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3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断层扫描
  • 3篇视网膜
  • 3篇网膜
  • 3篇相干断层扫描
  • 3篇光相干断层扫...
  • 2篇频域
  • 2篇脉络膜
  • 2篇C-
  • 1篇新生血管
  • 1篇血管
  • 1篇婴儿
  • 1篇诊断显像
  • 1篇时域
  • 1篇视网膜病
  • 1篇视网膜病变
  • 1篇视网膜疾病
  • 1篇体层摄影
  • 1篇体层摄影术
  • 1篇图像
  • 1篇图像特点

机构

  • 5篇四川大学华西...
  • 1篇四川大学

作者

  • 5篇吕淑媛
  • 4篇张明
  • 2篇张军军
  • 2篇陆方
  • 2篇高云霞
  • 1篇彭希
  • 1篇胡艳玲
  • 1篇万兴丽
  • 1篇冯宇梁

传媒

  • 2篇中华眼底病杂...
  • 1篇华西医学
  • 1篇中国医师协会...

年份

  • 1篇2018
  • 1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1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光相干断层扫描成像技术的进化被引量:1
2018年
光相干断层扫描成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是一种无创、快速的光学医学诊断成像模式,已成为生物医学领域的研究热点。近年来,许多功能性OCT技术不断涌现,包括多普勒OCT、偏振敏感OCT、光谱OCT、光相干断层扫描弹性成像等。这些新技术为观察、理解组织活动提供了当前其他成像技术所无法实现的新方法,从而拓宽了OCT技术在临床的应用前景。
吕淑媛张明
关键词:时域
婴儿黄斑区视网膜发育变化的动态观察被引量:6
2014年
目的观察婴儿视网膜黄斑区形态及视网膜各层厚度变化。方法随机选取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中的婴儿58例86只眼纳入研究。根据不同矫正胎龄对婴儿进行分组。其中,矫正胎龄〈32周组10例14只眼;33~36周组26例39只眼;37~41周组12例18只眼;≥42周组10例15只眼。随机选择无器质性眼病的成人12名22只眼作为成人组。所有婴儿及成人均行便携式光相干断层扫描(OCT)检查。着重观察婴儿黄斑区形态。同时,测量婴儿及成人黄斑中心凹及距中心凹750、1500μm处旁中心凹的神经上皮层、内层视网膜、外层视网膜、神经纤维层、节细胞层、内丛状层、内核层、外丛状层、外核层厚度。分析视网膜各层厚度与矫正胎龄的相关性。结果婴儿早期的黄斑中心凹凹陷浅,随着矫正胎龄增长凹陷逐渐加深并接近成人形态。婴JL#I"层视网膜结构较内层完善,随着矫正胎龄的增长逐渐出现外界膜、光感受器内外节连接(Is/os)、光感受器外节/视网膜色素上皮(OS/RPE)层。外界膜、IS/OS、OS/RPE层最早出现时间分别为矫正胎龄32、35、47周。RPE层、脉络膜血管层厚度均随矫正胎龄增长逐渐增厚。婴儿组、成人组之间距中心凹750Fm处内层视网膜、1500弘In处神经纤维层和中心凹及距中心凹750、1500m处节细胞层厚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1)。其他视网膜各层厚度在婴儿组及成人组间,以及在不同矫正胎龄组组内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相关性分析发现,除节细胞层外,其他视网膜各层厚度均与矫正胎龄有相关性(P〈0.05)。结论婴儿早期的黄斑中心凹凹陷浅,随着矫正胎龄增长凹陷逐渐加深并接近成人形态。婴儿早期黄斑区外层视网膜逐渐增厚,其中以内外核层增减变化最为明显。视网膜各层随着矫正胎龄增长逐渐增厚,但发育速度并�
高云霞胡艳玲吕淑媛万兴丽彭希陆方
关键词:黄斑解剖学和组织学视网膜婴儿
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频域光相干断层扫描的C-扫描图像特点
目的 观察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SC)在频域光相干断层扫描(SD-OCT)C-扫描中的图像特征.方法 对确诊为CSC患者53例61只眼的SDOCT图像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其在C-扫描上的图像特点.
吕淑媛高云霞张军军张明
HRA-Spectralis OCT在脉络膜新生血管的基础研究和临床试验中的应用体会
张明冯宇梁吕淑媛陆方张军军
频域光相干断层扫描的C-扫描图像解读被引量:5
2012年
频域光相干断层扫描(SD-OCT)的C-扫描功能实现了对视网膜各个层面进行独立的曲面拟合,用此功能对临床常见的玻璃体视网膜界面疾病、视网膜及脉络膜疾病进行检查、分析和评估时,能够更好地对特定从面进行分析。认识C-扫描图像的特征,探讨其形成的组织学堆础,有助于加深对视网膜疾病发乍发展过释的认识,对于视网膜病变诊断、随访、治疗及预后的评估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吕淑媛张明
关键词:视网膜疾病体层摄影术诊断显像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