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人工耳蜗植入的主要目的是恢复语前聋患儿听觉功能,使其获得正常的言语发育、学习和社交能力,改善其生活质量。以往的研究多集中于单纯听觉或言语能力的改善。本研究评估人工耳蜗植入术后患者听觉言语能力及生活质量的变化情况,探索人工耳蜗植入术对患者听觉言语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2021年2月采用便利抽样法,在湖南省某三级甲等医院人工耳蜗植入随访中心数据库中抽取171例人工耳蜗植入术后的患者为观察对象,采用听觉行为分级量表(Categories of Auditory Performance,CAP)、父母版言语空间特性问卷(Speech/Spatial and Qualities of Hearing Scale-Parents’Version,SSQ-P)、听力植入体使用儿童的家庭生活质量问卷(Children Using Hearing Implants Quality of Life,CuHI-QoL)对入选青少年患者家属进行调查。采用t检验与方差分析探讨不同年龄段(<2.5岁组、2.5~4.5岁组与>4.5岁年组)在术后不同时段(<2.5年组、2.5~4.5年组与>4.5年组)患者的听觉言语能力及家庭生活质量的变化情况;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探讨其相关性;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探讨患者生活质量与评价听觉能力的量表(CAP、言语感知、空间听力、其他听力特征)得分的关系。结果:术后<2.5年组的患者CAP和SSQ-P评分均低于2.5~4.5年组与>4.5年组(均P<0.05)。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术后年限和CuHI-QoL评分(父母期望、生活质量)分别与CAP、SSQ-P及其维度评分呈正相关(均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示CAP评分和言语感知能力是生活质量的影响因素(R2=0.170,P<0.01)。结论:术后2.5年为患者听觉语言能力的增长期,稳定后增长速度变缓。随着术后年限的延长,患者的听觉言语能力逐渐增强,生活质量逐步提高。
目的探讨术前体位训练联合俯卧床在视网膜脱离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7月—2019年7月在某院眼科就诊的住院患者193例为研究对象。将患者住院号进行编号再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平均分配至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接受术前体位训练联合俯卧床干预,对照组接受常规围手术期体位护理措施。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视网膜脱离复位率及躯体不适发生率,同时采用手术体位舒适性量表(Operation Position Comfort Questionnaire,OPCQ)、医院焦虑抑郁量表(Hospital Anxiety and Depression Scale,HAD)分别评估两组患者术前及出院当天体位舒适性和负性情绪并进行比较。结果干预后,观察组的视网膜复位率(95.83%),对照组的视网膜复位率(90.7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住院期间颈部不适、腰部不适、呼吸困难、肢体麻木等躯体不适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OPCQ评分和HAD评分均高于对照组(83.32±10.84 vs 71.23±9.92;9.74±2.45 vs 11.23±2.82),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接受玻璃体切割联合眼内填充术的视网膜脱离患者中应用术前体位训练联合俯卧床,可以改善患者的预后及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提高患者的舒适度。该方法应用简单、方便,且对视网膜脱落患者预后具有重要意义,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目的:探讨医院环境噪音对儿童患者医疗恐惧和焦虑的影响,并考察儿童意志控制的调节作用。方法:采用状态-特质焦虑问卷(STAI)和儿童医疗恐惧问卷(CMFS)评估儿科门诊患儿的医疗恐惧和状态-特质焦虑程度。分析医院环境中,不同强度的噪音与儿童的医疗恐惧和焦虑的关系。采用青少年气质量表修订版(EATQ-R)评估患儿的意志控制程度。结果:(1)高分贝组(≥75 dB)患儿医疗恐惧得分(30.37±5.31 VS 23.24±3.07,P<0.01)、状态焦虑得分(41.11±8.51 VS 37.33±9.47,P<0.05)均高于低分贝组(<75 dB);(2)医院噪音与患儿状态-特质焦虑得分、医疗恐惧得分显著正相关(P<0.01);(3)意志控制在噪音与儿童医疗恐惧及状态焦虑之间均起调节作用。结论:医院环境噪音可引发儿童患者的医疗恐惧和焦虑。患儿的意志控制可在一定程度上缓冲噪音对就诊期间儿童医疗恐惧和状态焦虑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