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吴耿

作品数:6 被引量:36H指数:3
供职机构:中国地质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科技基础性工作专项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专项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生物学
  • 3篇天文地球

主题

  • 2篇地球化
  • 2篇地球化学
  • 2篇生物地球
  • 2篇生物地球化学
  • 2篇湖泊
  • 2篇湖泊沉积
  • 2篇湖泊沉积物
  • 2篇高原湖泊
  • 2篇沉积物
  • 1篇地质
  • 1篇地质学
  • 1篇地质学意义
  • 1篇多样性
  • 1篇嗜盐
  • 1篇嗜盐微生物
  • 1篇碳循环
  • 1篇碳源
  • 1篇碳源利用
  • 1篇同位素
  • 1篇同位素分馏

机构

  • 3篇中国地质大学
  • 3篇中国地质大学...
  • 2篇中国地质大学...
  • 2篇中国科学院
  • 1篇中山大学
  • 1篇浙江海洋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大...

作者

  • 6篇吴耿
  • 6篇蒋宏忱
  • 4篇杨渐
  • 3篇董海良
  • 2篇侯卫国
  • 2篇赖忠平
  • 2篇孙永娟
  • 1篇李高远
  • 1篇刘文
  • 1篇王尚
  • 1篇张国敬

传媒

  • 3篇盐湖研究
  • 2篇地球科学
  • 1篇地球与环境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18
  • 2篇2016
  • 2篇2013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微生物参与的不产氧光合硫氧化过程中硫同位素分馏效应及其地质学意义
2023年
微生物在利用含硫物质时的同位素偏好性会导致代谢产物中硫同位素的分馏,因此地质记录中的硫同位素可以用来反演其中的微生物活动以及古海洋和大气的氧化还原条件.对微生物参与的硫循环的传统认知中,只有微生物介导的硫还原作用和硫歧化作用会导致明显的同位素分馏现象,而微生物硫氧化过程造成的分馏效应不明显.而最近的研究发现一株硫氧化细菌可以产生巨大的硫同位素分馏,意味着我们需要重新评估地质记录中的硫氧化过程.综述了微生物参与的不产氧光合硫氧化过程中硫同位素分馏效应及其地质学意义,包括硫氧化微生物及绿弯菌的分布和功能、微生物介导硫氧化过程的硫同位素分馏效应、以及微生物硫氧化过程硫同位素分馏研究的地质记录.最后对微生物参与的不产氧光合硫氧化过程中硫同位素分馏效应研究现状和未来发展方向提出总结和展望.
谢逸豪吴耿鲜文东李文均蒋宏忱
关键词:同位素分馏生物地球化学
柴达木盆地达布逊盐湖微生物多样性研究被引量:22
2013年
本研究采用高通量测序与传统培养技术相结合的方式研究达布逊湖微生物的多样性。结果显示,达布逊盐湖中的细菌多样性与丰度远高于古菌。高通量测序所得的16SrRNA基因序列分别归属广古菌门(Euryarchaeota),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和疣微菌门(Verrucomicrobia)。广古菌门序列占原核微生物(细菌与古菌之和)的5.5%,以嗜盐的盐杆菌科(Halobacteriaceae)为主,而属于放线菌门、拟杆菌门、变形菌门和疣微菌门的细菌序列分别占原核微生物的53.0%、25.8%、14.1%和1.6%。定量PCR结果显示,达布逊盐湖水体中的细菌和古菌16S rRNA基因丰度分别为3.27×107和4.35×104拷贝/毫升。培养分离获得的纯细菌菌株分别属于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和芽孢杆菌属(Bacillus)。古菌菌株则分别属于盐杆菌科的盐盒菌属(Haloarcula)、盐红菌属(Halorubrum)和盐棍菌属(Halorhabdus)。本研究为青藏高原盐湖微生物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提供了有利的数据支持。
赵婉雨杨渐董海良吴耿王尚孙永娟赖忠平蒋宏忱
关键词:嗜盐微生物古菌细菌多样性
热泉中驱动碳循环的微生物研究进展被引量:3
2018年
微生物驱动的碳循环是热泉生境各元素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的核心部分.研究热泉生境驱动碳循环微生物及其代谢机制,既有助于揭示地球早期生命起源与演化、探讨地外生命,又具有重大的生物工程应用意义.综合阐述了热泉生态系统驱动碳循环的功能微生物在系统发育学上的分布、功能基因的相对丰度和活性、功能群与环境因子(如温度、pH)的响应关系,旨在了解热泉中驱动碳循环微生物的研究现状并为其后续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张艳敏吴耿蒋宏忱
关键词:热泉微生物碳循环生物地球化学
青藏高原湖泊沉积物硫酸盐还原菌种群分布被引量:6
2013年
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GGE,Denaturing Gra-dient Gel Electrophoresis)与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Q-PCR,Quantitative PCR)相结合的综合分析技术,研究了青藏高原洱海、青海湖、尕海1、尕海2、小柴旦湖沉积物硫酸盐还原菌多样性及丰度。研究结果显示,5个盐湖沉积物中dsrB(编码亚硫酸还原酶β亚基,为硫酸盐还原菌所共有)基因的丰度为每克沉积物1.71×108~1.55×109拷贝,与盐度无明显相关性;所获得的dsrB基因序列分属于3个科:Desulfobacter-aceae,Desulfobulbaceae和Peptococcaceae。其中,Desulfobacteraceae科是主要类群。硫酸盐还原菌多样性(DGGE结果)与盐度呈现出负相关性。故在所研究的盐湖中,盐度可能不是影响硫酸盐还原菌种群分布的唯一因素,可能还受其它未知环境因素的影响,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杨渐蒋宏忱孙永娟吴耿侯卫国董海良赖忠平
关键词:DGGE硫酸盐还原菌
青海湖1.8万年以来甲藻Dinoflagellate群落变化及其古气候环境的指示意义被引量:2
2016年
近年来,有学者通过古DNA方法成功地重建了海洋沉积记录中古微生物群落变化,并借此反演了当地古环境—气候变化。然而,此种方法对于陆地湖泊沉积记录是否适用仍然有待研究。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GGE,Denaturing Gradient Gel Electrophoresis)与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Q-PCR,Quantitative PCR)相结合的综合分析技术手段,系统研究青海湖5.8 m(时间跨度为~18 500 a)沉积柱中的甲藻(Dinoflagellate)多样性和丰度变化。研究结果显示,青海湖Dinoflagellate藻18S rRNA基因序列主要与海洋型藻类Woloszynskiahalophila和Scrippsiellahangoei相近(~98%序列相似性)。定量Q-PCR结果显示,每克沉积物含有dinoflagellate藻类18S rRNA基因丰度范围为2.27×10~3~8.55×10~6拷贝。另外,Dinoflagellate藻类18S rRNA基因丰度与总有机碳含量成显著正相关(R=0.408,p=0.0001)。对比分析揭示,较高的藻类丰度对应高总有机碳含量和较低的可溶解性盐电导率;反之,较低的藻类丰度对应较高的可溶解性盐电导率和较低的总有机碳含量。在青海湖区,总有机碳指示着季风降雨变化,并间接地指示着外源输入和湖泊营养状况变化,然而可溶性盐电导率则指示着湖泊盐度变化。综上所述,青海湖沉积柱Dinoflagellate藻类丰度可能反应了历史时期湖泊营养状况和盐度波动情况。
杨渐蒋宏忱吴耿李高远侯卫国董海良
关键词:古DNARRNA基因
青藏高原北部湖泊沉积物中基于不同碳源可培养细菌多样性被引量:5
2016年
前人研究显示微生物群落对有机碳源的利用具有选择性,但是纯菌株对碳源利用的选择性却不甚明了。此外,在盐湖环境中微生物出于能量的考虑可能选择性利用有机碳源以抵抗盐度渗透压。因此,盐度可能间接地影响微生物对有机碳源的利用。然而,目前类似的相关研究较少。采用单碳源纯培养技术、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和相关统计方法,研究了青藏高原北部6个湖泊(洱海、青海湖、托素湖、尕海1、尕海2、小柴旦湖)沉积物中基于不同碳源可培养细菌多样性及其与盐度的响应关系。采用7种不同类型的单碳源(甲酸钠、乙酸钠、丙酮酸钠、乳酸钠、葡萄糖、纤维素、混合氨基酸)进行培养筛选。共获得10个细菌分类属的75株纯培养菌株,它们分属于γ-变形菌纲的气单胞菌属(Aeromonas)、盐单胞菌属(Halomonas)、希瓦氏菌属(Shewanella)、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假交替单胞菌属(Pseudoalteromonas)、弧菌属(Vibrio),β-变形菌纲的脱氯单胞菌属(Dechloromonas)以及芽孢杆菌纲的芽孢杆菌属(Bacillus)、微小杆菌属(Exiguobacterium)和游动球菌属(Planococcus)。其中,盐单胞菌属菌株可利用研究中使用的所有碳源类型,说明这类细菌具有广泛碳代谢途径,可能潜在参与了青藏高原北部湖泊碳循环过程。研究发现所得纯菌株对不同碳链长度碳源的利用具有选择性,即随着盐度增高,某些菌株偏向利用结构更加复杂的碳源。总之,盐度不仅影响着纯培养细菌群落多样性,而且还影响着细菌对碳源类型的选择。
刘文杨渐吴耿张国敬蒋宏忱
关键词:沉积物可培养细菌碳源利用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