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吕昌伟

作品数:60 被引量:510H指数:14
供职机构:内蒙古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内蒙古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内蒙古自治区人才开发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天文地球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3篇期刊文章
  • 5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专利

领域

  • 51篇环境科学与工...
  • 5篇天文地球
  • 1篇生物学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46篇沉积物
  • 18篇湖泊
  • 13篇重金
  • 13篇重金属
  • 13篇岱海
  • 12篇乌梁素海
  • 9篇
  • 9篇表层沉积物
  • 6篇通量
  • 6篇沉积物界面
  • 5篇通量研究
  • 5篇湖泊沉积
  • 5篇湖泊沉积物
  • 4篇扩散通量
  • 4篇黄河包头段
  • 4篇包头段
  • 4篇
  • 3篇氮素
  • 3篇遥感
  • 3篇有机碳

机构

  • 60篇内蒙古大学
  • 3篇内蒙古农业大...
  • 3篇包头市环境监...
  • 3篇学研究院
  • 2篇内蒙古农牧业...
  • 1篇北京师范大学
  • 1篇淮海工学院
  • 1篇南京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中国气象局

作者

  • 60篇吕昌伟
  • 53篇何江
  • 14篇薛红喜
  • 13篇樊庆云
  • 10篇高兴东
  • 10篇孙惠民
  • 10篇王维
  • 9篇梁英
  • 8篇孙英
  • 7篇沈丽丽
  • 7篇谢志磊
  • 6篇毛海芳
  • 6篇樊明德
  • 5篇宝金花
  • 5篇侯德坤
  • 5篇孙园园
  • 5篇王凤娇
  • 5篇刘华琳
  • 5篇汪精华
  • 4篇田慧娟

传媒

  • 29篇农业环境科学...
  • 7篇环境科学
  • 6篇沉积学报
  • 2篇生态学报
  • 2篇干旱区地理
  • 1篇地理研究
  • 1篇南京林业大学...
  • 1篇环境科学与技...
  • 1篇生态学杂志
  • 1篇地理科学
  • 1篇应用生态学报
  • 1篇农业资源与环...

年份

  • 1篇2023
  • 2篇2016
  • 5篇2015
  • 4篇2014
  • 10篇2013
  • 4篇2012
  • 6篇2011
  • 6篇2010
  • 6篇2009
  • 5篇2008
  • 5篇2007
  • 4篇2006
  • 2篇2005
6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呼伦湖水-沉积物系统中重金属的含量特征被引量:7
2015年
以呼伦湖水-沉积物系统为研究对象,采用Tessier连续提取法,开展了表层沉积物中Cu、Pb、Zn、Cd的形态分析研究,系统分析了上覆水、上覆过滤水和孔隙水中重金属的浓度。研究结果表明:呼伦湖表层沉积物孔隙水中Cu、Pb、Zn和Cd的平均含量分别是上覆过滤水中的4.79、1.02、2.18倍和2.08倍,孔隙水中Cu、Zn和Cd的含量均高于上覆过滤水,揭示Cu、Zn和Cd,特别是Cu有从孔隙水向上覆水扩散迁移的明显特性;呼伦湖上覆水中的重金属均有结合在悬浮颗粒物上的趋势,揭示呼伦湖悬浮颗粒物对水环境中的Cu、Zn和Cd具有较强的自净能力,对Pb具有极强的自净能力。Cu、Zn与Pb、Cd相比较,后者较前者有在碳酸盐结合态和可交换态等次生相中富集的明显倾向;Cd在次生相中分布的百分比明显比Cu、Zn、Pb偏高;当环境条件,特别是p H发生变化时,呼伦湖表层沉积物中,Cd、Pb具有较大的生态风险。据此认为,保持呼伦湖水的偏碱性状态对湖泊的水体环境健康和生态安全至关重要。
都达古拉何江吕昌伟谢志磊李云飞丁涛
关键词:重金属
乌梁素海和岱海上覆水中碳的形态分布及其制约机制被引量:7
2010年
以乌梁素海和岱海2个不同类型湖泊上覆水中TIC、DIC、TOC、DOC的地球化学特征为基础,分析和探讨了2个湖泊上覆水的水化学特征和TIC、DIC、TOC、DOC的空间分布格局及其制约机制。结果表明,乌梁素海和岱海湖泊的水化学特征均属蒸发-浓缩类型,湖泊水体离子组分特征受控于流域的蒸发-浓缩作用及蒸发盐岩的风化作用;岱海TIC、DIC、TOC、DOC的含量范围分别为(0.93~1.16)×104、(0.78~0.90)×104、(0.07~0.63)×104、(0.07~0.48)×104μmol·L-1,乌梁素海TIC、DIC、TOC、DOC的含量范围分别为(0.18~1.00)×104、(0.03~0.81)×104、(0.10~0.51)×104、(0.04~0.32)×104μmol·L-1;2个湖泊上覆水中TIC和DIC含量的差异性是湖泊富营养化类型、自然地理区划、水文地质背景及水量收支方式等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岱海上覆水中DIC、TIC、DOC、TOC受N、P、Si等3种营养盐的共同影响,乌梁素海上覆水中DIC、TIC、DOC、TOC主要受N的影响。
吕昌伟何江梁英毛海芳刘华琳王凤娇
关键词:湖泊上覆水
岱海表层沉积物中氮素的水平分布及环境意义
针对岱海湖泊富营养化日趋严重及其水域面积逐渐萎缩的现实,本文系统地研究了TN、NH4+-N、NO3--N和Org-N在岱海表层沉积物中的空间分布规律及其环境意义。结果表明,岱海表层沉积物中氮素的水平分布格局均体现出西北部...
吕昌伟何江高兴东孙惠民薛红喜
关键词:氮素沉积物岱海
文献传递
黄河包头段不同粒级沉积物中重金属形态分布特征被引量:7
2011年
以黄河包头段为研究对象,探讨了该河段不同粒级沉积物中重金属的形态分布特征,并估算了各粒级沉积物对各形态重金属的贡献率。结果表明,铁锰氧化物结合态是黄河干流各粒级沉积物中Cu、Pb和Zn非稳定态的主导形态;总体上,黄河干支流沉积物中3种重金属各形态含量均随粒级增大而减小,表现明显的粒度效应;重金属形态分布的粒度效应是沉积物粒径大小与沉积物中有机质、碳酸盐、铁氧化物和锰氧化物等活性组分含量共同作用的结果,粒径是主控因素;Fe的含量是影响不同粒级黄河包头段沉积物中重金属的主导形态——铁锰氧化物结合态的主要因素;同一粒级沉积物中,不同重金属同一形态的含量总体有Zn>Pb>Cu的规律,与黄河中游沉积物重金属背景值Zn>Cu>Pb的研究结果不尽一致,揭示来自包头市工业废水的外源重金属对黄河水体沉积物的叠加影响。有机质结合态和铁锰氧化物结合态分别为支流各粒级沉积物中Cu及Pb、Zn的主导形态。不同粒级沉积物质量分数的差异导致不同粒级沉积物对重金属形态分布的实际贡献率不同。总体上,D5和D3粒级对黄河包头段沉积物重金属的形态贡献率为大,其潜在生态风险不容忽视。
田慧娟何江吕昌伟樊庆云
关键词:黄河包头段重金属形态
达里诺尔湖生物有效态重金属的形态分布及生态风险评价被引量:9
2013年
以内蒙古赤峰市达里诺尔湖为研究对象,利用Tessier连续提取法,对表层沉积物及柱芯中Cu、Zn、Pb、Cd 4种重金属的形态进行了研究。基于形态及上覆水、过滤水和孔隙水中重金属的浓度,探讨了重金属在水-沉积物界面间的迁移转化规律,评价了湖泊沉积物重金属的污染状况。结果表明:达里诺尔湖的水体环境污染是以Cu、Pb和Zn为主的多金属复合污染,Pb有从上覆水向沉积物迁移的显著趋势,Cu有从孔隙水向上覆水迁移的微弱趋势;沉积物中4种重金属生物有效态主导形态因其元素地球化学性质的差异性而存在差异,表层沉积物中Cu、Pb、Zn和Cd生物有效态的主导形态分别为有机硫化物结合态、碳酸盐结合态、铁锰氧化物结合态和碳酸盐结合态,分别占总生物有效态的61.64%、60.72%、71.50%和53.59%;水平方向上,总生物有效态重金属含量表现出从南西向北东逐渐减小的趋势;沉积柱芯中4种金属有效态之和波动变化,但在40 cm以下均随深度的增大呈现增加趋势。沉积物中4种金属的综合污染指数(RI)为41.18~155.64,空间分布上表现从南西向北东逐渐减小的趋势。达里诺尔湖尚处于轻微生态危害,但南部湖区重金属污染应引起重视。
任丽敏何江吕昌伟侯德坤樊庆云汪精华张京李传镇谢志磊孙园园
关键词:重金属生态风险评价
南海湖沉积物中生物有效态重金属含量及其空间分布被引量:8
2009年
为判识湖泊沉积物中重金属的地球化学行为特征及其控制因素,以包头市南海湖为研究对象,采用连续提取法,系统开展了沉积物中生物有效态重金属的分布研究。结果表明,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生物有效态(前4态之和)的平均比例序列为Cd>Pb>Zn>Cu;Cu的生物有效态占总量的比例为23%,Pb为75%,Zn为42%,Cd为83%。总体而言,表层沉积物中Cd和Pb的潜在危害性最大。湖心区、西南和东北部湖区为表层沉积物中Cu、Pb和Zn的生物有效态含量高值区,Cd仅在西南湖区表现高值。有机物结合态为沉积物柱芯中Cu和Cd生物有效态的主导形态,铁锰氧化物结合态为Pb和Zn生物有效态的主导形态。强还原性条件下,沉积物中以铁锰氧化物结合态为主导形态的Pb、Zn、Cd有一定的潜在风险,Cu的潜在危害较小。与黄河沉积物重金属形态百分比的对比分析表明,南海湖沉积物对重金属的固定能力更强。
梁英何江吕昌伟樊庆云宝金花
关键词:沉积物重金属
南海湖表层沉积物对Cd^(2+)的吸附-释放研究被引量:2
2009年
通过吸附实验及释放实验,研究了包头市南海湖表层沉积物对Cd2+的吸附、释放作用。结果表明,Cd2+在南海湖沉积物上的吸附既符合Langmuir型又符合Freundlich型,且以Langmuir型为最佳;Cd2+的吸附对pH值依赖程度较高,随pH值的增高而增强;温度的降低,离子强度和泥沙浓度的增加,均不利于南海湖沉积物对Cd2+的吸附。在6h以内,Cd2+的释放百分率随时间的增加而增大,并于6h达到极值,6h后急剧下降,并在10h后趋于平稳;Cd2+的释放百分率随pH值的升高而降低。弱酸至碱性环境有利于Cd2+的吸附,酸性环境有利于Cd2+的释放。
孙英何江吕昌伟樊庆云宝金花
关键词:沉积物
基于水生植物分区的湖泊DOM与重金属离子的结合特性研究被引量:6
2015年
以乌梁素海龙须眼子菜、芦苇和穗花狐尾藻3类优势种主要分布区上覆水中的溶解性有机质(Dissolved organic matter,DOM)为研究对象,开展了湖泊不同植物类型区上覆水中DOM与Cu^(2+)、Pb^(2+)、Cd^(2+)的结合特性研究。结果表明,与穗花狐尾藻区相比,芦苇区和龙须眼子菜区上覆水中DOM的芳香度高、分子量低,与重金属的结合率较高,且以Cu^(2+)为最;芦苇区上覆水中DOM与重金属离子的饱和结合量、羟基与羧基峰面积特征揭示,该区上覆水中DOM含有更多可与重金属离子发生结合反应的活性基团;穗花狐尾藻区上覆水中DOM的多脂肪族化合物与分子量较高的特征,影响了与重金属离子的结合特性。来源于不同植物类型区上覆水的DOM在分子量、脂肪性及官能团等结构特征方面的差异是其与重金属离子结合特性的影响因素。
于波何江吕昌伟樊明德王维张瑞卿谢志磊汪精华李雨清丁涛恩和
关键词:溶解性有机质重金属离子
哈素海表层沉积物中内源磷的释放研究被引量:14
2009年
以浅水湖泊哈素海为研究对象,开展了上覆水质、温度、pH、溶解氧、扰动和光照等环境要素对湖泊沉积物内源磷释放的影响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温度升高、碱性条件、厌氧和强烈的扰动作用等均有利于内源磷的释放,而照度则间接地限制了沉积物释磷对上覆水中磷浓度的影响。HSH-2、HSH-5和HSH-6等3个站位TP的最大释放量在自然光照条件下分别为1.53、1.39和1.27mg·kg-1,避光条件下分别为1.77、1.52和1.52mg·kg-1;静置条件下分别为1.42、1.38和1.68mg·kg-1,R=60r·min-1时分别为1.75、1.50和2.00mg·kg-1,R=120r·min-1时分别为2.52、2.64和4.02mg·kg-1;在pH=11时释放量最大,分别为10.82、6.83和16.68mg·kg-1。各环境因子中,以pH和扰动对哈素海沉积物内源磷的释放影响最大。哈素海为浅水湖泊,在湖水咸化程度逐渐增高的条件下,将会导致湖泊沉积物内源磷的大量释放,从而将进一步加剧水体的富营养化。
沈丽丽何江吕昌伟孙英
关键词:沉积物内源释放环境因子哈素海
湖泊水-沉积物界面SiO_3-Si交换通量研究被引量:1
2015年
以乌梁素海(WLSH)和岱海(DH)为研究对象,采用柱状芯样模拟法,开展了湖泊水-沉积物界面溶解性硅酸盐(SiO_3-Si)扩散通量研究。结果表明,在夏季90 d的时间内,浅水草型湖泊乌梁素海明水区沉积物-水界面交换速率约为1.28 mmol·m^(-2)·d^(-1),沉积物约向上覆水体释放了963.07t SiO_3-Si;而深水藻型湖泊岱海深、浅湖区沉积物-水界面交换速率分别为1.10、1.95 mmol·m^(-2)·d^(-1),沉积物约向上覆水体释放了893.41t Si_O3-Si。SiO_3-Si在水-沉积物界面的交换速率与两湖沉积物中粘土矿物含量、生物硅(BSi)含量及沉积物的粒度有较好的相关性。沉积物释放的SiO_3-Si对维持湖泊初级生产力有重要作用,乌梁素海沉积物释放的硅可提供浮游植物所需硅的11.96%,岱海沉积物释放的硅可提供浮游植物所需硅的41.3%。从元素化学计量学角度考虑,结合两个湖泊上覆水营养盐浓度变化,随湖泊富营养化水平的逐渐提高,磷有可能成为乌梁素海初级生产力的潜在限制因子,而Si是岱海初级生产力可能的限制因子。
颜道浩吕昌伟何江王伟颖左乐李磊
关键词:扩散通量湖泊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