集低度集约型,装备制造产业属于人员聚集基本集约型,生物工程和医药产业属于高效产出适度集约型,都市产业属于人员密集基本集约型。研究结论:因循企业特点和新城的发展阶段,分别从招商源头、集群发展、企业用地多种模式、公共服务用地的配套布局4个方面促进新城产业用地的合理布局和集约利用。
孟鹏郝晋珉周宁双文元洪舒蔓
关键词:土地利用集约利用工业用地新型城镇化多因素综合评价法
要素协调视角的城市化问题研究被引量:2
2014年
城市复杂的属性决定了城市化内涵的综合性。本文通过文献梳理和抽象研究,从城市的本质特征出发,将城市化的内涵抽象为若干要素的城市化,探讨了城市化内部各要素之间的关系及协调性,并从要素协调的角度解释了拉美和我国城市化实践中遇到的若干典型问题。通过以上研究发现,现阶段我国城市化的构成要素包括空间、人口、经济与社会,每个要素都在城市化这个有机整体中担负着一定的机能,健康的城市化应当是各要素互相促进,协调发展的过程。从城市化各内在要素协调的视角解释、分析城市化问题是一个可行的思路。
周宁郝晋珉杨立双文元孟鹏
关键词:城市化人口
黄淮海平原耕地变化及对粮食生产格局变化的影响被引量:42
2014年
研究区域耕地资源时空变化特征及其对粮食生产格局变化的影响是保障区域粮食安全的重要基础。该研究采用耕地变化强度模型、分异指数模型、粮食生产空间转移模型等方法,分析黄淮海平原2000-2008年间耕地资源数量、质量时空变化及其对粮食生产格局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2000-2008年黄淮海平原耕地数量净减少38.49万hm2,形成北京-保定-石家庄-邯郸-新乡-郑州和天津-沧州-济南-济宁-徐州-连云港2条耕地锐减廊道,造成粮播面积净损失46.45万hm2,而耕地质量降低则造成粮食产量净损失270.37万t。粮食播种面积和高等地的增加主导海河平原东、东南部和黄淮平原东、南部县域粮食生产能力增强,而粮食播种面积减少和低等地补充大量被占用的高、中等地则主导海河平原西、北部和黄淮平原东北、西北部县域粮食生产能力退化,为黄淮海平原粮食安全政策制定和土地利用规划提供重要依据。
洪舒蔓郝晋珉周宁陈丽吕振宇
关键词:土地利用粮食生产黄淮海平原
黄淮海平原地区交通优势度的空间格局被引量:35
2012年
针对区域特点修正后的交通优势度评价模型,借助GIS的空间分析、统计功能,以黄淮海平原地区311个评价单元为例,研究了该区域路网密度、交通设施邻近度、区位优势度和交通优势度空间布局。研究发现:黄淮海平原地区交通优势度总体呈偏正态分布,大部分地区交通优势度一般或偏低,优势度较高的地区有京津及其周边地区,以及以京津为核心辐射出的三条交通优势带。
周宁郝晋珉邢婷婷王姣洪舒蔓
关键词:黄淮海平原
基于人地关系的农村居民点整理现实潜力研究——以河北省曲周县为例被引量:11
2012年
以行政村为单元,定量评价了曲周县的人地关系状态,采用统计分析法、层次分析法、多因素综合评价法和限制条件修正系数法分析了人地关系对农村居民点整理理论潜力转化为现实潜力的影响,并利用评价结果测算了曲周县农村居民点整理现实潜力。结果表明:由于经济快速发展和用地扩张,人地关系紧张区域主要分布在县城周边及县域主要交通线两侧,而占研究区域面积77.14%的区域人地关系比较协调;由于研究区域为黄淮海平原典型农业县,只有26.99%的理论潜力得到释放,可以转变为农村居民点整理的现实潜力。
周宁郝晋珉
关键词:人地关系农村居民点
面向小型设备的太阳能-氢燃料电池野外充电桩
本发明涉及一种面向小型设备的太阳能‑氢燃料电池野外充电桩。该充电桩包括太阳能电池板、铅蓄电池、水箱、储氢罐、氢燃料电池、电源输出接口和充电桩外壳;太阳能电池板的输出端分别与铅蓄电池,以及水箱内的氧气生成装置和氢气生成装置...
陈建张自超韩宇王术波王广琦杜楠楠孟灏曹毅周宁李夜宸王锐
文献传递
黄淮海平原城镇化对耕地变化影响的差异性分析被引量:27
2013年
为了有效保护耕地资源,该文通过研究城镇化进程与耕地变化的内在联系,揭示不同城镇化进程的差异化规律。采用土地利用变化分析方法,对黄淮海平原1997-2008年城镇化进程中耕地的数量和质量变化进行分析;选取4类城镇化指标(人口城镇化指标、空间城镇化指标、经济城镇化指标、生活方式城镇化指标),构建城镇化对耕地变化的驱动力模型;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和多元回归模型,对研究区城镇化进程中耕地变化的差异性特点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人口城镇化驱动因子、空间城镇化驱动因子对研究区影响显著,而经济城镇化驱动因子和生活方式城镇化驱动因子因各研究区域所处城镇化阶段和发展特点而呈现不同规律。该文以数据分析和实证对比为中国城镇化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政策建议:城镇化的发展完全可以适时适度推进,避免大量占用耕地牺牲粮食安全和生态环境;产业拉动、用地集约、环境友好的新型城镇化发展模式是城镇化健康发展的明智选择;城镇化的发展应与产业政策和产业规划紧密衔接,通过优化用地布局,既发展经济又保护耕地和生态环境,从而真正促进城镇化的和谐发展。
孟鹏郝晋珉周宁洪舒蔓
关键词:土地利用主成分分析城镇化耕地变化
基于压力论的农村居民点用地适宜性评价与空间格局优化模式被引量:16
2013年
以河北曲周县342个农村居民点为评价单元,从压力源-压力流-压力汇的角度构建农村居民点适宜性评价,采用频度统计法、理论分析法、专家咨询法设置和筛选评价指标,确定各指标因子的权重;计算农村居民点的压力源、压力流和压力汇各指标值及农村居民点适宜性评价值,最后依据评价结果将研究区划分了5种空间格局优化模式。结果表明:全县农村居民点压力适宜性弱的占全部村庄的45.61%,适宜性一般的村庄占32.74%,适宜性较强的村庄很少,占21.65%。本研究尝试将压力论应用于农村居民点整理,研究结果可为农村土地整治提供有益探索和理论支持。
双文元郝晋珉余述琼洪舒蔓朱传民黄晓英张玲娥周宁
关键词:农村居民点用地
基于波士顿矩阵的县域农村土地利用分区优化被引量:3
2014年
农村土地利用优化与分区调控研究是新时期农村土地整治和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基础工作。将管理学中经典的波士顿矩阵引入农村土地利用研究领域,深入分析了各类型村庄的用地特征,并在交叉表综合分析基础上将曲周县各行政村划分为农业生产区、快速城镇化区、城镇化拓展区和未利用地开发区,结合分区特征提出了相应的优化与调控建议。结果表明:波士顿矩阵在土地利用分析中有较好的适用性,研究结果符合实际,为研究区农村土地整治与新农村建设中科学决策提供了依据,对其他类似地区也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周宁郝晋珉孟鹏李牧洪舒蔓
关键词:土地利用波士顿矩阵
曲周县农村居民点整理现实潜力测算与分析被引量:6
2011年
研究目的:分析人地关系对农村居民点整理理论潜力向现实潜力转化的影响。研究方法:利用多因素综合评价法建立人地关系评价指标体系,以此反映农民开展农村居民点整理的意愿及能力,并对农村居民点整理理论潜力进行修正。研究结果:(1)曲周县农村居民点规模较小且分散,人口在1000人以下的行政村占行政村总数的46%,用地粗放,村庄空心化问题严重,86%的行政村人均农村居民点用地超过国家标准;(2)农村居民点整理现实潜力是根据农民、集体、政府等相关者开展农村居民点整理的意愿及能力,对理论潜力进行修正得出的更具现实意义的整理潜力;(3)曲周县人地关系较为紧张的农村主要分布在县城、各镇政府驻地周边及县域主要交通沿线,这部分农村普遍具有经济发展较快、非农土地利用活动频繁等特征。研究结论:综合考虑区域经济、社会和土地利用等因素,通过人地关系演进状态系数划分人地关系类型,较客观和准确地呈现了区域人地关系的特征和矛盾,为土地整理有针对性的调控人地关系奠定了基础。
周宁郝晋珉杨立双文元洪舒蔓
关键词:土地整理人地关系农村居民点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