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吴蔚宇

作品数:18 被引量:175H指数:9
供职机构:上海市胸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上海申康医院发展中心市级医院适宜技术联合开发推广应用项目上海市“科技创新行动计划”上海市科委科研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8篇手术
  • 7篇术后
  • 6篇麻醉
  • 4篇心脏
  • 4篇镇痛
  • 4篇神经阻滞
  • 4篇疼痛
  • 4篇开胸
  • 3篇术后镇痛
  • 3篇术前
  • 3篇椎旁
  • 3篇静脉
  • 3篇肋间
  • 3篇肋间神经
  • 3篇房颤
  • 2篇心脏病
  • 2篇胸外
  • 2篇胸外科
  • 2篇胸外科手术
  • 2篇用药

机构

  • 15篇上海市胸科医...
  • 2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作者

  • 18篇吴蔚宇
  • 16篇徐美英
  • 10篇徐益萍
  • 5篇梁昌毅
  • 5篇吴镜湘
  • 4篇曹晖
  • 4篇马静雅
  • 4篇吴德华
  • 2篇高天华
  • 2篇吴东进
  • 2篇陈蕾
  • 2篇丁慧苹
  • 2篇张晓峰
  • 1篇许夏英
  • 1篇徐江宁

传媒

  • 8篇上海医学
  • 4篇临床麻醉学杂...
  • 2篇中国临床医学
  • 2篇实用疼痛学杂...
  • 1篇中华麻醉学杂...
  • 1篇继续医学教育

年份

  • 1篇2018
  • 1篇2017
  • 3篇2016
  • 1篇2011
  • 2篇2010
  • 2篇2009
  • 3篇2006
  • 2篇2005
  • 1篇2004
  • 1篇2002
  • 1篇2000
1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胸椎旁神经阻滞对开胸手术患者静脉镇痛效果的影响被引量:12
2009年
目的研究胸椎旁神经阻滞对开胸手术后静脉镇痛效果的影响。方法择期全麻下肺叶切除术的患者102例,随机分成三组:Ⅰ组,32例,单纯全麻;Ⅱ组,36例,于全麻诱导后行胸椎旁神经阻滞;Ⅲ组,34例,于全麻诱导前行硬膜外阻滞。三组均于术毕缝皮时启动患者静脉自控镇痛(PCIA)泵行芬太尼、氟比洛芬酯静脉镇痛,分别于患者清醒拔除气管导管后即刻(T1)、术后24h(T2)、48h(T3)进行视觉模拟评分(VAS),记录启动自控按钮次数及背景输注总量。结果三组24、48hPCIA泵的背景输注总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Ⅱ、Ⅲ组在T1、T2时的VAS均低于Ⅰ组(P<0.05),术后48h内启动自控按钮次数明显少于Ⅰ组(P<0.05)。结论在开胸手术前行胸椎旁神经阻滞或硬膜外阻滞可以增强芬太尼、氟比洛芬酯的静脉镇痛效果。
徐益萍吴东进吴蔚宇徐美英
关键词:术后镇痛胸椎旁神经阻滞手术治疗
肋间神经阻滞治疗难治性肺癌胸痛的疗效评估被引量:4
2018年
目的评估肋间神经阻滞治疗难治性肺癌胸痛患者的镇痛效果和选择最佳疗效患者。方法选取完成3次肋间神经阻滞治疗的178例胸背部疼痛的肺癌未手术患者,均为使用阿片类药物联合NSAID治疗后疼痛未能有效控制者。患者根据病情分成4组:不耐受阿片类药物有肋骨转移组(42例),不耐受阿片类药物无肋骨转移组(45例),大剂量阿片类药物有肋骨转移组(45例),大剂量阿片类药物无肋骨转移组(46例)。记录各组3次治疗后疼痛缓解50%以上患者数、疼痛缓解50%以上的维持时间、阿片类药物减少30%以上患者数,以及注射后有无气胸、注射部位感染发生。结果 178例患者均未发生并发症。4组间患者的性别构成和年龄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不耐受阿片类药物有肋骨转移组、不耐受阿片类药物无肋骨转移组、大剂量阿片类药物有肋骨转移组间疼痛缓解50%以上患者数、疼痛缓解50%以上持续时间、阿片类药物减少30%以上患者数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大剂量阿片类药物无肋骨转移组上述评估治疗有效性的指标均显著优于其他3组(P值均<0.05),治疗后80%的患者疼痛缓解50%以上,疼痛缓解50%以上的持续时间平均为(21.00±6.39)d,54%的患者阿片类药物减少30%以上。结论难治性肺癌胸痛患者行肋间神经阻滞治疗安全有效,对于使用大剂量阿片类药物且无肋骨转移的疼痛未能控制的患者治疗效果最好。
吴蔚宇徐益萍徐美英
关键词:顽固性肋间神经阻滞
静脉全凭异丙酚诱导对体内一氧化氮含量及血压的影响被引量:5
2002年
目的:探究全凭异丙酚(得普利麻,propofol)静脉诱导对患者体内一氧化氮(NO)含量及血压变化的影响。方法:经全麻胸外科手术患者30例,随机分成异丙酚组、输液异丙酚组及依托咪酯组,每组各10例,于麻醉诱导用药前后测定体内NO含量并记录血压,心率。结果:(1)麻醉诱导前三组NO含量及血压心率无差异。(2)诱导后异丙酚组和输液异丙酚组NO含量明显增高,与术前及依托咪酯组比有显著差异,P<0.05。(3)诱导后三组血压均下降,异丙酚组最明显,输液异丙酚组有下降,依托咪酯组稍有下降。结论:(1)异丙酚可刺激体内NO分泌增加,此为异丙酚在诱导期易使血压下降的原因之一。(2)诱导前输液500~1000ml可减少低血压的发生率。
吴蔚宇梁昌毅高天华
关键词:异丙酚一氧化氮麻醉药
芬太尼复合氯诺昔康用于开胸术后镇痛及对凝血功能的影响被引量:3
2006年
目的观察芬太尼复合0.04%氯诺昔康用于开胸手术后镇痛的有效性及对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60例开胸手术患者,随意分为L(氯诺昔康)组和F(芬太尼)组,每组30例。术毕开启静脉自控镇痛泵,L组氯诺昔康40mg+芬太尼0.5mg+氟哌利多1mg,F组芬太尼1mg+氟哌利多1mg,均稀释至100ml,背景输注2ml·h^(-1),自控剂量0.5ml·次^(-1),锁定时间15min。分别于术后24、48h对患者行镇痛、镇静评分并观察不良反应;于术前、术后48h用Sonoclot凝血与血小板功能测定仪测定凝血功能。结果两组镇痛、镇静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头晕、恶心、呕吐L组发生率较F组明显降低P<0.05;术后48h两组凝血功能无差异。结论芬太尼复合0.04%氯诺昔康用于开胸手术后镇痛镇静完善,可降低芬太尼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凝血功能的影响与单纯芬太尼镇痛相似。
吴蔚宇梁昌毅陈蕾丁慧苹徐美英
关键词:氯诺昔康术后疼痛患者自控镇痛凝血
不同麻醉方法下胸科手术老年病人术中房颤发生的比较:大样本临床研究被引量:16
2017年
目的 采用大样本临床研究比较不同麻醉方法下胸科手术老年病人术中房颤的发生.方法 择期行肺癌根治术或食管癌根治术病人1 380例,性别不限,年龄60~ 80岁,体重指数16~33kg/m^2,ASA分级Ⅰ或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病人分为3组(n=460):全身麻醉组(G组)、全身麻醉联合椎旁阻滞组(GP组)和全身麻醉联合硬膜外阻滞组(GE组).GP组在麻醉诱导后,局部注射0.375%罗哌卡因8 ml行术侧T4-7椎旁阻滞.3组麻醉诱导气管插管术后行机械通气,维持PETCO2 35~45 mmHg;麻醉维持:3组均TCI异丙酚,血浆靶浓度2.5 ~ 4.0 μg/ml,G组间断静脉注射舒芬太尼10 μg,总量不超过1.0μg/kg;GP组必要时静脉注射舒芬太尼10 μg;GE组每1.5 h硬膜外注射0.25%罗哌卡因5 ml;维持BIS值40~ 60,3组酌情静脉注射罗库溴铵.记录术中房颤的发生情况.结果 G组、GP组和GE组术中房颤发生率分别为6.1%、3.7%和2.2%,与G组比较,GE组术中房颤发生率降低(P<0.05),GP组术中房颤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全身麻醉比较,全身麻醉联合硬膜外阻滞下胸科手术老年病人术中房颤发生降低,更适合该类病人;而全身麻醉联合椎旁阻滞下术中房颤发生无明显改善.
吴德华马静雅徐益萍吴蔚宇曹晖吴镜湘徐美英
关键词:神经传导阻滞胸外科手术
口服咪唑安定作为小儿心脏手术前用药的临床观察被引量:4
2004年
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术前用药的主要目的是镇静、抗焦虑,以防恐惧应激过强造成患儿呼吸循环的功能紊乱.我们观察术前口服不同剂量的咪唑安定对小儿镇静效果及呼吸循环的影响,并与肌注地西泮作比较,以探讨小儿手术前更为简便、合理、有效的术前用药方法.
吴蔚宇徐益萍徐美英
关键词:咪唑安定小儿心脏手术合理用药
不同时间点应用氟比洛芬酯对开胸术后镇痛效果的影响被引量:6
2009年
目的观察不同时间点使用氟比洛芬酯对开胸术后患者镇痛效果的影响。方法行开胸手术的患者113例,根据用药时间点的不同分为:组1,32例,为对照组;组2,43例,全麻诱导前静脉注射氟比洛芬酯50mg;组3,38例,关胸时静脉注射氟比洛芬酯50mg。3组均行静脉全身麻醉。术毕缝皮时3组开启同样配方的患者静脉自控镇痛(PCIA)泵(AutoMed 3300,韩国),2mL/h,内含芬太尼1mg、氟比洛芬酯200mg、昂丹司琼8mg,稀释至100mL。术后患者根据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自行调控镇痛泵,静息时VAS评分≥4分另行镇痛处理。活动后VAS评分≥4分启动自控按钮给予一次补救剂量的镇痛药(单次自控剂量为0.5mL,锁定时间为15min)。在术毕患者清醒后拔除气管导管即刻(T1)及术后24h(T2)、48h(T3)静息时对患者行疼痛VAS评分。并记录术毕~术后24h、术后24~48h患者的PCIA泵按压次数。结果组2、组3在T1、T2时间点的VAS评分及术毕~术后24h、术后24~48h患者的PCIA泵按压次数显著低于组1(P值均<0.05);组2在T1、T2时间点的VAS评分及术毕~术后24h、术后24~48h患者的PCIA泵按压次数显著低于组3(P值均<0.05)。结论氟比洛芬酯有较强的镇痛作用,麻醉诱导前静脉注射及术后静脉维持联合使用能发挥最佳的镇痛效果。
梁昌毅吴蔚宇徐萍益徐美英
关键词:氟比洛芬酯胸外科手术疼痛
氟比洛芬酯联合芬太尼用于开胸术后静脉镇痛的研究被引量:58
2006年
目的比较开胸术后患者自控静脉镇痛(PCIA)中氟比洛芬酯联合芬太尼与单纯芬太尼的镇痛效果与不良反应。方法选择开胸手术术后行PCIA患者60例,随机均分为两组。芬太尼组术后镇痛给予芬太尼1·25mg+昂丹司琼8mg/100ml;氟芬组关胸前给予氟比洛芬酯50mg,术后镇痛给予芬太尼0·5mg+氟比洛芬酯200mg+昂丹司琼8mg/100ml。两组PCIA泵的设置,维持量2ml/h,单次负荷剂量0·5ml,锁定时间15min。观察两组术后24、48h的镇痛、镇静评分和不良反应发生率,并于镇痛治疗前后采用Sonoclot凝血与血小板功能分析仪评定两组患者的凝血功能。结果两组术后镇痛及镇静评分差异无显著意义。氟芬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芬太尼组。两组间镇痛治疗后凝血功能变化差异无显著意义。结论氟比洛芬酯联合芬太尼用于开胸术后PCIA的镇痛效果与单纯芬太尼相似,但不良反应明显降低,对凝血与血小板功能无明显影响。
陈蕾吴蔚宇张晓峰丁慧苹梁昌毅徐美英
关键词:氟比洛芬酯芬太尼患者自控静脉镇痛
肺癌根治术中新发心房颤动与白细胞介素和脑钠肽的关系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观察行肺癌根治术的患者术中心房颤动(以下简称房颤)的发生情况,并分析其与血浆IL-6、IL-8、IL-10和脑钠肽(BNP)水平,以及心脏超声检查结果的关系。方法选取上海交通大学附属胸科医院2014年3月1日起连续20例行肺癌根治术术中新发房颤(房颤持续时间>5min)的患者(房颤组),另选取同期一般资料、手术方法和麻醉方法一致的行肺癌根治术术中未发生房颤的患者20例(对照组)。两组患者在手术结束时和术后1d抽取静脉血,检测血浆IL-6、IL-8、IL-10和BNP水平;术后1d行床旁心脏超声检查,测量左心房内径(LAD)、左心室舒张末内径(LVEDd)、左心室收缩末内径(LVEDs)、右心房内径(RAD)、右心室内径(RVD)、室间隔厚度(IVST)、左心室后壁舒张末期厚度(LVPWT)、肺动脉收缩压(PASP)、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舒张末容积(LVEDV)、每搏量(SV)、左心室短轴缩短率(FS),并观察左心室舒张功能和瓣膜异常情况。结果两组间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补液量、术中出血量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两组间患者术中丙泊酚、舒芬太尼、罗库溴铵总用量,以及使用升压药和降压药的患者构成比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房颤组手术结束时的IL-6、IL-8、IL-10和BNP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同时间(P值均<0.05),两组间术后1d的IL-6、IL-8、IL-10和BNP水平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房颤组和对照组术后1d的IL-6、IL-8、IL-10和BNP水平均显著高于同组手术结束时(P值均<0.05)。两组间术后1d的LAD、LVEDd、LVEDs、RAD、RVD、IVST、LVPWT、PASP、LVEF、LVEDV、SV,以及左心室舒张功能减退、二尖瓣轻度反流、三尖瓣轻度反流、主动脉瓣轻度反流的患者构成比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房颤组的FS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肺癌根治术患者术中新发房颤可能与术中较高的炎性细胞因子(IL-6、IL-8、
马静雅吴德华徐益萍吴蔚宇曹晖吴镜湘徐美英
关键词:心脏超声炎性细胞因子脑钠肽肺癌根治术
肋间神经阻滞治疗285例开胸手术后疼痛综合征的回顾性分析被引量:9
2011年
目的回顾性分析肋间神经阻滞治疗开胸手术后疼痛综合征(PTPS)的效果,并探讨影响疗效的相关因素。方法 选择完成5次肋间神经阻滞治疗的PTPS患者285例,采用疼痛缓解程度评分法,以总疼痛缓解总百分率50%为界分为治疗有效(A)组和治疗无效(B)组,记录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术前有无胸背部疼痛、手术部位、术后放化疗、术后情绪、治疗前疼痛持续时间、治疗前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等,分析上述因素与疗效的相关性。结果 治疗后患者总疼痛缓解总百分率>50%者占29.5%(84/285)。两组间年龄、术前有胸背痛、手术取右侧胸部切口、治疗后行化疗、治疗前疼痛VAS评分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A组治疗后接受胸部放疗和术后情绪低落者的构成比均显著低于B组(P值均<0.05),治疗前疼痛持续时间亦显著短于B组(P<0.05)。性别、手术部位、术后接受胸部放疗、术后情绪低落、治疗前疼痛持续时间与治疗后疼痛缓解程度的总相关性为76.4%,其中治疗前疼痛持续时间的相关性为69.7%。治疗前疼痛持续时间与治疗后疼痛缓解程度呈负相关(r=-0.635,P<0.05)。结论 PTPS的病因主要为直接或间接的肋间神经损伤,影响其疗效的因素涉及整个围术期,早期治疗是提高疗效的关键。
吴蔚宇许夏英徐益萍蒋琦亮徐美英
关键词:肋间神经阻滞疼痛缓解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