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建州 作品数:7 被引量:70 H指数:5 供职机构: 辽宁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更多>> 发文基金: 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 辽宁省教育厅资助项目 更多>> 相关领域: 生物学 理学 农业科学 化学工程 更多>>
N-(5-取代-1,3,4-噻二唑-2-基)-1,4-二取代-3-苯基-1H-吡唑-5-甲酰胺化合物的合成与生物活性 被引量:14 2010年 以3-苯基-1H-5-吡唑甲酸乙酯为原料,合成了3种吡唑甲酰氯;以不同取代羧酸和氨基硫脲为原料,三氯氧磷为脱水剂,合成6种1,3,4-噻二唑衍生物.设计将吡唑结构单元及1,3,4-噻二唑结构单元结合在一起,合成18个未见文献报道的目标化合物.所合成的目标化合物经元素分析,IR,NMR进行了结构表征.采用小麦芽鞘法测试其生长素活性,所合成的目标化合物的生长素活性均不高,有的对小麦芽鞘具有抑制作用;而对绿豆发芽率测试结果显示,所有目标产物对绿豆发芽过程均具有促进作用. 安悦 魏魏 牟萍萍 贾金英 吕建州 陈欣关键词:吡唑 1,3,4-噻二唑 生物活性 3-芳亚甲基联氨羰基-5-(对位取代苯基)-吡唑衍生物的合成、结构和生物活性 被引量:6 2009年 以4-取代苯乙酮及草酸二乙酯为起始原料,设计合成了20个新的3-芳亚甲基联氨羰基-5-(对位取代苯基)-吡唑衍生物,产率较高.所合成的化合物经元素分析,IR,1HNMR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化合物4b,4h还通过X-ray单晶衍射进一步确证了其结构.初步生物活性实验结果表明,所合成的化合物对绿豆发芽过程有着较好的生长调节作用. 安悦 牟萍萍 郭志萍 邢永恒 周光华 宁俊 吕建州 胡皆汉关键词:吡唑衍生物 生物活性 外源水杨酸对Cu^(2+)胁迫下小麦幼苗中活性氧和抗氧化酶的影响 被引量:8 2008年 研究了外源水杨酸(SA)对Cu2+胁迫下小麦幼苗中活性氧(ROS)和主要抗氧化酶——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氢酶、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和谷胱甘肽还原酶活性的影响.结果显示,与对照相比,Cu2+可显著增加小麦叶和根中丙二醛含量、ROS水平和以上4种抗氧化酶活性.SA处理明显提高了Cu2+胁迫下叶中抗氧化酶活性,减缓了其中ROS水平的增加.根中ROS变化规律与叶中相似,但抗氧化酶活性与叶中不同.上述结果表明,SA可能通过较早激活抗氧化保护酶缓解了Cu对小麦的氧化伤害,但这4种抗氧化酶在根和叶中所起的作用不完全相同. 孙立荣 崔香环 廖立冰 吕建州 郝福顺关键词:小麦 水杨酸 CU 抗氧化酶 活性氧 大连旅顺沿海17种经济海藻微量元素的ICP测定 被引量:9 2005年 目的:测定大连市旅顺沿海17种常见经济海藻中人体必需微量元素的含量。方法:用高频电感耦合等离子(ICP)光谱技术测定。结果:17种海藻中人体必需微量元素(如Ca、Zn、Fe等)含量丰富,绿藻门中微量元素含量相对较高。结论:为综合利用海藻中各种微量元素,使其发挥更好的作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吕建州 马庆惠 张冬玲 邵丽媛关键词:海带 裙带菜 碘 微量元素 樱桃大小孢子发生与雌雄配子体发育 被引量:1 1992年 樱桃小孢子的发生为同时型.在小孢子母细胞的减数分裂中出现不能配对的单价染色体及微核等异常现象.花粉粒为三细胞型,具三个萌发沟.樱桃的子房上位、单心皮,一室有两个胚珠,悬垂胎座.胚珠倒生.厚珠心,单珠被.胚囊发育属蓼型,为七细胞8核胚囊.两个胚珠中只有一个能正常发育成雌配子体.本文还讨论了樱桃二个胚珠—粒种子的生殖机理以及供试樱桃新品种的遗传杂合性. 王关林 方宏筠 吕建州 叶福才 吕凤英关键词:樱桃 大孢子 小孢子 雌配子体 雄配子体 高产油脂斯达氏酵母菌株的选育及摇瓶发酵条件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31 2006年 以斯达氏油脂酵母Lipomyces starkeyi AS 2.1560为出发菌株.经紫外线诱变选育出了一株高产油脂的优良酵母菌株L.starkeyi M36.通过摇瓶培养,对与菌体产油脂相关的因素进行了单因子试验,确定了摇瓶发酵培养的最佳产油脂条件,碳源为葡萄糖110g/L;氯源为硫酸铵0.6g/L;培养温度30℃;接种量15%;初始pH5.0~7.0;培养144h。最后可得生物量24.2g/L;油脂量14.6g/L.菌油脂肪酸组成分析结果如下:豆蔻酸0.5%,软脂酸35.2%,棕榈油酸4.3%,硬脂酸4.4%,油酸53.0%,亚油酸2.6%.与植物油脂相似. 曲威 刘波 吕建州 赵宗保关键词:发酵条件 取代-1H-吡唑-5-甲酸与取代噻二唑-2-氨的酰胺化合物的合成及生长素活性 被引量:3 2010年 采用"一锅法"合成3-(4-甲氧基苯基)-1H-5-吡唑甲酸乙酯,分别将吡唑环上1-位甲基化、4-位氯代后水解,得到2种吡唑羧酸;以取代羧酸和氨基硫脲为原料,三氯氧磷为脱水剂,合成6种5-取代-2-氨基-1,3,4-噻二唑化合物;再将吡唑结构单元及1,3,4-噻二唑结构单元以酰胺键结合在一起,合成了12种新的酰胺化合物,目标产物最终收率可达50%以上。用元素分析、IR和1HNMR测试技术确定了其结构。用小麦芽鞘法测试其生长素活性均不高,有的对小麦芽鞘生长显示抑制作用。 安悦 牟萍萍 张英 张婷 吕建州 陈欣关键词:吡唑 噻二唑 生物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