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叶建亚

作品数:34 被引量:66H指数:5
供职机构:河北中医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河北省教育厅青年基金河北省高等学校科学技术研究指导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4篇期刊文章
  • 4篇科技成果
  • 3篇专利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0篇医药卫生
  • 2篇生物学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9篇细胞
  • 7篇血管
  • 7篇穹窿
  • 7篇穹窿下器
  • 6篇血管痉挛
  • 6篇痉挛
  • 6篇迟发
  • 5篇蛋白
  • 5篇实验性变态反...
  • 5篇蛛网膜
  • 5篇蛛网膜下
  • 5篇蛛网膜下腔
  • 5篇蛛网膜下腔出...
  • 5篇网膜
  • 5篇下腔出血
  • 5篇膜下
  • 5篇脑脊髓
  • 5篇脑脊髓炎
  • 5篇脑血
  • 5篇脑血管

机构

  • 20篇河北医科大学
  • 15篇石家庄市第一...
  • 8篇河北中医学院
  • 7篇河北医科大学...
  • 3篇石家庄卫生学...
  • 1篇北京大学
  • 1篇河北医科大学...
  • 1篇河北省中医院
  • 1篇石家庄市第二...

作者

  • 33篇叶建亚
  • 16篇李聪慧
  • 11篇马常升
  • 8篇郝庆卯
  • 7篇唐蔚东
  • 7篇秦永
  • 6篇李力
  • 6篇张金峰
  • 5篇曹翠丽
  • 5篇聂建刚
  • 4篇杨利军
  • 4篇任国山
  • 4篇李彩格
  • 4篇张更申
  • 4篇苏现辉
  • 4篇李建华
  • 3篇张喜平
  • 3篇杜萍
  • 2篇邸淑珍
  • 2篇宋贺

传媒

  • 4篇脑与神经疾病...
  • 4篇解剖学杂志
  • 4篇神经解剖学杂...
  • 1篇临床荟萃
  • 1篇中风与神经疾...
  • 1篇现代中西医结...
  • 1篇河北医药
  • 1篇中华神经外科...
  • 1篇解剖学报
  • 1篇山东医药
  • 1篇国外医学(脑...
  • 1篇医学研究生学...
  • 1篇中国临床神经...
  • 1篇中国妇产科临...
  • 1篇护理研究(中...
  • 1篇中华医学会河...

年份

  • 1篇2021
  • 4篇2020
  • 1篇2015
  • 7篇2014
  • 2篇2013
  • 3篇2012
  • 2篇2011
  • 5篇2010
  • 3篇2009
  • 1篇2008
  • 1篇2007
  • 1篇2006
  • 1篇2005
  • 1篇2004
3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实验性变态反应性脑脊髓炎大鼠室周器官形态与功能研究
曹翠丽马常升杨天祝叶建亚石扬刘梅李学平
该研究利用EAE模型,从多个角度,多种技术层面探讨了室周器官在EAE发病过程中的作用,研究发现:①室周器官在EAE发病过程中较其他相邻脑区更早出现形态变化,室管膜细胞的表现最为明显;脉络丛是循环中免疫细胞进入CNS的一个...
关键词:
关键词:脑脊髓炎室周器官
巢蛋白及性别决定基因高迁移率组蛋白在SAMP8小鼠穹隆下器的表达及意义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观察巢蛋白(Nestin)与性别决定基因高迁移率组蛋白(SOX2)在快速老化小鼠SAMP8穹隆下器(SFO)中的表达。方法成年8月龄SAMP8小鼠设为实验组,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和免疫组织化学荧光染色的方法观察Nestin及SOX2在穹隆下器中的表达,同时设正常老化小鼠SAMR1对照。结果 Nestin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发现,对照组免疫阳性细胞呈突起分布,放射丝状表达;实验组免疫阳性细胞染色深,丝状结构粗大,在血管周围密集分布,阳性细胞百分比(49.17±7.60)%较对照组阳性细胞百分比(16.33±4.41)%明显增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SOX2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对照组免疫阳性细胞散在分布,染色深浅不一;实验组大部分阳性细胞染色较深,在血管周围密集分布;阳性表达细胞百分比(62.17±20.27)%较对照组阳性表达细胞百分比(36.00±16.20)%明显增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荧光双标染色,对照组SOX2散在分布,其间可见Nestin阳性表达,室管膜下区可见少量SOX2/Nestin双表达细胞。实验组阳性表达强烈,SOX2/Nestin双表达细胞增多。结论 Nestin及SOX2在快速老化小鼠SAMP8穹隆下器的表达明显增强,表明阿尔茨海默病(AD)在一定时期可能引起穹隆下器神经干细胞/祖细胞的增殖或分化增强,进而可能影响穹隆下器的神经生发功能。
叶建亚李聪慧唐蔚东马常升郝庆卯秦永
关键词:祖细胞巢蛋白小鼠
枕下远外侧入路的显微解剖学研究及临床应用被引量:1
2006年
目的介绍枕下远外侧入路相关的解剖学研究并探讨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采用福尔马林固定的成人头颅标本12例24侧和28例成人干性颅骨标本进行模拟枕下远外侧入路的显微解剖学研究和相关参数的测量。并应用于临床切除斜坡下段和枕骨大孔区肿瘤9例。结果乙状窦、枕髁和椎动脉是该入路重要的解剖标志,乳突尖到枕髁外缘中点为(29.56±3.24)mm;枕髁后缘距舌下神经管内口为(12.23±3.13)mm。临床应用该入路肿瘤全切5例,次全切除3例,大部切除1例,无手术死亡。结论采用枕下远外侧入路切除斜坡下段、颈静脉孔区、枕骨大孔区腹侧和高位颈髓腹侧病变,可以增加术野空间、减少对脑干和重要血管神经的牵拉,是较好的手术入路。
严臻泉李聪慧叶建亚任国山张喜平
关键词:枕下远外侧入路显微解剖枕骨大孔手术
新生儿气管插管训练模型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新生儿气管插管训练模型,包括模型主体,所述模型主体的前端内表面设置有可视操作机构,所述模型主体的后端外表面设置有放置板,所述模型主体的下端外表面设置有安装底板。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新生儿气管插管训练模型,通过...
叶建亚
文献传递
MMP-9、VEGF和p16在垂体腺瘤中的表达及其与该腺瘤侵袭性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1
2010年
目的研究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和p16在侵袭性和非侵袭性垂体腺瘤中的表达及其与垂体腺瘤侵袭性的相关性。方法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MMP-9、VEGF和p16在30例侵袭性和24例非侵袭性垂体腺瘤中的表达水平,并分析其垂体腺瘤侵袭性的关系。结果 MMP-9、VEGF标记指数在侵袭性垂体腺瘤中分别为(39.44±5.61)%和(24.28±3.94)%,均较非侵袭性垂体腺瘤中的(22.17±4.32)%和(17.62±1.89)%显著增高(P<0.01)。p16在非侵袭性垂体腺瘤中的标记指数为(27.49±4.07)%,较侵袭性垂体腺瘤的标记指数(20.18±3.26)%显著增高(P<0.01)。垂体腺瘤的侵袭性与MMP-9和VEGF的表达呈正相关(P<0.05),而与p16表达呈负相关(P<0.05)。结论 MMP-9、VEGF的表达增高和p16的表达降低与垂体腺瘤的侵袭性密切相关。
李聪慧叶建亚门焕丽张金峰杨利军
关键词:侵袭性垂体腺瘤基质金属蛋白酶-9P16
巢蛋白和性别决定基因高迁移率组蛋白阳性细胞在成年大鼠穹隆下器的表达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观察巢蛋白与性别决定基因高迁移率组蛋白(SOX2)在穹隆下器的阳性细胞表达情况.方法:Wistar大鼠经心灌注后,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和免疫组织化学荧光显色观察巢蛋白、SOX2在穹隆下器中的表达情况.结果:巢蛋白阳性细胞呈絮状或丝状,有数目不等的分支,在室管膜下区域密集分布,室管膜、背侧区及两侧大血管周围分布较少,中央区域罕有分布.SOX2阳性细胞胞核多呈圆形或椭圆形,在穹隆下器室管膜、室管膜下及背侧区密集分布,中央区分布较少.SOX2和巢蛋白荧光双标染色,可见少量SOX2和巢蛋白双阳性表达细胞.结论:穹隆下器内SOX2及巢蛋白阳性细胞密集表达,并存在少量SOX2和巢蛋白双阳性表达细胞,说明穹隆下器可能存在神经干细胞/祖细胞.
唐蔚东叶建亚李彩格马常升郝庆卯秦永李力王立涛
关键词:巢蛋白
依达拉奉防治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迟发性脑血管痉挛的疗效观察被引量:7
2009年
目的观察自由基清除剂依达拉奉对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aneurysmal subarachoid hemorrhage,aSAH)后迟发性脑血管痉挛(delayed cerebrovascular spasm,DCVS)的防治作用。方法58例aSAH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n=29):常规治疗加尼莫地平1~2mg/h持续泵入连用14天。治疗组(n=29):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同时应用依达拉奉30mg入液静脉滴注,2次/d,连用14天。所有患者于治疗后第1、3、7、14天检测血清中s-100B蛋白浓度。经颅多普勒(TCD)检测大脑中动脉(MCA)血流速度。比较治疗前后两组预后评分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总体病情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Hunt—Hess分级及Fisher分级治疗前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MCA血流速度和s—100B含量在纽间、不同时点以及在纽间和不同时点的交互作用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0),两组MCA血流速度在第7天最快、S-100B含量在第7天最高,均到第14天下降,治疗组总的趋势低于对照组。治疗组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31)。结论依达拉奉可有效的降低氧自由基水平,缓解迟发性脑血管痉挛。
董秀杰李聪慧叶建亚杜萍门焕丽杨利军苏现辉张金峰张更申
关键词:动脉瘤蛛网膜下腔出血血管痉挛颅内依达拉奉
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迟发性血管痉挛的炎症机制被引量:9
2004年
迟发性血管痉挛是蛛网膜下腔出血的重要并发症 ,是致死和致残的主要原因 ,但其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 ,治疗效果尚不满意。文章综述了迟发性血管痉挛的炎症机制 ,介绍了通过抗炎治疗缓解迟发性血管痉挛的新进展。
李聪慧张庆俊叶建亚
关键词:血管痉挛炎症机制蛛网膜下腔出血致残抗炎治疗
实验性变态反应性脑脊髓炎大鼠穹窿下器凋亡细胞的观察被引量:2
2009年
目的通过观察实验性变态反应性脑脊髓炎(EAE)大鼠不同时期下穹窿下器(SFO)凋亡细胞的变化,进一步探讨该室周器官在EAE发病过程中的意义。方法建立大鼠EAE模型,利用TUNEL技术来观察大鼠SFO在EAE不同时期细胞凋亡的改变。结果SFO的凋亡细胞在EAE 6小时、EAE 7天、EAE 14天、EAE 21天分别为(13.67±2.31)、(19.33±2.08)、(24.67±6.79)、(9.33±1.76),而对照组为(5.33±2.52)。与对照组比较,EAE 6小时、7天、14天组细胞凋亡数明显增加(P<0.05),EAE 21天组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SFO在EAE的不同时期凋亡细胞的变化与临床进展呈一致性,可能是血携免疫分子早期入脑的位点。
叶建亚
关键词:实验性变态反应性脑脊髓炎穹窿下器凋亡细胞
SAH后迟发性脑血管痉挛中ICAM-1的表达变化及ICAM-1单克隆抗体和甲基强的松龙的防治作用被引量:5
2010年
目的检测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迟发性脑血管痉挛(DCVS)动脉中内皮细胞间粘附分子-1(ICAM-1)表达变化,同时评价ICAM-1单克隆抗体和甲基强的松龙的防治效果。方法中国白兔48只,体重2~2.5kg,随机分为四组。A组:正常对照组(n=8),不做枕大池穿刺注血,Day0处死;B组:SAH组(n=24),采用枕大池二次注血SAH模型,即在Day0和Day2第一、二次枕大池注血,并分别在Day4、Day7和Day14分三批处死,每批8只;C组:SAH+ICAM-1单克隆抗体和甲基强的松龙组(n=8),枕大池注射ICAM-1单克隆抗体10μg,耳缘静脉注射甲基强的松龙30mg/kg,并在Day7处死;D组:SAH+生理盐水组(n=8),用等量37℃生理盐水代替ICAM-1单克隆抗体和甲基强的松龙,第一次注血后Day7处死。结果A组动物基底动脉组织结构正常。B组动物基底动脉在Day4、Day7时出现血管痉挛,Day7时最严重,Day14时血管痉挛缓解。C组动物基底动脉痉挛明显缓解(P<0.05)。而D组动物基底动脉脑血管痉挛无缓解。B组动物基底动脉壁ICAM-1表达于day4开始增加,day7达到高峰,day14降至正常水平。C组ICAM-1表达明显减弱,与B组(day7)和D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在兔SAH后迟发性脑血管痉挛中ICAM-1表达变化与DCVS炎症反应时相一致。应用ICAM-1单克隆抗体和甲基强的松龙,可抑制炎症反应的启动和进展,减轻炎症反应从而缓解DCVS。
李聪慧叶建亚门焕丽杜萍张金峰
关键词:蛛网膜下腔出血炎症反应迟发性脑血管痉挛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