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史亚东

作品数:20 被引量:168H指数:6
供职机构:国际关系学院国际经济系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全国统计科学研究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社会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5篇经济管理
  • 4篇社会学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政治法律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7篇公众
  • 4篇实证
  • 4篇环境关心
  • 4篇环境治理
  • 3篇实证分析
  • 3篇能源
  • 3篇非正式
  • 3篇非正式制度
  • 2篇影响因素
  • 2篇碳减排
  • 2篇环境法规
  • 1篇地方政府
  • 1篇地铁
  • 1篇新兴经济
  • 1篇新兴经济体
  • 1篇新型城市化
  • 1篇亚洲金融
  • 1篇亚洲金融风暴
  • 1篇议题
  • 1篇议题设置

机构

  • 19篇国际关系学院
  • 1篇南开大学

作者

  • 19篇史亚东
  • 1篇郭树龙
  • 1篇闫文娟

传媒

  • 2篇调研世界
  • 2篇生态经济
  • 2篇紫光阁
  • 2篇中国地质大学...
  • 2篇西部论坛
  • 1篇经济科学
  • 1篇企业经济
  • 1篇统计研究
  • 1篇城市管理与科...
  • 1篇教育导刊(上...
  • 1篇大连理工大学...
  • 1篇北京理工大学...
  • 1篇环境科学与管...
  • 1篇环境经济研究

年份

  • 1篇2022
  • 1篇2020
  • 6篇2019
  • 3篇2018
  • 2篇2016
  • 3篇2015
  • 1篇2013
  • 2篇2012
2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公众环境关心对绿色出行的影响——基于北京市地铁客运量的实证分析被引量:4
2019年
本文利用大数据背景下的环境关键词的网络搜索量数据,获得了评价北京市公众环境关心的整体及各内涵指数。利用北京市地铁客运量数据,通过构造一个多元变量自回归移动平均模型,证实了北京市公众环境关心指数对北京市公众绿色出行的行为存在显著影响。实证发现,公众环境关心对地铁客运量的影响存在随时间发展而日益加强的表现。该影响主要来源于公众环境行为关心、环境态度以及环境政策关心。同时,北京市地铁客运量的变化存在显著的"日期效应",这说明公众选择地铁出行,主要是基于通勤的考虑,公众环境关心水平还尚未成为影响绿色出行行为的首要因素。
史亚东
公众诉求与我国地方环境法规的实施效果被引量:12
2018年
文章以中国地方环境法规为对象,考察了作为非正式约束形式的公众诉求是否能够对正式规制政策的实施效果产生影响。在利用合成控制法对地方环境法规进行逐项评估之后,研究发现:从整体上看,地方环境法规的实施效果不理想,但是大气污染防治方面的法规有效性要高于水污染和固体废物污染防治方面法规。进一步,利用一个二元离散选择模型,检验了公众诉求对地方环境法规有效性的影响。研究发现:在以环境信访为代表的公众诉求度较高的地方,相应的环境法规越有可能取得较好的实施效果。另外,通过相关因素分析,研究发现公众诉求与高等教育水平之间存在着紧密联系。由此,提高高等教育水平可以作为推进非正式制度建设的具体手段,以此来改进环境治理效果。
史亚东
关键词:公众诉求非正式制度离散选择模型
公众环境诉求影响因素及其作用机制——基于北京市网络问政平台数据被引量:6
2019年
在互联网时代下,网络问政平台正成为公众表达诉求、参与社会治理的重要渠道。利用大数据背景下文本分析的方法,对北京市5大主要网络问政平台公众环境诉求的分析得知,北京市公众环境诉求整体呈上升趋势;公众关注的首要污染类型是大气污染;公众环境诉求在北京市不同行政区分布并不一致。实证分析发现,当前影响公众环境诉求的主要因素是人口、经济发展水平和环境污染。通过构造一个中介效应模型发现,北京市公众环境诉求对污染物排放量的抑制有直接和间接的影响。由此证实,公众参与对于发展中国家的环境治理具有重要意义,但需要从根本上提升公众环境意识。
史亚东阮世珂
关键词:文本分析环境治理
碳减排约束下的能源利用效率研究被引量:7
2015年
气候变化已经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中国作为最大的二氧化碳排放国,明显受到国际减排压力。中国正处在快速工业化的发展阶段,高能耗、高排放、粗放式经济增长等都是现阶段经济发展基本特征,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是减少能源消耗强度、缓解当前和今后能源供求结构矛盾、促进经济持续稳定增长的重要手段。目前研究国内能源效率的文献大多没有考虑中国节能减排的政策压力。而我国2009年发布的2020年碳强度比2005年下降40%-45%的硬约束,显然可能对各行业的能源利用效率产生影响。由此,利用超效率DEA模型,测算了我国主要能耗行业在碳减排约束下的能源利用效率,发现碳减排约束下能源效率低于无约束下的能源效率。
史亚东
关键词:能源利用效率碳减排超效率DEA
节能减排下企业面临的国际油价风险分析——基于沪深A股上市公司的实证检验被引量:1
2015年
在应对气候变化的背景下,能源安全越来越受到相应环境规制措施的影响。为了考察这种影响,本文利用沪深A股市场606家上市公司的数据,考察了节能减排对企业面临的国际油价风险的影响。实证检验的结果表明,节能减排程度的上升,会使企业个股回报率对国际油价收益率的变化更加敏感。并且,研究还发现:国际油价收益率与企业个股回报率正相关,国际油价波动率与国际油价风险负相关。这虽然与许多发达国家的经验不符,但在中国特殊的市场环境下可能是正常的现象。最后以此为据,指出了这一结论对于政府和企业的诸多启示。
史亚东
关键词:节能减排能源安全股票收益率
环境规制、产业结构升级与就业效应:线性还是非线性?被引量:87
2012年
本文构建了一个旨在说明环境规制与就业关系的非线性面板门限模型,利用2003-2010年的省际面板数据验证了当以产业结构和环境规制作为门限变量时,环境规制对就业影响的差异。具体的研究结果如下:当以环境规制本身作为门限变量时,有两个门限值,当环境规制小于第一个门限值时,环境规制对就业的影响显著为正,而基本上所有的地区环境规制都小于第一个门限值,这意味着只有保持低水平的环境规制才能不损害就业,随后笔者选取产业结构(第三产业占GDP的比值)作为门限变量,搜索到两个门限值,当产业结构这一比值大于第二个门限值时,环境规制对就业的影响显著为正,这意味着要想出现环境规制和就业双赢的局面,提高第三产业的比重是关键,同时发现在这几个发达地区,产业结构大于第二个门限值,环境规制水平的提高对就业有促进作用,这为发达地区帮助欠发达地区提供资金援助治理环境污染提供了很好的依据。
闫文娟郭树龙史亚东
关键词:环境规制就业门限回归
G20峰会对中国的意义被引量:2
2016年
二十国集团(G20)2016年峰会于9月在杭州召开,这是中国今年最重要的主场外交,也是全球瞩目的经济盛会。中国将充分利用G20平台,协调各方利益、凝聚共识,为G20未来发展贡献力量。
史亚东
关键词:亚洲金融风暴经济治理货币体系改革首脑峰会议题设置
人工智能背景下智慧课堂建设基本要求与标准被引量:6
2019年
智慧课堂是智能社会发展下智能教育实施的核心场所。目前,有关智慧课堂概念的研究较多,但缺少顶层设计方面的相关论述。基于此,在探讨了人工智能背景下智慧课堂建设的基本要求和标准后认为,从基于满足智能社会的需求来看,智慧课堂的建设目标必须满足促进学生智慧成长和智能创造的要求。相应地,教学内容设计要在确保知识获取深度的基础上实现知识迁移。从满足个人发展的需求来看,智慧课堂的教学方法和人工智能的技术使用要充分而精准地体现个性化。另外,智慧课堂之上智能机器与人类教师之间应当有明确而清晰的定位。人类教师始终是建立课堂之上"我-你"关系的关键和主导。
史亚东
关键词:智慧课堂人工智能智能教育
地方环境法规的实施效果比较
2020年
为了提高我国环境治理水平、探索适宜的环境治理模式,科学而全面地评估环境政策实施效果及其影响因素是必要的。本文在全面梳理北京市主要环境问题和环境法律法规体系的基础上,利用合成控制方法,实证检验了北京市已经实施的三项地方环境法规,即《北京市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办法》《北京市大气污染防治条例》以及《北京市水污染防治条例》,对抑制相关污染物排放的实施效果。结果表明,三项法规中只有《北京市大气污染防治条例》取得了显著的实施效果。在比较各项法规的实施背景和具体内容等细则之后,本文认为公众关注和公众参与是影响环境法规取得显著减排效果的重要因素。分析和结论为发展中国家以公众参与作为途径,提高环境法规等正式规制政策的执行效果,提供了依据和启示。
史亚东
关键词:环境法规公众参与
浅析中国在国际气候合作中的碳减排责任被引量:2
2013年
面对全球气候变化的严峻形势,中国正在承担越来越大的减排压力。为了从容应对气候变化,中国急需得到如何分担责任的理论依据。文章从论述应对气候变化的公平原则出发,认为责任分担应当有"共同的"标准,并且应当涵盖以下因素,即消费者的责任、生产者的责任、历史的责任,以及随着各国发展而动态调整的责任。由此,文章建立起为中国合理分担碳减排责任提供依据的理论框架,为中国如何参与国际气候合作提供了参考。
史亚东
关键词:公平原则国际气候合作
共2页<12>
聚类工具0