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史建刚

作品数:298 被引量:1,124H指数:17
供职机构:第二军医大学长征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医学领先专业重点学科基金上海市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文化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67篇期刊文章
  • 72篇专利
  • 54篇会议论文
  • 2篇科技成果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210篇医药卫生
  • 9篇自动化与计算...
  • 6篇文化科学
  • 3篇环境科学与工...
  • 2篇水利工程
  • 1篇经济管理
  • 1篇天文地球
  • 1篇矿业工程
  • 1篇机械工程
  • 1篇电子电信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一般工业技术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75篇颈椎
  • 70篇手术
  • 60篇脊髓
  • 47篇腰椎
  • 46篇脊柱
  • 34篇椎间盘
  • 32篇外科
  • 30篇马尾神经
  • 29篇前路
  • 28篇综合征
  • 26篇骨化
  • 25篇韧带
  • 24篇韧带骨化
  • 23篇退变
  • 23篇纵韧带
  • 23篇颈椎病
  • 23篇脊髓损伤
  • 20篇发病
  • 18篇神经根
  • 17篇椎管

机构

  • 288篇第二军医大学
  • 7篇上海长征医院
  • 5篇解放军第98...
  • 3篇复旦大学
  • 3篇中国人民解放...
  • 2篇南京大学
  • 2篇上海交通大学
  • 2篇上海中医药大...
  • 2篇中国科学院
  • 2篇解放军273...
  • 1篇华东理工大学
  • 1篇三峡大学第一...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石河子大学医...
  • 1篇南京医科大学
  • 1篇天津大学
  • 1篇同济大学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郑州市骨科医...
  • 1篇解放军第10...

作者

  • 296篇史建刚
  • 141篇贾连顺
  • 102篇袁文
  • 57篇史国栋
  • 55篇孙璟川
  • 49篇陈德玉
  • 46篇许国华
  • 45篇叶晓健
  • 38篇陈雄生
  • 33篇李家顺
  • 29篇王元
  • 28篇倪斌
  • 25篇郭永飞
  • 25篇侯洋
  • 24篇徐锡明
  • 22篇肖建如
  • 22篇王元
  • 19篇贾宁阳
  • 18篇杨海松
  • 16篇许鹏

传媒

  • 29篇第二军医大学...
  • 22篇中国矫形外科...
  • 19篇中国脊柱脊髓...
  • 19篇脊柱外科杂志
  • 11篇颈腰痛杂志
  • 8篇中华医学杂志
  • 7篇第十一届全军...
  • 6篇第7届长征脊...
  • 6篇第八届全国脊...
  • 4篇大众医学
  • 4篇中华骨科杂志
  • 4篇中国临床康复
  • 4篇中国组织工程...
  • 3篇山东医药
  • 3篇中华解剖与临...
  • 3篇中国骨与关节...
  • 2篇中国骨质疏松...
  • 2篇徐州医学院学...
  • 2篇中华创伤骨科...
  • 2篇国际骨科学杂...

年份

  • 5篇2024
  • 11篇2023
  • 10篇2022
  • 18篇2021
  • 11篇2020
  • 6篇2019
  • 15篇2018
  • 28篇2017
  • 32篇2016
  • 11篇2015
  • 5篇2014
  • 7篇2013
  • 8篇2012
  • 12篇2011
  • 16篇2010
  • 17篇2009
  • 9篇2008
  • 23篇2007
  • 7篇2006
  • 6篇2005
29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腰椎退变性侧凸症的临床发病特点与治疗
目的分析腰椎退变性侧凸的自然史和转归,探讨腰椎退变性侧凸的诊断、分型与治疗原则;方法对退变性腰椎侧弯患者的症状、体征、影像学、治疗方法、治疗结果、并发症进行临床分析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腰椎退变性侧凸的影像学特点是椎体高...
史建刚贾连顺袁文叶晓建倪斌陈德玉肖建如陈雄生
关键词:退变腰椎侧弯病理特点
文献传递
缺氧状态对骨形态发生蛋白-2诱导分化体外复合富血小板血浆凝胶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影响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研究缺氧状态对骨形态发生蛋白-2(BMP-2)诱导分化体外复合富血小板血浆(PRP)凝胶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的影响。方法取第三代培养的BMSCs细胞与PRP凝胶相混合,通过构建细胞缺氧模型,根据培养条件的不同确定实验分组:常氧BMSCs+PRP组(A组)、常氧BMP-2+BMSCs+PRP组(B组)、低氧BMSCs+PRP组(C组)、低氧BMP-2+BMSCs+PRP组(D组)。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法(RT-PCR)及Western-blotting检测各组成软骨及成骨基因的表达。结果 RT-PCR检测表明C组和D组的Ⅱ型胶原、蛋白聚糖和低氧诱导因子-1α(HIF-1α)表达均较A组和B组明显升高;Ⅰ型胶原和碱性磷酸酶(ALP)在B组的表达最高;A组与B组runt相关转录因子2(Runx2)的表达较C组和D组明显升高。Western-blotting检测结果表明B组和D组的Ⅱ型胶原表达较A组和C组明显升高;C组与D组的HIF-1α表达较A组与B组显著升高;D组的SOX-9表达较其余3组显著升高。所有结果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氧条件能显著促进BMP-2对BMSCs的成软骨诱导分化,同时抑制BMSCs的成骨分化。HIF-1α可能是这一过程的重要调节因子,其可能通过调节SOX-9的表达来发挥促BMSCs成软骨细胞分化的作用。
侯洋史建刚袁文
关键词:细胞低氧骨形态发生蛋白质类间质干细胞
寰枢椎融合失败的原因探讨及其翻修术被引量:9
2005年
目的:探讨寰枢椎融合失败的原因及其翻修方法。方法:对17例寰枢椎融合失败病例的影像学资料、固定融合方法、手术技术、病理因素、用药情况和再手术及其结果进行分析,寻找导致融合失败的原因。11例再次行枕颈融合术,4例行Magerl螺钉固定融合,1例行Gallie+Apofix固定融合,1例行Magerl+Gallie固定融合。结果:融合失败的原因主要有手术适应证选择不当、手术技术不佳、术前使用抗炎药等。翻修术后17例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3~28个月(8.4个月)。再次手术后13例3个月骨性融合,2例5个月骨性融合,1例6.5个月骨性融合,1例融合失败。结论:寰枢椎融合手术适应证的选择是融合成败的关键,内置物类型的选择和手术技术与固定失败和骨不愈合密切相关,植骨床的准备和移植骨的紧密接触在骨融合中也起到重要作用,代谢、类固醇和非甾体类抗炎药的使用是导致融合失败的另一因素。
许国华李家顺贾连顺叶晓健袁文陈德玉倪斌史建刚谢宁
关键词:寰枢椎翻修术
椎弓根固定装置
本公开的实施例公开了椎弓根固定装置。该椎弓根固定装置的一具体实施方式包括椎弓根钉、连接棒、尾帽组件、夹持组件和连接组件,椎弓根钉包括钉体和椎弓根钉连接部,连接组件包括连接杆和转动部,在装配过程中,椎弓根钉连接部与转动部的...
史建刚王元孙璟川徐锡明韩郸
腰椎手术器械盒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腰椎手术器械盒,其包括盒盖与盒体,所述盒体底壁的内侧面上设有数条含凹槽的硅胶条,所述硅胶条的凹槽上设有一把以上椎板咬骨钳、一把探针弯球头、一把剥离器、一把以上髓核钳、一把弹性剥...
史建刚王元
文献传递
脊髓拴系综合征手术治疗的研究现状被引量:6
2015年
脊髓拴系综合征(tethered cord syndrome,TCS)是由遗传、发育或后天因素等导致的脊髓和神经被非弹性结构固定,在生长发育或运动过程中脊髓和神经在一定的牵拉力下血供发生变化,造成其氧化代谢功能受损,并由此产生一系列以畸形和神经功能障碍为代表的临床综合征[1-3]。TCS不仅存在脊髓圆锥的牵拉损伤,也存在神经和神经根的牵拉损伤[4、5],
陈可夫贾连顺史建刚
关键词:脊髓拴系综合征牵拉损伤脊髓圆锥后天因素终丝腰椎椎间盘
正确认识及规范椎体-后纵韧带骨化物复合体可控前移技术被引量:3
2022年
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ossification of the posterior longitudinal ligament,OPLL)是指多种因素导致的后纵韧带异常骨化物形成,导致椎管、椎间孔容积减小,脊髓和/或神经根受压而产生脊髓损伤及神经根刺激症状。手术治疗颈椎OPLL的根本目的是扩大颈椎椎管容积、解除骨化物对脊髓的压迫,从而阻止神经功能损害进一步加重,改善患者临床症状。
史建刚
关键词:后纵韧带骨化神经根受压神经功能损害颈椎椎管复合体OPLL
不离断后纵韧带的前路椎体-骨化物复合体可控前移融合术治疗颈椎多节段后纵韧带骨化症的疗效被引量:2
2022年
目的:评估不离断后纵韧带颈椎前路椎体-骨化物复合体可控前移融合术(anterior controllable ante-displacement and fusion,ACAF)治疗颈椎多节段后纵韧带骨化症(ossification of the posterior longitudinal lig-ament,OPLL)的手术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0月~2019年11月在我院行ACAF治疗的多节段颈椎OPLL患者73例,其中采用不离断后纵韧带的ACAF治疗的42例纳入非离断组(男32例,女10例,年龄55.8±9.7岁,随访时间2.4±0.4年),采用离断后纵韧带的ACAF治疗的31例纳入离断组(男25例,女6例,年龄56.7±11.4岁,随访时间2.3±0.3年).记录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出血量、住院时间和手术相关并发症.在术前和术后12个月的颈椎CT上测量椎管占位率、前移距离(术后椎管前后径-术前椎管前后径)、减压宽度、椎管前后径,评估手术减压情况;在术后7d和12个月的颈椎正侧位、动力位X线片和CT上观察棘突间隙活动变化、融合器内外骨桥形成以及椎体间总高度,评估术后骨融合程度.术前和末次随访时对患者进行JOA评分并计算JOA改善率,评估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结果:非离断组手术时间212.9±33.8min,出血量489.8±199.0ml,住院时间7.2±2.0d;离断组手术时间257.4±33.2min,出血量598.9±241.3ml,住院时间8.9±3.2d,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术后12个月的椎管占位率、减压宽度、前移距离和椎管前后径,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非离断组术后12个月的骨融合率明显高于离断组[棘突间隙活动(92.9%vs 74.2%),融合器内外骨桥(88.1%vs 6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离断组的总并发症发生率(9.5%)显著低于离断组(3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JOA评分和神经功能改善率,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离断后纵韧带相比,不离断后纵韧带的ACAF能够在保证减压效果的情况下,有效降低手术难度,减少手术时间、出血量和并
阎琛韩郸赵天翌孙璟川史建刚
关键词:后纵韧带骨化症多节段
磁共振对脊髓型颈椎病前路减压及融合术后评价被引量:5
2001年
目的 :研究脊髓型颈椎病前路减压及融合术后的MRI表现与临床意义 ,评价术后MRI表现及其与术后疗效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 5 8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对照术前与术后MRI图像与临床资料 ,观察颈椎磁共振影像表现与临床疗效间的关系。结果 :前路减压术中植骨MRI信号强度根据手术时间由低逐渐向等信号转变 ,而纯钛钢板均为无信号影 ,术前仅表现出骨赘和椎间盘突出者其术后功能改善好 ,而术后功能不佳者术前MRI特征表现为脊髓T2WI高信号 ,融合平面与融合相邻椎间层面出现不同程度的脊髓受压。结论 :MRI可根据信号变化反映前路植骨融合状况 ,并通过术后MRI不同表现为评价脊髓型颈椎病前路术后的功能变化提供了影像学基础。
贾宁阳陈雄生史建刚宋滇文沈康平王晨光
关键词:脊髓型颈椎病前路手术磁共振
手柄式脊柱内固定导引器的研制及初步应用被引量:1
2009年
目的:设计一种简单便携的脊柱手术实时监测工具并初步评价其应用效果,减少战地脊柱脊髓损伤救治的医源性损伤。方法:自行设计并制备手柄式脊柱内固定导引器。离体脊柱标本随机分为对照组(n=10)和实验组(n=10),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进行椎弓根开道,实验组采用自行设计的手柄式脊柱内固定导引器进行椎弓根开道。记录两组各标本的操作时间,术后将标本沿椎弓根平面水平剖开,比较两组标本的开道位置及进针深度。结果:对照组和实验组处理单个椎体时间分别为(0.5±0.2)min、(0.6±0.1)min,两组无统计学差异;对照组穿刺道边缘距离椎弓根壁平均距离(mm)明显短于实验组(1.1±0.3vs1.8±0.2,P=0.037)。结论:手柄式脊柱内固定导引器携带方便,操作简单,体外初步应用效果尚可,能够为早期手术提供可靠参考。
史建刚贾连顺袁文赵辉陈德玉王波陈雄生贾宁阳宋滇文史国栋麻彬吴建锋
关键词:脊柱损伤脊髓损伤骨折内固定术导航
共30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