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史菊鸿

作品数:14 被引量:43H指数:4
供职机构:兰州大学外国语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社会学语言文字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1篇文学
  • 2篇社会学
  • 1篇文化科学
  • 1篇语言文字

主题

  • 3篇小说
  • 2篇叙事
  • 2篇艺术
  • 2篇女性
  • 2篇文学
  • 2篇伦理
  • 2篇伦理主体
  • 2篇华顿
  • 1篇动物故事
  • 1篇新闻
  • 1篇新闻英语
  • 1篇性别
  • 1篇性格
  • 1篇性格弱点
  • 1篇性文学
  • 1篇叙事结构
  • 1篇学科
  • 1篇学史
  • 1篇艺术家
  • 1篇艺术特色

机构

  • 12篇兰州大学
  • 3篇南京大学

作者

  • 14篇史菊鸿
  • 1篇赵慧珍

传媒

  • 5篇兰州大学学报...
  • 1篇当代外国文学
  • 1篇宁夏大学学报...
  • 1篇外国文学评论
  • 1篇社科纵横
  • 1篇山东外语教学
  • 1篇湖南科技大学...
  • 1篇外国语文
  • 1篇中国加拿大研...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3
  • 1篇2022
  • 1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3
  • 1篇2011
  • 1篇2009
  • 1篇2007
  • 2篇2006
  • 1篇2004
  • 1篇2000
  • 1篇1999
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新文科语境下再谈项目式教学的意义——以英语专业《新闻英语》课程教学为例被引量:4
2023年
项目式教学方法在理工科教学中的应用远高于文科教学。然而,项目式教学的要旨与新文科建设的内涵及目标之间存在高度契合。本文基于《新闻英语》课程所采用的项目式教学案例,分析该教学方法在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跨专业知识结构以及合作精神方面的成效。以外语专业为例提出,项目式教学能有效解决文科传统教学中存在的课堂学习脱离社会现实的问题,可为新文科、新外语理念的实施提供教学方法支持。
史菊鸿
关键词:项目式教学
加拿大女作家阿特伍德《强暴幻想》中的双性同体意识
2011年
加拿大女作家阿特伍德的短篇小说《强暴幻想》的叙事起源于一本流行杂志上的一个流行话题:"所有的女人都有强暴幻想"。小说虽然看似回答"女性是否有强暴幻想"这个问题,但阿特伍德以答非所问的方式,巧妙地揭示了这个貌似彰显女性解放的话题之后隐藏的话语霸权,否定了这类问题的价值,诙谐地嘲讽了弗洛伊德的"男根嫉妒"命题。所以小说实际表达的并非女性的"强暴幻想",而是一个"双性同体"的美好愿望。另外,阿特伍德对于激进女性主义理论的某些观点有所否定。
史菊鸿
关键词:文本内容叙事结构
《承诺》农场时空体叙事的认知图绘美学
2024年
南非作家达蒙·加尔古特的后现代主义小说《承诺》采用农场时空体叙事方式,形成了独特的现实关照意义及叙事美学。小说叙事将南非废除种族隔离前后32年的社会历史浓缩于一个农场空间之中,聚焦农场上的房屋、汽车、墓地三大隐喻性空间,绘制了一幅抽象但立体的图画,可供读者多维度了解转型期南非社会,包括其政治生态、资本运行模式、种族与阶层关系以及个体的情感状态和伦理自觉,形成了詹姆逊所主张的、以透析整体社会结构为使命的认知图绘美学表达。
史菊鸿
关键词:《承诺》
一朵早谢的百合花——《欢乐之家》女主人公莉莉悲剧原因探析被引量:9
1999年
长篇小说 《欢乐之家》是美国著名女作家伊迪丝·华顿的成名作。本文通过分析小说所揭示的上流社会、当时妇女的社会地位及处境, 以及女主人公莉莉·巴特的性格弱点,
赵慧珍史菊鸿
关键词:《欢乐之家》性格弱点
像女人一样写女人——从女性文学史的角度解读《绿山墙的安妮》被引量:7
2006年
像女人一样写女人的故事,让女性琐屑的生活经历超越个人和局部,承担起一种集体的艺术形式,从而让女性成为历史的一部分是女作家的创作目标之一。在《绿山墙的安妮》一书中,蒙格玛利以女人的细腻和敏锐描述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加拿大的一个小山村里以红头发安妮为主的一些女性的生活,同时作者在叙述过程中探讨了女性作家所关注的一些主题。本文通过与英语女性文学史上其他几位女作家的作品的比较,主要分析了其中两个主题:女性智慧和受教育问题以及女性的话语力量。
史菊鸿
关键词:女性文学史主题分析
浅析《新月的埃米莉》的艺术特色
2004年
无论是从其作品的质量还是数量而言,露西·蒙格马利毫无疑问当推加拿大最著名的儿童文学作家,《新月的埃米莉》是其代表作之一。这是一部成长题材的小说。借用娴熟的技巧,蒙格马利把成长的美丽与忧伤巧妙地糅合在一起,轻松活泼地展现给读者。本文从小说的结构、叙述方式和意象的应用三个方面对其进行了解读。
史菊鸿
关键词:意象
混沌中的秩序:重读《透明物》——兼论两个中文译本的缺陷
2013年
弗拉基米尔·纳博科夫的《透明物》是一部元小说风格的作品,内容隐晦,结构复杂。其叙事者具备双重身份,小说表面来看是围绕着主人公的四次瑞士之旅展开的有关主人公的命运故事,而深层故事却是有关一个作家如何建构一部艺术作品的步骤勾勒。这部作品目前国内有两个译本,但是由于两位译者都没有看出原著貌似混乱的表象下面隐藏的深层秩序,两个译本都在不同程度上把原作中一些关键性的信息当做噪音屏蔽掉了,结果彻底消解了原作中的深层故事,破坏了原作的元小说风格,让中文译本读者感受到的只是一些混乱琐碎的细节。强调秩序隐藏于混沌之中的混沌理论被认为是解读元小说的一种有效方法,借用该理论的"神奇吸力"、"重复"和"自我组织"三个概念,认为《透明物》的各种叙事技巧使其文本结构具备"自我组织能力",召唤读者对文本反复重读。
史菊鸿
关键词:纳博科夫元小说秩序中译本重读
“一个有所怀疑的阿非利卡人”——库切身份认同问题探讨被引量:1
2022年
学术界在谈及库切身份时多称其为流散者或世界主义者。这两个概念均强调主体和世界之间的关系,从而会淡化库切和南非这一地域以及与南非阿非利卡人这一群体之间的关联。细读库切自传体小说可发现,虽然库切曾体验“身份漂流”,曾一度打算效仿艾略特和庞德等文学大师建构世界公民身份,但他对世界主义、世界公民以及地方与世界之间关系的认识经历过明显的转变,其身份定位也随之有所调整,从最初的拒斥阿非利卡人身份转向阿非利卡身份认同。这一身份认同隐含着库切承认自己是殖民者后裔这一事实的伦理意识。将库切身份认同问题置于他对“世界主义”的理解嬗变语境中加以辨析,可令我们对库切的身份伦理以及“世界主义”形成多维思考。
史菊鸿
关键词:世界主义
从苏珊的“实体”问题看库切的主体观被引量:4
2016年
库切小说《福》中,主人公苏珊一直在追问自己为何没有"实体"以及怎样才能具备"实体"。"实体"是与"主体"存在诸多交集的一个哲学概念。本文提出,库切将苏珊之"实体"问题化的目的在于阐释他自己的主体观,探索何为存在、如何存在的问题,这具体体现在苏珊对"实体"概念的理解嬗变之中。起初,苏珊以为通过书写证明自己的理性思维能力并获得话语权支配者的认可,使自己的"自我意识"获得支配性意识的承认,便可以证明自己的"实体性"存在;但后来她逐渐认识到,承担起对他者的伦理责任才是自我具备实体的必要条件。分析苏珊对"实体"问题的追问有助于我们厘清库切对主体概念的思考轨迹:他虽然对跳出主体-客体相互否定的主体概念范式的困难程度有充分认识,但依然执着坚持对他者负责是自我主体性的根本体现。
史菊鸿
关键词:伦理主体
种族·性别·身体政治 ——库切南非小说研究
本论文从作用于身体之上的政治与话语权力入手,研究库切南非主题小说中所剖析的种族化、性别化的身体政治。由于注重心理探索以及形式革新,库切的南非小说,或被批评家们认为是注重探索人物内心世界而忽视社会现实的现代主义小说,或被认...
史菊鸿
关键词:身体政治种族性别伦理主体
文献传递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