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6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7篇水利工程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4篇电站
  • 4篇水电
  • 3篇水电站
  • 2篇底坡
  • 2篇鱼道
  • 2篇三维数值模拟
  • 2篇水工
  • 2篇水工模型
  • 2篇水工模型试验
  • 2篇水力
  • 2篇消能
  • 2篇两河口水电站
  • 2篇流场
  • 2篇流速
  • 2篇河口水电站
  • 1篇单宽流量
  • 1篇窄缝挑坎
  • 1篇三维流
  • 1篇三维流场
  • 1篇数值模拟

机构

  • 4篇中国电建集团...
  • 3篇中国水电工程...
  • 2篇四川水利职业...

作者

  • 7篇吕海艳
  • 6篇叶茂
  • 3篇王川
  • 2篇潘露
  • 1篇姜跃良
  • 1篇黄武林
  • 1篇徐威
  • 1篇王一飞
  • 1篇王川
  • 1篇李光伟

传媒

  • 3篇水电站设计
  • 2篇四川水力发电
  • 1篇水力发电
  • 1篇第六届全国水...

年份

  • 3篇2017
  • 1篇2015
  • 1篇2013
  • 1篇2011
  • 1篇2010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适用于高水头窄河谷的燕尾斜切组合挑坎试验研究
2017年
窄缝挑坎和燕尾挑坎是高水头、窄河谷泄水洞挑流消能常采用的挑坎型式,通过纵向拉伸水流形成片状水舌,达到水流顺利入槽、下游河道水流充分消能的目的。由于挑坎自身具有的特点,窄缝挑坎和燕尾挑坎的出射水流沿泄槽轴线纵向拉伸,下游河道落水区域呈平面一字型。为了避免挑坎内缘水流落砸本岸,需控制水舌的纵向拉伸长度;而对于下游河道地质条件较差的工程,水流消能难以达到满意的效果。结合两河口水电站溢洪道1∶40水工物理模型,通过窄缝挑坎、燕尾挑坎和新型燕尾斜切组合挑坎的对比试验研究,所提出的新型燕尾斜切组合挑坎在适应河型和充分利用水舌纵向拉伸长度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能更好地满足工程下游河道的消能防冲要求。试验研究成果可供类似工程参考。
王川潘露蒲云娟叶茂吕海艳
关键词:高水头窄缝挑坎消能两河口水电站
低Fr数、小底坡泄洪洞掺气设施研究被引量:5
2015年
泄洪洞具有高流速、低Fr数和小底坡的特点,掺气空腔容易产生回水,布置掺气设施的难度较大。采用模型试验和理论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泄洪洞掺气设施进行研究。通过比较掺气挑坎高度、坡度、坎后底坡及衔接形式,分析这些特征参数对空腔回水、通气量及流态的影响,拟合了空腔无回水的临界Fr数与挑坎高度的关系式,总结了掺气设施体形优化方法,研究成果已被实际工程所采用。
叶茂姜跃良吕海艳王川蒲云娟
关键词:泄洪洞掺气设施空腔回水体形优化
鱼道水力学试验研究被引量:5
2011年
为保护流域鱼类资源,维护区域的生物多样性,需修建过鱼设施,鱼道的效果取决于鱼类能否顺利通过鱼道上溯。本文通过鱼道局部试验与整体水工水力学模型试验,重点研究优化鱼道内部尺寸以及鱼道进、出口的设计,以满足流速、流态的要求,使鱼类能够顺利上溯,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鱼类可通过性试验研究。
吕海艳徐威叶茂
关键词:水电站鱼道流速流态水力学试验
大单宽、中水头水流挑流消能试验研究被引量:4
2017年
结合某国外水电站工程,通过1∶80的整体水工模型对其泄洪消能布置方案进行了系列优化试验研究,最终提出了小差动坎的泄洪消能体型。该体型能使挑射水舌在纵向充分拉开,入水宽度增加,改善了传统的连续式挑坎所存在的挑射水舌集中、空中扩散差的不足,大大增加了挑射水流的消能率,使下游河道的冲刷明显减轻。试验结果表明:该体型很好地适应了某国外水电站单宽流量大、泄流水头适中的特点,为类似工程提供了一种新的泄洪消能思路。
蒲云娟王一飞吕海艳李光伟
关键词:大单宽流量水工模型试验挑流消能下游冲刷
某电站库区流场的三维数值模拟
2010年
库区流场的三维数值模拟具有计算区域大、天然地形建体复杂、网格划分难度高的特点,目前研究成果不多。本文采用S tandardk-ε紊流模型对库区流场进行模拟,重点研究某电站运行对鱼道出口流场的影响。计算结果与试验数据吻合较好,验证了库区流场数值模拟的可行性,也使得流场数据更加完善。计算和试验结果均表明:电站运行对鱼道出口流场基本没有影响。
叶茂黄武林吕海艳
关键词:库区流场流速数值模拟
竖缝式鱼道三维数值模拟
现代水电工程必须与生态环境相和谐,鱼道一般建在水闸或坝上作鱼类洄游时的通道,作为一项协调水电工程建设与水生物保护关系的生态补偿工程,其研究意义重大,而数值模拟作为有效研究手段之一.本文采用Standard k-ε紊流模型...
叶茂吕海艳王川蒲云娟
关键词:水电工程鱼道三维流场底坡
文献传递
两河口水电站叠梁门分层取水进水口水力特性研究被引量:4
2017年
本文以两河口水电站分层取水口为例,通过水工模型试验,对叠梁门进水口水力特性进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当叠梁门顶水深超过20 m时,进水室内可保持良好的水流流态,且无有害漩涡出现,进水口的水头损失系数在0.56~0.65之间,其变化与叠梁门的总高度呈正比关系,叠梁门顶部的流速垂线分布均呈下大上小的形态,另外,在运行机组左右两侧相邻2个及以上机组段同时放置叠梁门可保证下泄水流均为库区叠梁门高程以上水体。
王川潘露蒲云娟叶茂吕海艳
关键词:水工模型试验水力特性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