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吴婷

作品数:21 被引量:33H指数:4
供职机构: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农业科学机械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4篇期刊文章
  • 4篇专利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7篇医药卫生
  • 1篇机械工程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5篇脂肪
  • 5篇脂肪肝
  • 5篇酒精
  • 5篇酒精性
  • 5篇病毒
  • 4篇细胞
  • 4篇酒精性脂肪肝
  • 4篇肝炎
  • 4篇病理
  • 3篇皮肤
  • 3篇组织病理
  • 3篇小鼠
  • 3篇非酒精性
  • 3篇非酒精性脂肪
  • 3篇病理分析
  • 2篇代谢
  • 2篇毒性肝炎
  • 2篇乙型
  • 2篇乙型肝炎
  • 2篇乙型肝炎病毒

机构

  • 21篇华中科技大学
  • 2篇华中科技大学...
  • 1篇佛山市第一人...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浙江大学医学...
  • 1篇华中科技大学...

作者

  • 21篇吴婷
  • 12篇黄长征
  • 5篇宁琴
  • 3篇严伟明
  • 3篇习东
  • 3篇罗小平
  • 2篇王洪武
  • 1篇吴熙瑞
  • 1篇曾强
  • 1篇李枫
  • 1篇王英伟
  • 1篇宋震亚
  • 1篇武建军
  • 1篇张凌云
  • 1篇黄加权
  • 1篇苏南
  • 1篇赵奕
  • 1篇黄东晖
  • 1篇何小亮
  • 1篇叶慧义

传媒

  • 4篇皮肤性病诊疗...
  • 3篇临床皮肤科杂...
  • 2篇中国皮肤性病...
  • 1篇内科急危重症...
  • 1篇中华皮肤科杂...
  • 1篇生殖与避孕
  • 1篇中华健康管理...
  • 1篇实用皮肤病学...
  • 1篇中华医学会第...

年份

  • 1篇2024
  • 3篇2023
  • 5篇2021
  • 3篇2020
  • 3篇2019
  • 2篇2015
  • 3篇2014
  • 1篇2005
2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汗孔角化症64例临床与病理分析被引量:9
2020年
目的探讨汗孔角化症(porokeratosis,PK)的临床和组织病理特征,特别是生殖器区域汗孔角化症。方法回顾性分析64例PK患者的临床及组织病理资料。结果64例患者中,男46例,女18例,平均发病年龄36.2岁(2~73岁),平均病程9.4年(1个月~60余年)。皮损累及部位:面部受累9例,躯干受累23例,上肢受累26例,下肢受累34例,生殖器及邻近区域受累14例,其他部位受累6例。PK组织病理改变有其特异性,均可见角化不全柱,其下方部分颗粒层减少或消失,可见角化不良细胞。生殖器区域PK临床表现呈多样化改变,组织病理上常可见多发性角化不全柱。结论PK可累及任何部位,临床表现差异较大,特别是生殖器区域PK极易被误诊误治,组织病理学检查在PK的诊断中具有重要作用,有利于指导临床诊治。
李秀玲黄征童咏花吴婷冶海花蒋锡茜高英黄长征
关键词:汗孔角化症组织病理
高脂饮食促进病毒性肝炎小鼠肝内细胞因子表达被引量:1
2023年
目的:研究高脂饮食对病毒性肝炎小鼠肝内细胞因子表达的影响。方法:选取C3H/HeN小鼠共152只,随机分为标准饮食组(32只)、高脂饮食组(32只)、标准饮食感染组(44只)、高脂饮食感染组(44只)。标准饮食组及标准饮食感染组持续予以标准饮食喂养,高脂饮食组及高脂饮食感染组持续予以高脂饮食喂养。喂养第12周末,标准饮食感染组及高脂饮食感染组予以腹腔注射3型鼠肝炎病毒(MHV-3)诱导病毒性肝炎。于感染后不同时间点,采用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检测肝内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介素(IL)-1β、IL-6、IL-17A表达。结果:高脂饮食喂养12周诱导小鼠出现代谢异常。感染后第4天,标准饮食感染组小鼠肝内仅IL-6表达上调,而高脂饮食感染组TNF-α、IL-1β、IL-6、IL-17A表达上调(P均<0.05)。感染后第8天,标准饮食感染组及高脂饮食感染组小鼠肝内TNF-α、IL-1β、IL-6、IL-17A表达上调,且高脂饮食感染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标准饮食感染组(P均<0.05)。感染后第12天,标准饮食感染组小鼠肝内TNF-α、IL-17A表达回落至未感染水平,高脂饮食感染组仅IL-6表达回落。感染后第16天,标准饮食感染组小鼠肝内炎性细胞因子表达均回落至未感染水平,高脂饮食感染组仅IL-1β、IL-6表达回落。结论:高脂饮食促使病毒性肝炎小鼠肝内炎性细胞因子表达上调出现更早、幅度更高、持续更久。
吴婷海素平胡军剑王晓晶王洪武宁琴
关键词:高脂饮食代谢异常病毒性肝炎细胞因子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合并病毒性肝炎小鼠模型的建立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建立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合并病毒性肝炎小鼠模型的方法。该方法选择高脂饲料喂养C3H/HeN小鼠12周,观察小鼠体重、肝重、转氨酶、糖脂代谢指标及肝脏组织学变化,建立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小鼠。再选择10PFU量...
宁琴罗小平习东吴婷王宏武王晓晶严伟明
文献传递
HSP47,TGF-β1,CTGF在日本血吸虫病患者肝纤维化组织中的表达状况
目的 观察HSP47、TGF-β1、CTGF在日本血吸虫病患者肝脏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在血吸虫病肝纤维化之间的关系.方法 收集我院门诊2010.1-2012.9慢性血吸虫病患者(CS) 42例、慢性乙肝(CHB) ...
李兰黄加权吴婷马科徐蕾王洪武范翔雪陶然艾国宁琴
透明细胞汗腺瘤被引量:2
2021年
报告1例透明细胞汗腺瘤。患者男,30岁。患者1年前发现右侧枕部出现一绿豆大粉红色丘疹,缓慢增大,无明显自觉症状。皮肤科检查:右侧枕部一粉红色结节,边界清晰,顶端轻度糜烂,呈肉芽状。皮损组织病理检查:肿瘤呈外生性,真皮内可见与表皮相连的肿瘤团块,境界清楚。肿瘤由2种细胞构成:一种细胞胞质透明,核小,深染且位于一侧;另一种细胞体积较小,呈多边形或梭形,胞质嗜伊红性,核圆或细长,位于细胞中央。诊断:透明细胞汗腺瘤。予肿瘤手术切除后随访1年未复发。
童咏花谢蒙孙艳虹吴士迪吴婷黄长征
关键词:透明细胞汗腺瘤
多温控金属浴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多温控金属浴,包括外壳,所述外壳的表面设置有转轴,且转轴的外壁连接有封盖,所述封盖的表面开设有通孔,且封盖的底部设置有卡扣,所述外壳的内部开设有滑道,且滑道的内壁连接有滑块,所述滑块的外壁连接有基座,且基...
黄长征玄秀云吴婷冶海花梁闫
文献传递
受控衰减指数对健康体检人群脂肪肝的定量诊断价值被引量:5
2020年
目的评估受控衰减指数(CAP)对健康体检人群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定量诊断价值。方法在健康体检中心开展一项全国多中心研究,2014年4月至12月共纳入173例受检者,均完成身高、体重、血压等人体学指标测量,进行血常规、肝功能、血脂等检测,以及FibroScan和磁共振质子密度脂肪含量(MRI-PDFF)检查。采用Spearman系数和Pearson系数描述MRI-PDFF与CAP的相关性。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及曲线下面积评估CAP的诊断效能,并根据Youden指数确定最佳截断值。结果入组受检者年龄(45.0±10.5)岁,体质指数(25.8±4.0)kg/m^2。CAP值和lg转换的MRI-PDFF值呈线性相关(Pearson系数=0.772,P<0.001)。CAP区分非脂肪肝(S0)和轻度脂肪肝(S1)的截断值为244 dB/m。结论CAP与MRI-PDFF测得的肝脂肪含量显著相关,并能对肝脂肪变性程度进行分级,可作为常规健康体检中筛查脂肪肝的工具。
赵奕宋震亚武建军王六红叶慧义袁豪杰王英伟吴婷袁思殊曾强
关键词: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复方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终止早孕临床验证被引量:7
2005年
目的:验证复方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终止早孕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征集100例要求终止妊娠的健康早孕(7周内)妇女,口服复方米非司酮片(米非司酮30mg、双炔失碳酯5mg)1片/d×2d;d3口服米索前列醇0.6mg。观察流产过程、孕囊排出情况、出血情况、复经情况及不良反应等。结果:验证了复方米非司酮并用米索前列醇终止早孕成功率达96%。结论:复方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终止早孕无论从不良反应程度、出血量,还是出血时间、复经情况评论都符合药物流产要求。
吴熙瑞吴婷苏南黄东晖李枫胡青平邓霞飞
关键词:复方米非司酮米索前列醇双炔失碳酯终止早孕
透明细胞鲍温病1例
2019年
报告1例透明细胞鲍温病。患者女,52岁。左上胸部出现一黄豆大小红斑3年,缓慢增大至1 cm×2 cm,伴瘙痒、疼痛。皮损组织病理:表皮角化过度伴角化不全,棘层肥厚,棘细胞排列紊乱,可见角化不良细胞,部分细胞具有异型性,核大深染,可见散在病理性核分裂象,棘层上部的细胞胞质淡染,在核周呈明显空泡状,基底层完整,真皮浅层见慢性炎性细胞浸润。诊断:透明细胞鲍温病。手术切除。随访1年,无复发。
吴婷谢蒙童咏花孙艳虹吴士迪黄长征
关键词:鲍温病透明细胞
皮肤混合瘤17例临床及组织病理分析被引量:4
2020年
目的探讨皮肤混合瘤临床、组织病理特点及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归纳分析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皮肤科1999—2017年17例皮肤混合瘤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结果17例患者中14例向顶泌汗腺分化,其中10例有明显的管泡状结构,9例有导管结构,4例见角质囊肿及毛乳头结构;17例患者均见黏液样、纤维化间质,间质中均见浆细胞样细胞、多角形细胞、梭形细胞,1例出现软骨样间质;初诊误诊15例,误诊率为88.24%。结论皮肤混合瘤虽然组织病理学上具有特征性,但临床误诊率极高,应引起临床医生的重视。
何小亮童咏花吴婷谢蒙吴士迪陈思远黄长征
关键词:临床病理分析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