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吕敏

作品数:7 被引量:15H指数:3
供职机构:武汉大学中南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基因
  • 4篇结肠
  • 4篇结肠炎
  • 4篇溃疡
  • 4篇溃疡性
  • 4篇溃疡性结肠炎
  • 3篇多态
  • 2篇多态性
  • 2篇逆转
  • 2篇逆转录
  • 2篇逆转录病毒
  • 2篇转录
  • 2篇基因多态性
  • 1篇等位
  • 1篇等位基因
  • 1篇多态现象
  • 1篇序列特异性
  • 1篇序列特异性引...
  • 1篇序列特异性引...
  • 1篇炎症

机构

  • 7篇武汉大学

作者

  • 7篇夏冰
  • 7篇吕敏
  • 4篇葛柳青
  • 2篇李一
  • 1篇李春
  • 1篇姚军
  • 1篇姜挺
  • 1篇张克俭
  • 1篇罗燕

传媒

  • 3篇中华医学会第...
  • 1篇中国免疫学杂...
  • 1篇中华内科杂志
  • 1篇临床消化病杂...
  • 1篇公共卫生与预...

年份

  • 1篇2008
  • 3篇2007
  • 1篇2006
  • 1篇2005
  • 1篇2004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MICA基因逆转录病毒表达载体的构建
目的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的病因不明,但遗传及免疫因素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MIC(major histocompatibility complex classⅠ chain-rela...
葛柳青吕敏夏冰
文献传递
炎症性肠病相关基因逆转录病毒表达载体的构建被引量:1
2006年
目的构建炎症性肠病相关基因(major histocompatibility complex class I chain-related gene A,MI-CA)逆转录病毒表达载体pCLXSN-MICA,为进一步研究MICA基因的功能奠定基础。方法根据MICA基因的核苷酸序列,设计并合成引物,通过RT-PCR方法,从含有MICA基因的Hela细胞中,扩增该基因外显子片段,与逆转录病毒表达载体pCLXSN连接,构建MICA基因的逆转录表达载体,并进行鉴定。结果构建的新质粒经PCR、酶切鉴定和DNA测序,证实新质粒构建成功。结论重组MICA逆转录病毒表达载体的构建为进一步研究MICA在炎症性肠病等自身免疫性疾病的作用奠定了基础。
葛柳青夏冰吕敏姚军
关键词:MICA逆转录病毒载体炎症性肠病
MIC基因在溃疡性结肠炎肠黏膜组织中的表达
目的 MIC(MHC class I chain-related gene)基因是一个与 MHC Ⅰ类基因相连锁,同源性很高但分子结构、功能和组织分布不同于经典的 HLA Ⅰ类基因的基因家族,其中仅有 MICA、MICB...
葛柳青吕敏夏冰
文献传递
HLA-DRB1基因多态性与汉族人溃疡性结肠炎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6
2005年
目的:研究HLA-DRB1基因多态性与汉族人溃疡性结肠炎(UC)的相关性,以期发现UC的易感基因.方法:采用序列特异性引物聚合酶链反应的方法对汉族72例UC患者和314例正常对照者HLA-DRB1基因分型.结果:UC患者携带DRB1*07等位基因的频率较正常对照组高(19.4%vs 9.2%,P=0.022 9,OR=2.372,95% CI:1.181~4.766),但经Bonferroni校正后PC>0.05,差异无显著性.在临床亚型分析中,全结肠炎组和无肠外表现组的DRB1*07的频率明显增高.在中重度组中DRB1*07和DRB1*14的频率显著增高,轻度组的DRB1*16的频率明显增高,而携带DRB1*03的5例患者在临床上均表现为轻度,这些差异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均有统计学意义.且在轻度组中的DRB1*16的频率同样明显高于在中重度组的频率.结论:在汉族人群中,HLA-DRB1*07与全结肠炎、无肠外表现以及中重度UC呈正相关,HLA-DRB1*14和HLA-DRB1*16分别与中重度和轻度UC呈正相关,而HLA-DRB1*03与中重度UC呈负相关,提示HLA-DRB1等位基因与中国汉族人群的UC临床表型有关.
吕敏夏冰
关键词:溃疡性结肠炎序列特异性引物聚合酶链反应
原发性胃肠道淋巴瘤12例临床诊断分析被引量:5
2004年
吕敏夏冰张克俭
关键词:淋巴瘤胃肠道原发性内镜
MICB 0106等位基因与湖北汉族人溃疡性结肠炎的相关性被引量:3
2008年
目的MHCI类相关基因(MHC class Ⅰ chain-related gene,MIC)与MHCI类基因连锁,同源性很高。我们的前期研究发现MICA和MICB微卫星多态性与溃疡性结肠炎(UC)相关,本研究继续探讨MICB第2、3、4外显子基因多态性与UC的相关性,以期发现UC的易感基因。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单链构象多态性方法(PCR-SSCP),对105例湖北汉族UC患者和213例正常对照者进行MICB基因分型。结果UC患者的MICB 0106等位基因频率较正常组显著增高(19.0%比8.9%,P=0.000,Pc〈0.001,OR=2.402,95%CI为1.488~3.879)。在临床亚型分析中,MICB0106等位基因频率在全结肠炎、中重度UC组及有肠外表现的UC患者中均显著增高(分别为24.4%比8.9%,P=0.000,Pc〈0.001,OR=3.294,95%CI为1.800~6.027;24.1%比8.9%,P=0.000,Pc〈0.001,OR=3.249,95%CI为1.893~5.576;20.5%比8.9%,P=0.002,Pc=0.012,OR=2.626,95%CI为1.418~4.861)。而且MICB0106等位基因频率在男性和年龄≥40岁的患者中比正常组显著增高(分别为22.1%比8.0%,P=0.001,Pc=0.006,OR=3.276,95%CI为1.737~6.178;28.8%比8.3%,P=0.000,Pc〈0.001,OR=4.500,95%CI为2.381~8.504)。结论MICB0106等位基因与湖北汉族人UC存在显著相关性,而且与全结肠炎、中重度UC、肠外表现、男性及年龄≥4JD岁的患者有关,提示携带MICB0106等位基因的个体对UC存在遗传易感性。
李一夏冰吕敏葛柳青李春罗燕姜挺
关键词:溃疡性结肠炎
MIC基因多态性与溃疡性结肠炎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人类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经典Ⅰ链相关基因 A 和 B(MICA and MICB)表达于肠上皮细胞膜上,与肠上皮的 V δ1 γδ T 细胞等效应细胞的 NKG2D 配体相互识别后,并活化这些效应细胞,在肠道免疫调节...
吕敏李一夏冰
文献传递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