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卉
- 作品数:23 被引量:118H指数:7
- 供职机构:济南市传染病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济南市科技发展计划项目济南市卫生局资助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TGFβ1和AT1R基因多态性与乙肝肝硬化遗传易感性及临床表型的关联研究被引量:7
- 2007年
- 目的探讨与宿主肝纤维化及门脉高压形成相关的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 beta1,TGFβ1)和Ⅰ型血管紧张素Ⅱ受体(angiotensinⅡ type 1 receptor,AT1R)基因多态性与乙肝肝硬化遗传易感性及临床表型的关系。方法应用PCR-RFLP对102例乙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和106名随机抽样的无亲缘关系的健康献血者分别检测TGFβ1启动子区-509C/T、AT1R1166A/C基因多态性。结果肝硬化组TGFβ1启动子区-509C/T纯合子CC的基因型频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肝硬化Child-PughC级组-509C/T位点CC基因型分布频率明显高于B级和A级组(P〈005);AT1R1166A/C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在对照组和肝硬化组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GFβ1启动子区-509C/T基因多态性与乙型肝炎后肝硬化遗传易感性有关,并与肝硬化严重程度密切相关,AT1R1166A/C基因多态性可能与乙型肝炎后肝硬化遗传易感性无关。
- 栗华吴洪磊吕卉魏红山王洪波王培林
- 关键词:乙型肝炎肝硬化基因多态性
- 血管紧张素Ⅱ受体1表达水平与肝纤维化分期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1
- 2010年
- 目的:探讨肝组织中血管紧张素Ⅱ受体1(AT1)的表达与纤维化分期的相关性。方法:应用免疫荧光法检测35例肝组织中AT1的表达,并在荧光显微镜下分别对各检测样本随机选择10个视野(×200),进行AT1表达的阳性细胞计数。结果:镜下观察每个视野F0~F3期肝纤维化组织中AT1荧光表达阳性细胞的数量分别为F0期:0;F1期:36.31±8.56;F2期:48.62±10.70;F3期:90.66±13.50。F3期与F0、F1、F2期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F2期与F0、F1期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肝纤维化形成的过程中,AT1受体的表达水平与肝纤维化分期有明显的相关性。
- 袁成民张纵吴谙诏吕卉岳凤娥
- 关键词:肝硬化受体
- 纤维化分期对大鼠肝组织血管紧张素Ⅱ AT1受体表达的影响被引量:3
- 2010年
- 目的探讨肝组织中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的表达与四氯化碳诱导大鼠肝纤维化分期的相关性。方法肝组织HE染色检测病理改变,免疫组化技术检测血管紧张素Ⅱ AT1受体在肝组织的表达,应用计算机进行灰度扫描,采用德国Leica公司生产的Qwiuv图像分析软件测定每一样本的灰度值,根据纤维化不同分期的灰度值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随着大鼠肝纤维化加重,血管紧张素Ⅱ AT1受体在肝组织的表达增多,经统计学处理各期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纤维化分期与大鼠肝组织血管紧张素Ⅱ AT1受体的表达有明显的相关性。
- 袁成民张纵吴谙诏吕卉岳凤娥
- 关键词:纤维化大鼠肝脏
- 输血后肝炎72例临床分析被引量:1
- 1990年
- 1989年1~12月,我们共收治输血后肝炎72例,其中男37例,女35例;年龄为8~74岁,平均45.7岁;乙型肝炎12例(占16.7%),非甲非乙型肝炎(NANBH)
- 华玉瑛潘沛恩于淑丽何兆平吕卉
- 关键词:肝炎输血
- 散发性非甲非乙型肝炎130例分析
- 1992年
- 对我院1989年1月至12月共收治散发性非甲非乙型肝炎130例加以分析。男女比例为1.83:1。平均年龄39.3岁,发病以成年为多。有输血制品史60例占46.2%,潜伏期平均6.7周。病程最短21天,最长超过1年以上仍迁延不愈。谷丙转氨酶升高持续6周以上者70例占53.8%,病程超过3个月以上仍迁延不愈者32例占24.6%。死亡1例占0.77%。本文资料提示非甲非乙型肝炎有慢性化趋势。
- 华玉瑛潘沛恩于淑丽何兆平吕卉
- 关键词:流行病学
- a-干扰素抗肝纤维化治疗的研究
- 张惠芸李新民尚守礼吕卉于君朱绪芝
- 可抑制肝纤维组织生成与沉积,有明显的抗肝纤维化作用;提出了可以替代肝穿刺病理组织学检测肝纤维化程度的血清学检测方法和血清学检测指标。为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全面治疗提出了一条新思路、新方法,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 关键词:
- 关键词:血清学检测A-干扰素抗肝纤维化治疗
- 不同药物治疗丙型肝炎的疗效探讨被引量:4
- 1993年
- 本文对40例急性丙型肝炎,32例慢性丙型肝炎分别以齐墩果酸、强力宁、α—干扰素、肝康灵(复方小柴胡汤)等药物分组治疗,并随访观察疗效,结果显示强力宁组2个疗程对急性丙型肝炎有较好的降酶作用,但复发率为60%;α—干扰素对慢性丙型肝炎也有降酶效果,复发率为50%;肝康灵对慢性丙型肝炎显示较好的降酶效果,复发率为30%。本文对急、慢性丙型肝炎的治疗进行了讨论。
- 潘沛恩华玉瑛谢立群何兆平吕卉王兆红孙玉秋吴克芹
- 关键词:丙型肝炎中西医结合干扰素
- α-干扰素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纤维化指标和组织学变化的影响被引量:1
- 2002年
- 为探讨α-干扰素 ( IFN-α)的抗肝纤维化作用 ,应用 IFN- a1b治疗中度、重度慢性乙型肝炎 ( CHB)及早期肝硬化患者 116例 ,并于治疗前后用酶免法检测其血清透明质酸 ( HA)、层粘连蛋白 ( L N)、 型胶原 ( C ) ,进行肝组织活检。结果显示 ,治疗前血清 HA、L N、C 水平随 CHB病程进展逐渐升高 ,与其肝纤维化程度一致 ,以S4 期水平最高 ;治疗后患者血清 HA、L N、C 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 ( CHB中度 P均 <0 .0 1,重度 P均 <0 .0 5 ;肝硬化三项指标分别为 P<0 .0 5、>0 .0 5、>0 .0 5 ) ,且肝纤维化程度改善 ,免疫组化 L N、C 表达受到明显抑制。认为 IFN-α对
- 张惠芸吕卉袁孟彪
- 关键词:Α-干扰素肝纤维化层粘蛋白IV型胶原
- 定量检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组织乙型肝炎病毒DNA的临床价值被引量:31
- 2003年
-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肝内乙型肝炎病毒(HBV)DNA载量与血清HBV DNA、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HBeAg)水平的相关性及其在抗病毒治疗中的意义.方法41例HBeAg阳性CHB患者,在干扰素α和拉米夫定联合治疗前进行肝穿刺,取肝组织分别进行HBV DNA检测及组织学检查,据肝组织HBVDNA载量小于等于或大于104fg/cm3将其分为两组,治疗前及治疗期间监测其肝功能、血清HBeAg及HBV DNA情况.结果(1)肝组织HBV DNA载量高于血清HBV DNA载量(对数值:4.081±1.127与3.163±1.010,t=2.218,P<0.05),二者高度相关(r=0.840,t=4.322,P<0.001);肝组织HBV DNA载量与血清HBeAg亦呈正相关(r=0.459,t=3.056,P<0.005).(2)肝组织HBV DNA载量与肝组织炎症活动度呈反向关系(x2=3.874,P<0.05).(3)治疗期间两组患者血清HBV DNA水平均明显下降,治疗前肝组织HBV DNA水平低者效果较好;治疗1年时HBeAg、抗-HBe血清转化率以肝组织HBV DNA水平低者为高(HBeAg转阴率68.4%与36.4%,x2=4.194,P<0.05;抗-HBe阳转率73.7%与40.9%,x2=4.447,P<0.05).结论肝组织HBV DNA水平较血清HBV DNA、HBeAg水平更能准确反映肝组织HBV DNA复制情况,且能间接反映机体的免疫状态,可作为抗病毒治疗适应证选择及疗效预测因子.
- 吕卉马立宪徐皖苏张惠芸于丽君段洪英
- 关键词:慢性乙型肝炎肝组织乙型肝炎病毒拉米夫定干扰素
- 定量检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组织HBV-DNA的临床意义被引量:9
- 2000年
- 对24例慢性乙型肝炎(下称慢乙肝)患者于肝穿同日留取血清,分别进行肝组织HBV-DNA、血清HBV-DNA定量检测及血清HBeAg量的测定, 并比较肝组织与血清HBV-DNA定量的差异,分析肝组织HBV-DNA定量与血清HBV-DNA定量、HBeAg量及肝功能指标之间的相关性,比较各型慢乙肝肝组织HBV-DNA定量的差异。结果显示,肝组织HBV-DNA定量明显高于血清HBV-DNA定量,二者的对数值呈显著相关;肝组织HBV-DNA定量与HBeAg量呈中度相关,与血清谷丙转氨酶(ALT)、总胆红素(TBIL)、白蛋白与球蛋白之比(A/G)无关,各型慢乙肝肝组织HBV-DNA定量无统计学差异。提示肝组织HBV-DNA定量较血清HBV-DNA定量、HBeAg量更能反映肝内HBV复制水平,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 吕卉徐皖苏马立宪张惠芸
- 关键词:慢性乙型肝炎肝组织HBV-DNAHBEA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