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翠
- 作品数:19 被引量:55H指数:5
- 供职机构:潍坊医学院附属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博士科研启动基金山东省医药卫生科技发展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体外分化过程中细胞周期蛋白的表达变化被引量:3
- 2012年
- 目的:研究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体外定向分化为多巴胺(DA)能神经元过程中细胞周期相关蛋白的表达变化。方法:体外分离、扩增和鉴定大鼠骨髓MSCs。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预诱导24 h后,用1μmol/L全反式维甲酸(ATRA)和50 ng/ml GDNF联合诱导6 d,检测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酪氨酸羟化酶(TH)、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Bcl-2、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CDK2)、细胞周期蛋白(Cyclin)B1的表达。结果:诱导后大鼠骨髓MSCs能分化为具有典型神经元形态的细胞,大鼠MSCs经诱导后PCNA、CDK2、Cyclin B1的表达均较对照组明显减弱,Bcl-2表达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别。结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体外开始分化后细胞增殖力下降。
- 吕翠付文玉刘倩潘顺季泰令曾现伟
- 关键词:间充质干细胞多巴胺能神经元分化细胞周期相关蛋白
- 三种诱导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化为多巴胺能神经元方法的比较
- 吕翠吕娥陈丹丹王晓萃付文玉
- 远隔缺血后适应减轻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被引量:4
- 2012年
- 目的:探讨远隔缺血后适应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大脑梗塞面积及血脑屏障(blood brainbarrier,BBB)通透性功能障碍的保护性作用及其程度。方法:制备大鼠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建立远隔缺血后适应。应用TTC法评估脑梗死面积,采用干湿重法计算脑含水量评估脑水肿、应用伊文思蓝(Evans Blue,EB)观察再灌注后BBB通透性变化。结果:大鼠BBB通透性缺血后适应24 h组与缺血再灌24 h组相比明显减轻(P<0.05),缺血后适应48 h组与缺血再灌注48 h组相比明显减轻(P<0.05);TTC梗塞面积缺血后适应24 h组与缺血再灌注24 h组相比明显减轻(P<0.0001),缺血后适应48 h组与缺血再灌注48 h组比明显减轻(P<0.0001);缺血后适应组比缺血再灌注组脑含水量明显减少(P<0.01)。结论:缺血后适应能够保护缺血再灌注后血脑屏障的破坏,减轻梗塞面积和脑水肿。
- 高明清任长虹吕翠吉训明曾现伟
- 关键词:缺血后适应血脑屏障脑水肿
- 体外诱导兔胚胎干细胞分化为神经细胞
- 2011年
- 目的:探讨体外诱导兔胚胎干细胞(ESCs)分化为神经细胞的方法。方法:应用多种诱导剂联合诱导兔ESCs,免疫荧光和流式细胞仪检测巢蛋白(Nestin)的表达。结果:诱导后兔ESCs能分化为具有典型神经元形态的细胞,Nestin阳性表达。结论:在体外采用定向分化诱导,兔ESCs可直接定向分化为神经干细胞。
- 曾现伟吕翠胡振波潘顺季泰令杨斌
- 关键词:胚胎干细胞神经干细胞分化
- 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神经分化蛋白的表达被引量:1
- 2010年
- 目的研究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体外神经分化蛋白的表达。方法采用全骨髓贴壁筛选法分离培养大鼠骨髓MSCs。取生长状态良好的第1、3、7代细胞绘制生长曲线,免疫细胞化学法鉴定其性质,检测巢蛋白(Nestin)、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微管相关蛋白2(MAP2)、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以及酪氨酸羟化酶(TH)的表达。结果细胞传代后1-2d为滞留期,3d后达对数生长期,第6d进入平台期。免疫细胞化学法鉴定大鼠骨髓MSCsCD44呈阳性,CD34呈阴性,nestin、NSE、MAP2、GFAP、TH均呈不同程度的阳性表达,其阳性表达率分别为(25.5±5.6)%、(14.2±2.1)%、(1.4±0.5)%、(4.5±1.2)%、(3.6±1.2)%。结论大鼠骨髓MSCs在体外能自发地表达神经干细胞和神经细胞的某些标志蛋白,这种潜能使其有可能成为神经系统疾病细胞移植治疗的种子细胞。
- 吕翠付文玉王晓萃陈丹丹杨丽吕娥王玉良
- 关键词:间充质干细胞神经细胞分化骨髓
- 间充质干细胞体外分化为多巴胺能神经元的研究进展
- 2009年
-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有来源广泛、易于分离培养、不易引起免疫排斥等特点,使其成为细胞治疗和基因治疗的种子细胞,具有广泛的科研和临床应用价值。骨髓MSCs具有多向分化潜能,在特定条件下能诱导分化成神经元甚至是更为特异的多巴胺能神经元,为帕金森病进行细胞移植疗法提供了理想的细胞来源。本文就近年来体外诱导MSCs向多巴胺能神经元定向分化所涉及到的常用诱导因素和诱导方法及途径予以综述。
- 吕翠王晓萃付文玉
- 关键词:间充质干细胞多巴胺分化
- 移植间充质干细胞治疗帕金森病大鼠被引量:2
- 2010年
- 目的移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治疗大鼠帕金森病(PD)。方法将BrdU标记的MSCs移植到单侧注射6-OHDA制备的PD大鼠模型损毁侧纹状体内,由阿朴吗啡诱导大鼠的旋转行为,用免疫组化和免疫荧光法检测大鼠黑质TH的表达和移植细胞的存活、迁移和分化,用1H-MRS检测大鼠双侧纹状体N-乙酰门冬氨酸(NAA)、胆碱类化合物(Cho)、肌酸(Cr)的信号强度。结果骨髓MSCs定向移植术后8周,PD大鼠的旋转行为较术前明显改善,损毁侧黑质TH阳性细胞数较术前增加;BrdU阳性细胞散在分布于移植侧脑组织内,可表达神经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和微管相关蛋白2(MAP-2);PD大鼠损毁侧纹状体NAA/Cr较术前升高(P<0.05),Cho/Cr下降(P<0.05)。结论植入纹状体内骨髓MSCs能够存活并对PD模型大鼠有治疗作用。
- 付文玉郑志娟吕娥庄文欣孙西河吕翠杨丽
- 关键词:间充质干细胞骨髓帕金森病磁共振波谱
-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黑质内移植对帕金森病大鼠的治疗作用被引量:9
- 2013年
- 目的探索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移植到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大鼠毁损侧黑质内,PD模型大鼠的姿势不对称性和黑质及纹状体内酪氨酸羟化酶(tyrosine hydroxylase,TH)表达的改变,以及BM-SCs在大鼠脑内的存活、分化情况。方法黑质、前脑内侧束两点法注射6-羟多巴胺(6-OHDH)并行为学分析筛选PD模型大鼠。将PD模型大鼠随机分为移植组和对照组。BMSCs移植术后4周和8周,观察大鼠姿势不对称性,免疫组织化学及免疫荧光显色方法检测黑质和纹状体酪氨酸羟化酶(tyrosine hydroxylase,TH)的表达变化以及BMSCs在大鼠体内的存活、迁移及分化情况。结果 BMSCs黑质内移植可使PD模型大鼠的转动频率由(10.62±2.97)r/min降至(4.65±1.08)r/min(P<0.01),显著增加毁损侧黑质TH阳性细胞数量和纹状体内TH阳性纤维密度。BMSCs在大鼠黑质内可以存活至少8周,部分细胞分化为神经干细胞、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结论黑质内移植BMSCs对PD模型大鼠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 陈丹丹付文玉庄宝祥李锋杰吕翠
- 关键词:帕金森病黑质间充质干细胞
- 应用改良质子磁共振波谱技术研究帕金森病大鼠纹状体内神经代谢的变化被引量:8
- 2010年
- 利用改良的氢质子磁共振波谱技术观察帕金森病大鼠纹状体内神经代谢的变化。6-羟多巴胺单侧黑质注射制备的帕金森病大鼠模型7只作为实验组,5只正常大鼠设为对照组。采用改良的1.5Tesla双梯度超导型磁共振成像仪对两组大鼠双侧纹状体行氢质子磁共振波谱检测,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黑质及纹状体酪氨酸羟化酶变化。结果显示,实验组大鼠损毁侧黑质致密部酪氨酸羟化酶阳性神经元及纹状体酪氨酸羟化酶阳性纤维明显减少(P<0.05),证明模型制作成功。损毁侧纹状体内N-乙酰天门冬氨酸/肌酸比值和N-乙酰天门冬氨酸浓度明显低于健侧(P<0.05),双侧纹状体内胆碱类化合物/肌酸比值无显著差别。结果表明,氢质子磁共振波谱可以进行活体连续化无创检测,改良的1.5Tesla磁共振波谱技术可以为偏侧帕金森病大鼠模型纹状体细胞物质代谢改变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 郑志娟付文玉王峻清孙西河庄文欣吕娥杨丽吕翠
- 关键词:帕金森病氢质子磁共振波谱酪氨酸羟化酶免疫组织化学
- 间充质干细胞源神经细胞的表型特征及胞质钙离子浓度的变化
- 2009年
- 目的:研究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源神经细胞的特征及其胞质钙离子的变化。方法:利用贴壁法培养大鼠骨髓MSCs,DMSO+BME联合应用将MSCs向神经细胞诱导,检测诱导组细胞巢蛋白、微管相关蛋白-2(MAP2)、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和神经丝蛋白(NF)的表达和胞质Ca^2+的变化。结果:DMSO+BME联合诱导MSCs48h后80%以上的细胞变为神经元样形态,胞体发出数个突起,有的似轴突,突起交织成网。诱导后细胞表达神经干细胞的特征性生物学标记Nestin,其表达率在诱导后2h和10h较高,分别为48%和71.4%,而在诱导后48h仅为0.06%;表达神经元特异性标志物MAP2、NSE和NF,其表达率分别为88.6%、87.1%和85.8%。诱导后细胞内Ca^2+浓度明显增高。结论:MSCs源神经细胞具有神经元的特征,且细胞内钙离子浓度显著升高,提示钙离子介导的信号通路可能参与细胞分化。
- 付文玉王晓萃吕娥邢海霞王玉良吕翠
- 关键词:神经细胞表型钙离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