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吴继宁

作品数:100 被引量:215H指数:7
供职机构:广西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西壮族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西壮族自治区科技攻关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81篇期刊文章
  • 17篇会议论文
  • 2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00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5篇细胞
  • 57篇肿瘤
  • 36篇树突
  • 36篇树突状
  • 36篇树突状细胞
  • 32篇肝癌
  • 28篇抗肿瘤
  • 24篇抗原
  • 21篇免疫
  • 20篇肿瘤作用
  • 20篇抗肿瘤作用
  • 14篇抗原致敏
  • 12篇基因
  • 12篇CD3AK细...
  • 10篇肿瘤抗原
  • 10篇分子
  • 9篇细胞诱导
  • 9篇肝肿瘤
  • 8篇体外
  • 7篇原发性

机构

  • 85篇广西医科大学...
  • 12篇广西医科大学
  • 10篇广西医学院
  • 6篇广西壮族自治...
  • 2篇中国医学科学...

作者

  • 100篇吴继宁
  • 73篇罗小玲
  • 73篇谢裕安
  • 72篇匡志鹏
  • 61篇梁安民
  • 15篇杨帆
  • 12篇陈心秋
  • 10篇李力
  • 9篇葛莲英
  • 9篇古明华
  • 9篇莫钦国
  • 8篇唐步坚
  • 7篇袁卫平
  • 7篇李力
  • 6篇谢肖兰
  • 6篇许进
  • 5篇王娟
  • 5篇张学荣
  • 5篇李菲
  • 3篇李韵秋

传媒

  • 15篇广西医科大学...
  • 8篇中国癌症防治...
  • 6篇广西医学
  • 6篇第七届广西肿...
  • 4篇广西医学院学...
  • 4篇中国医学文摘...
  • 4篇第八届全国肿...
  • 3篇中国肿瘤生物...
  • 3篇肿瘤研究与临...
  • 3篇四川肿瘤防治
  • 3篇肿瘤防治研究
  • 3篇现代肿瘤医学
  • 3篇第四届中国肿...
  • 2篇世界华人消化...
  • 2篇中华妇产科杂...
  • 2篇中国肿瘤
  • 2篇实用癌症杂志
  • 2篇广东医学
  • 2篇中华医学遗传...
  • 2篇中华肿瘤防治...

年份

  • 3篇2014
  • 3篇2013
  • 5篇2012
  • 5篇2011
  • 1篇2010
  • 5篇2009
  • 4篇2008
  • 8篇2007
  • 9篇2006
  • 2篇2005
  • 10篇2004
  • 7篇2003
  • 2篇2002
  • 8篇2001
  • 6篇2000
  • 3篇1999
  • 1篇1998
  • 1篇1997
  • 4篇1994
  • 3篇1993
10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中药制剂消癌胶囊对恶性肿瘤T细胞亚群的影响被引量:7
2000年
谢裕安梁安民罗小玲吴继宁陆益
关键词:T淋巴细胞亚群药物作用药理
CD_3单克隆抗体激活细胞的体外抗肿瘤作用被引量:3
2000年
目的:观察CD3单克隆抗体激活的杀伤细胞(CD3AK)的体外杀伤肿瘤作用。方法:采用MTT法测定不同时期CD3AK细胞的杀伤活性。结果:培养到第4天的CD3AK细胞已有明显的杀伤活性,第10天达高峰;CD3AK对K562、H7402和MNK45肿瘤细胞的杀伤活性显著高于LAK和NK细胞(P<0.05),对Hela-3肿瘤细胞的杀伤活性略低于LAK细胞。结论:CD3AK是一种广谱、高效的肿瘤杀伤细胞,但它对不同种类的肿瘤细胞的杀伤效应又存在着较大的差异。
谢裕安梁安民罗小玲吴继宁
关键词:单克隆抗体CD3AK杀伤肿瘤
滋养细胞肿瘤患者夫妇外周血G显带染色体的研究
1994年
检查了55例滋养细胞肿瘤患者及45例患者丈夫和181例正常男女对照者的外周血G显带染色体,重点观察染色体22号缺失、散发性7;14号易位和低比例性染色体联合的情况。结果发现,后两者以及9号臂间倒位,在患者夫妇中的发生率均增高,与对照者相比,差异有显著或极显著意义。提示:包括9号臂间倒位、散发性7;14号易位和低比例性染色体嵌合在内的染色体畸变,可能是滋养细胞肿瘤的发病原因一。
商恩荣吴继宁李力陈心秋谢肖兰
关键词:染色体G显带滋养细胞肿瘤
转基因树突状细胞瘤苗诱导的CTL对肿瘤细胞的靶向性杀伤作用被引量:3
2010年
目的:观察mAFP基因转染的树突状细胞(DC)瘤苗诱导的靶向性细胞毒性T细胞(以下简称靶向性CTL)对肿瘤细胞的杀伤作用。方法:用构建的mAFP基因转染的DC瘤苗免疫C57BL/6小鼠,取免疫小鼠脾细胞诱导CTL,LDH非放射性细胞毒性试验检测其对不同肿瘤细胞的杀伤作用。用ELISA法检测CTL诱导过程中TNF-α和IFN-γ分泌变化规律。结果:AFP基因转染的DC瘤苗免疫小鼠后能诱导具有较高抗肿瘤活性的靶向性CTL,这种靶向性CTL对AFP分泌性肿瘤细胞具有更强的杀瘤活性,且在CTL诱导过程中TNF-α和IFN-γ分泌水平明显增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FP基因重组腺病毒修饰的DC瘤苗免疫C57BL/6J小鼠,能诱导出针对AFP抗原的靶向性CTL,并也能通过分泌TNF-α和IFN-γ实现对AFP分泌性肿瘤细胞的特异性杀伤。
吴继宁匡志鹏谢裕安杨帆罗小玲李媛媛
关键词:甲胎蛋白树突状细胞抗肿瘤作用
MIP-1β基因修饰增强肿瘤相关抗原致敏的树突状细胞的抗肿瘤免疫效果
目的:探讨通过增强树突状细胞(DC)与T细胞的相互作用来进一步增强DC介导的抗肿瘤免疫效果。方法:体外培养的小鼠骨髓树突状细胞体外经携带人MIP-1β基因的重组腺病毒(AdhMIP-1β)转染后(MIP-1β-DC),用...
罗小玲梁安民谢裕安匡志鹏吴继宁
关键词:树突状细胞肿瘤抗原基因转染抗肿瘤免疫
文献传递
肿瘤抗原致敏树突状细胞协同CD3AK细胞的抗肿瘤作用
目的:探讨肿瘤抗原致敏树突状细胞(DC)对抗CD3单克隆抗体激活的杀伤细胞(CDAK)抗肿瘤作用的影响。方法:从人外周血分离、纯化、诱导DC和CD3AK细胞,体外用BEL-7402肿瘤抗原肽冲击致敏DC,采用乳酸脱氢酶(...
谢裕安罗小玲梁安民匡志鹏吴继宁
关键词:树突状细胞肿瘤抗原抗肿瘤作用
文献传递
AFP基因修饰树突状细胞瘤苗治疗肝移植瘤的实验研究
2009年
目的 探讨pAdBM5-mAFP-DC瘤苗对C57BL/6J小鼠移植性肝癌发生、发展的阻断作用。方法 40只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A、B、C、D、E组,每组8只。以免疫表达mAFP基因的重组腺病毒转染DC(pAdBM5-mAFP—DC)为A组;空pAdBM5质粒免疫为B组;以免疫表达mAFP基因的质粒DNA(pAdBM5-mAFP)为C组;单纯免疫DC为D组;以注射单纯PBS为对照组的E组。免疫方法:A组和D组在每只小鼠的右腋下注射5×10^5个细胞;B组和C组在每只小鼠的右腋下注射10.0μg质粒;E组仅注射0.1mlPBS。每周注射1次,连续免疫4次。在初次免疫后的第3周给所有小鼠移植Hepa1-6肝癌细胞。观察小鼠移植瘤的生长情况。于移植肿瘤第14天处死小鼠,观察成瘤情况,计算抑瘤率。结果 A组有3只小鼠未长出移植瘤。处死小鼠称瘤重,发现A组瘤重与其他各对照组瘤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或0.01)。A、B、C、D各组肿瘤抑制率分别为:68.31%、13.23%、52.1%和38.54%,A组抑瘤率显著高于其它各组(P〈0.05或0.01)。结论 重组pAdBM5-mAFP—DC瘤苗免疫小鼠,可在一定程度上使小鼠获得免疫保护,降低肝癌的发生率。
谢裕安匡志鹏李媛媛罗小玲吴继宁
关键词:树突状细胞移植性肝癌树突状细胞瘤苗
IL-2基因转染的CIK细胞联合DC对肝癌细胞的杀伤作用被引量:4
2009年
目的探讨IL-2基因转染的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联合树突状细胞(DC)对肝癌细胞的杀伤作用。方法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从健康人外周血中分离单个核细胞(PMBC),分别诱导CIK细胞和DC。用携带IL-2基因的重组腺病毒AdBM5-GFP-IL-2转染CIK细胞,HepG2肝癌冻融抗原冲击致敏DC,然后将转染IL-2基因的CIK细胞(IL2-CIK)与肝癌抗原致敏DC(Lysate-DC)共培养,制备肝癌抗原致敏DC激活的IL-2基因修饰的CIK细胞(Lysate-DC-IL-2-CIK)。采用MTT法检测单纯CIK、DC联合CIK(DC-CIK)、肿瘤抗原致敏DC激活的CIK(Lysate-DC-CIK)、DC激活的IL2基因转染的CIK(DC-IL2-CIK)和肿瘤抗原致敏DC激活的IL-2基因转染的CIK(Lysate-DC-IL2-CIK)对肝癌HepG2细胞的杀伤作用,效靶比分别为10:1、20:1、40:1,同时以肝癌细胞H7404、白血病细胞K562作为靶细胞进行杀伤对照实验。结果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效靶比的Lysate-DC-IL-2-CIK效应细胞对HepG2的杀伤活性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或0.01),且其杀瘤作用随着效靶比的增高而增强,在效靶比为40:1时达到最佳抗肿瘤活性。结论经肝癌抗原致敏DC激活的IL-2基因转染的CIK细胞对AFP分泌功能的肝癌细胞具有更强的杀伤作用。
匡志鹏吴继宁罗小玲谢裕安李安娜
关键词:CIKIL-2DC
肝癌细胞抗原致敏树突状细胞诱导的抗肿瘤免疫机理分析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患者外周血树突状细胞(DC)体外经自体肝癌细胞抗原致敏后诱导的抗肿瘤免疫机理。方法肝癌患者外周血经梯度密度离心法分离,获得DC前体细胞,用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M-CSF)和重组人白...
匡志鹏罗小玲谢裕安梁安民吴继宁袁卫平莫钦国
文献传递
CD3AK细胞治疗原发性肝癌的实验及临床应用研究被引量:11
1998年
目的观察CD3AK细胞体外杀瘤活性及其治疗中晚期原发性肝癌的效果。方法采用抗CD3单克隆抗体(CD3McAb)辅以少量rlL—2和PHA诱导外周血淋巴细胞制备CD3AK细胞。体外实验用MTT法测定其对K562、Hela—3和H7402肿瘤细胞株杀瘤活性,然后应用于临床,将140例中晚期肝癌患者随机分为三组,A组5l例(CD3AK细胞十化疗),B组45例(单纯化疗),C组44例(单用CD3AK细胞治疗)。结果CD3AK细胞体外对K562、Hela-3和H7402细胞株杀瘤率分别为78.54%、34.09%和64.37%,抗肿瘤效应的最佳时期在培养的第7~10天之间;临床治疗部分缓解率(PR)A、B、C组分别为45.1%、17.7%和20.5%,A、B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o1)。结论CD3AK细胞是继LAK细胞后又一为有效的杀瘤细胞,临床应用安全可靠、有效,在中晚期肝癌辅助治疗中有着良好的应用价值,合理结合其它疗法可增强疗效。
梁安民莫钦国袁卫平谢裕安罗小玲吴继宁朱华展覃源才
关键词:CD3AK细胞杀瘤活性
共10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