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吴泽庆

作品数:27 被引量:14H指数:2
供职机构:中央民族大学外国语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文化科学艺术更多>>

文献类型

  • 1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1篇文学
  • 3篇文化科学
  • 2篇艺术

主题

  • 4篇诗歌
  • 2篇英美文学
  • 2篇早期诗歌
  • 2篇上帝
  • 2篇诗人
  • 2篇疏离
  • 2篇主义
  • 2篇文学
  • 2篇现代主义
  • 2篇美文
  • 1篇代表作
  • 1篇代表作家
  • 1篇导师
  • 1篇新诗
  • 1篇心理
  • 1篇学术
  • 1篇寻找自我
  • 1篇研究型
  • 1篇研究型教学
  • 1篇义学

机构

  • 16篇中央民族大学
  • 4篇北京邮电大学
  • 3篇北京外国语大...

作者

  • 16篇吴泽庆
  • 4篇杨纪平
  • 2篇郭艳玲
  • 1篇王凯

传媒

  • 3篇小说评论
  • 2篇外国文学动态
  • 2篇作家
  • 2篇电影文学
  • 2篇世界文学评论...
  • 2篇品位·经典
  • 1篇世界华文文学...
  • 1篇大学教育
  • 1篇世界文学评论...

年份

  • 2篇2022
  • 1篇2020
  • 1篇2014
  • 2篇2013
  • 1篇2012
  • 3篇2011
  • 3篇2009
  • 1篇2008
  • 1篇2007
  • 1篇2006
2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一个具体化的现代主义诗人——威·奥登研究综述
2012年
在西方现代诗歌史上,威斯坦·休·奥登(Wystan Hugh Auden,1907—1973)被认为是继叶芝和艾略特之后二十世纪最伟大的英语诗人,英国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奥登一代”代表作家。奥登曾获得博林根诗歌奖、美国图书奖和美国文学勋章,曾任牛津大学诗学教授。奥登一生作品颇多,
吴泽庆
关键词:现代主义诗人美国文学代表作家
建构主义视域下研究型教学模式探究——以英国文学史为例被引量:3
2020年
英国文学史是高等院校英语专业本科主干课程,在英语专业人才培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文章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探讨英国文学史的研究型教学模式,即在保证知识体系完整的基础上,奉行“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原则,重设教学框架,重构师生关系,灵活运用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下的多种教学模式,促进学生自我构建知识体系,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杨纪平吴泽庆郭艳玲
关键词: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研究型教学英国文学史
从世俗之城走向公正之城——奥登的城市诗歌中的和解精神
2013年
工业化产生都市和城镇,都市化和城镇化催生了现代人的个性分裂、价值腐化、信仰缺失。奥登认为,都市如同诱饵,提供进入社会的机会。尽管城市对于人类来说,是一个滋生堕落的场所,但是,此时的奥登表现出一种和解的精神,对城市持修正的态度,接受了现代城市的现状,形成了公正之城的思想。奥登这样写道:"
吴泽庆
关键词:悲观态度悲观主义者人性弱点上帝之城
家与墙:一位美国来华传教士的困境
2007年
美国作家约翰.赫赛的长篇小说《召唤》成为他的“中国三部曲”中“中国形象书写”的巅峰,再次反映了在华传教士面对中国文化的归属感和异化感,一种面对家园时却被高墙阻隔的无法逾越的困境。本文试从不同角度和侧面分析小说主人公在归乡的召唤中所面临的一堵堵不同层面上的高墙,剖析文化交流中的障碍和困惑。
吴泽庆
关键词:来华传教士
约瑟夫·海勒作品中的无形见有形(英文)
2006年
海勒的第一部最响誉的长篇小说《第二十二条军规》,被认为二战后时代的经典之作。本文试图评论小说中重复的运用使作品中的无形见有形。这成功地展示了海勒世界中恐怖的加深。
吴泽庆
关键词:FORMHORRORCATCH-22
《海与镜》:莎剧《暴风雨》的克尔凯郭尔式阐释
2022年
奥登的诗剧《海与镜》是威廉·莎士比亚《暴风雨》的“存在主义”寓言版,表现生活经历审美艺术、伦理道德、信仰观念的选择。《海与镜》从克尔凯郭尔的三境界再现原剧人物的内心世界,个体与世界的关系,揭示个体在感性与理性、想象与真实、道德与信仰的选择中生存的可能性。
吴泽庆杨纪平
关键词:莎士比亚《暴风雨》克尔凯郭尔存在主义
W.H.奥登研究在中国被引量:2
2011年
在西方现代诗人之中,W.H.奥登(WystanHugh Auden,1907—1973)被认为是继叶芝和艾略特之后二十世纪最伟大的英语诗人,英国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奥登一代"代表性作家。从上世纪三十年代到五十年代中期,他在英美诗坛的地位显赫,受到学院派批评家的强烈推崇。1953年,奥登获博林根诗歌奖。
吴泽庆
关键词:中国现代诗歌九叶诗人中国现代主义诗歌早期诗歌中国新诗
疏离与冲突中的孤独者——论W·H·奥登早期诗歌
2014年
奥登早期诗歌的世界充斥着无法融合的因子,孤独成为其诗歌的重要主题.孤独的形成原因是多元的,或源于身体与思想之间的争斗,或由于自我疏离,或因团体与个人之间的矛盾,孤独造成了精神与肉体、人与人、个人视野与公共责任之间的分离状态.
吴泽庆
关键词:诗歌
导师、伴侣、爱人——余则成心中“潜伏”的女人们
2009年
电视剧《潜伏》是一部集智慧与勇敢、理想与信仰、伟大与平凡达到完美组合的作品。抛开作品的政治内涵,其对于两性关系的处理颇为耐人寻味。《潜伏》全景式地浓缩再现了跨越历史时间维度的两性关系的三种模式。通过余则成的经历,这部电视剧塑造了男人一生中会遇到的三种女人:精神上的导师、生活中的伴侣和感情上的爱人。三个女人是他生活中永远无法分得清的三个组成部分,是他的完整自我的再现,是一个男人良心、道德、情感的博弈,是永远“潜伏”在余则成的心中难解的情结。
吴泽庆
关键词:导师伴侣爱人
不合时宜的“黑色上帝”——浅析奥康纳的《人造黑人》
2009年
奥康纳的短篇小说《人造黑人》是美国文学史上最重要的宗教小说之一。本文将从奥康纳对黑人神学的态度来解读这位著名宗教作家的宗教信仰。奥康纳通过对黑人神学中的黑人上帝的解读表明,传统的西方神学无论将上帝塑造成何种性别和肤色都是父权制神学二元对立的变体,都是对等级制下的对立关系的一种重复,是不可取的,毫无力量可言的。奥康纳通过剥夺黑人上帝的话语权创造了黑人上帝这一不合时宜的人,从而批判了黑人神学的片面性,从一个侧面颠覆了父权制神学的等级制度和由此产生的两方对立。
吴泽庆
关键词:黑人神学上帝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